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放大的欲望读后感锦集

《被放大的欲望》是一本由[美]玛克辛•贝达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放大的欲望》读后感(一):其实说的是一条牛仔裤的生与死

此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棉花帝国》的现实版和具体落地版,也许这正是作者想要达成的效果。从德克萨斯的棉花农场主,到中国的纺织企业,再到中国和孟加拉的成衣加工,这本书把一条牛仔裤的裤生之路展现得如此具体而生动,以致于。。。

我再也不想买牛仔裤了,旧的能穿就不折腾新的了。。。快消可以走开了。

环保不仅仅是政治正确,是切切实实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东西。

《被放大的欲望》读后感(二):被社会制造出来的“消费欲望”

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得救的圣典道具被破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因而,娱乐示拜掩饰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转瞬即逝和完全不可替代的烙印。同样,这种文化也无法产生卓越的价值,因为任何一种趋向卓越的努力都被商品化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我们被接受到的讯息刺激到不断地消费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何会变成这样,其原因和后果是什么?本书作者通过探寻牛仔裤的出厂过程,剖析了劳动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背后的复杂关系。当人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时,所购入的东西过量于真正需求时,会为这个社会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牛仔布就是一部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交织在一起的全球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无数商品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作者求访世界各地服装厂,一举窥探牛仔裤后的操纵者:资本主义。

牛仔布是如何被处理的,制作成牛仔裤的过程是怎么样,这其中到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当我们看衣服的标签成,我们可能看到其成分,含量,是否可以机洗等。但是它没有告诉我们的是,每一件衣服都会有化石燃料,而且它是服装的关键成分。而基于化石燃料的塑料织物会加剧气候变化,加重塑料污染。其次,过剩的需求会使工作人员数量的膨胀。基于种种,使得其劳动力变得十分廉价。服装品牌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存在严重的权力失衡,而此失衡现象的代价全部都由工人们负责:低于最低标准的工资、过重的工作内容。一方面追求低廉的价格,一方面企业社会的责任体系又毫无强制力可言,这就导致了童工的兴起。工人们成了现代社会的“奴隶”,他们是被“用后即弃的人”。

对于这种现象,作者呼吁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从两方面做起:一是通过实际购买决定,不购入非必须的物品。二是让品牌做到更好。用“钱包的力量”➕“声音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刚刚好的社会。

作者在书中最后的部分提到了对未来的畅想,从贸易政策到试图解决美国过去和现在的结构性不平等的问题。还提到了农业、气候政策。虽然听起来过分理想,但是看到这本书的人,从自己做起,我认为就有可能改变这个社会一点点。

《被放大的欲望》读后感(三):该收敛你的消费欲望了

“换季了,该添新衣服了!”“心情不好,走,去逛街拔草!”“企划部的小王新买的西装裤,真好看,问问她在哪买的,要个链接呗!”生活工作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消费不再只是因为刚需,或许是因为虚荣,或许是因为情绪发泄,或许仅仅就是一时冲动。衣柜里最常见的就是牛仔裤,然而没有人真的了解它从原料到废料整个工序。 最近读了《被放大的欲望》这本书,书中详细讲述了一条牛仔裤的前世今生,作者深入调查其背后的制造产业链,从德克萨斯的棉花农场到加纳的衣服废弃堆积地。一条平常的牛仔裤,背后却是体量巨大的产业,涉及到环保问题,种种远未彻底瓦解的压迫制度,肆虐的种族冲突。看着这些故事,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制作牛仔裤的材料是牛仔布,它使用的原料是棉花,棉花采摘至今没实现工业化,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变相的奴隶制的存在,将人类变成采摘机器,每一分利润都来自于对无数现代工人的盘剥,将棉花变成名副其实的白色黄金。 再看看工艺环节,采摘下来的棉花经过轧棉工序的清理,棉纤维运往欧洲纺成纱线,织成布料,最后制成牛仔裤。这一套流程的背后反映的却是以印度的棉花为通货,与非洲贸易商交易换取奴隶,再用这些奴隶扩大美国南方的生产,生产更多的棉花,布匹在其他地方出售。 资本家的本质就是获取最大剩余价值,利益最大化,著名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所到之处,无不是死亡和毁灭,也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 作者深入中国的印染和纺织工厂,看到了中国工厂中的先进设备和纺线、织布、印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她见证了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纺织女工必须如机器般高效,并整日劳作,却只能挣到低于法定标准的微薄工资。 回到美国,作者看到这些牛仔裤被亚马逊仓库的工作人员分装、拣选和发运,这些工人疲于应对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并面临随时可能被机器取代的风险。 最终,这些牛仔裤会被我们送到垃圾填埋场——或者,它们被我们“捐赠”,并跨越大半个地球运抵非洲,在那里被以极低的价格在二手市场出售,或是被埋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焚烧。 这就是一条牛仔裤的“一生”,反映的是脆弱的全球“共享繁荣”经济结构,而讽刺的是牛仔裤本身代表的是民主与和平。想要实现附予牛仔裤本身的理想,需要大众的觉醒,从我们每一个个体抵御人为制造出来的消费需求做起,是时候收敛你的消费欲望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