绿林网

《Ready Player One》经典读后感有感

《Ready Player One》经典读后感有感

《Ready Player One》是一本由Ernest Cline著作,Crown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4.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Ready Player One》读后感(一):又一部被炒作起来的作品,也就MUD黑客事件的水平

亚马逊上由Robopocalypse的Daniel H. Wilson来推荐此书到是很合适,不过Robopocalypse至少还有点看头,而此书纯粹是浪费读者时间,除非你特别想回顾80年代的游戏、电影。

本书无论从技术、情节、人物还是笔法都显得幼稚和老套,就算放到青少年科幻里面也不算出彩的作品,和赛博朋克顶峰时的作品简直没法比。同样是新作者第一部小说,同样是写亿万富翁游戏开发者死后留下一个大游戏的题材,2009年的Daemon无论从思想性还是技术性都比本书高了N倍,如果你没有读过Daemon请马上去读一下,把这本书扔掉吧。

《Ready Player One》读后感(二):阅读“异世界”的乐趣

《头号玩家》本质上就是游戏宅男的YY爽文(尤其后半段),但鉴于我很少读这种类型,所以看的过程(其实主要是听有声书)还是挺开心。 故事对虚拟世界OASIS的描述,让我联想到《哈利波特》对魔法世界的构建。两个世界都是相对于“现实”存在的“异世界”,但不代表人能在里面为所欲为,相反,这两个异世界都有着不少跟现实世界相似的规则。比如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巫师不是天然就会施魔法,一样要去学校学习考试;也不是每把扫帚都能飞上天,最新款的“光轮2000”要花大价钱去买。而在OASIS的学校里,玩家不能打架,讲脏话会被“哔”掉,也不能在老师授课时打开窗口干别的事情;同样,OASIS的世界很大,但如果你买不起传送门的车票,那你哪里也去不了。发现这些“异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之处是种乐趣,而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也是种乐趣。 想去看这个电影,影像化之后这个故事应该会更具娱乐性。而且听说导演把故事里涉及的流行文化元素替换成了更为大众熟知的版本,啊,想看。

《Ready Player One》读后感(三):Sorry I’m not your target reader

好久之前就尝试读了一点儿,但觉得没什么意思,这次读完了之后觉得写的确实是不错的,只是我确实不是target reader。

Oasis的世界很有意思,而且很make sense,没有让人觉得很不合理过于天马行空的设定,不过也没有让我有特别想尝试的感觉。

主角Wade不能说不讨喜,但生活真的太空虚了,每次说到他把Holiday的什么什么看了多少多少遍,虽然语气带着骄傲,作为读者的我还是觉得很可悲。一个人的生命里只有egg hunt和虚拟世界认识的女孩,让人感觉还是很缺乏深度,是一个类似于简单游戏的设定。

书中有时介绍多过于记叙,很不自然,不过有一些剧情还是很激动人心的,找到每把key的方法都很有悬念,H这个角色的真面目很惊喜,之后找到的彩蛋也比想象的有趣。

书中很多80年代的reference大部分很有共鸣,只是太多了还是觉得有点喧宾夺主,Holiday这人也挺无聊的,为了给全世界人吃安利搞得这么复杂。

《Ready Player One》读后感(四):我是玩家一号

科幻世界总是把大长篇拆成上下部,这是营销策略。但是这么多年,让我真正牵挂的寥寥可数,其中之一便是玩家一号。

首先赞一下翻译,这哥们太逗了,虽然手里没原文,单就译文的流畅程度、紧跟潮流的网络用语、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点32个赞。

这部小说用一句话概括:屌丝男一路过关斩将、游戏通关,获得无尽财富,抱得美人归。咦,咋这么耳熟,无数天朝网游文不就是这个套路吗,但人家怎么写的这么有新意,这么有诚意呢。我没研究过老外写的网游文,就这篇来看,必须佩服作者,首先对上世纪70-9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了如指掌,电影电视小说游戏,尤其是游戏,作者不是游戏迷,就是做了大量功课;其次,情节编排完全是畅销书的路数,全程无尿点。跌宕起伏呀,你追我赶呀。再然后,可以看出为了推动情节,作者费了不少心思,最典型的就是诗句构成的线索,得有多大的信息量才能融进这么多设定(虽然个别地方略牵强)。阅读完每页底部的词条注释,表示我也成专家了耶。

要说缺点,金手指开得太大。比如,主角被抓进去当契约工,作为一个足不出户的宅男(且刚高中毕业),哪来的能耐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搞这么多幺蛾子,最后还大摇大摆的出去了。金手指呀金手指。可以理解,但若克制一点,效果更好。

《Ready Player One》读后感(五):爽快感5星,怀旧党必备

我一口气买了13全年、14年到7月刊为止科幻部分(单月刊)的科幻世界译文版,说老实话在随手看到《玩家一号》这样的标题时,根本就没有一丝阅读的欲望,“这不过又是一本SAO类网游小说罢了”。

幸好我是一个强迫症患者,看杂志就喜欢先看14年1月刊,然后发现1月是这个故事的下半部分,于是顺势捧起了13年11月看上半部分。

总结。这是自从《副本》之后,我最喜欢的科幻长篇了。但它不一定合所有人的口味,整篇的70后80后怀旧气息,喜欢的人越看越投入,不喜欢的怕是会觉得这特么在说什么狗屁。

故事的设定和SAO(刀剑神域)有几分类似,体感设备,拟真化的游戏,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甚至把自己的所有都投入到了这个叫做“绿洲”的世界里,这里可以抛开现实中的身份、贫富,可以有虚拟的学校,当然,也可以像普通的网游一样探索。

但所有的平静被绿洲设计者的挑战遗言打破了,取得3把钥匙,通过3扇大门,你就能取得无尽的财富。

为什么说这本书怀旧气息浓厚?为了完成挑战,所有的玩家都开始去研究设计者的爱好,而这些就是70、80年代的科幻、动画、游戏、电影、音乐......看书的过程中,尽管我熟悉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游戏和动画,特别是机器人动画)那一部分,但这种在情节中看到彩蛋的感觉相当爽快。如果浸入式游戏的设定让这本小说有了代入感,那么这些小彩蛋们可以说成了我看书的乐趣之一,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什么文学价值都一边去,爽快感5星。

P.S.这本书下半年科幻世界会出单行本,我应该会收,顺便买一本《副本》和《盲视》的单行本。

P.P.S.有台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