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安静的力量》是一本由[美]皮克•耶尔(Pico Iyer)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1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一):安静的力量 寻找与通往 止境

书很短 很快就可以读完 里面插图很美 正如书名那样有着 安静的力量。

我是连续读了两遍,做了一遍笔记,因为有些句子真的很美,实在不忍心让他们错过我的摘抄本。

连续读两遍,是因为第一遍看完依然不舍,合上书本还不想退还(借于图书馆)。有某种不忍卒读但又想一读再读的感觉。那种智慧流出来的感受,静静坐着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如今很多人选择旅行,但如果不在旅行中、旅行后安静地冥想,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是白走一遭。

有机会还是会再读一遍。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二):安静

《安静的力量》 “止境”不是隔绝于世界,而是不时从中抽离。《安静的力量》这本小书中,皮克•耶克要传递给大家的主要信息:第一,我们选择的角度,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在何处;第二,到达止境的方法不一定是苦行,而是可以在日常中完成;第三,身处信息洪流的时代,过滤信息的能力,比收集信息更为重要。说到底,他认为每个人骨子里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这本书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而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画板,我们站在跟前,看到的只是纷繁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画面,只有往后退几步,站定在那里,才能看清楚画板上更广的图景。 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很多时候,改变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三):写在2016年8月28日的书评

我是多看阅读APP的忠实用户,从2013年起看了大量的电子书,多看的排版是最好的!强烈推荐。以下是我以前发表在多看的书评,现转载过来:

本书不是冥想入门类书籍,只是谈及作者自己和朋友们寻求内心安宁的经历。

作者皮克·耶尔是一位旅行作家,但他却选择逃离四处奔波的日子,在日本京都住了一年,寻求平衡。他体验过冥想,提倡大家都去“止境”旅行。在书中他还介绍了行吟诗人和音乐家莱昂纳德·科恩、分子生物学博士和僧侣马蒂厄·里卡尔、诗人狄金森、修道士托马斯·默顿等人的作品或经历,并提到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在利用瑜伽、冥想等方式给员工减压。冥想对退伍军人也同样有效,这是经过了科学的实验检测与对比的。

作者说:“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一个停顿;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他认为我们当前最需要的是慢活,专注,安静地坐下。

插图来自冰岛摄影师艾迪斯·S·伦那·爱纳斯多提,确实都非常棒,很有意境,如果能下载高清大图就好了。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四):25岁,停下来,享受美丽

在很多年前,上海拥挤的地铁站,透过快速移动的人影,我看到了柱子上的广告。这句话是某面膜的广告语,和停不下来的人群、工作、思绪,形成强烈的反差,那一刻,如此的打动人心。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很喜欢暴雨天,我会拖一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透过稀里哗啦的雨声,我竟然感受到无比的安静。我很喜欢书中的“止境”这个词汇,它用来形容那一刻,是无比的恰当。

这本书的排版,也和主题高度一致。大片的留白,一页13行,书中的插图,在你阅读的时候,就一步步把你带入到止境。最近接触到心理学的一个词语flow,它指的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在某件事情上,感受不到时间的流动的那种状态。我感觉它和止境,应该描述的是类似的意思吧。

封面上的“我们所有的困扰,皆因我们无法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在经历了一段独处后,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纷扰的世界,由于一潭浑浊的湖水,只有静下来,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而大部分人,都会因为风、因为落叶、甚至因为自己内心的动荡,始终不能得到一池清水。

在李笑来的书中提到了参禅,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战术呼吸。持续3分钟,以不低于5秒慢呼,然后同样慢吸,是一种迅速到达止境的方法。

《安静的力量》读后感(五):冥想——安静的力量

中午午休时发现有一本书叫《安静的力量》,刚好Kindle上有,晚上花了1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值得说明的是,昨晚十二点过才睡觉,也许是晚上喝了咖啡的缘故,在床上辗转难眠,当时脑海中呈现了一个想法:以后我要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安静的力量》,把生活中运用了安静这一方法而让自己更幸福的事情事情记录下来。 这本书和我所想的《安静的力量》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书中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更多写的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书不复杂,一共六章:通往止境之路、寻路止境、黑暗中独处、最需要静止的地方、世俗安息日、归家。 书中有一些比较好的观点值得摘录:“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对抗压力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我们选择一个想法而不是另一个想法的能力。” 其实书里写的“止境”就是通过冥想进入的状态。

从昨天开始,我也在练习冥想,总体而言,冥想带给我比较好的感受,也想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坚持。 而说到独处,有几个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考研期间自己在学校附近租住小屋复习的经历;二是研二时期间为了写《街角社会》书评的那一周的付出;三是2015年注会备考期间苦行僧一般的1个多月;四是2018年国庆期间准备注会一个人在家复习的日子。这些日子看起来是艰辛了,但是经历过以后,甚至是现在回想起来内心还是有很强的幸福感,我想这种感觉大概是来源于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去哪里明确感,另外就是独处专注于一事带给我的充盈感。

再说回这本书,书很薄,很快就可以看完,书中的方法冥想,很好学,应该也很有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