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玩家》读后感1000字

《大玩家》读后感1000字

《大玩家》是一本由刘天一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页数:5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玩家》读后感(一):看过后绝对会有收获的移动互联分析

我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系统性,这么艰深的书了。书里提到的很多外国学者的作品,我都曾经试图去看,却发现不知道是因为语言的隔阂,还是文化的差异,那些作品总是给我一种雾里看花的模糊感。于是我发现,当我想要选择系统性地了解一个问题时,最好的方法还是选择一个母语是中文的人写出的中文作品,方便更好地理解。 虽然是大部头作品,但绪论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们并非全然无知……就算我实在消费社会的陷阱中,我也是主动跳入的,与那些迷失了自我的同类截然不同”,这就是我本人啊。悲哀的是,“即便看破这一切,却依然难以逃离”。 我曾经很多次思考过《黑客帝国》中经典的红蓝药丸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每一次都会坚定地选择蓝药丸。 这本书剖析了移动互联社会的真实场景,细致地描绘了这个“铁笼”的真实结构,以及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的真实地位,可是绪论中已经洞悉了一切,哪怕你了解一切背后的逻辑,知道自己不过是大玩家手中的提线木偶,你有勇气,有能力跳出这个铁笼吗? 我已经说过我属于会选择蓝药丸的人,所以作者对移动互联的肯定让我更有共鸣,当然不能排除这是我用来自我安慰的想法。与此同时,我并没有放弃保持警惕,毕竟已经有太多科幻作品以极端的形式展现过科技的毁灭性。 举一个人们经常探讨的例子,通过手机与人交流有没有削弱我们与人交流的能力,破坏其中包含的情感。 作者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手机改善的只是渠道,降低了交流所需要的成本,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心理建设的成本。而交流本身并没有因此打折扣,也就是说,我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过程,以及内容本身并没有改变。说到底,是因为人脑并没有发生改变。 可是我不禁开始反思,当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先进时,交流与理解的速度是不是同样会加快呢?交流的准备效率在提高,交流和理解本身的效率似乎也在提高。最明显的就是视频网站出现的倍速观看功能,倍数越来越多,甚至优酷已经率先推出了三倍速。而我自己在看所有能听懂的中文作品时,基本上已经全都是1.5倍起了。 另一个例子是表情包的使用越来越泛滥,虽然作者说人们打字的速度没有提高,但人们甚至不再愿意花时间打字,而是选择用一个个表情表达原本复杂的情绪和信息。 这本书里讨论的问题太多,我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小点,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移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现在,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打中自己内心的点,对这个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大玩家》读后感(二):Under the water

读过许多关于网络与人类社会是如何影响的文章,但大多文章的观点都相差不大,主要是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再描述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对未来的担忧和警示。

可是我更想了解“网络”是什么。

《大玩家》是近年来读到的从系统上梳理和分析互联网的书,一开始没有注意到作者,以为又是一本引进版的外文书,读着却发现语言十分“本土化”,非常易读,一看原来作者就中国人,简中母语的人以简中的视角将互联网在简中社会的影响和发展剖析的综合而到位。

作者结合了许多社会学理论来解释发生在互联网世界(赛博世界?)的种种生态,而归根起因,互联网所做的只是连结(Connection),而参与互联网行为的用户,通过连结产生的互动(react)互构出各种生态,而这种生态有时会发酵到现实社会里,对社会结构甚至生存结构都产生影响。

用户体验的好坏考验的是设计师的能力,网络的设计师们为用户编织出了一张张绵密的大网,不同的平台会激发出用户不同的本能,“过去可能是在学校中的教师角色以及在威士忌俱乐部中的老饕角色之间不断切换,而现在可能是在件数中感性的文艺青年以及在Steam游戏平台中富有倾略性的竞技游戏王嘉的角色之间切换 ”。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释放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充满限制的现实社会不同,网络的世界仿佛提供了一张半透明的面纱,无需完全暴露自己又能展现自己,让用户可以“安心地宣泄”自己。

