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的蔬菜》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的蔬菜》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的蔬菜》是一本由张平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的蔬菜》读后感(一):食一捧蔬菜,叶间留有书香

因为不事生产的缘故,总是被父亲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基本到了市场两眼一抹黑,不管是挑选水果还是蔬菜都是只认一条--新鲜即可,至于口感,品种,源自何处一向一问三不知。读罢《中国的蔬菜》,感觉虽然挑菜的功力可能依然不行,但总归对于一些原本只吃过却叫错名字的菜(如是“苦苣”而不是“苦菊”)和一些不知道还可以吃的菜(如食用菊花)有了新的认识,不失为一种收获。

许多蔬菜原产地距离我们千里之遥,或是乘着丝绸之路的驼铃远道而来,或是随着人的迁徙被我们所接受。想要把大江南北餐桌上的菜蔬罗列出来并讲清原委并非易事。作者将所要叙述的内容划分为十八章,章节中又将相关、同属的蔬菜进行详细讲解,同时配有写实的蔬菜插图,在讲解科学的同时也将内容具象化。“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除了介绍产地,名称演变外,在古籍中的记载,历代诗人的名句亦是俯拾即是,而这些在历史上有迹可循的记载与古籍相互映衬,体现了本书内容的考究与客观。虽然是科普,读起来却是妙趣横生,让人不得不赞叹原来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同样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即使现在我们已然忘却,只把它们作为摄取维生素的来源。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这句诗出现之前,便有“花事至此而穷尽也”的记载。菊花盛开的季节对于其他花种来说已是过于寒冷,在文人墨客感叹菊花的高洁与气节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也认为“除菊之外,再没有其他草本植物再会开花,所以人们把这种植物叫做菊。”而菊花还用另外一个别名--治牆,即“适宜农耕”之意。古人认识到菊花盛放的土地肥力较佳适宜耕作,因此对于菊花也多了几分偏爱。说到食用,能入猜的菊花又称真菊,可冷拼,热烹或油炸,也可熬粥,食用范围十分广泛。 山药最早的名字叫做“薯蓣”,经历两次有关diwang的避讳最终定名“山药”;大白菜又有“贡菜”的美誉;被我们当作零食的菱角在一些时候被号召大量种植以备灾荒时食用;黄花菜又名“萱草”也即“忘忧草”,但此种“忘忧”却有着生命危险....一把蔬菜平平无奇,在字里行间却各自有着自己的精彩,静待读者一观。

《中国的蔬菜》读后感(二):如果大白菜仍叫晚菘,是不是滋味更好?

.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助。(黄帝内经·素问)

~~~

《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

作者: 张平真

出品方: @后浪出版

.

请大数据把这本书推给美食博主,还有美食随笔、小品文或美食背景文学写作的创作者。有读友评论说,高级饭店做菜单,也有现成文案了,哈哈哈~

.

这是你们遍寻不着,非常需要的考据,详细实用又趣味盎然的蔬菜图文小百科。

一共收录276种中国蔬菜,精心手绘181幅蔬菜科普图。

科普蔬菜知识,述说蔬菜趣事,解读蔬菜文化,探寻蔬菜渊源。

.

对了,还有我这种虽然无心当菜农,也烧不好菜的,但是喜欢各种稀奇古怪小知识的读者。

.

这本书不教人种菜,也不教人烧菜,但它可以教你怎么装成一个文化人儿。哈哈哈~

.

单知道白菜叫白菜、萝卜叫萝卜、土豆叫土豆的,NO,这样可不行,来,跟我学~

(人艰不拆,立刻装上了~)

.

苦瓜(锦荔枝、君子菜)、紫苏(水状元)、佛手瓜(福寿瓜)、蕨菜(吉祥菜)、豆芽菜(如意菜)、竹荪(裙衣姑娘、虚无僧蕈)、芜菁(诸葛菜)、甜瓜(邵侯瓜)、菠菜(雨花菜)、刀豆(挟剑豆)、酸浆(洛神珠)、茄子(落酥)、姜(炎凉小子)、黄花菜(忘忧、疗愁)……

.

看名字,仿佛就有很多故事。这本书有很多诗文典故民间传说,讲述各种蔬菜的名称衍变、趣味小故事、产地、药..用价值等。每种蔬菜的名称衍变都有长期的过程。

.

同一样蔬菜,古今叫法不同,产生的感觉也很不同。

比如,大白菜。一叫出口,就觉得肥嫩可爱,北地居民走廊挨挨挤挤的冬藏,百姓桌上常见的那一碗菜汤,热腾腾的烟火味道。而在古代,它叫“晚菘”。

南北朝时,齐明帝朝中书郎周颙辞官隐居金陵钟山。甘于清贫,素淡度日。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蕞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寥寥数语,婉约贴切,已成诗,可入画。

.

