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瓶花之美》读后感精选

《瓶花之美》读后感精选

《瓶花之美》是一本由徐文治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瓶花之美》读后感(一):可以说中国的插花没有技法,正因为没有技法,才传承的更远

这是一个作为花艺爱好者的主观感受,如果不严谨请包涵。

之前一直期待出书,看到书里都是史料讲瓶花的滋养与鉴赏,但是就之前黄永川先生在插花历史研究中的错误给予纠正。所以还是推荐看一下的。

本书里没有关于瓶花技法的演示,对于插花技术爱好者会有遗憾,大多关于瓶花史料的研究分析,主要围绕《瓶花谱》《瓶史》内容做注释,解决了一些现代人研究这两本书出现偏差的问题。如果书尾有索引会更方便,另图片很好看。

《瓶花之美》读后感(二):可以观枝

给我的启发是,不仅可以相花,还可以观枝。

他喜欢用琉璃瓶,对插花史下过一番功夫。

首先是对明代三部著作的掌握,特别是张谦德和袁宏道。再加上宋代零零星星的历史和清人的图画,包括一些考古史。

菊花确实可以扎成一把,出姿态,这才“宜称”。在《瓶史》五中,主要讲不能机械对称,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我常背这一条)。(欲)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一切忌俗而已,如画苑布置方妙。)宋某以为这两个字,就如同评音乐讲“舒服”二字一样。

如果有青铜盘,就可以把枯木作为花座,让横枝斜出。《影梅庵忆语》就喜欢做这样的事儿。

林洪《山家清供》里面谈到用火腿热汤插梅花,居然能够放叶结子。其实就是多了点盐和营养水而已。还认为,如果是牡丹、芍药、蜀葵、萱草之类,都要烧枝。

《夏小正》上说二月采堇、蘩。徐文治认为,非要把瓶花和24节气对应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允也。

《瓶花之美》读后感(三):感受传统之美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在中国甚至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时期。瓶中花,水中月历来被代表了一种美好的象征,而插画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更是把花与瓶的艺术美感结合的恰到好处。

作者徐文治,作为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对传统美学和文人茶事,瓶花艺术也颇有见解,近来更致力于探讨瓶花在艺术展览和当代生活空间中的运用实践,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许多大型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心得。插花,看起来是一种简单事,但能够选用合适的花,放到合适的花瓶却绝非易事。这关乎到花的颜色,数目,种类,生长情况,也关乎瓶子的质地,线条,光泽,甚至在摆放的位置和光线都有很大的关系。

能够把朴素、静谧的清雅寄托于瓶中,呈现出一种独特而空灵的美感,实属一种功夫。近年来,插画已经不单纯是出于一种欣赏的艺术品,它更是充当了一种从艺术角度出发规划我们日常空间的基本设计理念和思维,是现代人从烦躁的快节奏生活下回归平静的一种独特休闲方式。

而这本《瓶花之美》集合了历代典籍和文献中的绘画作品,对唐宋以来的瓶花艺术做出了详细而准确的理论,为我们呈现了一出宏大而瑰丽的传统艺术。难得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种科普类生活图书,更是一本对于传统瓶花的研究精华,书中含有大量古文诗词等详细资料的讲解,并把这些看似专业性的理论融入到每一副艺术瓶花之中,让我能够在“走马观花”之余,真的可以学到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

中国的传统插花种类繁多,可供搭配的有装饰也很多。有自然景物、四季花木、菜蔬瓜果、奇石盆景、节庆摆设、儿童玩具、文房四宝、吉祥工艺、茶具书几,凡是我们日常可以见到的,都可以用瓶花进行装饰,增添别样的色彩。

e

《瓶花之美》读后感(四):闲时学学中国传统插花之美可加持你的生活艺术修养

我一直觉得插花是一门很美的艺术,特别是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看得见的艺术。如果能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下这门艺术是再好不过了。近日有缘拜读了徐文治先生的大作《瓶花之美》,感慨良多,本书整体文字美、插图美,立意高远,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讲解得具体透彻,是一本很不错的入门读物。

《瓶花之美》是文化部恭王府王府生活研究所主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徐文治先生集多年研究传统生活美学和文人茶事及瓶花艺术心得融会贯通的力作。徐先生从中国传统插花的叫法是“瓶花”正本清源,又从历史发展和文人不重视技法的特殊性解答了几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关中国传统插花的资料很少,为什么日本插花、台湾插花流传更广泛的原因。

