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100字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100字

《泽诺的意识》是一本由[意]伊塔洛·斯韦沃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泽诺的意识》精选点评: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泽诺的意识里,最后的烟是平庸懦弱的替罪羊和纪念碑;父亲是黑色的精神图腾;爱人与婚姻是铡掉自己的铡刀;悔恨与愧疚可以伪造爱情;悲剧和痛苦可以伪造高尚;生活具有独特性;所有人心中都各有顽疾,争斗永无休止,因此死亡的星云是一切意识的最终归宿。

●不错

●意识的自然倾泻,总有种窥视人家私生活的感觉。

● 挺不错的小说,比起追忆来还是差太多,可读

●笑出声

●【2019206】4.5 疑病主体用精神分析式调侃来开展自我保护式的叙述。恋爱激发想象力,泽诺想要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验,生活有毒,但这个“我”真的好独特。谁又能永远处在健康、安全之下呢?

●很棒的书!

●心理医生S为治疗主人公泽诺逼迫他写回忆录以此来对他使用精神分析的疗法,但泽诺突然中断的书写导致心理医生S的报复,即把他的手稿公之于世。回忆录里,泽诺认真而细致地同时又饱含痛苦和自嘲地进行了疯狂的独白和内省:可悲又可笑的戒烟努力(自认为抽烟是导致他偷窃、失眠、情欲高涨的关键诱因)、父亲之死(临终前,老人抬起手,立马落下,碰巧打在他的脸上)、娶马尔芬蒂家一个女儿的滑稽闹剧(当然最后他娶的是当初认为最丑的一个)、在妻子和情妇之间游刃有余的周旋(没想到情妇看到他的“妻子”后落荒而逃)、与朋友兼情敌的微妙情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泽诺•科西尼,的里雅斯特游手好闲的商人,五十七八岁,他讨人喜欢,疑心重、神经质、唯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自私自利的人,是间歇性的伪君子、是真正的厌世之花。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一):一个好笑的、伪君子的、神经质的小好人

《泽诺的意识》太好笑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看书的时候连续笑出声来了,记得上一次这样还是《尤利西斯》,虽然好笑但是太累了,累的时候多于好笑的时候,所以我没看完,再上一次是《堂吉诃德》,那都得追溯到好多年前了,我都快忘了,这么一想,我对《泽诺》又加了几分好感,很多文学都太苦啦,我要珍惜它。

我觉得《泽诺》在某些方面和《堂吉诃德》很像,可见我的笑点还是挺有规律的。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琢磨了一下,觉得是这样的,我不喜欢人家刻意讲的笑话,或是故意去做一些好笑的事情,比如卓别林吃皮鞋,我就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很刻意,也讨厌生理性的出糗,小时候奶奶喜欢看地方卫视那种冒险闯关的节目,每次有人掉水里她就会哈哈大笑,我就看得就很痛苦,因为我觉得掉水里会呛到,很难受,不明白为什么好笑。我后来发现我喜欢的笑话是,人按他的逻辑行事,没有什么刻意的成分,但是偏偏形成了一个事与愿违的或是意想不到的结局,或者也不是什么大的“结局”,就是一些微妙的、尴尬的,有些不太正常的瞬间,我就觉得很好笑。堂吉诃德就是这样的,泽诺也是这样的。

有一次,泽诺在咖啡馆里碰到了一位高中同学,高中同学有风湿,把腿弄坏了,他每天要吃30个柠檬,因为他听说吃大量的柠檬可以治疗别的病(提柠檬和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没什么关系,我喜欢柠檬),泽诺当时失恋了,很想要同学的安慰,就添油加醋的讲了自己的情感。同学突然问到他是否有工作。城里的人都知道泽诺每天无所事事(因为他有一大笔遗产),但是泽诺觉得自己不能讲实话,不然就得不到同情了,于是他告诉同学,每天至少要干六个小时,而且从父母那儿继承下来的事业也很错综复杂,因此要再干六个小时。同学听完就得意的笑了:“十二个小时!你这个人真是不值得任何羡慕呢!”泽诺听到这话感到自己很不幸,太不幸了,于是自我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又加上得到了想要的同情,他觉得很满意!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笑到打滚(不过可能经过我的转述就变得不好笑了?),觉得泽诺很像伍迪艾伦似的那种小人物,喜欢反思、絮絮叨叨、唯唯诺诺、虽然自私但因为没能力和胆子做成什么坏事反倒有些讨人喜欢。

