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锦集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锦集

《好吃的哲学2》是一本由(法)大仲马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一):吃货的哲学

希望我这个吃货,能吃的更有方法一些,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仅为满足口腹之欲的吃是肤浅的,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美食背后的东西。哲学并非遥不可及,它探究的所有问题都深植于生活中。年轻时的我们也许没法理解它,但那种思维方式会存在于脑中。所以,我们想把种子播撒在思想的土壤里,让“好吃的”食物长出“懂得吃”的哲学。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二):今天吃哲学了吗?

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都喜欢说“今天吃了吗?”,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这句招呼语应该改成“今天,吃哲学了吗?”

究竟什么是美食的哲学?我们都知道享受美食是色香味全方位的享受,要满足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也就是看着好吃,闻着好吃,吃起来更是好吃。这样的美食被人们吃掉,被人们衷心地赞叹,这才是对于美食短暂一生的最好礼赞。而美食的哲学,更是将这一享受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享受美食,我们还会知道这道美食背后的故事,这道菜的做法以及怎样将这道菜做到更登峰造极的境界,我们就不仅仅只是美食的享受者,我们成为这道菜的参与者,达到了胃与大脑的双重满足。

我一直相信着一个真理,那就是当你在做一件事时投入了自己的感情,那其他人就可以从这件事情中感受到你的情意。这就是我小学做作业时要先洗手,小心翼翼地打开课本,坚决不看电视,饱含敬意与爱意的原因,因为我知道老师会从中感受到我的心意,别说,那时候我的作业总是优秀。其实,美食也是如此。在这里,王菲的《传奇》最能表达我的观点:

只因为在餐桌上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的色香味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

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

想你时你在桌上

想你时你在胃里

想你时你在脑海

想你时你在心田

美食的哲学就是为了让你了解这道菜背后的深深情意,而大仲马更是领会了美食哲学的究极奥义,并写就了这本秘籍。我认为大仲马的妻子和孩子在吃的方面一定很幸福。会做出好吃的美食已经很了不得了,更强的是他还会在你的耳边轻轻吟诵这道美食诞生的过程,带你了解这道美食背后那个凄美感人的故事,这简直就是吃货的福音。

翻开这本书,你就绝对不会后悔,这将会是一场味觉与心灵的究极享受,至少,我是深深沉醉在这些令人不停流口水的图片和文字之中了。大仲马,你真的是吃货中的最强王者啊!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三):《好吃的哲学》读后感

《好吃的哲学》,光看书名,就觉得是跟美食有关,既是好吃,又是好吃。哲学,意思为“热爱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能够去这样的名字,肯定是吃中的高人。果然,看作家,是大仲马,法国最牛的作家之一。世界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的作者。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生性豪放不羁。在成名后,曾经一掷千金,按自己的想法建造基督山古堡,豪请宾客,不管认不认识。最终挥霍过度,债台高踞,只得靠写作抵债,也就成就了他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好吃的哲学》是他一生最后的一部作品,法文版原著共有1000多页,可见是部大作。本书对原著进行了删减,有280多页。可见译者的工作量巨大。

初看本书,书的封面上写着大仲马一生最为引以为傲的两大杰作就是小仲马与《美食词典》(看书后才知《美食词典》就是本书)。书开始介绍了大仲马的生平经历。再看目录,介绍了很多种食物,原来本书是以法文26个字母为顺序排的目录。想想大概是以此为顺序介绍大仲马生平吃过的美食和制作方法。大仲马是个大吃货,难怪那么丰满,更可能大仲马是个美食家,吃尽天下美食。

书看了一半了,从A到H。感觉这本书就是一本美食大辞典!我听过的和没听过的美食,吃过的和没吃过的美食。大部分是没有听过和吃过的。看着一直在吞口水。哈哈,可能我对美食没有抵抗力。书中有介绍食材的部分,有介绍美食典故的部分,还有怎样加工美食的部分。又像本美食大辞典,又像是故事书。反正是大仲马想到哪,写到哪。想想原著那么多页,也是有可能的。

译者翻译得很好,通俗易懂。就是觉得加工美食的部分写得很随性,想要参照本书制作美食,好像可操作性不大。也许这才符合大仲马的本性--浪漫随性!

书看完了,觉得大仲马人生经历丰富,游历的地方很多,对各种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所以能写出这么多的著作。

翻看到书后面时,发现几处有笔误。现列举一下:193页倒数第6行“以为”应为“一位”;203页第6行“量”应为“两”;205页第10行“塘”应为“糖”。希望再版时,能改正下。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四):《好吃的哲学》之浅谈中西美食

文/笑然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曾如此赞道李白。这大抵就是伟大的肚子的古人版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饮食文化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菜肴在烹饪中形成诸多流派。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不仅包含了浓厚的风土人情,而且彰显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对菜肴美感有很深的讲究,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协调一致。不管是萝卜,还是南瓜,都可以雕出各种形状,独树一帜,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中国烹饪在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对它们的取名、品式、进餐节奏、娱乐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菜肴名称可以说是出神入化、雅俗共赏。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来命名的,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中国的烹饪与医疗保健也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特别多的记载。

