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摘抄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摘抄

《博士的爱情算式》是一本由[日] 小川洋子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一):博士的爱情算式:字字未提爱 但是我爱你

数学天才博士因为遭受一场车祸记忆只停留80分钟,也就是80分钟之后,就再也想不到之前的事情。

这个设定本来本身就是一个悲伤的设定,“我”是一名保姆,新来服务博士,偶然间自己的儿子也结识了博士,三人慢慢发展超过雇主之间的情谊,而发现一直供养博主的博士嫂嫂,其实她们之间也有不知名的情愫,但是只是一笔带过,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个只要不好好听讲就学不会数学,对素数这些东西简直没概念的我,读里面的数字简直就是天书,但是细起来,原来数字还有这么大的魅力,每个数字都有他注定的另一个缘分数字,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数字,实质千丝万缕有某一种关系,比如说一对亲和数 220 284(忘记前因后果了),比如各种素数。

而女主的儿子也在博士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慢慢无奇的岁月了,三个人互相治愈,最后的结尾博士的记忆停留不了80分钟了,而是一分钟都没有,但是三个人的感情却如旧,纵然数字再强大,也抵不过三个人在一起的岁月强大。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二):理性与感性的包容度

很随意地从图书馆借出这本书,细细一品,如宝在握,给五星。

作为一个老派理工男,思维的维度也是直线化,比较接受社会派小说。过于细腻的女性触觉作品,一般不是太接受,但是,此作品毫无违和,也许是讲数学家与女佣及孩子的第三类交融,个人大为作品赞叹。

看过这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着实不错,演技一流,画面绝对唯美,也因此对小川洋子有了新认识。一句话,她的作品让人很舒适,那种身心畅快、衣肤贴合的感觉。

数学家:极致理性的代表。未婚女佣:无可非议的感性代言人。幼年平方根:未来可期的成长无限性的未知数。这三者,小川洋子给出了一个故事:理性、感性、未知性的三度融合。纤毫毕现的述述之下,东方式的温度值得品味。

其实,数学家的故事很多。

在麦家的笔下,数学家是无可置疑的怪痂,什么叫天才?那是极致理性巅峰和生活永久冰冻的结合物,让人狂,让人悲。

在东野圭吾笔下的数学家,更是悲催到家,没有事业,没有爱,甚至为了单相思不惜一切代价,为伊的意外杀人而设局解围,继而做出理性的自我毁灭,绽放出死亡之吻。那是日式的死亡之美,孤独、高傲、理性、暗淡。

数学很美,感情的交流更美。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三):用数字来表达爱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想过数学也能有这么浪漫的姿态,博士虽然在事故中失去了对于未来的记忆,不过对于那个点之前的一切他都是记忆犹新的。这个故事在一开始是很温馨的,直到后来越来越沉重,因为越是相处下去就越是进一步了解博士的为人,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角色遭遇了这么大的灾难,实在是太可惜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到了很多往事,那些不尽完美的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感叹它对于自身的影响有多大。

这本书无疑是出自一位女作家之手,对于情感的细腻程度已经足以打动绝大多数读者,哪怕是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依然能够懂得嫂子对博士的爱与付出,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并不是最多的,但是在我心中她才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书中所有的角色都是善良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个性,作者把这四个角色塑造得十分生动,让我很快就记住了他们并产生了现实的联想。

博士虽然是研究数学的,但是他的名言真的是层出不穷,更像是一个文学家与哲学家。虽然只是有八十分钟的记忆,但是女管家却能够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说明她也看到了博士对于平方根的爱。虽然这里博士才是“病人”,但是通过与博士的交流,其他人也得到了治愈和成长,其实平方根的未来正受着博士的影响而改变,这对于他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历。尽管后来平方根长大,博士老去,这种微妙的关系一直保持着。

可能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了像博士这样一见面就拿数字问候的人时,会觉得很奇怪,不过博士却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这些数字的美并不值得奇怪,因为用这种方式来看待世界的时候,心情自然而然也会好起来。这种故事只能是发生在日本,这么讲究的老头总是承担一切责任,对于他来说身边人的快乐胜过于他自己。

虽然说八十分钟的记忆太短,故事的合理性并不高,但是这依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感人的作品。管家本身对于数学也有着自己的灵感,如果换做是其他人的话可能就是像普通保姆一样日复一日地做本职工作。整个故事的节奏很慢,但这样才更能够体现在生活中,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四):爱情之于博士的意义