《瓶花之美》提出中国传统插花有一千年的历史传承,一直约定俗成总称为“瓶花”。可以说把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给颠覆了。原来我们自己就有插花的传统。依循这条线索去古代典籍中搜索,我们发现宋代有很多吟咏瓶花的诗歌,明代更有了三篇很重要的“瓶花”理论著作: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其中袁宏道的《瓶史》在清代流传到日本催生出了当时日本的一个插花流派“宏道流”。可见中国传统插花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

张谦德在《瓶花谱》中说“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 瓶花没有一定之规,全凭插花的人的个人喜好。完成一个插花作品之后,如果你喜欢而且别人看了也喜欢就是艺术了。

徐先生总结瓶花之美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趣,一个是适。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这里的“趣”包括生趣、意趣、艺趣。通过我们的修养、审美,把“生趣”和“意趣”提升到“艺趣”的高度,这就是“趣”。怎么才能达到“趣”的境界呢?这就需要“适”。它包括“适其境”、“适其趣”、“适其道”。概括起来讲就是从环境、趣味和它的精神面貌及审美,一次完成,达到整体看起来“气韵生动”的效果。把瓶花插出活的效果。没有框架束缚,瓶花的功夫在插花之外,在于你平时的文化积淀和修养。

书中除了正文还包含了很多成功的瓶花佳作的图片,欣赏瓶花的诗文,闲时细细看看这本书,对陶冶心情提升插花品味大有好处。

《瓶花之美》读后感(五):花的意趣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在家里插一束鲜花,仅仅是觉得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盛开,点亮和诗意了整个空间。所以,抱着学习的目的,很是开心的,找到这本书读。这本书确实给我很大的提升,不是在技法,却是在心境,惜花爱花之人要看,诗画文章之人更要读。

翻开书,纸张和排版惊艳到我。就那样满眼舒适坦然的样子,指尖触及,微微温润,隐隐轻嗅,墨香盈鼻。书中插图很多,印刷很好的传示了瓶花的美,横斜疏密,肆自洒脱,也展示了作者于此道的造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传统插画的看法,正如很多人的谬误一样,都以为是日式插画那样,然而从开篇,作者就用千年前的诗话告诉我们,工匠和文人的角度是不同的,他们作品相差的,是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国的瓶花,是与诗、画、茶、酒为一体的文人雅趣,是承载思想,格调,品质的外化形式。因此,“禅心已是空诸相,无奈瓶花故故香”,“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点检春风事,瓶花最可怜。本根不知处,犹自向人言”。

从花目,节令,到花器,滋养,再到宜称,屏俗。从唐宋到明清,作者系统的,考据了中国瓶花的发展历史,对比日式花艺,论述了中式瓶花的历史与文化。而今,我们弄丢的不是择枝插瓶赏花的技艺,而是赏花的诗意和择枝的风骨。不是浅显的浮华,而是出动心灵的悸动。记得曾被街道两旁绿化带里绽放的蔷薇惊艳过,那喧闹的,热烈的,生趣!驻足在它身旁,痴痴的看着一朵朵或粉白,或玫红的花儿,连周围的空气都带着馥郁的甜。然而自己插瓶呢,兴致勃勃的买来鲜花,自觉也按着高低疏密错落插瓶,但总是差了生趣,美却不感人。读完书,我深深自责,我从未想过去延续一朵已经摘下的花的生命,不知道瓶花更讲究生趣,意趣,没有尽心去体会一朵花的绽放,自然感受不到“趣”的雅致和品味。

幸好在春天读了这本书,我已按捺不住,要在周末来一场春游,寻得趣奇虬枝,争春吐蕊,拿一只小瓶儿,寻得枝与花的自然融洽支出,陈于瓶内,置于高几之上。打扫干净屋子,煮一壶泉水,泡一杯清茶。像古人一样,带着思考,做一场内心的修行。我虽不会作诗,也想试一试诗意的生活,春来风景如画,我也想在此画中醉一朵芬芳。正如作者所说,如今的我们,在不赋予花比兴意味的时代里,尽可以挑自己喜欢的花,按照最合心意的方式插瓶摆置,得属于自己的意趣,也算是雅玩了。

很多古代文人的意趣,随着历史慢慢消失,这是时代洪流的冲刷,然而代表着精神意趣高远的文化,哪怕只是简单的瓶花,我们虽不用精通,却应该知道。美好的事物总不会被人忘记,而求得美好的心境,更应长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