他还经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泽诺和妻子去度蜜月,他是那种不太会拒绝的人,遇到推销报纸的人就一定会买下来,买到第N份的时候,他突然跑了!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拿了这么多份相同的没有拆封的报纸,对方一定会觉得他是偷的,就会报警抓他,想到这里他觉得很危险很害怕于是就跑了……妻子在后面不明所以,只好跟着跑……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提一下台版和大陆版的区别,台版翻译为《季諾的告白》,译者是刘泗翰,我两本都读过,一开始觉得是台版更好,比如上面买报纸之后那段,台版翻译为「于是我拔腿就跑,让毫不知情的欧谷丝塔在后面苦苦追赶,而我也没有跟她解释为什么我如此匆忙。」 大陆版翻译是「我急忙跑开了,奥古斯塔跟在我后面,我也没有向她说明我匆忙离去的原因。」苦苦追赶一词就很有动感,喜剧效果一下出来了,因为类似的原因一开始我觉得台版很好,但越读到后面越觉得不对劲,台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动,还用了很多本土化的词,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抛开对原文的改动,台版的好笑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描述「一个可笑的人做的可笑的事」,是上帝视角的揶揄,太流畅了,可这是一本自白书,是泽诺写的日记,在很多时候泽诺自己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很好笑的,他只是在描述事实和自己的内心活动,大陆版行文偶有生硬之处恰恰是因为泽诺就是一个让人尴尬、且有些生硬的人。所以我觉得,大陆版是比台版更加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在更高级的层次上,还是大陆版的比较好笑。)

也不只是好笑,不然就不会成为意大利的国民书了,这本书诞生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初,在当时的欧洲,弗洛伊德理论盛行,作者斯维沃是《梦的解析》的意大利语译者,他熟谙精神分析理论,主角泽诺的自白也是一次对自己进行的精神分析,全书最让人惊叹的,也是主角展现心理活动复杂性的能力。

泽诺的一生由无数的“笑话”组成的,戒烟、做生意、结婚……他想做的事情往往都是失败,随意而为的行为却经常为他带来好的结局,在这一件件事件中,泽诺很冷静的写下了他的幻想、错觉、意识和行为,也由此带出了个体在世界中的处境。

库切评价说:“泽诺既想治愈又不想治愈的疾病,最终实际上是欧洲本身的世纪病,一场文明危机。”正如泽诺很清楚的知道,他戒不掉的烟也象征着自由,烟-阴茎-笔杆,一次弗洛伊德的性-权力象征,比喻粗略到大概泽诺都会发笑。

贵族生活、平民生活,泽诺统统是进不去的,甚至在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中产阶级过着“幸福”的生活,唯一快乐的妻子却是生活在谎言之中……这是一个人被世界所排斥的年代,在一个现代文明被赞誉为进步的时期,斯维沃却看到了文明背后的危机,“如今的生命是从根部起便被污染了。人开始取代了树木和畜生,它污染了空气,也堵满了自由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斯维沃的人生也如同他的小说一般引人喟叹,《泽诺》出版于斯维沃62岁时,而且还是自费,反应者寥寥,念及旧情,斯维沃寄了一本给乔伊斯,乔伊斯看了,又介绍给瓦莱里和法国文学界其它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法国文坛率先引起轰动。1928年,斯维沃67岁,正准备大展宏图,写他的下一部小说,在开车回程的途中,他遇上了一场暴雨,车座撞上了大树,重伤送医不治身亡。临终前,有人问他是否想要祈祷,他说:“既然一生都没有祈祷,最后一刻祈祷有何意义。”如果这是他下一部小说的结局,我大概也会好好笑一笑。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二):一个神经症患者的自述-《泽诺的意识》的读书笔记

一 心理测试

人类对于自身本性和行为的揣测可追溯至公元前,究其根源,可以说是试图了解自己的一种好奇心使然。

MBTI测试一度风靡全网,亦出自同样缘由。可见心理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约等于做做测试题,打个分。可以迷惑相当一批人。

尽管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去做同一道题,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可以经由测试得出结论吗?显然要打个问号。即便有,这个结论式的模型也只能说是相似,走近一看完全不是自己。

