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优雅变老的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优雅变老的艺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优雅变老的艺术》是一本由[德]奥特弗里德·赫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变老的艺术》读后感(一):美好生活小哲学

变老,是人生一世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主流媒体视野里,最常见的关于老年的报道大都聚焦于与老龄化社会相关的职业领域、卫生健康领域、还有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成本效益分析,即,怎样才能使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工作?还有:如何将后期护理的成本降至最低?在社交媒体中,关于老年的新闻尽管并不鲜见,但得到较多关注的还是年轻一辈与年老一辈在家庭、婚姻等生活层面上的代际冲突,即,仍然是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点评老年的世界。 事实上,从古罗马时期对老人的推崇备至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当我老了》里提到的老年人容易犯的小错误,对老年的哲学思考有着漫长的历史。作者奥特弗里德·赫费反对将老年人和变老当作一种负面形象,他认为老年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尽管衰老不可避免,但对此的认识不必总是痛苦的。他提出了老年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尽可能有尊严地、快乐幸福地变老,并给出了四个建议:运动、学习、爱和笑。如果可以实现这种转变,那么变长的寿命将成为一段赢得的时光。但变老的我们终将死去,在书的最后一部分,奥特弗里德·赫费给出了自己关于死亡的看法。 这本书把老年当作一个独立的课题,而不是作为经济文化层面的附庸,并呼吁我们思考老年的价值。我们终将变老,也许从现在开始思考有助于我们摆脱对老年的偏见,甚至习得“保持年轻”的方法。

《优雅变老的艺术》读后感(二):美好生活小哲学

变老,是人生一世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主流媒体视野里,最常见的关于老年的报道大都聚焦于与老龄化社会相关的职业领域、卫生健康领域、还有养老保险等领域的成本效益分析,即,怎样才能使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工作?还有:如何将后期护理的成本降至最低?在社交媒体中,关于老年的新闻尽管并不鲜见,但得到较多关注的还是年轻一辈与年老一辈在家庭、婚姻等生活层面上的代际冲突,即,仍然是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点评老年的世界。 事实上,从古罗马时期对老人的推崇备至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当我老了》里提到的老年人容易犯的小错误,对老年的哲学思考有着漫长的历史。作者奥特弗里德·赫费反对将老年人和变老当作一种负面形象,他认为老年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尽管衰老不可避免,但对此的认识不必总是痛苦的。他提出了老年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尽可能有尊严地、快乐幸福地变老,并给出了四个建议:运动、学习、爱和笑。如果可以实现这种转变,那么变长的寿命将成为一段赢得的时光。但变老的我们终将死去,在书的最后一部分,奥特弗里德·赫费给出了自己关于死亡的看法。 这本书把老年当作一个独立的课题,而不是作为经济文化层面的附庸,并呼吁我们思考老年的价值。我们终将变老,也许从现在开始思考有助于我们摆脱对老年的偏见,甚至习得“保持年轻”的方法。

《优雅变老的艺术》读后感(三):运动、学习、爱与笑

深度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的趋势,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保障措施在养老这一方面建设的并不完善,在寄希望于大环境能够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力去改变身处的小环境。

对于个人来说,如何优雅的变老涉及到了许多东西,相比起表层的资产积累,我更倾向于优雅的变老需要的是思想上的准备,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可以把这项主要任务,即优雅地变老,用三个L总结:运动(Laufen)、学习(Lernen)、爱(Liebe)——最好再加上一个,笑(Lachen)。我们在下一章将会详细讲述所有四点,而这四点早已被西塞罗作为重点强调指出:身体运动、精神活动、社会交往和无忧的生活乐趣。”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自己内心找到对抗晚年的力量的。

作为不到二十岁的大学生,考虑衰老似乎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但追求快乐最大化是我的人生宗旨,在这一点上,衰老作为人生最后一环不容忽视,一些在青年时期就可以开始培养的能力也确实可以影响整个人生直至老年的生活质量。比如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获得快乐的兴趣或特长,乐观豁达的心态等等。

和大多数00后一样,我是独生子女,且毕业后大概率不会在家乡发展。父母虽然目前身处壮年身体康健但总会比我提前衰老,在家庭养老无法实现而社会养老远未健全的当下,设法能让父母优雅的变老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本分和义务,而如何实现这一点,这本书仅仅是开了个头,我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与父母的深入沟通。

《优雅变老的艺术》读后感(四):有尊严地老去

庄子说:“寿则多辱。”虽有几分道理,未必就是如此。大多数人都要经历老年,我们要怎样避免尴尬,有尊严地、快乐地老去呢?

