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锦集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锦集

《心理健身房》是一本由克里斯蒂娜·希伯特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一):锻炼能带给你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一直都知道锻炼的好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更关注自身身体的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锻炼的目的,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更苗条,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更强健,有的人为了让自己心率更平衡,有的人为了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但是有位女士,她是为了摆脱产后抑郁的侵扰。 她就是本书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女士,她也是6个孩子的妈妈,她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后患上产后抑郁,是锻炼帮助她走出产后抑郁的阴霾,带她找回自我,重新爱上生活。此后,她便从事相关研究,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依托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著写出本书《心理健身房》,使许多人通过锻炼改善了心理健康。

艾伦.布里斯代尔说:一个人想要抵御衰老,就必须通过锻炼、学习和爱,让身体、头脑和心灵同时在路上并保持同等活力。锻炼的好处很多,当然开始锻炼可能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可能被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打扰,或者对锻炼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不能坚持。所以“太忙了”“太累了”“需要自己的生活”等借口就很危险。 但是如果一家人一起锻炼会更有趣,更有动力。专家也建议孩子从两岁应该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一般每天进行强度中等的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即可。但现在的孩子们花在屏幕前的时间往往更多。许多成年人亦是如此,况且许多父母与成年人都没有锻炼的习惯。但是锻炼,尤其是一家人一起锻炼益处多多,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惰性和焦虑,还有助于保持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最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一家人一起锻炼可以改善心理和情绪健康水平,从而让一个家庭更快乐、健康。 现在就计划和家人一起去散步、骑车、爬山、游泳、跑步、游戏或者探险吧,我们繁忙的生活需要高质量的相聚时光。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这将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对自己将来的能力及好恶的信念, 锻炼还能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并获得情感、社会、精神上的和谐,本质上来说我们就是在选择成长。而现如今我们的社会确实“太忙了”,无论怎么样,不要为了锻炼而锻炼,尤其是心理健康锻炼,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生命的乐趣,保持生命的动力,去选择你真正喜欢的锻炼项目,千万不要因为别人说好就强迫自己也去做,那样的忍受没有任何意义。 时常做一些全新的尝试。可以将体育锻炼与减压和放松有效地结合起来,尝试冥想、瑜伽,边锻炼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边慢跑边听音乐、散步时冥想等,这些都能让我们爱上锻炼,同时可以减压。 同样,把体育锻炼当成游戏去玩,比如水上篮球、打高尔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一个好相处的锻炼伙伴,那再好不过了。记得多走出去,漫步在阳光下,听着树林里的鸟语,闻着淡淡的花香,整个人都置身于大自然中,那么我们的精神都会振奋起来,这种阳光疗法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没有人天生适合锻炼,锻炼也不一定非要花钱报班、去健身房等传统方式,你完全可以在家里留出一个健身场地,就地取材,哪怕用灌满水的大瓶子练习负重都可以呢。 李.哈尼说:“锻炼是为了成长,而不是自虐。世界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也不是。设定小目标,然后循序渐进。”所以大家动起来锻炼吧,不仅为了感觉更好、看起来更好或变得更好,也为了心理健康、更长寿、更幸福而锻炼。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二):锻炼如何促进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和锻炼是两个我很感兴趣的领域,所以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是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我就果断下单了这本书。

在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写下了三个阅读动机:①了解健身如何促进心理健康②激发自己运动健身的动机③学习如何长期坚持运动。那么两周读完这本《心理健身房》之后,我想从这三点出发,总结自己的收获。

首先,第一点锻炼有益身心健康,关于大脑的研究表明,定期锻炼可以消解负面情绪,缓解轻度抑郁。我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确实看到过这方面的研究。这本书的第一章总结了锻炼的各方面益处,加深了我对这方面的理解。从身体健康的角度,锻炼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提高肌肉力量,缓解经前综合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锻炼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并管理压力,增强我们承受日常烦恼的能力;有氧运动有助于减少消极想法,提高思维清晰度和效率,并提升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而且书中还提到,小组锻炼或双人锻炼可以增加人际互动,改善人际关系,并且作者还建议可以一家人一起锻炼,不仅增加了自己锻炼的动力,而且促进家庭关系更加健康开放。

