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摘抄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摘抄

《网红养成记》是一本由吴清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一):《网红养成记》:想红没有那么容易!

你是否在深夜凌晨看过这张脸,她有着粗粗的眉毛,一看就知道在半个月之前进行了纹眉手术,显眼的欧式双眼皮,宽宽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微笑唇,以及满天的胶原蛋白,额,说错了,是满脸的玻尿酸,没错,那就是你深夜刷某音看到的大多数网红。 很多直播平台给很多有明星梦的平凡人带来了机会,网红虽然和明星隔着比较远,但成了很多人的梦想,甚至很多小学生的梦想都是当一名网红,(小学生们,你们变了,你们再也不是那个想当医生当护士当科学家的小学生啦!)当然网红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科普型网红,分享很多新知识,美妆型网红,分享各类好看的妆容和好用的化妆品,以及游戏直播网红,来分析游戏和打怪经验。 一个网红的养成说简单简单,说困难也比较困难,一个普通人需要无数的积累以及转变,以及熟悉观众的喜好之后,才会慢慢变成一个受欢迎的网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有些事是有捷径的,当网红也是,比如团队包装。 吴厘作为《网红养成记》里的主角,因为对于网红这个职业过于热爱,于是找了个团队,拿了一些钱,通过一系列操作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屏幕网红,所谓屏幕网红就是晒的都是假生活,只展现好的一面,而真实的吴厘没有几个人会关心。 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个网红里有6个网红是通过团队包装而走入大众视线,也就是60%的网红,以便于早日挣钱买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能会问我数据的由来,很简单,我编的。 在《网红养成记》里除了看了吴厘的狗血生活以外,还会发现网红界和娱乐圈的各种操作秀,无论是炒作还是替身使用率,都能让你瞠目结舌,在这种五颜六色的大染缸里吴厘之所以乐此不疲,只有一个原因:钱,这不是一本言情励志剧,所有人进来都有挣钱这个原因,话说娱乐圈和网红这两条路钱更加不好挣,或者说钱是挣了,作为人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就没有啦! 在《网红养成记》里帮别人泡妹子的那一段把套路这个词解释的算比较清楚,还好最后男孩和女孩在一起了。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二):“网红时代”的狂欢与无奈

解读《网红养成记》之前,先来聊聊我对网红的看法。网红是跟随网络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兴网络群体。根据某网红聚集的平台打卡经验,我发现其实每个网红的背后,都有团队和一条业已成熟的产业链。就像吴清缘在《网红养成记》里面,讲的那些打开滤镜装傻卖萌的网红一样,他们有些时候并不是自己有这么多网红的创意,而是根据网红公司或者网红团队的策划,来开展网红这项工作。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频频接触到网红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其实,很多网红比较像“个体户”,虽然有平台监管,但有些网红的生活还是属于流动性比较大的。往深层意义上联想,有很多人可能失去网红的这个平台,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和奋斗的意义。有些网红貌似疯癫的狂欢背后,是特别容易引发常人同情的各类原因。客观来讲,这些人在生活中属于各种团体的边缘人,他们的“特殊性”有时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一分的照顾,反而因为这种“特殊性”,他们常常被排除在小圈子之外。

但是,就像网红必不可少的滤镜一样,当各色人等出现在网络平台的镜头面前时,当我们在网络平台的这一边,站在一个客观角度欣赏各色人等时。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在社会讨生活的人,都是不容易且貌似有点可爱的。

吴清缘笔下的《网红养成记》更多的体现了业内的心酸与无奈,而透过文字看网红的我们,更多的是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多变,及网红圈子的狂欢与寂寥。总体来看,吴清缘笔下的网红还是与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直播间看到的网红有一些距离,并不是网红之间的距离,而是我们与网红这个职业的距离。我们看到的还是太表面了,毕竟人性岂是肉眼能够看透的。

昨天在一个网红的直播间,看到了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无奈。其实,我们都是工业化职场的一个链接,这个链接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寻找自我价值的一个平台。大多数人在网红时代都是打酱油的存在,不过也有一些直播间的人性是闪耀着光芒的,就像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发脾气的人,那种突然迸发出的内心善良的神采。

这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每天不能后退的时间里,在网络时代的直播间里,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简单。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三):相当网红,请看完这本书在做打算!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双城记》 前段时间大火的荞碧萝,以及我很喜欢的papi酱都是比较有名气的网红。网红这个词听起来比较上头,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的红人,和明星相比没有那么多奖项和影视角色,但有众多的粉丝,和无数的票子来塞满自己的荷包,当然除了他们俩还有无数的网红。 最近读了《网红养成记》了解了吴厘当网红的过程,普通人认为相当一个比较合格(粉丝多,有钱)的网红,单单一个摄像头和剪辑技术就行,这么想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 想要成为被人熟知的网红,还需要一个比较齐全的团队。 在《网红养成记》里的吴厘,作为一个比较有钱的在职人员,想要成为一个网红,于是拨通了一个包装网红的联系电话。于是吴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变成了有着双眼皮大眼睛的假脸男,一个大房子,租来的狗,和一辆同样租来的跑车,还有一个想红的,来组CP的女孩做她女朋友,这个女网红由于半路卖货发小广告,被包装的人换成了一个男网红。 在吴厘真的有无数的粉丝以后,包装他的人让他开始准备卖货,没错就是当一名网红微商。原来所有的噱头都是为了挣钱,之后的故事就不在叙述,感兴趣的自行观看,吴厘在经过包装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时候,这一点看起来确实很难受,哪个生活是真的,哪个是生活是假的,大房子租的,狗狗和女朋友不是自己的,当吴厘开始思考的时候,故事才刚刚开始。 另外在这本《网红养成记》里还有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为了追到妹子的小伙,找了一个好伙伴来辅助自己追妹子,最后虽然追到了,但找伙伴的事情也暴露了,最后一句:这不符合常理呀!还有没有结局的结尾,留给了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 整本《网红养成记》里有很多虚构的内容,也有一些是一些人物的映射,在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想红和追求名利都不是错,但不要操之过急,以一些虚浮的噱头和打擦边球以及猎奇的东西来过度获取别人的关注,在当一名合格的网红之前,建议先积累自己的经验,比如自己的观点言行,自己的形象,比如摄影技巧,审美观念,在努力成为一名网红或者合格的带货网红。 这本《网红养成记》里的吴厘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很红的网红,但这本书的内容超级有意思,可以去看一下,大体了解一下网红的心酸经历,另外,天下从不掉馅饼,做网红不易,当网红,入行需谨慎。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四):网红的背后,是人心的腐朽