平常日子也变得诗意了啊!

《中国的蔬菜》读后感(三):除了喜爱吃蔬菜,或许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中国的蔬菜?

你是否和我一样,很爱很爱吃蔬菜。但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过,他们的由来、命名以及栽培历史呢?阅读这本《中国的蔬菜》,可以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蔬菜王国!

这本《中国的蔬菜》,全书一共介绍了270余种蔬菜及其5000多个不同的称谓。作者张平真提到:我国一直是一个物质丰富的国家,面对洋洋大观的蔬菜种类,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蔬菜,为我们带来这本论著《中国的蔬菜》,他希望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认知。

中国的蔬菜

9.0

张平真 / 2022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对于促进蔬菜发展事业上,作者也提出了很多很多诚恳的建议,尊重历史、达成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等建议。从蔬菜名称的构成到分类、命名由来、构词手段等,可以看出作者研究了诸多古籍和资料,才带来的这本《中国的蔬菜》,值得我们大家都去读一读的书!

书本按照蔬菜种类分成了十八大类,分别有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绿叶菜类、薯芋类、水生菜类、多年生菜类、杂菜类、花菜类、芽菜类、野生菜类、藻类和食用菌类;每种分类再从蔬菜实体及名称的读音、形态和寓意入手,对各类蔬菜的起源、引入、栽培、供应、名称、营养成分等来入手,为我们详细介绍这些蔬菜。

比较惭愧的是,虽然我也吃了二十多年的饭菜,但是还是有一些蔬菜我并不认识。比如乌塌菜、兵豆、节瓜、蛇瓜、藠头、冬寒菜等等,实在是不好意思列举了,真的有好多很多我不太识得的蔬菜。虽然有些名称上和我们家乡的叫法不太一样,但是书本里面有些还是有插图的,可以轻松联想到,原来,我们是另一个叫法啊?

书本从每个菜的原产地开始讲述,一直追溯到它的历史由来,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很多蔬菜的历史发源,在古代他们的食用到如今人们的食用,看起来感觉很有趣。从蔬菜的功效了解到很多很多可以对我们有益处的蔬菜,我们可以对照书本来标记哪些是对我们哪里哪里有好处的蔬菜。

比如我最喜欢的空心菜,原来他是叫雍菜,是旋花科番薯属,一或多年生、蔓性、草本,绿叶菜类蔬菜,以嫩茎叶供食用。在古典中记载过西晋时期,他就被记入史册了。作者还介绍了空心菜的功效,因为富含萝卜素、抗坏血酸等多种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还含有人体所需巴中必须氨基酸等等这些知识,都可以供我们记录,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可以做一下笔记,这样可以给我们平时提供参照。

当然,每种蔬菜作者都有说到他的食用方式,我们也可以拿笔记记下来,这些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啊!书本最后的附录也很用心地为我们整理了中国常见蔬菜正名、别称,可以供我们一览,真有趣,大家的叫法不一样,原来,我终于知道了他的很多种叫法啊!

喜欢吃蔬菜的你,或许可以和我我一起了解更多中国的蔬菜嘛?