博士只有八十分钟的记忆,这也只是小说的提法,在我的印象中,博士如果记忆力如此差,那么博士的名头是多么虚伪呢。 小说中有很多数字、数学公式,对于以文史类读者为主的小说爱好者,这书还真的有些新意,我们带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揭示“我”、儿子平方根与博士之间的千丝万缕,才发现当时我们没有认真学习数学,也是一种罪过,至少是种遗憾。在博士的演说下,无论是体重身高,还是电话号码,都是寓示着和谐与美,只是我们只顾贪婪文字的瑰丽,却忽视理科,以数字为代表的理工科也是一种绚烂的精彩。 人活着,没有记忆不行,但虽然有了记忆只是一些负面的记忆更不好,小说没有过多地铺陈记忆为什么过于短暂,以至影响了大家的交流,只是让我们设想如果你所亲爱的人有一天忽然不再认识你,或者上一秒钟大家谈笑风生,下一秒钟就形同路人,你当如何思考,对于失去记忆的当然不会有感觉,真正有感觉的是仍然保持着对美好记忆的我们。 欧拉公式,真的理解其运用的已经很少了,更何况在这位博士的演绎下,居然和爱情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联系,这一点的确是匪夷所思,只是我们更加期待在文学化的描写过程中能对欧拉公式的来龙去脉有个清晰的解说。 作为译著,我真的担心译者会歪曲作者的原意,但是当我把此书交由几位精通日本文化的朋友后,他们告诉我这就是日本的人情世故,所以我有些释然。此书中作者将爱写得很隐晦,一如樱花般的稍纵即逝,虽然美好却令人悲叹,如果爱情类比于欧拉公式,让我们情如以堪,毕竟我们虽然明知自己在于宇宙、在于星球只是如灰尘般的存在,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和越来越可怜的人发生情感或者利益的联接,所谓的诗与远方无时无刻不是牵连着我们的内心。 嫉妒这位保姆遇到了博士,因为他通过与博士的相处,不仅解决了自我生存,而且顺便教育了孩子,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为何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没有记忆的博士却恰恰能读好人世这本“无字”之书,而我们很多人,却终生连一本“有字”之书都没有信心没有意志读下去。 温暖,从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词语。

《博士的爱情算式》读后感(五):博士的故事

当看完全部,再看到这句话,就不会觉得这只是普通的逸兴遄飞而出的句子了:“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这里有数学的道理,时间的道理,甚至人生、宇宙的道理!于此,也是感慨而作!

喜欢这个故事!看到最后只剩感动!为这个坚忍的博士,也为这个善良的家政,为平方根,也为那个“嫂子”。了解到作者尤其关注边缘人或是“怪人”的内心幽微以及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到此理解了这个故事题材,“怪人”,也是一类群体,有各种情况,包括聋哑人,自闭症患者,精神疾病类患者,等等,当然我不了解的群体肯定还是有的,大千世界,我们不了解的层面还有很多,对于不了解的领悟,发言权肯定有限,所以也不要带着有色眼镜,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凭空猜测。何为正常,或许所谓“正常人”的思维,也并非就是正常的。天地万物,自有存在的道理,我们还是只看不说比较厚道!

博士那里,常“金句”频出,“真正正确的证明,是不容分毫隙缝的全然的坚实与柔美,是二者毫无矛盾的和谐统一”。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贴近博士的生活,所以我们无法第一视角的理解博士的心理,然而从这对母子眼中,我们看到了博士的日常,也看到了他们相处的方式,他们之间产生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温情。对于一个只有80分钟记忆的人,要多少时间,多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接受,才能适应,也好在博士还存留着曾经的记忆,如果一分都没有了,将有何支撑!?

这里有爱,友爱,对孩子的爱,还有曾经的爱情,时间逝去,却不损不丟的爱!很奇怪博士竟在相处中改变了许多,对他们变得重视,这是可见的,也是欣慰的,或许这只是作者给我们创造出来的温情,而开始时一直不停的重复才是正常的模样吧?到疗养院那一帧,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挂着“身份识别卡”,在夕阳下闪着光。那个所谓的“嫂子”,心中所含的情愫,也是无法为外人道的酸楚吧。

这个主题是值得让人关注的,作者能够将这样的题材融入于故事中表现出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个人觉得必要性还是很大的!让大家对特殊人群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接受力,虽不能感同身受,但还是满怀祝愿,愿人们都能够安度一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