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纪元的读后感大全

微纪元的读后感大全

《微纪元》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纪元》读后感(一):科幻的魅力,便是带领思维去看 遥不可及的未来

在我们的认知中,未来会越来越好,当然会不舍得离开这个精彩的世界。可是在科幻的世界中,未来不一定是那么的美好,可能异常的残酷。更明白珍惜当下的含义。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跟我一样从《三体》开始重新喜欢科幻,不过大刘的产量的确太少,这本《微纪元》只是摘录了一篇曾经出现很多次的短篇,意犹未尽,当然其他作者的作品也是非常棒的,不同的科幻思维,不同的叙事风格,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最后一个虚拟现实的故事想来的确后怕,如果有一天科技真的发展到如此的地步,有多少人能真正分辨是否在现实中呢,或者说,我们生存的宇宙真的是我们认知的这样吗?

《微纪元》读后感(二):逐记《微纪元》诸篇所思

看过其中的三篇,二次来读更多思悟。

《微纪元》开始深思什么是文明的最好状态,是深深根植不断延续执念于既有的状态,亦或无论如何,是一种文明,是一种记忆的延续。人类对于自身形态构成的文明是否会有执念,是否该有执念? 《我讲我爷爷的故事》可读性极佳。但我始终想不明白,那种舍身忘我无论如何,是否是爱情,又是怎么做到的?他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心中早已熄灭的梦,还是为一个曾经爱过的人?亦或二者兼有? 或者,这就是爱情吗?没有理智地为了对方,在旁观者眼里,不顾一切,不可思议。我困惑。 《十亿年后的来客》何夕写故事真的太棒了。情节紧凑,可读性强,快意十足,逻辑也贯穿。有一点网文的意思。爱了爱了

《微纪元》读后感(三):随手一聊

之前以为是大刘的作品集,认真看过之后才知道是为中国科幻小说坚持着的人的合集。

其实中国不缺好的故事,缺的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导向,从去年大刘过得雨果奖到今年郝景芳获得雨果奖,这都是一种很好的的导向。也正是因为这群为中国科幻坚持着的人才让我们又从新发现了好的故事,也不是我读完了这本书。

对于这本书而言,除了之前在另一本合集中读过的大刘的微纪元以外,我对燕垒生的瘟疫这篇也很感兴趣,构思的很有意思也有反思,估计以后也会关注他的作品吧。 王晋康的七重外壳想想真的令人恐怖,其中有句话我感觉说的很好,就是“科学无情地粉碎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赞一个。