心理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把人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之繁多,出乎外行人的想象。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想要真正地了解自己,比起晦涩难懂的理论,不如选择读一本小说。

二《泽诺的意识》是其中一本神奇的书

作者假设了一个场景,一位心理学医生要求他的病人写他的自传,从而提供临床分析的素材。

于是主人公便开始坦白自己的经历:童年、嗜好、与父亲的相处、婚姻(包括妻子与出轨)、事业等等。和治疗其他疾病类似,病历之首往往是病人自述症状。只不过这一陈述事无俱细,是日记式的独白。

如果你也曾写过日记,便可知道,一个人的自述常常是真假掺半,甚至还前后矛盾,更别提是一个“神经症患者”的日记。

除了坦承自己的各种感受之外,还有各种或真或假的自我批评或是自我吹嘘。直到最后,这治疗以失败告终。

因此全文的主要情节部分,是真实的可能性大些,还是捏造的可能性大些,是无法说清楚的。

不论心理是否正常,每个人的思维都呈现出一种独立表达自己的愿望,仿佛可以脱离人体而存在。而表达,一旦开始,就存在被人误解的可能性,哪怕这个人是他本人。

当然我的意思是,当时当刻或许是理解的,即使理解得不够充分,但隔了一段时空之后,还能理解自己彼时的情绪起伏吗?

就连自己尚不能看透几月、几年前的自己,还指望别人?

三 弗洛伊德之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之于心理学的地位,相当于达尔文之于生物学,人人都知晓他的名字却讲不清楚他的研究成果。他生前身后,本人或是他的理论都充满争议。可不得不承认,他对世间影响几不可估量。

他从传统观念和进化论的理念中,发展并提出了精神分析法。

其中最为世人知晓的莫过于俄狄浦斯情结,就是那个著名的弑父娶母的古希腊悲剧人物,衍生为一种心理状态的隐喻。

弗洛伊德用这个故事创造的理论,不仅他的三大门徒(荣格、阿德勒和卡伦霍妮)不敢苟同,也常常因此被后世的人诟病。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情结。

将人生的一切困厄全部归功于童年的心结,或许是逃避问题的好渠道,却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而精神分析法的科学价值和医疗价值也由此遭到了世人的嘲讽。《泽诺的意识》的作者斯韦沃就是其中之一。

四 斯韦沃生平

出身于意大利犹太商人家庭,尽管热爱阅读与写作,但因父亲的生意失败,不得不进入银行成为一个小职员,工作了二十年。这也是为何本书的贸易情节如此逼真的原因,他的职业经历使其深知会计师、律师以及商人如何工作。

业余的写作经历及作品发表一直很不顺利,直到他遇见了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乔伊斯。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受到乔伊斯和其他评论人的慧眼赏识,已出版数年的《泽诺的意识》,在1927年因法文版的问世大放异彩。遗憾的是仅在数年后,他就因车祸不幸离世。

五 失败的治疗成果

如果一个人被医生判定为“有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也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寻找出各种蛛丝马迹来验证病症确凿无疑,心理疾病尤是。

记录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加让人试图去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

弗洛伊德学说在小说中的充分应用,使我们清晰地看见一个人如何宣泄心灵中隐藏的焦虑、脆弱、复杂和矛盾。这种宣泄显然过于汹涌,有时甚至让观看的人有点不适,让大夫也感到无能为力。

因此《泽诺的意识》才被高度评价为“描绘我们时代的复杂的精神失常症的诗章”。

今年恰逢原书创作周年纪念,时隔百年,这种杂乱无章的不适感再次袭来,那句评价竟然没有过时。20世纪开创的复杂、困惑、孤寂和挫败感觉如此强烈再次在21世纪延续下去。

我们面对这个新的世纪,依然如此惶恐。我们曾企图使用科技来自由释放我们的脆弱,未曾想我们因此面临更多的道德困境,而不止是心理困境了。

六 尾声

彼得沃森在《20世纪思想史》中说,弗洛伊德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所有的文学音乐,绘画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晦涩难懂的弗洛伊德理论虽然无法尽然诠释人的心灵的特性,但它犹如一道鸿沟,把复杂、高效、疏离的现代工业社会与慵懒、亲密的农业社会永远划分开来。