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们比过去知道得更多,但问题也在于知道的太多。

有时候会思考,父母那一代的生活简单,房价便宜,但我们所羡慕的并不是那份“性价比”,而是他们的“无知”。 原本的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世界仅限于所学所见,即使积极主动地探索,所能了解到的事物也有局限,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它让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连接了起来,我们看到了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似乎与它们产生了联系,而实际上却虚无缥缈。这份若有若无的“牵绊”引向了如今的焦虑和内卷,我们总是看到无数的对比,它们并不存在于自己的身边,却在赛博的世界中影响着人们的心思。

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身在了名为网络的局里,像鲸鱼换气一般冲出了海平面,但放眼望去,却无其他人。

他们还在海里,不断地下沉。

《大玩家》读后感(三):移动互联网如何重构世界?这本书告诉你规则和逻辑真相

我们生活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信息的沟通随时随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你在真实的生活中接触的世界,和你手机里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困惑:手机里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哪个更适合我?换句话说,在这两个世界中,我该如何生活?

这类迷茫存在于每一个有微信的人身上,有的人选择了逃避,你联系他只能通过电话这种“古典方式”,而很多人选择了拥抱,每天从睁眼到闭眼睡觉,一刻也不停歇,疲惫得无以复加。

或许,《大玩家》这本书能解读当下的困惑,并指出本质。“政府因其控制规则而被反思,媒体因其控制符号而被批判,然而,当下的移动互联的大型玩家们,在某种意义上,却正在同时操纵者这两者”,作者刘天一如是说。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凶猛之处,流量代表着关注度,评论代表着风向标,取代了传统媒体的一部分职能,削弱了政府部门的严肃性,更可怕的是,移动互联的各个平台,是以资本的商业逻辑为核心的,很容易导致社会的多元化,甚至情绪的失控。

所以,我们要警醒。这方面政府已经做得挺多,网络环境越发风清气正,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商业平台的资本特性,《大玩家》这本书显然在提醒大家,秩序和符号特别重要,移动互联对其进行了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物质的、抽象的、情感的符号,很可能变成空洞的存在。在我看来,这就是迷失在被塑造的新世界的幻想中。

想必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我们看不到完整的真相,情绪被激发、进行宣泄,然后在不断的碎片信息中,在商品、娱乐的疯狂汇聚中,打碎了原有的思想体系,能提升自己的,属于完成重构,而消耗自己的,却可以被称之为异化。这就是幕后的大玩家们乐意看到的结果:移动互联时代解释权的让渡,被具体的、能动的主体所接手,这一切的目标都是利益。

如果是长期坚持的互联网平台,能做到万物相连、赋能,也是让人接受的,但是在股东的脑海中,在资本市场的数字面前,“杀鸡取卵”变现和野蛮生长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网络技术从一开始就不是如同纯粹科学一样指向真理,而是指向某个具体的、世俗化的目标”。

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思考题:到底是互联网控制着世界,还是世界控制着互联网?从发展的趋势而言,明显是后者,因为互联网服务器的设置、维护,都在世俗社会而不是虚拟社会当中,世俗权力和互联网大玩家之间的控制权竞争,就从来没有消停过,大玩家们的野心,从来都是被忌惮、研究的对象。

《大玩家》有一章节,讲述的是“从未死去的意识形态”,互联网狂飙时代什么时候落幕,相信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时间表,这也足够给个别狂热的人浇下一盆冷水,我想,既然能赋能,也肯定能剥夺,移动互联平台再怎么虚拟,背后仍然还是一个个生活在俗世中的凡人和不平凡的人,平等、自由、个人、理性等珍贵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财富,在任何领域都不能被忽视,尺度两个字非常重要。

无法逃离的符号规则系统和定价逻辑,是禁锢人类的前兆,我们的每个生活领域,都需要边界,保护我们做更好的自我。

《大玩家》读后感(四):移动互联下的玩与被玩

你是否还能回想起你一天没有碰手机是在哪一天吗?现在的你是否也是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先打开手机,睡觉前的最后放下的也是手机?你是否是吃饭时刷手机,走路时刷手机,上厕所时也是看手机?

