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谕之死》读后感100字

《神谕之死》读后感100字

《神谕之死》是一本由[英]P.D.詹姆斯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谕之死》读后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帝

将近八小时看完了,看完后是什么感觉呢?

感动,感动于各位的真诚,充满了对自己信仰满满的责任感。

当拉斐尔问出那句话,当马丁神父给予那样的回答。我感觉我的心一下被温暖了。

他们用怜悯、爱、同理心战胜了可怕的恶魔。

这几天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感觉在看一部电视剧。我一向不喜欢太繁琐的景观或外表描述等等,但读这本的时候不会诶。描述得很清晰到位精准,而且算简洁的吧。人物设计得很有特点,外形上就能看出来,圣安塞娒建筑外形的描述。不过布局我真的看得懵。。。

我喜欢看这样的小说,人物不多不少,大家都性格鲜明(好记)

《神谕之死》读后感(二):充满哥特气质的古典推理《神谕之死》:

P·D.詹姆斯的很多作品在我看来并不是按照推理小说类型来阅读,她的文字当中处处流露出浓郁的英伦风,让人能够感受到其字里行间中具有英国古典主义的文学美感,以致于在作品的叙述上显得啰里啰嗦,节奏缓慢,甚至让人感到枯燥和费解。P·D·詹姆斯有着曾经在医疗和警政部门就职的经历,凭借她勤奋自修,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非凡学识,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推理文学,甚至是在整个文学界都得到了高度赞誉。

《神谕之死》是一部具有浓郁的维多利亚时代哥特文学影子的推理小说作品。小说以海边的神学院为背景,描写发生在密闭、孤离环境中的谋杀,和一群关系分散的嫌疑犯的小说。给读者笼罩上一种神秘恐怖气氛、具有紧张、刺激的的感官,让读者以和侦探同步的视角,与达格利什一起去挖掘和探寻的谋杀事件的真相。

达格利什这位诗人侦探依然采用与嫌疑人们问话的探案方法,P.D.詹姆斯擅长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各个人物之间关系,人物的对话内容和表现都刻画及其细致,在琐碎的叙述中为破案揭示着蛛丝马迹。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案件的线索的一点一点相继出现,让隐藏着的凶手逐渐展露,利用供词出现的疑点,在不断深入询问中,揭示出越来越多的秘密,最终挖掘出内心深处隐藏的阴沉和黑暗。

在推理文学发展到至今再看《神谕之死》,如果单从推理小说角度而言已经没什么特色和亮点,但从小说的文学性和时代性来看,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极致追求,文字当中表现出的那种孤僻疏离,阴沉的精神气质,给充满戏剧化的古典主义文学披上神秘、悬念、刺激的外衣,独有的美学魅力给人阅读带来愉悦快感,值得五星。

《神谕之死》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神谕之死:当欧美侦探小说抽离了诡计,还剩下什么

首先感谢猪神与读客的约书赠评活动,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三部PD詹姆斯的作品,这部《神谕之死》的出版时间是2001年,就出版时间而言是在我之前阅读过的《谋杀之心》和《灯塔血案》中间,我在之前的评分中是给了《谋杀之心》三星,《灯塔血案》四星,但对于《神谕之死》,我丝毫不吝惜我的五星。

当然这五星评价并不是因为它的推理,而是将它作为侦探小说来评价,当然作为家访式探案的侦探小说,这部小说也是很自然的将大部分的笔墨用来描绘人上面,嫌疑人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会让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及询问时的回答充满了迷惑与伪装。然后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之前看似水波不兴的平静局面被打破,直至风起云涌之间,所有暗藏在海面之下的事实都开始浮露出水面。

其中因为是发生在神学院,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除去了那些瓜葛,还有很多有关于基督教和诗作等方面的插入,而在这种本该神圣亮洁的地方,很多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更有甚者萌生了杀意,在教堂那价值连城的名画《最后的审判》面前发生了凶杀案。这一连串的命案都让这座神学院笼罩在沉重的氛围里,让学生、教职工、访客们都陷入这种阴森的氛围之中,故事也在这里逐渐变得精彩!