虽然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来写作,但这本书仍然是本小说而并非医学临床报告。我们可能体会到对人内心阴暗的探秘

境由心生,压力、焦虑都有可能让人心理幻灭。而错觉让人误入其中不能自拔,催眠。直到自己把自己唤醒。

面对这一切,即使生活的富足也无法弥补内心的匮乏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不仅是个人的自白,也是时代的独白。

附摘录: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三):意识出了问题,哪里都有问题!强烈推荐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

人人都有病。

如果所有的情绪和心理都被主体视为负能,那么我们人人其实都是有病的。

七情六欲,人人都有。

悲伤,喜悦,这些情绪,在我们的生命里,不间断的在生活中上演。

心理学中称之为抑郁或者亢奋的那些情绪,实际上,在我们的生命里,也日常的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只不过,当你的主观意识觉得这些情绪和行为是正常的,那么你就是正常的;你的主观意识觉得这些情绪和行为是不正常的,病态的 ,那你就是不正常的,病态的。

心,是一切的根源。

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假期看了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很有趣的一本书。

大致讲的是中产阶级泽诺,自小生活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泽诺从少年时期开始嗜烟,一开始只是好奇,在同伴手里获得了一些烟抽,后来开始捡了父亲乱丢在家里抽剩下一半的雪茄抽,嗜烟成性,一边浑身发抖的偷父亲的雪茄,一边吸烟吸得胃部痉挛。

典型的少年心理。

矛盾又叛逆,渴望被父亲发现,获得更多的关注,却又一直没有被发现,于是持续不断的偷——吸——后悔——偷——吸——后悔……

和小伙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比赛谁在短时间内吸香烟最多,泽诺自然又是赢了的。少年的自尊一面强撑着身体吸烟过多造成的不适,一面又在小伙伴面前摆出英雄的架势来。

冲动又自尊。

青年时期泽诺,20岁因为过度吸烟住院,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绝不能吸烟,于是他开始了“再吸最后一只烟就不吸了!”的无限循环中……

整个青年时期的泽诺,都在理智和意识做斗争,一边是吸烟不好,不能再吸了,各种记录方式,各种能够想到的努力方法,然后一次次的反复。

是不是很写实?

像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对某事下定决心,却又在关键时刻重蹈覆辙,严重缺乏自制力。

父亲的生病,是泽诺和父亲关系连接最多的一段时间,当父子两个开始慢慢找到彼此美好的相处方式时,父亲却病发身亡了。泽诺用了一个篇章来讲述他和父亲的相处,用他的意识层面来引导作者。而我们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泽诺实际上是父亲的一个翻版,虽然父亲并没有在泽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过多的陪伴,然而,却影响着泽诺。

泽诺结婚的过程,更是非常搞笑的一个章节,我无数次被逗笑。被当作傻白甜的富二代泽诺,跟着精明的投资人马尔芬蒂学投资,马尔芬蒂几次让泽诺为自己的失误买单,可是泽诺却大智若愚,坦然接受,还对马尔芬蒂的女儿之一,貌美如花的阿达一见钟情,并由此产生了结婚的念头,并以此为念,开始了自以为是的对阿达的追求,结果最后却阴差阳错的不得不选择和相貌并不出众的奥古斯塔结婚。

从此泽诺开始了后半生对阿达无限的渴望和爱慕中。

这是一个非常压抑又自尊的成年人的典型意识描写。

泽诺荒诞无稽的行为背后,既透露出自我的挣扎,也透露出了泽诺的聪慧。

泽诺婚后的情人,泽诺帮助原本的情敌,后来的妹夫古伊多经商,甚至对古伊多的情人卡门的追求等等,到后来古伊多破产,泽诺的种种做法,无一不是建立在对阿达的求而不得上。这个男人,终究是想要从各个不同的人和事的角度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优秀。

关键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泽诺的种种心理问题,在身边的人看来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泽诺要求去心理医生的疗养院住院治疗,妻子也只是觉得吸烟不是一个特别让人讨厌的习惯,并不足以上升到持续影响泽诺那么长的生命时间。泽诺对外的社会形象更是聪慧,有教养,夫妻恩爱的典范。

