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100字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100字

《瑜伽•生活禅》是一本由Janet Lau /口述著作,38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一):〈瑜伽·生活·禅〉书摘

外在持戒:

不伤害:推己及人的快乐。

不偷盗:分享的快乐。

不纵欲:妥善保养生命的能量。

不欺骗:活出真我,内外和谐。

不贪婪:不取多于所需。

外在持戒,是与别人和社会维持融洽关系;内修,则是与自己的内心和更超越的体系(如宇宙)学习和谐一体。

内修:

洁净:内与外,洗涤身心。

知足:安于我已拥有的一切。

精进:懂得何时进取、何时后退。

修习:从外认识,从内实践。

虔诚:感恩臣服于创造之源。

随时留意自己在意识层里灌溉哪一类种子:——时常与呼吸同在,享受当下每一件令我们愉快的事情。

知足,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处之泰然的心态,内心并无执著、仇恨和困惑。

像一片叶子一样随遇而安,尽己所能。

心存知足去练习瑜伽,并不是说我们放弃努力寻求上进。我们的学习,将注意力投入到我们能做到的地方(并感觉满足),而非聚焦在做不到之处(而为此心烦意燥)。成长基于我们已经拥有和掌握的部分,学会知足,我们才能从中发掘自己的潜能。

置身于大自然悠闲地散步时,你发现当中任何现状都是美好的,没有哪里需要改进,万事万物皆满足于自身的现状,一切同步处于最适当的位置。

幸福源于发现我们心中的丰盛,接受此刻的自己。

修习专注力,最方便的方法是利用凝视点和觉察自己的呼吸。

将集中力百分百投放到日常活动中,不迷失于过去也不追赶未来。

呼吸,觉察此刻。

吸气,在此时。呼气,在此地。

训练一次只做一件事。吃东西专心吃,走路只管走路,开会尽情投入开会。

全心全意沉浸于体验中。保持开放的心,接触各种可能性。

在此刻,尽力而为,其余的自然会来。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二):读《瑜伽生活禅》有感

自2009年和瑜伽结缘,至今已经有12年的时间了,在这一个特殊的关头,我开始阅读Janet 老师的《瑜伽生活禅》,说起和这本书的缘分,还真是一波三折。 起初,我忘记了是在哪儿看到了这本书,便一直想买,可是这本书一直没有简体字版本,于是,我就搁置了,一直想等它出版简体字版再买。 18年我去广州的时候, 特意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可惜当时没有体会其中的奥妙,借来的书我只看了一两页,就因为繁体字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而很快还回了图书馆。 这次,因为在读书会里叨念着还有两本书,一本是《光耀生命》,一本是《瑜伽生活禅》一直没有买到, 就去某宝上搜索,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终于在昨晚开始阅读。 我一口气看了1个小时,里面的字字句句仿佛是老师在说给我听似的,倍感震撼和亲切。 我不敢拿自己和老师比, 但老师的瑜伽历程,在这12年间我也逐一经历了。 起初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比如朋友推荐,减肥的需求)接触瑜伽,然后追求高难度体式,接着发现瑜伽体式无法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法化解内心真正的痛苦和困惑,转而寻求瑜伽的真正含义。 也是刚刚好,我开始看一行禅师的书,修习正念冥想。 于是,我领悟到这本书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来到我身边的原因,那是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 我已经走过了老师曾走过的历程,已经准备好了接受老师的教诲。 老师在第一章中提到:将瑜伽练习带进生活里,是最具挑战性,也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练习。 这让我想到艾扬格大师和一行禅师,还有特蕾莎修女,他们都把自己的仁爱、慈悲和关怀给了这个世界,他们深陷于生活中 和痛苦化敌为友,因此有了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老师接着说:越了解自己的身体,越感恩自己的生命,更欣赏别人独特之处,亦看到每个人的美。 我时刻谨记瑜伽是对自己和别人培养同情心的练习,而不是要当上瑜伽杂志封面的柔软体操表演者。 这也是我最近的修炼。我曾深陷痛苦之中,而痛苦不过是不肯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已,我们对自己不慈悲,不宽容,就难以用慈悲和宽容之心体谅他人。 老师说:灵性修炼不会是顺畅的直线发展,路途也许颠簸不稳,但只要不放弃,我们修炼的每分每秒都不会白费。 和老师一样,我也有完美主义倾向,喜欢事事获得掌控感,期待人生就是一条平坦顺畅的康庄大道。 30几年的世间生活,10几年的瑜伽修习让我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无常。 这让我深刻明白了瑜伽修习的真正要义是和这个世界和解,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做好自己人生的掌舵者,在当下的每分每秒中真实的活着。 Janet老师就是我梦想中的瑜伽导师,她真实、慈悲、又充满智慧。 感恩瑜伽选择了我,感恩因为结缘《瑜伽生活禅》而得以认识Janet老师,收获如此丰盛的思想盛宴。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三):NOOTBOOK