德国哲学家奥特弗里德·赫费的著作《优雅变老的艺术》,从丰富的传统中汲取概念、观点及问题意识,从哲学角度为大众提供一份生活参考。该书深植于哲学的土壤,也包括了医学史文献,以及宗教和世俗人生的良好建议,还有视觉艺术和文学表达,行文不晦涩、不学术,以通晓明畅的语言贴近社会现实,带给读者实际意义的思考。

作者声明,这里的“艺术”并不意味着艺术行为,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这种能力和技能包括知识、诀窍,并且不排除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在这里,哲学并不需要特别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从哲学中获得理智与经验带来的方法论上的训练。

作者从词汇史的演变和世界各地文化的相关论述里,提取了对老年的各种看法。尽管贬损晚年的有不少,但是,赞美晚年的更多。所以,老年人要对自己有信心。

作者主张,承认年老阶段“合理的恐惧”,然后正视它。闷闷不乐、嘟嘟囔囔、爱跟人争论等,都是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作者认为,人的特殊之处在于需要学习,并且能够学习。老年人摆脱负面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地“做自己”。变老是需要学习的,记取生活智者的建议:四个“L”,即Lauf(运动)、Lernen(学习)、Liebe(爱)、Lache(笑),形成可观的身体及精神、社会及情感的资本。

提及“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担忧,作者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避免使用这个词汇,而代之以“赢得的时光”。现代医疗科技延缓了人类的生命,保障了人类的健康,这意味着我们的“健康期限”已经大大延长了,因此,我们并不是面临老龄化,而是“赢得了生活质量”。现在习惯的以60岁划分年龄段的做法,也是过于机械的,与其以刻板的数字作为标识,不如以精神的(认知的)、社会和情感的(心理的)状态为导向更明智。只要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老年人的生活就仍然是生机勃勃的,还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老年幸福伦理就是研究人怎样以一种快乐、成功的良好方式变老。我们在传统、在文化里寻求支撑,与此同时,社会政治、职业、家庭等领域需要提供全面帮助。作者认为,有远见的国家不必强制要求公民退休,而是以灵活的兼职体系让老年人发挥余热,或者参与众多的志愿活动,这样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同代际之间的交流,重要的是公平、公正,而不是同情,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代际交换的共同优势,老年人所需的并不仅仅是食物、衣物、床和医护帮助,他们也想更久更广泛地保留自尊和权利。作者结合阿尔茨海默症、临终告别、安乐死等实际问题,系统性地思考了衰老、疾病与死亡的关系,老人的庄重和尊严,以及他人如何帮助老人维持庄重和尊严,始终放在第一位。

亚里士多德将40岁归为生命的“花季”,叔本华将晚年视为“获得完整而恰当的人生印象”的时期,雅各布·格林说“变老是快乐的”,恩斯特·布洛赫热烈地迎接这个“收获的季节”……那么,我们的老年,可以是怎样的呢?

《优雅变老的艺术》读后感(五):学会优雅地变老

原文刊于2021年7月25日《南方都市报》A15版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1-07/25/content_14575.htm#article

文/王绍贝

“优雅的”变老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吗?哲学教授奥特弗里德·赫费《优雅变老的艺术》一书告诉我们,要学会“优雅地”变老确实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赫费不仅是哲学方面的老教授,且曾担任瑞士医学国家伦理委员会主席,对老龄化方面的医学伦理问题也深有研究。赫费这本小书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老年哲学学说出发,分析了老年人内在心态调适的问题和外在社会对待老年人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应对老龄化的建议和方法,其中侧重点还是个人如何应对必然来到的衰老,其心理、心态和生理上的准备。

赫费首先驳斥了世俗对养老观念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养老必须具备富裕的经济条件,赫费认为对养老来说,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经济优先这种观念并不可取,将养老归结为简单的经济问题,而忽略了个人层面、心理、心态层面调整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心态的内在调整比经济基础更为重要。赫费认为,早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有哲人提出:在生活艺术范围内,存在着一种老年的和变老的艺术。这里的“艺术”并不意味着艺术行为,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这种能力和技能包括知识、诀窍,并且不排除法律和道德上的义务。赫尔曼·黑塞说:“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变老,拥有与我们年龄相宜的态度和智慧,是一种艰难的艺术。”