除开PD詹姆斯极为擅长的人物关系之间的描写,这次小说中的很多笔墨也倾注在侦探达格利什对于嫌疑人们的质询问话上,在被询问时所有的人物的回答以及表现都耐人琢磨,然而当剧情的一步步推进,一些有关于案件的线索的出现,让海面之下的冰山形状逐渐展露,一些人的之前的供词出现了疑点,当再度询问调查时,这些疑点或逐渐扩大,抑或是带出来更多的秘密,而这些展现的都是与这些人的日常外表下截然不同的形象。也许这就是欧美侦探小说的魅力吧,吸引读者的不再是单纯的诡计,而是人们的背后还会隐藏着什么?特别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了原本应该神圣而美好的教堂内。

至此,我个人觉得《神谕之死》如果就推理小说而言真的没什么亮点,但如果当做侦探小说亦或者小说来看,即使抽离诡计也还是很不错的,很有意思,值得五星。

《神谕之死》读后感(四):《神谕之死》是一本古典、暗黑、具有文学美感的英式推理

P.D.詹姆斯写的是我喜欢的推理小说类型,那种拥有一个孤离的背景和一群分散的嫌疑犯的小说。她的作品读起来不是很快,具有文学美感,而且可以看出花了很多心思构思情节。

阅读詹姆斯就像在树林里慢慢地散步,沿途观察每一个细节。与今天的大多数犯罪小说作家相比,詹姆斯的风格与众不同。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博学多才、善于琢磨人性以及写作人物心理,是古典推理小说界的代表性人物。

在这本《神谕之死》中,她塑造了一群优雅的人物形象,细节精确,所有角色复杂可信:从所有各怀目的的访客、乱伦的兄妹、四个古怪乖戾的牧师到有着希腊之神般俊美面孔的学生等等。每个角色都仿佛拥有真实血肉和生命力,围绕在一个可信的谋杀谜团周围。

《神谕之死》里的环境描写也很有氛围,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创造了一个恐怖幽闭的小神学院,可以感受到英国乡村的寒冷、黑暗和孤独。

“圣安塞姆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或许这里的学生们是神职候选人,老师是牧师,可他们说到底也是人。或许神学院在大海和荒无人烟的海岬之间孑然而立,可它围墙里的生活却受到严格约束,紧张而幽闭。在这种温室般的氛围里,什么情绪不会产生?……”

在这种文字和氛围里,一个似乎有些超越现实又真真切切的谋杀案发生了,诗人大侦探达格利什来到这里,不慌不忙地破案, 打开每个人心底的禁忌,顺便收获爱情。这种节奏有时候让人觉得不是在看一本推理小说,而是品味一部文学作品。

最后,虽然小说结局不那么能说服我,但谋杀的犯罪情节也已足够有趣,更不用说我还了解到了故事情节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

《神谕之死》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推理小说女王的刑侦推理

PD詹姆斯被誉为阿婆之后的“侦探女王”,甚至还有与阿婆齐名的说法。《神谕之死》是我第一次阅读她的作品,就本作而言,个人觉得和阿婆的作品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

内容大概是说在神学院里有一名学生死了,地方警察断定是意外身亡,但是死者的父亲却不认可该结论,请求伦敦警局继续调查。警官达格利什受命回去这个孩童时期待过的地方着手探查究竟,然而在他回去之前又有一名常驻女工因心脏病去世,在他到来神学院没多久时再次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到底前两次的死亡事件是不是意外?和第三起命案有无关联?随着调查的深入,每个人隐藏着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圣洁的神学院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祥和……

本作没有太多推理,案件是在警察循序渐进地询问人员和寻找线索、结合现代的科学手段来破案,算是刑侦推理。侦查工作不同于凭借少量线索便开展逻辑推演的侦探游戏,只有充分的物证才能对凶手进行定罪。由于普通人和警察的思考角度不同,而容易忽略掉重要线索,因立场而产生思维盲区这是亮点之一。 作者对人物的塑造相当老练,对于书中每个角色都引出他们相关的经历,让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角色的身份背景及其个性,这点让我联想另外一个有着类似叙事风格的作者尤·奈斯博。不同的是尤奈斯博会对人物反复地刻画,而詹姆斯则是只雕塑一次,后面通过对白、动作、神态等描写去细化人物形象。 故事平淡,节奏较缓慢,只有在找到重要线索的时候才会牵起些许波澜,这也是我没法给出高评价的主要原因。感情线不明显,在没有充分铺垫的情况下主角和女教师莫名其妙就来电了,虽然两人有过交谈但明显不足以成为契机。最后捉拿凶手非要加入动作场景,但是设置得太普通,显得画蛇添足。

平静的生活被谋杀案打破,营造出骇人的效果,这种方式只适宜几十年前人们还没怎么接触过推理小说的年代,而本作是二十一世纪所写,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毕竟作者当时年事已高,小说质量下滑也是正常的,希望下次阅读她的巅峰之作能有所惊喜。最后感谢猪神和读客的赠书约评活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