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读后感100字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读后感100字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是一本由陶思璇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读后感(一):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在人生的逆旅中活出真实的自己,获得真实的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场关于认识自我的休息,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课题。当各种各样的人生危机出现时,其实都是我们面临人生拷问的关键时刻。通过《多面的自我》这本书,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方法去认识自我,去了解自我的真相,只有下定决心重新与真正的自我建立对话,才能获得走出困境的机会。

也许我们都需要正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真的足够了解自己吗?我们对自己的了解真的是准确且全面的嘛?

这本书通过多个方面去展现我们对自己可能存在的认识误解,包括被回避的自我,被误解的自我,被囚禁的自我,被遗忘的自我,被放大的自我等等。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选择,不是去面对的,却是要去逃避的,而且这种逃避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我们可能会利用很多方式来逃避现实。

面对自己要经历的一切问题,一切过程,一切得失利弊,我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们的幸福体验。一件事发生了,可能并不会对我们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但倘若我们对这些事情有非常多的负面评价,或者是错误的理解,这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痛苦。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的徘徊”时,他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解决的方向——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并非沉溺干痛苦的感觉经验之中。”

这才是更加正确的选择。思维不会直接等同于行动,但它更大的危害在于伤害我们的心灵。

有些人是非常自卑的,有些人是非常自大的,这两种状态都不是特别的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似乎是来自于学习成绩或者工作成绩。上学的时候如果成绩好,工作的时候如果业绩好,我们的价值感就会高一些。

当然一个人的价值感高低更关键的可能是与我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家庭关系有关……这些原因的影响会更大。

我觉得在生活中,想要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最好的方式是付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想到在大学期间,经常会有一些志愿者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付出,并且不求回报,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我觉得自己是有益于他人的。

有一次志愿者活动是去一个偏僻的小学代课,虽然只是一下午的几节课,也让我收获颇多。和小学生们的交流非常活跃,他们也很开心我们能去,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欢乐和帮助。如果在家里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那就走出去,去付出,去努力。

有些人的人生可能是命途多舛,有些人生就显得更加平顺一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些必须要去面对,要去解决的问题。

我很喜欢把人生看做打牌的这个比喻,我也喜欢把人生看做下棋。逆风翻盘的棋局,牌局都会出现,这一点是足够让人抖擞精神,足够给人希望的。

我的经验告诉我,你永远不要把自己的上一次失败当做你这一次必定会失败的原因。

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倘若你做到了这一点,不管你遇到任何问题,你都可以很好的去面对它,去解决它,而不会被困在其中。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读后感(二):了解自己,才是人生真正的修行

有学者在一个心理实验中发现: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对现在的自己很不满意。

爱德华.扬格说:“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下于一个牡蛎不知道身上的珍珠,一块岩石不知道其中的钻石”。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呢?需要唤醒自己,激发自己未知的潜能,在《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一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教会我们从新认识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陶思璇,是知名心理专栏作家,有人评价作者的文字像手术刀一般冷静、准确的分析了每个人心里住着的那个我。了解自己,是人生真正的修行。

一、自己拥有宝藏,却不自知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印度富商为了寻找宝石,变卖了自己的土地和家产,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人们在他被卖的土地中,发现了无数宝石。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讽刺,明明拥有宝石却不自知,然后死在寻找宝石的路上。

印度富商的故事像极了我们自己,明明拥有惊人的才智,却始终怀疑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具备有待开发的无限潜能。20世纪有心理学家提出,目前人多使用的所有能力仅是自己能力本身的10%,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没有被开发。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不是我们能力有问题,而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激发自己的潜能。

破除人对自我的怀疑,可以从一下两个方法锻炼自己:

1、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你的畏惧习惯屈服。

如果我们能正视自己因受到打击后感情上的痛苦,那么,这种痛苦会慢慢减轻,最后消失。

2、你觉得自己无法忍受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但是你必须拒绝屈服。

这时候,可以试着做一些平常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每个人一生中的成就,不一定是拥有财富,发现成长的力量,认识真正的自我,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二、以年龄定成败,否认创造力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觉得自己老了,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也错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了。