从哲学角度说,学会“优雅地”变老,即要将老年人的弱点转化成为优点。老年人没有年轻人的活力和精力,但社会阅历丰富使老年人有一种稳重、沉着的魅力。西塞罗认为,老年人可以通过三个特征来展现一个成熟男人的特点:尊严、庄重和令人尊敬的声望。相反,真正衰老的特征不取决于年龄,而应该归因于缺乏自律,有些人过早地燃尽了自己,另外一些人则为无节制的生活付出了代价,生命尽头很少有快乐。我们需要“开创性的变老”,并接受无可避免的事实:剩余的日子已屈指可数,而我们只得毫无抱怨地走过去。反过来说,“变老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解放”。一位痴迷读书却未能进入高校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媒体人曾说,我们的研究时间就是业余时间加退休时间,变老正好从不喜欢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

赫费从古往今来哲学家和现代医学的老年人护理等角度,分析总结了老年艺术的建议“四个L”:运动(Lauf)、学习(Lernen)、爱(LIebe)、笑(Lache)。第一个L“运动”是指身心健康,需要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对抗身体机能的衰老,运动还能缓解压力,让我们放松、愉悦。健康还包括类似中国哲学讲求的精神健康“精气神”充足,减少烦恼,有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第二个L是“学习”,赫费认为学习是避免不必要的快速衰老的有效途径之一。拥有书籍并每天阅读超过30分钟的人预期寿命约可以延长两年!学习增加了大脑中的“关联”更能对抗痴呆。学习还能对抗压力和烦恼,借此逃避无聊和孤独。“伏尔泰说,对于文盲来说,晚年就如冬天,对于有学问的人来说,却是收获和酝酿。”恩斯特·布洛赫认为,人应该在青少年时进行精神投资,这样才能在晚年得到回报——反过来,过早放弃投资的人,晚年将无法消费。第三个L是“爱”,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从伴侣延伸到亲戚、朋友,还包括参加各类社会组织、社团。赫费建议,为了不让自己觉得工作生涯结束太突然,要及时培养高品位的兴趣爱好,丰富多彩的志愿工作则可以给每个人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得到认可和建立自尊。第四个L是“笑”——防止老年人一味顽固、自以为是和苦闷,让老年人保持愉悦。笑代表人的情感方面,代表放松、热爱生活、有生活的乐趣。驾驭情感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和放纵坏脾气,笑也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笑是灵魂的音乐”。实际上这四条建议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同样适用于中年人和年轻人。赫费主张,大家都必须尽早开始实施这四个L,在年轻时就应想到晚年,为自己积累资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要求我们有克服痛苦经历的能力,也要及早培养这些能力,晚年才能赢得收益。

学会面对死亡的“死亡艺术”,也是优雅地变老重要的一课。这既不意味着轻率地对待生命,也不意味着厌倦生命,它所指的是“研究死亡”的能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由认知的能力,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保持平静的能力。赫费介绍了面对死亡的七个策略,包括了坚持正直的品性努力活着的人,死亡就没有遗憾;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的边缘……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认为没有必要畏惧死亡,因为死亡来临之前你还活着,死亡来临之时你已失去知觉,应该平静对待死亡这件事……而其中对死亡最重要的策略则是赫费提出的,通过努力达到“不朽”和融入社会整体、为爱和他人而活的策略,这两种策略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也即是中国古代哲人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境界,通过这种“无我”的追求,反而能成就“大我”。黑泽明有一部电影《生之欲》讲述了一个困于平庸日常的公务员,因为得了癌症,从灰心失望到最终找到精神支柱——为小区百姓建设公园这种服务他人的行为——获得了人生价值上的最大满足,在临死之前他感悟了人生的意义所在,最终平静、满足地面对死亡。虽然死亡艺术不能回避,但老年艺术并不应以死亡艺术为结束。更美好也更充满希望的是,回首往事并深刻认识到,许多之前的岁月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如追求幸福、权力、名望,在老年时期,在一个幸福的晚年面前大大失去了意义。

“老龄化社会”准确说并不是老龄化造成的,因为人总是会变老的,“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其实是生育率降低、年轻人减少的“少子化”问题,把锅甩给老人是认识上的错误。与其说我们生活在“老龄化社会”,不如说我们的人生增加了“赢得的时光”。那些没有偏见,坦然地走过尘世的人,那些不固守在自己职业世界和自己的社会阶层的人,经济状况或许并不那么宽裕,却生活幸福。我们不能夸大富裕的物质生活,因为老年艺术向每个人开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