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下意识以为这是本关于网红的纪实文学,然而,翻开书我才知道,我的段子还是看少了呃。这是一本短篇集,包含了八个故事,我实在没读过比这更轻松的书, 一边读一边憋着笑,被一群同事当成是沙雕。 网红的套路,也不算陌生,只要你不是一无是处,总能给你扬长避短,再加上炒作朝天上吹一番,就算你再平庸也能让你成凤凰。在这本书中,显然更上一层楼:长得不好看,有PS神器帮你P成妖精脸;生活充满屌丝气息,自有高大上的照片掩盖。只要想红,一条龙服务送你上天。只问你:要红,还是要脸?要脸,就只能当个给别人打赏换个么么哒的宅男;要红, 就狠狠抽自己几个巴掌,再趴下来学几声狗叫。 在这个人人都想红的年代,严禁有不想红的思想,要是有哪个沙雕不想红,一经发现,拉出来镜头下示众,让他彻底红一波。而这种不想红的行为竟也能成为行为艺术,最终,大家都不想红了,于是,当初那第一个不想红的沙雕趁机出来大喝一声:“老子要红”。这实在是高,果然是大巧不工,大象无形。 这种全民网红的现象,将社会的虚华与浮躁体现得淋漓尽致。红的背后,是人心的腐朽与堕落。吃饭睡觉打豆豆,经过魔改的日常生活霸屏不下,做实事的人却不为人知。娱乐至死的时代,红才是一切,事情,自有别人去做。 读那篇《校园异能团》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兢兢业业的老教授被视如洪水猛兽,睁只眼闭只眼的老师被当成救世主,上大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不挂科,这不是个别学校的乱象,是包括重点高校在内所有大学共有的毛病。不过我真为李教授捏了把冷汗,就不怕这么严打会弄出个所谓的教学事故? 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网红现象的出现,代表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捧。追名逐利不是贬义,但这些用浮夸之法得来的名利当为君子所不齿。诚然,网红背后有着诸多心酸,能大红的更是那其中的万里挑一,但如此这般于社会无用的辛劳,我辈实在不屑。这不是赤裸裸的歧视或自命清高,而是,低俗污浊之物,本就如过街老鼠,登不得大雅之堂。 这就像那些所谓的畅销书,畅销是畅销,畅销是因为有人读,但有人读并不代表水平高,更多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要摸到了道道,一个模板可以写出N本书,正如《灵魂算法》中,套进几个词,人工智能也能写出比人水平还高的鸡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窝跟风,跟风完了,也就过气了。反倒是那些精心雕琢之作,历时逾久,愈发弥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大致如此。 人生很久,生活需要调剂和娱乐,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只是,无论选择哪种,都别沉迷其中吧,贵在适可而止。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五):令人疯狂的“网红”时代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提起网红这个词,你想到的是不是大眼睛、尖脸蛋、高鼻梁、精致的五官?随着直播、短视频等的普及,成为网红门槛降低,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就连你身边的一条狗也可能是网红。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了《网红养成记》,每个人应该都有“想火”的愿望吧!要是想着靠这本书找到成为网红的方法的话,你可能要失望了。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围绕“网红”成长的短篇故事集,共收录了八个短篇小说,很快就能读完这几个小故事的。

作者通过几个荒诞的“网红”成长记,用辛辣、幽默、讽刺的语言抨击了当下娱乐至上、流量当道的不良价值取向,揭秘了网络时代娱乐圈的辛酸与规则,在貌似光鲜的外表下也许是不为人知的丑恶。通过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什么?

这几年,信息传播和大众传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媒介手段、娱乐新闻、偶像八卦像一场风暴无孔不入地席卷我们的生活。网红产业的巨大利益链条及网红的门槛降低,让无数普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或者更直接地说让人看到了致富的捷径。“流量当道”“娱乐至死”人们在这个狂热的时代难以保持冷静。快速获利、扭曲的利益链条让人迷失了自我。

一越南男孩为了庆祝 YouTube 粉丝达到 2 万人,竟打碎200个鸡蛋,从高处倾倒到亲妈的头上,还发出怪笑……母亲根本来不及躲,被泼倒在地的同时发出了惨叫!

今年2月份,一位四川青年拍摄跳河的短视频,结果因河水太浅,不幸头部直接触底死亡,带着“等我将来火了,就不用上班了”的心愿走了。

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真的能安安静静的当个吃瓜群众吗?

最近,一知名博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用易拉罐制爆米花”的短视频后,引来两名山东女孩的模仿,结果酒精意外爆燃,造成其中一名女孩烧伤身亡,死者今年不到14岁(13岁零8个月)。

无数人麻木地吸食着“流量”红利,成为娱乐的附庸,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在这个网红遍地走的时代,无论是作为这种泛娱乐化的创造者还是传播者,抑或是我们这群被动接受的“吃瓜群众”,都应保持一种理性。我们不反对网红文化,但也应该发掘其背后的内涵,真正反思今天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