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食启事》读后感精选

《寻食启事》读后感精选

《寻食启事》是一本由殳俏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食启事》读后感(一):善用厨刀者是厨界的侠

“有人说,那些永远不能忍受啤酒苦味的是永远的少女,而那些总想着再来一杯的是天生的怪阿姨。”

刀功:微观中的壮观

一只优秀的厚煎鸡蛋卷

一本讲美食的书,又不止讲美食,文字有灵气。算是第一本看过的关于美食的书,不知道像这类书它的内容应该是怎样的,让人看过文字就能在脑海中浮现食物的样子,一食钟情的美食如何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更多的人,文字言语的力量的强大。

里面讲的日本美食看的有些吃力,因为没有对实物的感知(没见过没吃过)

《寻食启事》读后感(二):文字可看

关注了好久,终于拿来读了。读了几段,还是能写到人心深处。特别是很多处描写真的很细致,口水也可以流下来。不枉一读。但作为资深的美食主播,这点点内容显得不够了,略微失望了点。

日本美食没怎么深入吃过,所以看得都很仔细 ,也无法发表意见。

中国美食大约以潮汕为主。潮汕有去过,有些观感,当然也没有书里的深度,略感老生常谈。有很多段落还是很精彩的。别有一番滋味。

大理的生吃很火爆,第一次听说。孤陋寡闻了。

《寻食启事》读后感(三):寻食的启示

书读了大半,还没有完全读完。

对于这样的畅销书,专讲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东西,其实本已远离颇久。总感觉不过就是在做宣传吧,不过就是嘻嘻哈哈糊弄人生吧。这个时代一点都不缺心灵鸡汤和心灵快餐。多吃无益,搞不好还变成慢性的心灵砒霜。

入手的缘由?

工作太压抑,想找到一点逃离的理由。实在没有勇气丢下整个团队的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来场说吃就吃的饭,对于大吃省人民而言,还是可行的。

最关键的所在,我想大约是在经历了一些沉重之后,似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如行尸走肉,觉得前途茫茫。那些内心的波涛汹涌,却感觉不足为外人道。于是表面一副云淡风轻,内心却是一片矫情至死的万劫不复。然而想太多的结果,往往就是,饿了。

对吃而言,我是个矛盾体,既挑剔,但是要求又似乎不高。蛋花葱花混一起煮碗汤,配碗浇了熟猪油的饭,撒上葱花,便觉得是人间最温暖。

而讲了那么多,只是想说,作者那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却是满满的生活情怀。同为史学出身,我很庆幸看到,文字间有点默契的喜悦。

我想,这大约是,人间的味道吧。

《寻食启事》读后感(四):寻食记

寻食记

文/方木鱼

查了字典,“殳”字音同“书”或书,除了是姓氏之外,它还有一个意思,是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有棱无刃的武器。

殳俏是美女,是作家、是美食工作者,所以合起来说,就是一个热爱美食的美女作家。

我对美食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也许是小时候吃到的好东西少,长大了以至于听到美食两个字,心里就敲锣打鼓地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

我买过许许多有关美食的书和杂志。《美食》、《美食堂》、《舌尖上的中国》、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古清生的《人生是一场觅食》,类似食品百科辞典的《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二毛的《味的道》,王稼句的《姑苏食话》……多到数不胜数。

殳俏这一本《寻食启事》,与众不同。封面上,一双筷子,一把勺子,一个锅。打开书,第一部分内容却是关于日本美食的。这其实也不奇怪,殳俏有过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中曾有那么几年是在日本度过的,自然,关于日本的回忆里,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殳俏把这本书命名为《寻食启事》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尽管对日本的某些方面不抱好感,但日本人在某些事情上的精致,认真,却是中国人无法比拟的,这也给我这个从未去过日本的人多了一丝对日本的了解。

第二部分,中国美食悉数登场了。腊味,年货,土鸡,生皮,甚至是一滴酱油,在殳俏写来都是那么充满美感而让人馋涎欲滴。

殳俏对美食有着自己独特而多元化的诠释,她曾经说过,“人和食物一样,是有感情的;所以必须带着情感去看待它们。”在这个物质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物欲膨胀的年代,殳俏却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重建在人和食物的美好关系。于是我们看到了2012年四月,殳俏创立的悦食中国文化项目,你很难想象,一个女孩子,亲自带领自己的摄制团队奔赴各个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制作了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手工食物行业现状的大型纪录片《悦食中国》。

我曾经写过一本关于《随园食单》的鉴赏类书籍,也勉强和殳俏算得上是有共同爱好,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和殳俏坐在一家餐厅里,除了菜要好吃,酒要好喝之外,还要很文艺,能够互相谈一谈自己对美食,对文学,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寻食启事》读后感(五):呀,带着它去吃吧!

看殳俏的这本书,心里时时冒出这样的想法:哎呀,旅行的时候带着这本书去吃很不错啊。由这本书,就可以开发出一条长长的路线了。

书中最先吸引我的是柚子屋。第一段列举了各种柚子美食,特别是这一句“最招牌的则是柚子风味的涮涮锅——涮的是鲷鱼片,所以正好符合秋天的胃口,有清香,且不腻,最重要的是,柚子的味道可以消烦去燥。”哎呀!“秋天的胃口”这几个字倏地击中了我的胃,我在心里反复琢磨,这清香不腻消烦去燥的柚子风味鲷鱼片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呀!

看到讲述北海道甜品了,柳月的甜品“最重视的还是吃进那一瞬间的幸福感”,“给东方人做甜品,讲究的是柔嫩、细腻,轻轻滑过舌尖的感觉。对小小甜品的研究到此地步,柳月可谓是登峰造极了”,我又不禁心旌摇曳。而那北海道玉米,带着最自然的甜,被作者称为“感恩之心培育出的诗”,也在我心里轻轻发了芽。

“读吃”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在看《天妇罗》那一篇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食物而是那位迷人的早乙女师傅,之所以说迷人,不是因为书中有什么照片,而是作者笔下的早乙女师傅,有着不俗纤瘦的书生气质,心情好时会在菜单上画下栩栩如生的虾,他请人在餐馆墙面画柳枝,还让工匠给油烟机打造了“意大利礼帽”般的罩子。早乙女师傅笑着说:“站在柳树下,戴着我心爱的软呢帽子,料理着鲜活的鱼儿,这样的光景,日日似春日。”这样的人,真的不可谓不迷人啊。

一路看来,一边兴奋一边叹息自己还不能够踏上这样的征途。但作者书中一言,总算是安抚了我的吃货之心——“不公平是你不能想吃就吃到,公平却是,只要你生活在某个城市,某个镇,某个乡,某个村,那你身边一定会有只属于本乡本土的,最令人啧啧赞叹的传统好味道,那也是别的地方的人轻易不能享用的。”且不说家乡,单说我家——妈妈的拿手好戏很多都是外边吃不到的。

这是一本适合吃货的书,激发着吃货萌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吃吃看”的想法。书的装帧设计也显得活泼生动,与内容贴切。是一本从外到内都让人看得舒心的书,只是通篇看下来,稍稍有点审美疲劳。但书无完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而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大概是这段:“等待一缸好酱油,也许时间更长。一年很短,两年尚早,五年恰好,而如果你愿意尝到真正不一样的味道,其实十年也不算太长。”我没有尝过古法酿造十年的酱油,却深深为这段话而感动。

要去寻食的人,带上这本书去吃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