可是,摩西奶奶73岁才拿起画笔,依然实现了开个人画展的梦想,并且在100岁的时候回信给村上春树,造就了一个著名的文坛作家。

摩西奶奶说,人生,只要开始就不晚。

也有人说,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有着创造力的人,而我只是个普通人。

其实,摩西奶奶在73岁之前一直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幼时为了减少父母的负担,还去富人家里帮佣。而村上春树,在成为一个作家之前,是一名医生,对于文学,也没有受到过专门的训练。

摩西奶奶热爱生活,她的画大多以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场景为主,慰藉了很多人的心灵。村上春树也是因为热爱文学才弃医从文的。

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年龄无关,和热爱有关,热爱,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创造力。

有位作家说过,创造力的第一要素是感受力。作者在书中分享,所谓的创造力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创新和灵感,而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三、积极面对生活,付诸努力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修行。有的人积极面对,有的人消极敷衍。无论如何,时光都不会倒流。

正确的认识自我,不以年龄论成败,接纳和信任自己,学会根据自我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得失,而不是和旁人比较,心中自然会沟壑明朗。

生命本身是一种体验。有的人去问智者:“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智者答:“生命的本身就是意义”。

了解自己和突破自己,就是生命赋予人生最好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建议我们:

1、乐观者常乐。

一位长辈说,当你活到一定的年纪之后,会发现自己曾经浪费了很多精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人生很短,有舍才有得。乐观的人就是懂对于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就放手,只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去爱些正在爱我的人。

2、填写自己五年后的梦想清单。

清楚自己梦想,列一个人生的梦想清单,并想象5年后自己生活的模样。你期待中的生活就从现在开始行动。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最后按不同的时间阶段去完成它。

人生,就是在完成一个个不同的目标中前行。

那些积极面对生活的人,在付诸努力之后,基本都会得到自己的人生愿景。

人生是一场修行,只是,这场修行的开始和途中,都是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最后达到自己理想的过程。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作者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人们发挥并表现出自己的潜能,才会获得最大满足。

在人生这场修行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那些考验和挑战我们生命的东西,正是可以激发我们了解自己潜力的机会,也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和彼岸。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读后感(三):如何找到失联的”自我“?99%的人都不知道

为什么每次恋爱,都会遇到不靠谱的男朋友? 为什么自己总是被自卑笼罩,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为什么做了许多努力,还是不能前进一步?

前几天和朋友小梦聊天,她一口气抛出了三个为什么。然后说了一句:“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好了。”

这并不是事实,决定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的,是我们的“自我”。

没有认识自我的人,只能一次次做重复的事,在原地打转,而永远不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由应用心理学博士、心理/两性情感专栏作家陶思璇写的《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理学佳作。书中指出: 你所了解的自我,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你是否常常回避自己的弱点?你是否不愿意承认情绪的存在?你是否过度追求完美?你是否成为了心灵的囚徒?这些都是没有认识自我的表现。

《多面的自我》一书,通过不同的篇章,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如何与“自我”失联的。

与别的书籍不同的是,它通过一个个的心理测试让我们更了解自我,指引我们拨开迷雾,找到应对各类问题的方法,并且书中有许多精僻的金句,读罢回味无穷,值得多次翻阅。

学习了这本书,我们就拥有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不再闭着眼睛奔跑。

这种自卑感,存在两面性。它能让人脆弱而敏感,也能让人发愤图强。

每个人都免不了有自己的不足。而面对这些不足,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去隐藏、否认、压抑自己。试图伪装成一个完美无瑕的自我。

之所以这样,是出于对他人的防备,不想被他人指责。我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如果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缺点,也没有人知道自己软弱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如果把缺点暴露于人前,就会受到伤害和排挤。

