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蜜蜂之死》读后感摘抄

《蜜蜂之死》读后感摘抄

《蜜蜂之死》是一本由[德]汉妮·明策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蜜蜂之死》读后感(一):故事情节梗概

一个纳粹分子想拥有一个女人,所以弄死了那个女人的丈夫,在这个女人死后,纳粹又占有了她女儿,她女儿后加入反纳粹阵营作为间谍,进行一番勇敢却颇为愚蠢荒诞且失败的斗争。

女儿怀了纳粹的孩子,爱无能,孩子继承爱无能,又遗留给自己的女儿,追寻这段往事中,母女和解。

----以下是凑字数,凑够才能发表----

可能是看的人少,参与评价的人少,评分虚高。不管是情节或是情怀或者思考评价,绝对达不到9.2,最多五,六分的样子。

《蜜蜂之死》读后感(二):虎头蛇尾

想不到这本书的评分那么高,花了1周的时间阅读,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大部分故事内容都引人入胜,中间有些逻辑上的牵强,不是很影响阅读,当我读到80%-90%的时候就在想,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至少还应该再加一半的量才能把结尾给连接上,果然不出所料,最后的结尾真的是仓促至极,之前那么好的故事铺垫,某几个人物刻画的还比较鲜活,就在最后的时候好像被谁催稿一样戛然而止,真的是可惜。玛塔最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可以立刻与女儿变得亲密起来,我真觉得这太不符合逻辑了,之前一声不吭就跑到罗马去解开自己身世之谜,以为是多么不同寻常的一段经历,结果狗尾续貂。非常失望。

《蜜蜂之死》读后感(三):死亡的不止是蜜蜂

人类历史的文明是在不断的掠夺与固守下得来的,然而那些丢失的东西是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这本书见证了四代人的疯狂与悲情。在故事的开端讲述了费丽丝蒂母亲失踪了,而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规划,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这是小的观局,一个女儿寻找她失踪的母亲,在了解了一些故事以后,缓和她们之间的矛盾,让她们的亲情得到了质的升华。大的观局是因为战争带来的,因为领土的占领,因为自己能够做到某一件事情,或者认为自己可能做到某一件事情而且不顾后果的一路前冲,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腰封中记载了一句爱因斯坦的话:当蜜蜂灭绝了,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对于这句话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指蜜蜂这样的生物也无法存活,那么这个时候的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从而人类逐渐消亡;另一种说法指蜜蜂灭绝以后花果授粉将受到影响,然后继续往下坏处影响就会导致人类消亡。这就像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有因有果。对于这些是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的理解。看完以后才发现《蜜蜂之死》死的不止是一只蜜蜂或者一个简单的效应而已。 蜜蜂是二代女主的代指,至于她是什么时候死的呢?或许是在理想不被理解的时候、或许是在得知家族历史的故事、又或许是别的一些什么事情,然而这只有她自己知道。(哀莫大心死,有一些人活着就只剩下一具肉体,她的内心与灵魂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在《蜜蜂之死》这本书中多次提及神父,对于宗教方面的信仰。蜜蜂酒作为诸神的饮料,在希伯来语意味着死亡。无论在怎么样的理解下都充满了绝望。 起先,邪恶的欲望只是匆匆的过客,继而,它成了座上客,最后,竟变成了灵魂的主人。

人类总是对于未可知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当好奇过了头,当未知尝到了甜头,总是不知收手。无底线的掠夺与不知感恩之心毫无节制的铺张浪费,地球将成为人类最后的棺材。 每一个降生在地球人都曾经是一个天使,若是没有被邪恶蛀空灵魂的话。

《蜜蜂之死》读后感(四):善与恶

对此书的书名,感觉有些好奇,为啥起如此的书名?是说小说中的那只忠实的狗么?看内容简介时也没能第一时间解答我的疑问,直至小说的末尾,作者才给出了答案:人性的死亡。爱因斯坦说到: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存活四年?自然界,真的是如此回答此问题么?