不仅在中国烹饪有着很高的艺术追求,在国外也如此。

《好吃的哲学》2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著。它既不是闲趣散文,亦非介绍世界美食的指南手册,更不是草草了事的敷衍菜谱。遵循了作者率性、随意的个性,指引读者品读菜谱,大浪淘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围绕八类饮食的各方各面,包括菜肴、食材、香料等应有尽有.......并将历史掌故和奇文轶事融入其中,实用技法与诗意的享受交织一体。让人收获烹饪乐趣,满足人的好奇心和心腹之欲,给人一场美食、哲学、心理、文化的四重盛宴。

何为“吃”,有的人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这是肤浅的。

曾有人将“吃货”分成4个境界:

1、暴食者。他们不在乎吃什么,只追求“吃”这个动作带来的快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和把食物放入一个桶中并无区别。

2、喜爱吃喝者。贪恋美食,会分辨食物的口味和质量。

3、讲究吃喝者。口味更佳成熟,有自己明确的标准,对新口味有强烈追求的欲望。

4、美食家。他们掌握饮食的规则,善于给出专业的判断。如:美食栏目

众所周知,法国人爱吃、会吃,将美食视为绝高的艺术,他们不仅追求口味,而且特别注重进餐时的情调,更有甚者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法国肉汤”。这不得不说,法国人得到如此盛名,完全是实至名归啊!在我看来一个小小的肉汤竟然要花费7个小时,精心细作而成,才有了如此美妙绝伦的味道,真是不可小觑啊!

吃从来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美食文化并无国界之分,我们更应深入地去了解美食背后的东西。

《好吃的哲学2》读后感(五):食之佳味 唯性唯情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连说法都不同,其中一种说法里有两子,一曰饕餮,一曰貔貅,都与吃有关。煌熠中华五千年历史,你说是吃的历史也不为过,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和别人打招呼时问候:“吃了吗?”

但只有中国人吃饭吗?玩笑了。只有中国有美食?玩笑开大了。只有中国有美食家?不许再开玩笑了!

法式大餐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美食菜系之一,对一个浪漫而多情的人来说,舌头的作用,除了说情话和接吻外,最重要的就是品尝美食了。亚历山大•大仲马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法国人,他一生充满传奇,经历了三个时代,参加过革命,写了300卷的书,有数个情人,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作品是他的儿子小仲马。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个美食家,写过一部美食词典——在他无数作品中显得独一无二、鹤立鸡群——虽然生前未曾发表,但依旧让我们今天读来惊喜连连。

美食家,看上去很简单的三个字,真正做到绝非易事,首先得有钱有闲,其次会想会讲。怎么讲?好,先来看这本书,看看大仲马是怎么来定义美食的。

美食在大仲马眼中,是油画,是雕塑,是李斯特的钢琴曲,是他自己眼中婀娜多姿的女人,就说一只普通的鸡,他能给你讲出印度的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在每年的几月份到几月份该吃什么的鸡。再说点奇怪的,欧洲人不是不喜欢吃动物内脏特别是肾脏这种明显带有尿骚味的东西的吗?他却告诉你羊羔的肾怎么烤,小牛的肾配什么样的菜。

如果你吃饭还停留在解决温饱上,能填饱肚子的就是美食;跳出这个需求层次了,会有选择地吃(会吃),接着有选择地不吃(懂吃),最后面对任何一种食材都能让它变得很好吃(真正理解了吃)。在中国哲学体系中,这就是个“是—非—是”的过程,看上去又回到了起点,但却明显循环上升很多,你懂,你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升上去;你不懂,那就高山仰止。

在文末写大仲马做的一道番茄饭时,正是这种高境界的自然显现,一点番茄一些大米,没有厨师没有帮工,大仲马化简陋为神奇,真正点石成金了。

为什么还得会想会讲?想是融会贯通,想是总结提高,想通了柳暗花明,想透了见微知著。讲不是显摆,往高深了靠那是布道,大仲马写这本书时,已67高龄,人生也所剩无几(第二年就去世了),相信他决定写这本书,一不为钱二不为名,纯粹是把自己引以为豪的东西传给后人。无独有偶,在遥远的东方也有这样一个人,金圣叹,因鼓学子哭庙被砍头,临死给儿子说了道佳肴配方,然后一句“此法一传,我死而无憾也。”

这也不是本传统意义上的词典,写着芦荟,很简单的一道食材,配上丰特奈尔有趣的故事,看着莞尔,芦荟也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写到火鸡,却讲了个不短的故事,风情立马像勇猛的火鸡扑愣着翅膀迎面而来。这正符合作者的性格,放荡不羁、睥睨众生,写着写着就信马由缰,我们读着读着,也就心驰神往,一本词典,读出了火腿味,还是西班牙伊比利亚全橡果的。里面的图片也是画龙点睛,状如上梅多克的酒,点缀那油润而透亮的火腿片,人生滋味美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