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摘抄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摘抄

《饮食的迷思》是一本由[英] 蒂姆·斯佩克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一):活的污一点、吃的杂一点

节食减肥、运动减肥、生酮饮食,统统不靠谱;维生素、保健品、加工食品,通通不能吃。

书里说:植入一些带有特殊细菌的大便到肠道可以有效减肥;不运动的瘦子比运动的胖子更容易嗝屁;节食太苦,不仅效果不佳,还特别容易反弹;吃食堂没有自己做饭有营养;孩子过敏是因为家里太干净;破腹产的小老鼠相比顺产更瘦弱(人类同理);维生素吃多了容易致癌。

总之,核心思想就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让肠道微生物的种类更丰富,而这需要复杂的饮食结构和不太干净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有更多接触不同微生物、改善肠道菌群的机会。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二):汇总(未读,看了所有书评和笔记)

基本内容:基因 (无解) 肠道菌落(有解)

1.轻断食:食物种类;进食时间 例:5-2断食法

2.食物种类多变

建议:天然食物优于人工加工食物

天然奶酪,酸奶,红酒,百分之七十可可含量巧克力,粗粮,茶,咖啡(含有纤维素,黑咖啡降低食欲),蔬菜水果,天然未加工食物,蔬菜水果(私以为臭豆腐也可),地中海饮食

3.寻找自己的饮食结构,拓展思维拒绝局限

4.节食运动缺一不可

制造热量差,应人而异吸收不同,但仍有上下限制

运动不可增加代谢,增加肌肉才可提高代谢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三):饮食真是一种迷思

这本书作者写的观点很多与平时我们所接受到的讯息很不一样,比如:间歇性断食、关注吃的多样性等等。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营养结构的千变万化——存在每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个体又有长年累月不同的饮食习惯。所以要有一个总结性的关于营养的结论是很难的。

好在蒂姆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双胞胎信息库,有大量的自愿者提供的实验数据。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写的观点还是比较权威的。当然,书中也罗列了关于中国的两个营养学方面的内容。一是引用了中国健康报告,这本书本身就是外国人写的,其实权威性在中国来说不大。还有一个比较长篇引用的是赵立平教授的关于减肥与菌群关系的内容。书里的内容和网上查找的关于赵立平教授内容比较一致。这部分的,我觉得比其他公众号鸡汤文的权威性还是要高点吧。

看完通本比较枯燥的篇章,结论居然很丧。那就是对于食物的作用没有一个定论。只能从大概趋势上总结为,建议关注食物多样化,关注进食时间间隔。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四):当他在谈饮食时他其实谈的是选择

#饮食的迷思# 因为术后一个月里只能吃流食,可以吃的东西极其有限,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以及尝试如何在维持生命机能的同时尽可能地补充一些营养,于是对饮食和营养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个时候发现了这本由英国遗传学教授蒂姆写的这本书《饮食的迷思》。

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几乎打破了我们此前对食物的一切刻板印象:比如少吃多运动就能减肥;比如不吃早餐对身体有害,比如一天要吃三顿饭……

他以科学的例证告诉你即使同卵双胞胎每天在同样的环境下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事,结果仍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的差异,因此永远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饮食准则,你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当然,也有一些普世的价值,比如运动不会帮助你减少更多的体重但至少会让你更健康,多吃不同的蔬果会让你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更丰富……

我想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你跳脱固有框架的束缚,去自由地选择,自由地尝试,并承担一定的后果,而这是人类寻找自我必须付出的代价。

《饮食的迷思》读后感(五):客观严谨,颠覆认知

原本是抱着寻求减肥妙招的心态看这本书的,但是看完后发现自己太拿衣物了,推翻了我之前很多的认知,觉得自己太自负了,以前可能通过一些方式瘦下来,就觉得是科学正确的方法,别人瘦不下来就是意志力不够,而这恰恰和书里的论点相反。总结几点:1. 不要盲目相信营养学家、网红、公众号、知乎上的文章,他们的结论很可能是基于不完善、有缺陷的研究实验基础得来的,毕竟营养学这个专业本身就很多topic不能达成共识,并不严谨的科学结论加上耸人听闻的媒体报道,很容易主宰普通人的认知;2.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样的饮食方案未必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基因不同,有的人是真的拥有“肥胖基因”,而且都拥有独特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保持健康,需要保持肠道菌群的多样丰富性,所以不要单一饮食,多吃天然食物,加工类的少吃,就连保健品、维生素补剂也要慎重;3. 食物的功效源自天然食物中所有成分以及食物之间、食物与体内微生物的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数千种代谢产物,所以光依赖、夸大食物中某种关键成分,还不如直接吃食物本身。4. 所有人,包括我,需要改变固有观念和偏见,尽管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