而此书的写作,正是泽诺觉得自己的嗜烟成性是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求助心理医生s,心理医生s要求泽诺写下自己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泽诺越来越不相信心理医生,于是在自述中开始针对心理医生,而医生也愤怒的将手稿公之于众。

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开篇是非常吸引人的,读起来非常的有趣又生动。

在小说《泽诺的意识》中,作家和人物融为一体了,作家和人物共同创造了一种现实—心理现实。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泽诺的意识》的作者和译者:

南非作家库切评价说:“泽诺既想治愈又不想治愈的疾病,最终实际上是欧洲本身的世纪病,一场文明危机。”

正如泽诺很清楚的知道,他戒不掉的烟也象征着自由。贵族生活、平民生活,泽诺统统是进不去的,甚至在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中产阶级过着“幸福”的生活,唯一快乐的妻子却是生活在谎言之中……这是一个人被世界所排斥的年代,在一个现代文明被赞誉为进步的时期,斯维沃却看到了文明背后的危机,“如今的生命是从根部起便被污染了。人开始取代了树木和畜生,它污染了空气,也堵满了自由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斯维沃的人生也如同他的小说一般引人喟叹。

《泽诺的意识》出版于斯维沃62岁时,是斯维沃的第三本小说,自费出版的这本小说和前面两本一样反应者寥寥。念及旧情,斯维沃寄了一本给乔伊斯,乔伊斯看了,又介绍给瓦莱里和法国文学界其它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法国文坛率先引起轰动。斯维沃开始在文学界有了不小的声誉。1928年,斯维沃67岁,正准备大展宏图,写他的下一部小说,在开车回程的途中,他遇上了一场暴雨,车座撞上了大树,重伤送医不治身亡。临终前,有人问他是否想要祈祷,他说:“既然一生都没有祈祷,最后一刻祈祷有何意义。”

童年时期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会持续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去寻求满足。

童年时期的泽诺,和父亲关系的疏远,对父亲抽雪茄的模仿,甚至偷雪茄等等行为,实际上是在呼唤被肯定,而成年后泽诺的婚姻,感情,等等,同样是类似的原因。

自由,肯定这些种种,都是心理的缺失。

人人都有病,泽诺觉得自己过度吸烟是病,所以寻求了大半生的各种治疗。

心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年老的泽诺,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选择放弃了心理医生的治疗。

就是这么简单!意识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意识出了问题,哪里都有问题。

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看看这本意大利小说家斯维沃的成名意识流小说——《泽诺的意识》

《泽诺的意识》读后感(四):那些想戒又戒不掉的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失常症

“泽诺既想治愈又不想治愈的疾病,最终实际上是欧洲本身的世纪病,一场文明危机。”

——库切

文:吕同六

斯韦沃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迄今为止,中国读书界对斯韦沃的了解,仅仅止于一两则翻译过来的短篇,两三篇介绍他的文字,如此而已。

伊塔洛·斯韦沃(ItaloSvevo,1861—1928),原名埃托雷·施密茨,出生在意大利北方边陲城市的里雅斯特。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是犹太血统的意大利人。他在德国巴伐利亚读完中学,十八岁时返回的里雅斯特,考入高等商学院。一年后,因父亲在生意场上遭受重大挫折,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进入一家银行工作。这种小职员默默无闻的工作持续了约二十年的光景。

伊塔洛·斯韦沃

1892年,伊塔洛·斯韦沃发表第一部小说《一生》。他笔名中的名“伊塔洛”,意为“意大利”;笔名中的姓“斯韦沃”,意为“日耳曼”;这笔名的组合意味着,他意欲把意大利和日耳曼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融为一体。小说《一生》的主人公阿尔丰索·尼蒂是个年轻人,他的内心生活丰富,但他所进入的社会环境,无论是贵族沙龙,还是他寄居的公寓,都使他产生一种被排斥的感觉。他的内心生活经受着无情的自我批判,他无法让自己的内心世界适应外在世界。他成了被征服者。《一生》遭到了评论界的冷遇。斯韦沃并不因此灰心丧气,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写作。六年以后,他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暮年》。

同《―生》一样,《暮年》也是写小职员抑郁不得志的生活。这两部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斯韦沃尤其关注人物与现实的关系。无论是阿尔丰索,还是埃米利奥,都无力对付现实,他们只得诉诸自我欺骗。人物同生活的较量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在生活面前全然无能为力。