这是部非常有反思意义的小说,故事从费丽丝蒂母女间关系不和展开,慢慢地将情节延伸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人物也转变为费丽丝蒂的外曾祖父古斯塔夫和外曾祖母伊丽莎白。作为犹太人,由于战争,原先温馨平和的家庭,因为希特勒的存在,从此陷入到恐怖之中,家庭遭到破坏,古斯塔夫神秘失踪,所有的一切让妻子伊丽莎白陷入恐慌之中。在此之前,真心希望这一家能逃出恶魔地德国。

在那场恐怖的年代,希特勒、戈林等等政要人物陆续登场,伊丽莎白甚至巧遇1924年叛乱中四处逃亡的希特勒,《1924 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有提到这一年对希特勒显得极度重要,发生了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在监狱之中他完成了其及其重要的著作 《我的奋斗》 。

处于无奈之际,作为女人的伊丽莎白只得向德国统治者救援,无疑也是跳入了虎口之中。最终也让自己,违心地投入了有阴谋的布鲁曼怀抱之中,只是没想到,布鲁曼拥有着邪恶的念头,不仅仅想拥有美丽的音乐家伊丽莎白,甚至还想拥有伊丽莎白的女儿黛博拉。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许多就是德国二战时的原型。布鲁曼的原型,就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阿道夫·艾希曼和他的助手的融合体,虽然逃过了二战战争结束的审判,最终还是在1960年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特工追捕。

当伊丽莎白因病去世之后,布鲁曼也终于有机会得到了情人身份的黛博拉,而年轻的黛博拉被诱惑后,情欲顿开,陷入到男女的激情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直至被遇到到现实所醒悟,知道了自己作为犹太人的痛苦,同情犹太人的生存,毅然决定加入到抵抗组织之中,反抗德国的压迫。

虽说黛博拉直至战争结束,才摆脱了布鲁曼的控制,不过作为对抗分子的成员,其和同伴玛琳一起,还是完成了许多任务。只是和布鲁曼有了言欢之后的孩子,让其内心疼恨不已,而这,也是造成家庭不和的重要因素。

直至几十年后,所有的细节才被家人所获知,那一刻亲人相聚,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热泪,真是太感动了。

《蜜蜂之死》读后感(五):硝烟下的生活

《蜜蜂之死》是德国作家汉妮.明策尔的一部名著。2015年,《蜜蜂之死》一出版,既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榜。作品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畅销1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读者数量多大的200万。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费丽斯蒂的外婆去世以后,母亲随之失踪,费丽斯蒂只能暂缓离开的计划,先去寻找失踪的母亲。这期间,意外发现一本外婆留下的用希伯来语书写的笔记本,将一段令人压抑痛苦的历史叙述给人们。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这个时期的希特勒正在到处捕杀犹太人。 黛博拉的父亲古斯塔夫是一个犹太人,他在一次逃离计划中失踪。 她的妈妈,在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古斯塔夫都没有结果之后,想要带着孩子逃离。但情况并不乐观,一家人已经被纳碎党监视。就在家庭快要完蛋的时候,出现了一双大手帮助她的妈妈托起了这个家,他就是纳粹党军人阿尔布莱希特。 如果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也不失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但后续的发展,让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个笑话。 在黛博拉的妈妈去世后,她在继父的引诱下爱上了他,并成为他的情人。 一开始的黛博拉很享受这种感觉,但是在一次聚会中,黛博拉认识了玛琳。黛博拉在玛淋的引导下感受到犹太人被迫害时的惨状,唤醒了她内心的民族感。之后马琳成功的把黛博拉拉入了地下组织。 然而在那个时代,纳粹党都已经被希特勒洗脑了,纳粹正是在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包括她的继父阿尔布莱希特,所以让他们的地下党的革命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玛琳被炸的下半身失去了知觉,还暴露出了犹太人的身份。黛博拉也被继父监禁。 直到后来随着二战接近尾声,纳粹党,逐渐的失势,情况才有所好转。尤其是到最后,美国控制了纳粹黛博拉才重新获得自由。而她的继父阿尔布莱希特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上帝好像和黛博拉又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竟然发现意外的怀上了继父的孩子。 这本书写的是关于4代人的感情纠葛,虽然说是小说,但是与历史又不断的重合,他们就是穿插着很多历史的,一些大事件之中。 看完这本书让我们对历史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我对于战争从内心会有一种恐惧,战争没有赢者,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就像在书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当蜜蜂灭绝了,人类只能再活4年”,其实任何万物生灵,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我们不应该去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尤其是德国纳粹党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就如日本人对我们中国的大屠杀一样,这永远是历史上抹不去的,一道血淋淋的教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