对于想入中国科幻这个坑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微纪元》读后感(四):微纪元

甚少接触科幻系列的作品,也自知缺乏这方面的想象力。但刘慈欣是被称为“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向前推进一百年”的人,这句话的强大诱惑力,使得我很想对他作品的神奇之处一探究竟。看过他长篇小说《三体》的上部,复杂而深邃的物理知识是构筑地球生命的基石,人类的各种活动依赖于此,这和哲学或心理或艺术等对生命的探讨完全是不同层次。如我这般对物理常识都不甚了解的人,读之只觉得各种深奥的知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脑完全不够用,顺便对他膜拜的五体投地。 《微纪元》是刘慈欣的短篇小说集,集了8篇短篇。诚实的说,作者遣词造句的水平一般,亮点就是想象力,而且这种想象不是基于虚无缥缈的异想天开,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合理推测和大胆展望,让人对似可望见的未来心生敬畏,也对作者深远的洞察力和见识力深感折服。 《微纪元》,讲的是地球生态发生巨大的灾难导致人类灭绝,而此前发射的恒星际飞船“方舟号”肩负着寻找可移民行星的使命。先行者是方舟上唯一的人类,也是此时全宇宙唯一的人类。但是当他一万多年后重回地球的时候,发现了奇迹——地球上出现了微纪元,出现了体积缩小十亿倍的人类。原来大灾难来临之前,人类想了各种办法都行不通,一位基因工程师提出如果将人类的体积缩小十亿倍,则人类社会的尺度就缩小了十亿倍,那么消耗微小的资源就可以维持生存。于是微人逐步代替了宏人,成为地球的主宰,且成功在大灾难过后存活下来。先行者在见识了这一切后,毅然将方舟上和他同时代人的胚胎细胞全部焚化。 这个故事仅凭微人的创意就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仔细想这也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说不定哪天真的能实现哪。有时会疑惑国家投入那么多资源进行生物啊基因啊以及其它很多我们不了解的科学的研究,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一切自有深意,在我们无知无觉的时候,很多事物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正在进行超乎想象的革新,不期然的某天可能就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轨迹。 有点疑惑的是,在宇宙中航行的人,生命不会衰竭吗?因为飞船超越光速的航行速度,所以身在其中的人相当于年龄停滞身体运转如永动机吗?亘古难寻的长生不老之法,竟然是它?倒是有点匪夷所思。 《江河流觞》,讲的是时光机问世,可将物品穿越时空传递。现时代的江川和民国时候的闺阁小姐舒原借此技术通信,情愫渐生。江川立志要回到民国与舒原相见,实验却都失败。最后他终于明白,时光机是存在的,但是只能传递无关紧要的物品,而所有能改变因果链即改变历史的,都不可能被传递。时间旅行是可能的,但“时间”会阻止任何改变。当他明白自己穷极一生的努力,原来都是在跟神作对的时候,他怆然无语。他们的故事以一首诗结尾,“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是合理的,有生才有死,有始才有终。也许你可以回到过去,但你无法改变它们,因为过去的一切才造就了现在的你,你不能杀死过去的自己。 《我讲我爷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可能是因为掺杂了最可说的爱情的因素。人类明白地球很快就会毁坏,无法承载生命的延续,所以开始了拓荒纪元,将大批人类舰队投放在可能滋养生命的星球上。数代人开始漫长的星球改造过程,艰苦、荒凉、毫无希望。爷爷那时是众多苦闷的少年中的一个。某天他们突然雀跃起来,原来星舰联盟准备派送一批妙龄女子来到这个星球,意为解决该星球上众多男子无妻的局面。爷爷爱上了其中一个女孩莎莲娜。但是莎莲娜不想留在这个贫瘠荒芜的星球上,她想回到舰队,她拒绝了爷爷。爷爷最终找到机会帮助了她,从此她杳无音讯,生死未知。但爷爷却为此受到了巨大的惩罚,妻离子散,半生孤独。 这个故事的想象也是非常大胆且合理的,当地球无力担负人类生存重任时,当然要去寻求其它可生存的星球。但那些星球不是现成可用的,而是需要漫长的艰难的数代人的改造,而改造结果也是未知。由此,我忽然感到人类命运堪忧啊,说不定哪天真的就陨灭了,如同地球上数亿年来众多悄然消失的物种一样。且行且珍惜啊! 《杀死一个科幻作家》,这个故事不太讨喜,嗯只是我的感觉。讲的是时间穿越,不同时间段的他共同出演了一个狗血故事。我不解的是,不同时间段的我是同一个我吗?两个小时后的我穿越回现在,那此刻就有两个我了吗?就可以一起参与这一刻的活动吗?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那时间有多少切面,就有多少个我了?细思极恐啊! 《十亿年后的来客》,讲的是有人在模拟系统中创造出了十亿年后的人类,并意图将此基因大面积扩散,代替现阶段人类。十亿年后的人类,严格来说,已经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人类,而是一种全新的物种。最终这个计划被及时终止。所以,科技的发展并非只是技术前进,其中涉及了很多伦理和道德的问题。很难从单一层面说某种做法对或错,那应该是人类历史中被多方探讨证明的深刻的严肃的命题。 《瘟疫》,讲的是人类感染某种病毒后,身体渐变僵化为石头,再也不会动了。为了清除这种病毒,执政者派大批人员焚烧这些僵化的人。但实质上,这些人并未死去,只是在他们的世界中,时间尺度被拉得很长很长,长到一两年可能只是把头低一点点或者把手抬高一点点。这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