图 | Avery Palmer

在《一生》和《暮年》中,斯韦沃在诉诸传统的创作手法的同时,表现出了对人物的心理因素的浓厚兴趣。他以极其精细的分析,来解剖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理流程,进而把人物意识的各个层面予以曝光。这种描写人物与现实关系上的用心,对人物内心生活的着意揭示,为斯韦沃日后创作的转折做了铺垫。

《暮年》于1898年出版后,再一次遭到冷遇。斯韦沃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翌年,他进入岳父开设的生产海底油漆的企业工作。1905年,斯韦沃和侨居意大利并在的里雅斯特教英语的乔伊斯结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浓厚兴趣,驱使斯韦沃于1918年把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梦的解析》译成意大利语。这是他沉默二十年之后再一次拿起笔,也可以说是他再一次向文学殿堂进军的前奏。

1919年2月,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斯韦沃终于发起向文学奥林匹斯的艰难的第三次冲击,着手撰写长篇小说《泽诺的意识》。小说的写作历时近四年,1922年底完成。1923年4月,小说由斯韦沃自掏腰包出版,但依然没有产生什么反响。舆论界冷冰冰的漠然态度大约持续了两年之久。还是著名诗人蒙塔莱慧眼识英雄,他首先站出来打破评论界沉默的坚冰,在双月刊《审视》1925年最后一期上撰文《向伊塔洛·斯韦沃致敬》,高度评价《泽诺的意识》。

斯韦沃把小说寄赠给乔伊斯,乔伊斯读后不禁击节称叹,当即推荐给法国的意大利文学研究专家格雷米约和拉尔博。小说在法国产生的轰动效应,激起了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连锁反应,斯韦沃终于成为风靡欧美的大作家。

从处女作《一生》的发表,到《泽诺的意识》大获成功,斯韦沃足足等待了三十五个年头!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8年,刚刚享誉欧美,尝到成功的喜悦,正欲更上一层楼的斯韦沃,却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遇难,不幸身亡!

《泽诺的意识》共六章。开头的一章是“前言”,系由署名S的心理医生所写(据有关专家论证,正是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名字的缩写),介绍主人公泽诺是精神病症患者,说明他公布病人隐私的原因,为主人公登场敲响开场锣鼓。泽诺随即在第二章亮相,在“开场白”中表述自己执笔的初衷是根据医生的建议写日记,以此对自我进行精神分析,认识自我。接下来的五章,是这部小说的主体部分,全部采用第一人称和意识流手法展开叙述,是泽诺进行自我解剖和精神分析的忠实笔录,可说是病人的一份模糊而又完整的病历。最后一章是四则日记,泽诺宣布治疗失败,停止自我精神分析。

泽诺的日记写于1915年5月至1916年3月,表明主人公患精神病症和进行治疗的年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清楚地点出了小说的时代背景。

在这部长篇自述中,主人公泽诺异常认真而细致地,同时又饱含痛苦和自嘲意味地进行内省。他详尽地记载自己戒烟的决心、经历和最终的失败;细致地叙述自己和妻子、情妇的尴尬关系,同原先的情敌、后来的合作伙伴古伊多的微妙关系,以及古伊多因公司倒闭而自杀的悲剧。

不过,小说的核心,是泽诺对精神患疾的自我分析。这精神患疾,犹如潜伏的猛兽,时不时地以各种方式跳将出来,向他发动侵袭。其实,这疾病不过是他假想的,而且,显然是并不可怕的,然而它又是现实存在的和具体的,因为它主宰着泽诺的一生。归根结底,泽诺的毛病盖源出他的意识,他的生存受制于他的意识的患病,受制于他沉湎其中的精神内省,而他正是利用这种精神内省来自欺欺人。

图 | Avery Palmer

泽诺没有能力同其他人一样生活,他从可悲的失望,转向揶揄自容的、让人怜悯的微笑。他陷于因事实上的脱离生活而产生的窘困,因无法去做他想做的事而萌发的窘困,他陷于实际上的孤独。他在这种窘困和孤独中呼吸、行事,无论是爱情的诱惑,或是商务活动,还是社会关系,都完全无法消除和战胜这种窘困和孤独。他的疾病,不是肉体上的、年龄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意识上的,是一种未老先衰、一种反常的病态。泽诺这个人物集中地、全面地体现了斯韦沃笔下的“英雄”或者说“反英雄”的本质特征。