第二点,激发自己运动健身的动机。开始锻炼是最困难的,一个很关键的点是“胜任感”。这个胜任感是指我们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知,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某项运动。这种胜任感会强烈影响我们是否会去尝试以及不断尝试某些事情。这点在我自己身上也非常明显,我之前一直抵触运动,就是因为我从学生时代起对自己关于运动能力的认知就是我非常不擅长运动,每次体育课要跑800米,我都非常痛苦和恐惧,因此好不容易没有体育课了,当然不会自己去操场跑步啦。那么改变的契机就发生在不久前,陪朋友去操场散步,她提议我们可以稍微慢跑一下。当时天气和心情都不错,就说试试吧,反正不计时,就按自己的速度跑。结果发现自己跑了5圈还很舒服,很开心。我一下子就有了慢跑的信心了,原来也没有那么难。后来又跑了几次,我对自己慢跑的信心或者说“胜任感”建立起来了。

第三,开始运动之后,下一个要克服的难题就是,如何坚持呢?这就需要问问自己运动的动机是什么。那么关于锻炼,一个被研究和验证最多的动机理论是自决理论。该理论认为外在动机指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获得某种形式的外部奖励,它是实现短期目标的最佳动力。而内在动机是指我们做某件事因为这件事本事让我们喜欢、有挑战、有成就感等等,它是坚持长期挑战的关键。所以要想长期坚持运动,必须坐下来好好想想并写下来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动机。

有了强大的运动动机之后,还需要我们合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书中推荐的是众所周知的SMART原则。①具体的目标:和谁、什么类型的运动、哪里、时间。②可衡量的目标:如列一个周计划,规定每天锻炼的时间或者用计步器记录等,要可追踪的数据。③可实现的目标:目标要有挑战性,但不要太大④相关性:锻炼目标要和自己生活或人生的终极目标相关,问问自己我现在努力的目标和我对未来的期望一致吗?我的锻炼目标怎么有助于我实现或接近我的人生目标?等⑤有时限:给自己的目标定一个截止日期,及时复盘修订。

最后,制定计划后,我们还要改变自己对完美执行计划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改变是螺旋式的。改变的跨理论模型告诉我们,改变有六个阶段,我们不一定会线性地走向下一个阶段,时常会有来回往复,甚至暂时的退步,这是正常的。要降低我们的预期。但只要我们还身处改变的螺旋中,我们就在进步!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性和实操性。作者是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书中的理论和知识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实操性体现在每个理论和知识点后面都紧跟着反思问题的练习,在回答和思考的过程中,更了解自己和自己锻炼的动机。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三):甩掉焦虑,动起来

由于工作压力好大,感到焦虑,压抑,睡眠质量不好,整个人感觉很颓废。 周末约了朋友喝茶,说起焦虑的事情,朋友说我应该动起来,多多运动,甩掉焦虑。 并推荐我看看《心理健身房》这本书。