《中国的蔬菜》读后感(四):中国的蔬菜,世界的蔬菜

实际上,除了粽子甜咸、豆腐脑甜咸之争,什么是蔬菜也应当算入中国南北之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关于什么是蔬菜的争论,可能带来远复杂于南北的地域争端。至今依然记得,初到南方读书的内蒙同学表示其实自家很少吃菜,全体南方人的震惊表情。也记得母亲去北方学习三个月回来表示,除了大白菜就是荷兰豆,心灵很空虚的受伤表情。更不用说特殊时期,关于为什么每次发菜都有上海青以及为什么发的这个东西吃起来是西葫芦,做的方法也是西葫芦可是它长得就是不像西葫芦的讨论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以及不同的风土,早已折射在点滴的细微之中。

来看看你认识几种

关于蔬菜,似乎南方人天然更有发言权,餐桌之上的绿意盎然想必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回溯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山东、宁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南方。生产与消费的分割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命名的差异。大部分蔬菜除了学名之外,各地别称的盛行就是一例。以前文提到的上海青为例,它应该是乌塌菜的一种,当属于普通白菜。相较于普通白菜这个普通的名字,似乎上海青、小油菜甚至是瓢儿白之名更为盛行。又如一年四季皆可见的大白菜,菘这个称谓虽然出现的更早,但却早已被大白菜所取代。在大白菜的基础上又再度衍生了如黄芽菜、黄心白等诸多名字。这种由别名带来的地域差异,实际上是生活中讨论蔬菜的一种奇妙体验。例如关于圆白菜和白菜的区别,初到北方时颇为困扰我。最后本着事已至此、吃就是了的原则,倒也乐在其中。

看看这喜人的西红柿,哦不,番茄

当代蔬菜的名字与其历史息息相关,但大多与古意相去甚远。实际上,名字中最有代表性的分类当属是否去西方化。例如甘蓝一族的大部分蔬菜,除芥兰外都非我国特有,但是他们的名字中早已没有了“胡”、“番”等称谓,可谓彻底的中国化了。卷心菜一名或许尚有些西洋味道,但圆白菜、包菜乃至于疙瘩白一类的则可谓土生土长了。与之相反,胡萝卜、番茄乃至胡椒的名字中,依然保留着他们最初的身份来源。胡萝卜这个名称可谓极具迷惑性,追溯胡萝卜的根源,可以说它和萝卜天差地别,二者甚至连科都不尽相同,却因为名字频频被误会为亲戚。颇为有趣的是“花椰菜”和“青花菜”这两类蔬菜的名字。它们二者虽然同属于甘蓝,但是前者的名字日益简化为花菜、菜花之时,舶来品的味道就淡了。但是后者却更常以西兰花之名登堂入室,可谓天生带着西洋味了。外来蔬菜的集大成之菜当属于“地三鲜”,虽然它在广东餐桌上不能充当蔬菜。茄子、辣椒、土豆分别来自古印度、安第斯山脉和中南美洲,分别在不同时期经由陆路或海路传入我国,最终在餐桌上齐聚一堂,变身成为了极具中国特色甚至可以说是北方特色的经典菜式。这正是蔬菜的魅力,也是全球化饮食的魅力。

葵这一品种,退出菜桌久矣

说回蔬菜之争,无论南方北方,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蔬菜其实都并非本土物种。真正土生土长的蔬菜如苦寒菜、落葵等蔬菜其实已经慢慢退出了市场。生菜、卷心菜、油麦菜其实都非固有蔬菜,传入我国再加上长期选育、培养后,它们最终成为了蔬菜中的时常被提起的一员。而古已有之的蔬菜如苋菜、蒿子杆等则受限于季节,更具有了时令菜的特征。更不用说一些本就具有时令色彩无法大规模栽培的野生菜,倒成了现代人菜桌上季节的最好承载者。无论如何,英雄不问出处,蔬菜无关来源。当它们已经成家常菜桌上重要一员时,来历甚至名字都不甚重要。饭店里的时蔬有太多可能,多吃蔬菜的叮咛也对应着太多选择。但是我还是想说,只有绿色的叶子菜才是我想要的蔬菜,白菜不行,上海青也不行。菜心、桑叶、西洋菜、番薯叶菜方是挚爱。

最后,无奖竞猜,下图是什么菜。

就是它,是什么!

《中国的蔬菜》读后感(五):序言与后记:我国的蔬菜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我国的蔬菜文化和酒文化、茶文化同样都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菜为充”等膳食营养平衡观念为指导思想的中华佳蔬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蔬食领域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系统而深入地开展相关的研究,对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蔬菜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佐餐食品,我国的蔬菜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供应种类繁多。由于地域辽阔、民族和方言各异,所以各种蔬菜及其名称无论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还是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里,都呈现出种类繁多、名实混杂,以及正名、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最终构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繁芜复杂的中华佳蔬名称文化的特色。

研究中华佳蔬名称文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她的研究主体“蔬菜实体”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内容涉及蔬菜的起源、引入、栽培、贮藏、加工,以及流通和消费等多种学科领域;然而其研究对象之一的“蔬菜名称”却属于社会科学的饮食文化领域,内容涉及训诂、考据、命名和民俗等多种文史学科。

本书的作者、高级工程师张平真先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的蔬菜专业,其后在首都蔬菜、副食流通领域长期从事科技、教学和经营、管理工作。其间参加过国家级蔬菜科技攻关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组织实施,以及全国蔬菜贮藏加工科技规划的制订工作,参加了《中国商品大辞典·蔬菜调味品分册》以及《北京志·副食品商业志》等重要典籍的总体设计和编纂工作。退休以后又主编、出版了《蔬菜贮运保鲜及加工》和《中国酿造调味食品文化》等书籍。他既是一位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指导蔬菜流通工作的专家,还是一位能够利用较为广博的文史知识研究中华佳蔬文化的先行学者。为了掌握我国蔬菜及其名称的总体情况,

