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锦集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锦集

《一把刀,千个字》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3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一):打着女性主义写作的文字熟练工,本质吊伥鬼厌女症老大妈罢了

世界观停留在她的九漏鱼时期,烟熏老腊肉才是她的精神奶娘……这里有扒皮她的https://tw去掉中文itter.com/nina123456789n/status/1421545142595489794?s=21噗嗤,为啥要为这么一个文棍界人见人爱“甜宠老公举”的温格裹尸布,写够140字短评啊?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二):有点子晦涩难懂了

花了几天看完了,整体还行大概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知青和中上级阶级的生活,脑子里也可以联想到起一些电影里的统一厂房生活,但是怎么说呢有点不落地,感觉有些描述还是太模糊了,比如妈为什么被抓后面又为什么被列为英雄,单凭我的阅历根本猜不到也联想不到除非去查查当时的历史,还有后面陈诚为什么一个人跑去倩西的小屋去喝酒逃避,真心不懂。也许是阅历不够吧,但是个人感觉描写太模糊了,总让人去揣测也不一定能达到高深的目的,反而会让人没有阅读的欲望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三):一把刀略薄,千个字不止

王安忆的书,陆陆续续读完。一开始是不感兴趣的,她的文字有一种精英的优越感,缜密而绵密,加上海派的精致,篇幅未必需要长,但是读起来必要费一些力气。

上卷写一把刀,将领地从上海推到了海外,颇有华文文学的余韵。拿中国菜牵起的零零碎碎,把历史真相欲说还休。是晚辈的奔走,重新栖息,逃离故土,又剪不断理还乱。

下卷是千个字,回归历史现场,是上一辈的爱恨。“母亲”的形象如同幽灵贯穿在上卷中,下卷开始女神般的浮现,又消失。写历史角落里的细细碎碎,王安忆向来颇是高手。地点转到了哈尔滨,是新篇,也是开场白。

但是一把刀和千个字如何勾连起来,逻辑上个人认为还可以再丰满一些。刀是儿子的刀,但是反而是母亲、姐姐、乃至于姑姑、师师这些女性形象更为出彩,不妨多说一二字。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四):消失的妈妈

从五一到昨天断断续续看完了王安忆的《一把刀,千个字》,上部里那个法拉盛的淮扬菜厨师陈诚是小说的主角,读着又不像主角,直到下部里妈妈出现又离场,他沉默离索的命运才立了起来。那位母亲没有名字,仅仅以他母亲的身份出现,甚至与他的生命交集并不很长,他长大后在报纸上见到妈妈,比亲眼见过的更多。因反革命罪行被带走,后又追评烈士,她过早地消失了,却无限地影响着家中另外三个人的道路与关系。她似乎才是这个小说里最重要的那个人,在上部中是年轻一代内心最大的秘密和隐痛,也象征着下部里她丈夫不曾理解、深感畏惧的时代,她只是妈妈,但她的革命思考和经历发生于家庭之外,她被捕前坐在宿舍里拒绝回家,而后再未出现,两个孩子也没再问过。小说里没有什么“称职”的母亲:妈妈贴完满墙大字报消失了,没有因想起孩子需要她就把笔放下,把嘴闭上;照料过他的上海嬢嬢分娩后立即离婚弃子,不曾亲养,却在局促的亭子间里用短缺的生活物资努力照料这个免于革命浪潮扑杀的幼侄。他的两个妈妈都免于名姓,都离开了人间,北方和南方的回忆俱灭,就只剩下小说一开头的,法拉盛子夜的寒霜与冻露。

《一把刀,千个字》读后感(五):趁热吃

一味好的菜肴,趁热吃才能吃到最美味的享受。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有被书中描写的美食制作惊艳到,犹如当年看到《饮食男女》中开头的父亲做菜的镜头的感觉。可惜这本书我没有一口气几天之内看完,断断续续地,还跨过了2022的农历新年,这个过程犹如尝过几口感觉惊艳无比的菜,时间一久,鲜味和热乎都慢慢流逝,食者的口味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后读完,我都有点理不清故事的情节,弟弟到了上海的弄堂?到了东北雪乡?到了海外?是一个人的故事还是两个不同人的经历,也没有回头去重新看弄乱的情节,在豆瓣上看书评和情节介绍,似乎现在还是没有理得太清楚。

书中写的那段历史也是如此,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似乎已经过了那个 “热乎劲”。已经无法唤起现在大部分人的同感同理。但是历史却似乎又不能如此简单来看,历史是会深深地沉淀到每个经历人的心里脑海里,有时候似乎会越久越浓,有些人的心理伤疤,不同于生理上的伤疤,也许时间越久反而会不断的酝酿发酵,越不能去触碰或揭开。

作者的描述很细腻很传神,但确实有点浅尝即止、隔靴挠痒的不尽兴的感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