心理健身房

《心理健身房》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Christina Hibbert)是一位从事女性心理健康、悲伤处理、自尊与自我价值领域研究的临床心理学家。也是6个孩子的妈妈。 尽管非常忙碌,她仍会每周固定的时间锻炼。因为锻炼曾帮助她走出产后抑郁的阴霾,重新找回自我,并成为她此后重要的心理健康支撑。 在希伯特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很多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她发现,锻炼不仅拯救了自己,还可以拯救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深陷在情绪泥潭、不敢或无力求救的人,为此,她写下这本书,希望通过锻炼,对于患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障碍的人来说,他们也可以从有规律的身体锻炼中受益,过的越来越好。 这本书,究竟教会读者什么? 这本书将教给读者克服锻炼过程中的各种障碍,重拾锻炼的动力和决心以及实现心理健康成长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工具。 本书主要通过8个要诀教大家通过锻炼改善心理健康。 重点如下: 在第一部分(要诀1~3),你将对锻炼有更深的理解。 要诀1全面概述了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深人探讨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障碍,简要讲述了锻炼是如何像药物一样起到治疗作用的; 要诀2考察了锻炼对我们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看待和发展自信及自我价值的新方法; 要诀3是关于一家人一起锻炼以及如何通过家庭的共同参与,让锻炼更加卓有成效。 在第二部分(要诀4~6),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锻炼的心理准备上。 要诀4将考察锻炼的动机,并提供一些理论和技巧,帮助你更有开始锻炼的动力;要诀5是关于如何转变你关于锻炼的想法的,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CBT )教会你掌握脱借口以及建立身心意志力的工具。 要诀6深人研究了心理健康锻炼中最常见的障碍,并概述了克服这些障碍的多种策略。 最后,也就是第三部分(要诀7~8),描述了如何实施和坚持心理健康锻炼计划。 要诀7将讲授 FITT 原则,这是一个养成健康锻炼习惯的简单方法,然后通过分享具体策略来帮助你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制订锻炼计划; 要诀8是关于如何坚持心理健康锻炼的,展示了如何创建个人的终身幸福的梦想,养成锻炼习惯,同时通过分享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原则,帮助你挖掘自身潜能,并收获长期的心理健康锻炼的回报。 这本书适合什么人? 1.适合本就热衷锻炼的人: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将带给你新的知识,帮助你从锻炼中受益更多,从而改善心理健康,这本书还有助于你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适合没有锻炼习惯或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人:这本书就是专为你而写的。 从中你将学习如何让自己在心理上为锻炼做好准备,学习如何让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和身体健康潜能。 3.适合介于上述两种状态之间的人:请跟我一起把书看下去,锻炼不仅可以改善你的心理健康,还能真正改变你的生活。 由于这本书是关于锻炼和心理健康的,所以开始之前,作者提醒大家: 1.本书无意取代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虽然我希望本书是对你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计划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但其并不能取代专业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2.获得医生批准后再开始锻炼。在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之前,不要贸然开始一个锻炼项目,即便是那些我接下来要介绍的项目。特别是当你还是个新手时,开始锻炼之前,请先去咨询你的医生,告诉她你的打算,并得到她的正式批准和专业指导。即使是那些已经有一定锻炼经验的人,在大幅改变锻炼习惯之前,也应该向医生咨询。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3.必要时寻求专业的身心健康帮助。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在恶化,如果你面临新的心理或身体健康挑战,建议你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寻求帮助。必要时向专业人士求助是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之一。 那么,都看到这了,是不是也想跟着锻炼锻炼? 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祝大家生活美好,开心每天。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四):《心理健身房》

平淡的生活开始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就把莉莉一天的心情全搞坏了。她正忙着,一项工作还没完成,手机一响群里又有新任务了。她觉得压力总是没完没了,而且她最近还总是忘事,精神状况岌岌可危。她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疾病了?想去看看心理医生却怕被人误以为有神经病,而且心理咨询师1小时几百甚至上千的咨询费用也让她望而却步。你有没有过像莉莉那样的情况呢?

出现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我们有了心理疾病,而是我们的心理缺乏动力了,就像快要用完的电池出现“供电不足”发出的警报一样。我们需要给它充上电,就能让它满血复活。

让我们一起打开《心理健身房》这本书,它提出用锻炼一键解决困扰许久的心理难题这一概念。大家都知道,想要身体好那就要锻炼身体,同样,想要心理健康,不再出现像上文中莉莉的那些问题,那就要去“心理健身房”去锻炼我们的心理,让它不再发出警报而是在健康模式下运行。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加拿大的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希伯特。她主要从事女性心理健康、悲伤处理、自尊与自我价值等领域的研究,同时她也是六个孩子的妈妈。她曾经历过产后抑郁,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立足最新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并依托大量的真实案例而写成了本书。

本书介绍了八个要诀帮我们锻炼心理,改善心理健康。它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从认知层面明确锻炼价值。我们大部分人对锻炼的认知一般只停留在最浅层次即多锻炼身体好,其实不尽然。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锻炼身体不仅仅有益身体健康而且能提升自尊和自我价值。很多不自信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陷入“别人好,我不好”的思维怪圈中。作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其中都有涉及,从孩童时代开始体育活动会显著影响孩子的胜任能力,而且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增强自尊、自信、自我效能。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能感知到呼吸的深浅变化、身体各个部分的微妙变化,体会到坚持后的喜悦,一次次小的胜利给了大脑正向的反馈,让人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哦!从而提升了自我价值。

其次,从心理层做好锻炼准备。可以这么说,你在锻炼前,心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作者都帮你预判到了。你看着书中作者的描述不禁感叹:“她怎么这么懂我?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所以针对你可能面临的问题,作者都已给出了实操方法,让我们用这些方法照做就可以了做好锻炼的心理准备了。

最后,制定计划开始行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坚持锻炼下去,很有可能是因为安排得不合理。要不然是没有计划,想锻炼就锻炼,不想锻炼就不锻炼了,完全看心情,要不然就是一曝十寒,不能长久坚持。作者制定了有益于特定心理健康问题的计划,想改善哪方面的心理问题,就做对应的哪方面的锻炼。方法切实可行简单易操作。最后作者还提出了三大方法帮助我们培养执着的精神,最终养成能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这是一本方法简单易行,理论深入浅出的实用工具书。它有理论、有方法、有实操,能告诉我们用锻炼的方法改善心理健康。大家可以看看,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心理健身房》读后感(五):《心理健身房》:让你学会从心理健康,再到人格健康!做自强的自己!

