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福的流失》的读后感大全

《幸福的流失》的读后感大全

《幸福的流失》是一本由[美]罗伯特•莱恩(Robert E. Lane)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的流失》读后感(一):幸福的流失

当欲望越来越难以满足的时候,人们的幸福也在这种追名逐利中渐渐的流失了。

《幸福的流失》读后感(二):幸福的流失:别让自己用幸福换了金钱,却用金钱买不起幸福

《幸福的流失》这是一本光看封面的几句话就让我十分想推荐给你们的书。

《幸福的流失》读后感(三):人类在进化中获得幸福,在不幸中得到进化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想法?

每天早上起来你是否感到烦躁,为了上班、上学不得不早起。到了单位不管工作是不是自己 感兴趣的,但都不得不工作一整天。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拿到的工资可能还还不起信用卡的账单。每次和朋友出去看着他们带着男朋友女朋友,各种甜蜜、各种秀恩爱,自己只能在旁边发光发热默默吃狗粮。看着橱窗里的衣服,想象着自己穿上是否会跟模特一样漂亮,可现实是店里没有自己这么大号的衣服码。总感觉别人的世界里充满了幸福,而自己的世界似乎总是被不幸所填满。

《幸福的流失》读后感(四):经济与幸福的关系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成长水平,经济则是国家生长的重要指标,但是无法排除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的经济而展开。但过分的追求GDP的增长,只看到冰冷的数值,在受数值的的影响之下,西方社会病了,得了一种叫做“GDP崇拜症”的病,GDP曲线增加,但是幸福却在不断的下降。虽然说这些数据是直观的,但是GDP数值的上升就真的是良性发展么?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看似很美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实用,当结合到大众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上升。GDP忽视了志愿服务、家务、环境恶化、工作满意度和收入不平等因素。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关键要素。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曾说道:“人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赋予的一切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怎样才可以说是幸福呢?有了物质就享受幸福吗?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有了金钱就有了幸福,然而并不是如此,经过调查,人均收入是过去的三倍,但报告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了30%,在欧洲等国家,幸福的指数不变,但是得了忧郁症的人,在逐年的增长。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西方人看起来都是幸福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掩盖在笑容背后的忧郁,是一样望不穿的深渊吗。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呢?幸福是生活之源,失去了幸福,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增长、收入水平可以提高幸福,在这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并非如此,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反之,发展中的国家幸福指数反而较高。

金钱不是万能的,同时也不是幸福的源泉。在书中,莱恩给出的答案是:情。人类情谊,良好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邻居关系、朋友,这些才是幸福的主要,贫穷不能使人感到幸福,但是过于追求银行卡的数字,幸福也就随之渐行渐远。莱恩在确定使人感到幸福的因素后,马上切入了主题,市场与民主会增加人们的幸福,还是减少?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从他的理论各个角度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减少贫穷,但是给人类带来不了幸福。

书中理论有许多有趣之处,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特别是关于幸福的探讨问题上,归结到底,幸福不等于经济增长,等于情谊。情才是立人之本,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西方需要思考,在发展中的中国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记住,幸福才是人类的最终追求,而不是金钱与GDP。

《幸福的流失》读后感(五):幸福并非金钱决定

我们大概都得了一种名为“数字偏执”的病,什么叫数字偏执呢?就是不用数字去描述去形容,我们不会明白有多美,有多幸福。就如小王子中,飞行师形容他所见的房子,有花园,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自由歌唱的鸟儿,有原木色有着藤蔓的篱笆,然而所有人都无法理解这房子有多好看,当说出这房子值好几十万呢!大家都懂了,“多美的房子啊”!而幸福似乎也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似乎收入越多,就越幸福。

我们划出时间的那一天不曾想到我们会被时间给束缚,当先祖发明数字与钱币的时候,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天真的把数字当成一切。曾听说一个调侃的笑话,说自然嫌弃人类过度的繁殖,当人类太多的时候会利用某些方法限制数量,如最开始是食物,然后便是瘟疫,现在大概是抑郁症吧。由此侧面看出,抑郁症确实开始了它历史的篇章。我听我奶奶总是念叨着:“现在的人什么吃的都有,什么玩的都有,怎么还感觉不幸福呐?”这样的生活在老一辈的眼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幸福是应该的。就如大多数人以为的,更多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幸福。老人家因为在过去经历过食物带来的幸福,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更多的食物便会提高幸福感。然而书中却给出了别样的答案——收入增长了25%之后,幸福指数却下降了。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幸福取决于收入,大概便是我们经历过通过金钱带给我们幸福的时刻。当收入突然出现变化时,我们的幸福感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影响。但是收入降低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入增加带来的幸福。

然而能够带来幸福的到底是情谊还是收入?回归本质,幸福是我们追求的终极商品之一。而收入只是我们说想的追求幸福的间接条件,我们要提高主观幸福,就必须把重金钱和经济增长的社会导向转向为重情谊的社会导向。作者提到“我们主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幸福”,而收入主要服务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尊重。我们理所担任的认为收入与幸福对等,却忘记了情谊对于追求幸福的重要意义。本书的研究大环境是美国,我们知道国内与美国的环境有着不同,文化根源的差异。中国的传统便是大家族式生存,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日益富足的社会却开始缺少温暖的人际关系,而在我们这样总是家的大环境中,这样的缺失让孤独感更盛。

冷漠与孤独永远不会是获得幸福的途径,失去家与爱换来的冰冷的黄金,这样的买卖值得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