54 宗教是关于宇宙来源,性质及作用的信念,尤其涉及智慧高于人类的创造者。具体表现在敬虔奉献,仪式及遵守戒律,包括了对人类关系的道德规范。或是一群人或宗派,例如基督教或佛教,共同协议定下一套特定信念及行为规范。

不列颠百科全书:人类与他们奉为神灵,精灵之间的关系,,,,崇拜大概是宗教的最基本因素。但是道德行为,正确信仰以及参加宗教团体也是由信仰者和崇拜者所实践的,由宗教圣人与经典所支配的宗教生活的组成因素。

55

灵性;高度精炼和净化的心思或情绪。

59

不执着并非抽离,而是不要用名称和形式来标签自己或者别人。

64

柔软度最高的人,是杂技人而不是瑜伽练习者。

68

我们的心思聪明非常,善于自圆其说。很多时候,意识上以为是谦虚助人,其实潜意识则以助人为名,以满足自我为实,付出比人家需要的还多。

75

疾病的英文,DISEASY,有失去平衡的意味。

92 ASTEYA是指我们不侵占任何属于他人的东西,也不取走多于自己需要的东西。窃取范围可包括很多东西--除了物质,亦包括对人,知识产权,以至别人的私隐和概念。慷慨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偷盗。我们可以在思想,言语和行为表现出宽宏大量,与有需要的人分享我们的时间,能力和物资。

114 现在的社会提供了林林总总的产品与服务,助我们掩埋或逃避痛苦。一行禅师

120 家教社会裹挟成功和认同让我们无视自己美好的一面,即使有人愿意附上无条件的爱,我们仍然怀疑对方因为我们时刻检点自己的缺点,因为我们并未完全接受自己。不幸福来源于不满足,也包括对自己不够完美的不满足。

164 收摄

我们的注意力经常受外在世界的感官事物吸引,当眼睛接触到一个对象,我们便自然对它产生各种联想,也包括其他感官的运动模式,被拉往不同方向。我们常以为自己能控制思想,实情是感官操纵着我们。

对外界事情的喜恶感受影响我们的情绪,时常起伏,平静的时候并不多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短暂视为永恒。

165

开始深入探索内心之前,需要先停止我们对感官讯息的惯性思维分析。感官收摄训练帮助我们将外来的讯息和过滤式思维分开。

168

唯有保持清晰的心思,才能有宏观广阔的视野,看见整体而不受局部支配。

170 绝大部分时间,当感官接触到外界的对象时,我们即有感官反应,产生各种观念,伴随而来意识层内开始形成各种概念,这时候我们已不知不觉被习惯能量操控,把外界对象变成脑里的一个概念。

173 我们大部分看法只是建基于现实的微小碎块,收摄练习协助我们回归基本,以原始的感官信息,触及深层的实相。

214

有人向狗扔石头,狗对石头狂吠,然而令狗受苦的,其实是扔石头的人。与其迁怒于石头,倒不如实事求是观察痛苦的原因,从中看清楚我们对现实本质的误解与执着。

明白我们对事情的控制有限,明白我们的能力犹如一滴水,明白无常。

无我意味着我们在世的所有经验并不是个人的,个别的独立存在,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

215

我这个整体,是由各种非我的东西构成的。 我自己其实只是不断流转变化的身体感觉,感受,思想,意向和意识的综合体。如果属于自己的话,那就代表我们能有完全的掌控权。

无我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不单一,我们是一切。

220 发现痛苦的感觉来自误将短暂视为永恒。无常和无我的教诲让我明白事情由各种因素组成,不能抽出其一独自成立,正如意识靠着身体才能显化。

人生并不是要悟出什么大道理,解脱之路原来已在自身内。我们做为人类,目的是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够了。