表妹打电话过来聊天聊了一个多小时,好像很久没有跟我这么畅聊了。 跟我表达这几年的不容易,从婆婆把她赶出家门,到现在婆婆主动对她好表示认错。几度哽咽流泪,我倾听她、安慰她,并说出了自己这几年的遭遇。 在她得知我还在加班,大宝一个人在家里,而先生又在忙于应酬。她表示自己已经得到安慰,并且突然发现自己不是最差的。 我告诉她:谁的生活都不易,只是大家不愿意表达而已。只是我们更懂得慢慢舔舐伤口,默默努力。期待云开雾散,彩虹再现的那一刻。 最后她表示跟我一起加油努力,从悲观的情绪释放出来了。不去羡慕谁,默默的做更好的自己。 她说我很乐观,心理也挺坚强。而当我能够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待问题,讲述自己的遭遇时,完全是因为我看完《心理健身房》一书。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理解,要诀1就告诉我们通过锻炼重塑身心。 告诉我们,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 1、提高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2、增加内啡肽。 3、改善情绪。 4、缓解并管理压力,进入深度放松的状态。 5、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并缓解症状。 6、减少焦虑和忧虑。 7、提高思维清晰度和效率,改善认知功能。 8、让直觉更敏锐,增强创造力和魄力,并提升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9、提高性生活质量。 10、改善人际关系。 11、提升自尊和对自身形象的满意度。 12、增加精神上的连结。

我现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更喜欢带孩子们去公园玩,而不是商场。公园可以散步,可以在健身区锻炼。从而使得我们身心通过锻炼得到放松,也使得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在《心理健身房》要诀3:一家人一起锻炼,儿童心理健康中告诉我们“帮助孩子活跃起来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情绪、注意力、自尊和整体幸福感。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动起来,不仅可以治疗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预防潜在的心理疾病,并让他们养成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终身锻炼的习惯。” 这就是我为什么更愿意带他们去公园玩,而不是商场的原因。希望可以通过锻炼改变他们,影响他们。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买束花吧。学会调整自己,取悦自己。做自己的女王,何尝不可以?! 这是我此时的心情。由于工作原因,已经连续加班好几天了。而奶奶带二宝回老家了,大宝还一个人在家里。对于先生的无动于衷,我表示快要崩溃了。 他下班晚了是有理由的,而下班早了也不会过问你吃饭没有,几点下班。对于他的这种冷漠态度我表示无语。 连同事看我下班晚了,都主动等我一会怕不安全。而自己的枕边人却如此冷漠。我在审视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这样对我。 而我得到的答案估计就是太能忍了吧。承担了太多,以至于他都不懂得关心和爱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我坐在楼顶上沉思,吹着冷风反而让自己更加清醒。看透人性,看清婚姻。这样独处的方式反而让我更坚定内心的想法与梦想。勇敢爱自己,追寻自己的梦想。摆脱身边的不堪,从泥泞中爬出来。 在《心理健康房》要诀4:获得动力,自决理论。“自决理论认为,当我们的动机来自我们的内在时,也就是当我们能自我激励和自我决策时,最有动力。” 自决理论的一些关键要素包括: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我们做某事是因为这件事让我们喜欢、兴奋、觉得有挑战、感到有 成就感或给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机会。相反,外在动机指的是我们做一件事的目的是获得某种形式的外部激励。” “外在动机是实现短期目标的最佳动力,但要完成长期挑战,内在动机才是关键。” 我想我还是属于内在动机的,因为短期内我无法实现目标。只有一个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坚持不断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一步步做出改变。

希望我们都能追寻自己的梦想,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 “我们可以将快乐、爱、健康这些美好的东西融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它们的到来。”这就是本书要诀8:成就梦想中告诉我们的。 文中说到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认为幸福由5个要素构成,分别是积极情绪、融入、积极的关系、意义和成就。 我们应该把“积极情绪”“融入”到生活,产生“积极的关系”,从而就有了生活的“意义”,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这就是我对于本书介绍的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认为幸福由这5个要素构成的理解。 期待你的开启,开启对本书的理解,开启对幸福的定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