其实,弱点也有积极的一面,让我们自我完善,不断进步。能够意识到缺陷的存在,本身就具有积极的力量。我们不能总是隐藏和逃避缺点,而要让缺陷变成成长的力量,这才是心理完善的状态。

但是大部分的人,会通过逃避来保护自我,比如说压抑、自欺欺人。而这种方法会导致未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这种防御行为,也会剥夺我们处理现实问题的实践机会。如此一来,我们的身心就难以真正成熟。

我有一位朋友小玲,无法进行社交,也无法出门工作,因为她怕被人发现自己“太胖”。事实上,她口才很好,很会照顾他人的情绪。但是她却被困在了“阿喀琉斯之踵”里,逃避任何的行动。

那我们应该怎么正视缺陷,不让“阿喀琉斯之踵”成为致命伤呢?

第一,找出我们的弱点。

正视弱点,并正确地理解它、对待它。

第二,把弱点视为急需改变的信号。

我们要放下自责和生气,提醒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经验?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我如何让自己更快乐、更幸福?”

第三,给自己留足充足的成长空间。

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去进行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如果过于关注自己在某方面的缺陷时,就会觉得自己只剩下缺下缺陷和弱点,而看不见自己的任何优点。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阿喀琉斯之踵”牢牢地控制。

就像我的朋友小玲,她很担心别人看到她肥胖的身材,难以参加社交活动。其实,她的问题不在于身材,而在于她对自己身材的在意程度。当她没办法做到像设想中那么好的时候,她就会有很深的挫折感。其实,她对待自己身材的态度,已经落入了“不合理信念”的圈套。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说法,主要的不合理信念有三大类:“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绝对化要求,就是以之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类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小玲认为“我必须瘦”“我不应该有赘肉”等等。这样的信念,其实与客观现实是相悖的。深陷其中,就会在苦恼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的表现。比如说小玲因为自己身材不够标准,就认为自己是“遭人讨厌”的。而人的美不仅仅在于身材,还有五官等等,还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身材并不代表一切。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某件不好的事发生了,是非常可怕、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小玲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好,非常可怕,陷入了焦虑和耻辱中。而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可怕。

如果我们拥有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我们自然就会被它们制约,放大自己的弱点,并且把一切当作“命运使然”。

要更好驾驭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要做到两点。

1、客观地认识自我,摆脱种种不合理信念。

我们可以多去留意自己的想法,判断自己是否拥有不合理信念,并及时做出纠正。

2、学会欣赏自己,包括自己的弱点。

在控制自我和接纳自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要过分苛责自己,也不要变得随意迁就自己。充分发挥自己能动的创造力和无尽的活力,培养新的习惯,使自己逐渐成熟。

小玲的身材焦虑,其实与外在舆论所宣扬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她刷了很多的自媒体帐号,里面都是精致的美女,而里面的“胖女孩”通常是负面的、受讽刺的角色。

我们都说要真实地认识自我,但却往往受到世俗的标准、权威的想法的影响,没有从自身独立的角度去认识自我。

曾经有一句洒脱的人生信条,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谈何容易?如果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就会习惯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作为一种标准,而不知道自己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是否就自我发展的问题进行过自己的思考呢?从小到大,我们的目标、价值、信仰是否只反映了父母及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呢?我们是否太在意他人看法,丧失了自我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判断我们是否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标准。

如何真正地认识自我?

1、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受他人左右。

2、接纳并承认真实的自己。有弱点并不是世界末日。

3、体验真实的自我。在每天的思想中获取对自我感觉的认知,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体验。

4、全面认识自我。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弱点,与其和平共处。还在于了解、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接纳它们。

当然,在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后,可能还是会存在很多的无法消除的弱点。但这只是局部的真相。

作者的一句话补充了另一半的真相:

如何看透多面的自我,在人生逆旅中自我修行?就从这一本书开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