225正念并没有选定的对象,纯粹注视着当下的一切。

230

如果你想测试一个人灵性修养的高下,给他名望,成功,金钱,赞誉,看他如何处理。瑜伽是培养觉知得意识,承认和接纳人的天性。

236

婚姻中,分歧纯粹是大家背景不同,并没有对错,只是不同而已。

239 对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气拥有彻底了解,有助于我们明白人类的共同特性,而同理心和谅解也得以加深,自然孕育关爱。明白自己更多,变渐渐理解整个宇宙。

242 关于体验的分别心,当我们全心全意沉浸于体验,便会发现它是纯粹是体验,并没有对错。好与坏 只是概念。。。

250 三摩地 当自我概念不复存在,没有观点的限制,就可和宇宙合一。

257 愤怒并非坏事,但如何处理愤怒,决定了我们会否因它而受苦。即便是修行人也有怒气,只是明白愤怒显化的后果,并选择补让这负面能量将自己推向不明智的决定。将愤怒表现出来,只因我们看不到全局真相,相互依存及无常。怒气可以作为一种提示,助我们深入理解现实的真相。

《瑜伽•生活禅》读后感(四):生活禅

瑜伽书很多,百分之八十讲动作,有彩图那种,还有就是瑜伽大师们理论讲述,比较哲学,甚至玄学的东西,一般习练者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没有耐烦看。

习练瑜伽很多年以后看了《瑜伽生活禅》,最初学习瑜伽,确切说是瑜伽体势,只是照猫画虎,会做动作就好。并不明白瑜伽体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呼吸,习练之时的感觉,对身体的观照,之后放松,冥想更为重要。

《瑜伽生活禅》介绍体势部分极少,更多关注于瑜伽修习者的日常生活。禅,百度解释说:是人类锻炼思维生发智慧的生活方式。 作者给自己书取名《瑜伽生活禅》,便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简单随性,不为外界干扰所动,自在从容活在当下。感受日常生活的细节之美,作者举例给自家的喵星人换猫砂。再有随时随处练习冥想。(试过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日常习练瑜伽,也并非简单地活动活动,而是需要心的加持,时刻关注自身感受,是瑜伽体势习练,更是以此为渡河的桥,到达身心契合,相知相交的彼岸。

有关瑜伽体势(不是动作指导或纠错)如何习练体势之时投入意识观照,书里是这么说的:

1,不只要保护身体免受伤害,也要留意自己给自己的批评,当发现自己强逼身体,感到身心都有很大压力时,暂停回到呼吸,检视一下做这个动作时的某个阶段,既可顺畅呼吸,有适当的控制度,又带点挑战性。捕捉到心里出现批判,慢下来,呼吸几口,心里确认批判,回到练习。

2,留意练习时,身体同时间会有绷紧和柔韧的区域,留意自己怎样对待这两个极端,一般视绷紧之处为“邪恶”(想尽快除掉或修复它),柔韧之处为标准,是“正常或好的部分。事实上,我们的肌肉从不说谎,坦白传递实况,抱着好奇心对待身体,了解状况背后变紧或柔韧的原因,便能真正帮到自己。

3,当进入一个姿势时,问问自己:在伸展什么地方?这种伸展感觉是否良好?或拉扯得不太自然?这是适量的伸展么?唯有自己才可体会动作中的感受,从你的感受与随动作而来的呼吸中找到,学习停下来感受此刻的身体。

在动作中,一边呼吸,一边细心感受那体验是伸展(两端反向拉拉)抑或压迫(两端互相推挤)伸展通常感觉好像一团或一条肌肉在拉扯,伸展的感觉会慢慢发生变化,至于压迫(称之为夹住)感觉则是在身体特定的小范围内持续不散的痛楚。聆听呼吸,让直觉带领你。不要强迫完成动作,伸展后感觉轻盈,压迫只会使人困惑沮丧。(真的不知道练瑜伽之时应该想些什么。)

4,留意自己在动作中和转变动作之间,哪里施力,哪里放缓。让主要肌肉群作为动作的主导,放松小肌肉。用最少的力量,在动作中体会空间感。学习在尽力和轻松两者之间维持平衡。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表面柔弱、内里刚劲的太极高手,保持皮肤柔软,让力量从最深处散发出来。假如你在动作中挣扎,想象自己正在玩“估领袖”游戏,放松面容和全身各处小肌肉,别让任何人知道你在动作中觉得辛苦。当然,如果这样做仍无济于事,就把注意力放回呼吸。