手机本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却是实实在在的成了操控我们的“主人”。然而,真正操控我们的并非手机,而是每个APP背后的移动互联大型平台,是移动互联领域内的大型玩家,那些通过对于秩序和符号的操纵来获取移动互联时代最高权力的资本主义。

这是来自《大玩家》的编著者刘天一对当下的移动互联的深刻剖析及反思。

在“数据为王”、“流量制胜”的当下,我们仿佛掌握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密码,跟随着平台制造的潮流蜂拥前行,好让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可我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大型互联平台正在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数据,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胡萝卜”,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强迫着我们遵循着他们的逻辑,而我们自己未必自知。

像因为某宝平台的改革而催生出的拼某某平台,很多朋友应该都曾被亲戚朋友邀请砍一刀或者邀请亲戚朋友帮自己砍一刀的情境吧,这完全拿捏住了消费用户的“贪、嗔、痴”,让消费用户裂变式的递增,让平台瞬间“病毒式”的传播。当我们还不亦乐乎的沉浸在平台为我们制造的“砍一刀”的消费陷阱中时,平台已经又收获了一批用户,让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很多大型平台的竞争对手。

就像书中作者说的“移动互联从来不是一个垄断性为难以为继、平等博弈成为必然的‘良善’市场。行动者们对于权力的渴望并不因为时代表面的‘自由平等’而有任何的消减,每个主体对与权力的争夺,也绝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有丝毫停顿;相反,那种渴望还会因为行动者所触及的社会范畴的快速扩大而愈发膨胀,那种争夺也会因为联动的快捷与低成本而不断加剧。”

很多平台在美化移动互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也不得不说它们的产品设计就是明目张胆的直奔人性的弱点,它们在为我们提供正向引导的同时,也站在我们对面对我们进行着期满、限制和误导。

作为移动互联平台使用者的我们应该让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而不是做一个被平台操控的提线木偶,更不要让自己稀里糊涂的成为移动互联战争下的牺牲品。

《大玩家》读后感(五):互联时代下的“我们”

上一次看这样一本如此逻辑严谨、论证解释满满的书籍还是彼得•沃森的《虚无时代》,虚无时代中基本都是作者引用了各大名家关于尼采发表上帝之死后的言论,但是这本书《大玩家》和《虚无时代》又有很大的不同。

虚无时代中引用的言论非常非常多导致作者自己的想法看着感觉很少《大玩家》这本书中虽然也有引用很多他人的言论,但是基本都是用来作证作者自己的观点。真的不得不感叹作者涉猎之深,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简直信手拈来,本雅明、哈贝马斯、福山等等,书中出现各大著作作家非常的多,出现这么多的著作和作家都是为了解释说明作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让自己的所解释的观点更加的有说服力,事实上作者这一点也是非常的成功。

在本书中作者将会详细介绍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平台究竟是如何将我们所“拿捏”住的,而我们又应该反思怎么应对这种平台的行为。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我们都以为自己非常的自由,以为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因为自己想干嘛就可以干嘛,只要不是违法的事,但这个想干嘛就干嘛的前提是使用网络。而当我们使用网络时,我们的自由其实已经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剥夺了。当我们注册APP账号又或者登录时,经常会出现一个需要你勾选的选项,如果你不勾选你就无法注册账号和登录。而我们大多数人基本都是不会去看选项的详细内容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看和不看都没有任何区别,最终的结果想要登录或者注册还是必须得点一下勾,而在此时你所拥有的账户,其实已经至于平台之下了,“解释权均归平台所属”。

还有作者举的360的例子也更加说明了平台在不知不觉中就将用户“拿捏”了。周宏伟曾说,360安全卫士当中所有的安全检查最高分是100分,如果不做完就拿不到满分。他同时也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拿100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天然的强迫症,来自每个人的社会过往。不得不说,说的太对了,因为我也以前用360,然后它会要求你把所有的什么体检杀毒都做了否则就不能得到100分,不知不觉就想全部做完拿到100分。

我觉得想要摆脱平台的束缚,就是减少甚至非必要不用这些网络平台,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用手机都已经成为了某种习惯了,突然不用就感觉少了某种东西,像发朋友圈后总想看看谁点了赞,总打开app后却不知道干什么,一种空虚感油然而生。其实挺浪费时间的,不如利用起来多做些提升自己的事情。还是得减少对于网络的依赖,没有也没啥其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