他从1986年主持编辑《中国商品大辞典·蔬菜调味品分册》时就注意搜集资料、研究考证,并从1997年开始应邀在《中国食品》等杂志上以“佳蔬名称考释”为题,连续多年开辟专栏,著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蔬菜的来源及其命名缘由等百科知识。经过作者的旁征博引、倾心钻研和长期积淀,现在这部研究成果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为目前国内系统研究我国蔬菜名称的第一部专著,它以弘扬祖国五千年灿烂的佳蔬文化为宗旨,以解读蔬菜名称为切入点,内容包括综述和各论两部分,涵盖了18大类的270余种蔬菜,所介绍的各种称谓累计达到5000多个。每种蔬菜都要介绍20至50个不同的称谓,例如对竹笋所介绍的称谓超过130个,基本上囊括了我国现有的各种主要蔬菜实体及其不同的称谓。

在综述中首先简要介绍我国蔬菜名称的构成和分类等总体情况,继而分别介绍我国蔬菜的统称、类称和个体名称;然后系统诠释蔬菜个体名称的分类及其命名缘由,并归纳出关于蔬菜名称的7大类、21种不同的命名因素,以及5大类、22种不同的构词手段。

在各论中,分门别类对各种蔬菜的所属类别、起源地域、引入时间、栽培历史、供应现状、名称由来、命名因素、构词手段,及其营养成分、食用方法和保健常识等十多项内容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考释。其中的重点内容是从每种蔬菜实体及其名称的形体、读音和寓意入手,系统介绍它们的命名缘由和构词手段,借以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刻展现我国佳蔬名称文化的广博内涵。

为了促进蔬菜生产和流通事业的发展,本书还对目前我国蔬菜名称较为混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本书视角独特新颖,信息容量可观,内容翔实可靠,行文深入浅出。广大读者在了解我国佳蔬文化广博内涵的同时,还能汲取到合理食用蔬菜的科学知识。可供从事蔬菜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从事餐饮业的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也适合广大蔬菜消费阶层阅读、欣赏。此外我还建议把这本书译成外文,作为文化使者,进行国际交流。

杜子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原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首任会长)

为了掌握我国蔬菜实体及其名称的总体情况,厘清每种蔬菜的正式名称及其别称,进而发扬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本人从1986年主持编辑《中国商品大辞典·蔬菜调味品分册》时就注意搜集资料、研究考证,并从1997年开始应邀在《中国食品》等杂志上以“佳蔬名称考释”为题连续多年开辟专栏,著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蔬菜的来源及其命名缘由。我经过倾心钻研和长期积淀,于2006年将研究成果《中国蔬菜名称考释》汇集成册,获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的赞助和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支持,得以顺利出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子端先生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本书作序。

拙著《中国蔬菜名称考释》问世以来,虽然受到世人和学术界的重视和推崇,但一直没能进行修订。这次再版拙著,原本是2020年由后浪出版公司提出的设想。经过多次接触,我了解到后浪始终坚持追求出版自身的价值,非常重视选题的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努力追求出版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能经受住时间检验的好书,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知识来源。年逾八十的老朽,无论精力和体力均已大不如前,本不应再承应此事,然而为后浪公司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于是欣然应允。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这部图文并茂的再版图书终于以崭新的面貌问世了!这次再版图书在总体内容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了扩大读者的范围,我们首先把书名改为主题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的《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然后以“综述”“各论”以及“附录”等形式分别对“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等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介绍。在具体内容方面,本人除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审定以外还做了适当的增补,同时增加了新型蔬菜“守宫木”。在修订方面,因受《本草纲目》的影响,原书误将“鹰嘴豆”纳入“豌豆”条,这次进行了更正,特地把“鹰嘴豆”从“豌豆”条中析出,另立专文详加介绍。此外还修正了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

本书在再版问世过程中,承蒙后浪公司认真负责,做了大量艰辛而又细致的工作:以贯彻始终的精神既传承了原著的精髓,又字斟句酌地进行录入、编审和校对工作,并对内容尽量进行优化处理。此外精心设计了封面,还聘请画师绘制了蔬菜实体的插图180余幅,基本覆盖了全书大部分内容。大量蔬菜实体的插图的应用,使得正文中所介绍蔬菜的外观形态变得更加明确和清晰,再版图书为之大大增色。为此,本人特地向后浪公司参加本书再版工作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妻子邓旭华和女儿张彦婷早在原书出版时就已参与了创作,在这次再版编审过程中,两位女士又付出了很大的助力,在此一并致谢!

再版书稿虽然经过后浪同仁精心制作,本人又通读两遍,由于水平和精力所限,如再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张平真于北京东郊抱瓮斋

2022年2月3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