斯韦沃通过刻画泽诺面对生活的软弱无能、意志薄弱和精神上的未老先衰的性格特征,对现代人的危机进行了追根究底的勘探。这是在二十世纪初西方社会物质文明急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摧毁人的价值和信念的特定时代里,现代人经受的前所未有的、异常深刻而严重的危机。人无法去同他周围的现实建立有效的、真切的关系。泽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可以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追踪记录和自我分析,但他的软弱无能和反常的精神病态,排除了他进行斗争的可能性。英雄气概和悲壮精神在他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他再也无法恢复热情,建立新的信念。他是一个更彻底、更纯粹的被征服者。

斯韦沃借助这个人物进而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现今的生产不断发展的社会,把人贬抑到了这样卑琐、萎靡的地步,把人异化成了精神的侏儒,因此,这个社会随时随地可能爆发灾难性的危机。这是一个彻底污染了的社会。斯韦沃在《泽诺的意识》中朦胧而又确切地、曲折而又透彻地揭发了这个社会的虚假性、欺骗性和不可靠性,打碎了这个社会伪善的神话。斯韦沃展示出,拯救的唯一可能的道路,在于认识人的境遇,在于获得意识,在于自我意识和自嘲自讽。这或许便是斯韦沃为小说取名《泽诺的意识》的缘故吧。

斯韦沃是最早把精神分析学说作为文学创作的支撑点的作家之一。《泽诺的意识》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自叙即自我精神分析来展开,这便自然地扯断了传统小说在时间范畴上前后紧密衔接的叙事链条,泽诺今天叙述昨天的事情,过去和现在、现实和回忆、感觉和幻觉,统统交织在一起,人物已经发生的行为或心理态势,不再以单一的、纯粹的状态,而是作为多维的、纷杂的状态展示出来。在《泽诺的意识》中,人物作为一个“现实”,我们只是在他的意识流动中才见到这个人物,才见到这个“现实”;然而,这个仅仅在意识的流动中才如冰山一样显露出来的“现实”,又无法具有最终的形态,因为纷乱如麻的回忆投射在这“现实”上的光线,无法把这“现实”固定下来。

叙事的层面也相应改变了。以往的叙事者,是全能的上帝,他创造和组织事件;而今,叙事从叙事者的客观层面,转移到了人物的主观层面。作家,作为客观事物的叙述者,几乎完全退居到二线,小说中所叙述的一切,几乎都是人物的意识的反射。或者换句话说,在泽诺的意识中,作家和人物融为一体了,作家和人物共同创造了一种现实—心理现实。

图 | Avery Palmer

《泽诺的意识》是一部意识流小说。这种小说样式使作家得以放开手脚地去探索人物心灵的最隐蔽、最朦胧、最错综复杂的方面和角落,得以淋漓尽致地去展现人的幻想、想象、感觉、错觉、印象、思想、意识和行为,展示外表可靠性掩藏下的危机、骚扰人的生存的焦虑不安。小说中大量的内心独白,像扯开隐蔽的内心帷幕一样,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心态,赤裸裸地呈现出来;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映照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独白,把人物意识中汹涌翻腾的、无法节制的一切,直接地、毫无顾忌地宣泄出来。这种宣泄,看似缺乏任何理性,杂乱无章,随心所欲,语句混乱,但骨子里,它又严格地遵循和贴切人物的心理活动规律,暗合社会环境的特质。

斯韦沃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严密的、内在的、主观的心理逻辑系统,对人物的意识和事件进行调节,予以披露,从而把人物的生理病态概括为社会现象,把对人物的精神分析,升华为社会分析。著名诗人蒙塔莱高度评价斯韦沃《泽诺的意识》,称它是“描绘我们时代的复杂的精神失常症的诗章”。这一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斯韦沃长期默默耕耘,结出颇为丰硕的成果。除了上述三部长篇小说,他还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高贵的酒》(1927)、《一次成功的嘲弄》(1928)。他逝世以后,又陆续有十余个剧本、三十多篇短篇小说、十部中篇小说和一部书信集问世。

*此文摘选自《泽诺的意识》前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