5,随时注意自己的呼吸是一个有助提醒自己继续练习的好方法。每当你将注意力带回呼吸,(记住保持自然的呼吸节奏即可,不需要刻意控制),同时检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姿势,所有事情停下来,呼吸几回,觉查身体当下的状况,给自己鼓励的微笑,安然回到此时此刻,享受当下的幸福。(无处安放的呼吸啊。)

6,在进入姿势,停留和离开时,留意呼吸的节奏。除非你正在练习呼吸法,鼻塞或老师另有指示,否则请尽量用鼻子呼吸。吸气时感受腹部胀起,然后是胸肺。呼气时,从胸腔开始,然后是腹部,尝试吸气呼气时间等长,加深呼吸之余放松肩膀和鼻子,让呼吸带领动作,(呼吸先,动作随后),就像用呼吸包裹动作,整个过程呼吸从不间断。

最多还是与冥想有关联的一些内容:

1,只有将原始感觉和思维概念分开,才能将心念集中以实践冥想。当我们能够察看真实感觉,不加入任何想法观念,我们便可以将一层一层的心理压力或障碍逐层剥掉,这就是一种净化心灵的过程。这练习帮我们接收原始感官资讯,避免附加预设的想法或过去的回忆,让我们从纷扰的世界和虚构的概念抽身出来,待逻辑思维渐渐平静下来,便可培养内在感官,例如触觉,视觉和听觉,敏锐的内在感官是帮助深入认识精微体重要能力之一(精微体会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能量,它不易受操纵,亦难于感应,好比水中鱼无法理解海以外的情况,但水面的变化却对水底世界有所影响。)

2,心灵集中练习:将心思放置在一个特定物件之上,而且知道注意力一直稳住在该物件上。当心思飘荡到别处,我们将集中力带回专注的对象上。结合带着觉知的呼吸,实在活在当下,不迷失于过去与未来。

3,每天数遍,停下来纯粹聆听,想象耳朵是巨型的碟状雷达,全方位360度开启听力,巨细无遗接收外界各种声音,包括身体的,房间的,建筑物内和与外边的,四周充满声音却不明以,因此需全神贯注仔细聆听。

4,大部分人的内在对话是非常批判性的,一不留神,爱挑剔的态度就主宰行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唯有全无否定式用语和批评的环境才能促进疗愈。

5,我们的看法往往只是真相的微小部分,这些主观想法却非事实的全部。如果对头脑制造的故事深信不疑,对我们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大,直至失控。当察觉这些故事总在左右思想时,停下,回到呼吸,留意这些想法能在身体哪儿感受到,继而利用呼吸去舒缓身体的不安感觉(把呼吸引导到该区)。慢慢地,回复心平气和,便能深入看清你的情绪(恐惧,怨恨,愤怒,悲伤)。可以尝试了解他们的根源,同时,也注意头脑中的想法(很多时候,某一两句话一直重复。)大部分情绪起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由于对自我的执著。

6,来自外界的信息往往只是不同人的观点与看法,并不代表事实,没有必要太多时间追究各种观点上,拥有清晰的思辨能力,才能区别事实和观点,如果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误将来自媒体的片面见解当作事实,便会容易加强分别心,容易变得偏激和固执。唯有保持清晰的心思,才能有宏观广阔的视野,看见整体而不受局部支配。先看到真实的自己,推而广之能了解外在环境的实况,有时,看事物保持适度的距离反而更好。

7,期望事情永远不变,是感到痛苦的原因。比如有人向狗掷石头,生气的狗会对着石头狂吠,然而另狗受苦的,其实是掷石之人。万事构成各有原因和条件,当原因和状况改变,事情发展和后果出现更多变数,万事持续变化,才让我们享有自由的可能性。

8,无常是一种时间观念,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检视同一个事实,无我意味着在世的所有经验并不是个人的,个别的和独立存在的,因为一切事情都是相互依存,靠着彼此才能成立。

9,如果我们的经验受情绪支配,思想和言形便会随着情绪的失控而摇摆不定,令自己说错话,做错事,然后为自己言行造成伤害而后悔不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