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贝姨》经典读后感有感

《贝姨》经典读后感有感

《贝姨》是一本由[法] 巴尔扎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4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姨》读后感(一):一个童话

真正的热情自有它的本能。让一个好吃的人在一盘果子中挑,他不大会错的,甚至用不着看,就能抓到最好的。同样,让一般有教养的女孩子,绝对自由的去挑选她们的丈夫,要是所挑中的男人她们的确能得到,她们也难得会挑错。天性是百发百中,万无一失的。这种天性叫做一见钟情。而爱情方面的第一眼,就等于千里眼。

《贝姨》读后感(二):人物、关系以及图解

一如既往的金钱爱情论,符合巴尔扎克老爷子的人设。不过里面人物倒是色彩鲜明,比如:

嫉妒并恩将仇报的郊区欧巴桑

老当益壮的巴黎泰迪、他无奈的儿子和心机婊女儿、圣母白莲花的发妻以及正直位高权重的哥哥

为绿帽男的前途操碎了心并且时间管理大师的已婚外围

被外围骗婚的富一代

被外围耍的团团转最后因爱生恨下毒的黑哥

...

在这里主线剧情应该是表达资本下的爱情婚姻友情和嫉妒,但是另一个侧面来说,巴爷故事其实并不夸张,任何一个角色,都有现代社会的影子——比如某些女人以让男人簇拥为荣,某些男人以金钱地位获取女人为乐,某些人因为嫉妒而暗自复仇

老规矩附上人物关系图,给刚看书的小伙伴一些参考

《贝姨》读后感(三):这种夫妻为什么要拆散?应该尊重祝福啊

于洛男爵,永远不要奢望出轨的爱人归心,他无论多老多穷都一心想嫖,一心想包个年轻女孩。

风尘女瓦莱莉的小科长丈夫玛纳弗,适用刑法第358条第1款。

于洛男爵的妻子阿德丽娜,似乎把婚姻当成了赎罪,把自己当成了丈夫的所有物,而且为了叔父的名誉想着要把自己卖作情妇,不应该是割席嘛?要不得,真的要不得。

瓦莱莉,emmm,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她。首先书里原文写了“贫穷那个恶魔已经咬得她鲜血淋淋,迫于它强大的威胁,这个年轻女子不得不打定主意,把自己的美貌当做生财之道。”明明夫妻两各玩各的,却一直利用于洛男爵为丈夫玛纳弗谋职位,玛纳弗有死后的年金给她嘛?之前有觉得瓦莱莉和玛纳弗是一条船上的,后来又觉得瓦莱莉是享受这种危险而刺激的生活,如果只爱钱那可以跟巴西人走呀。

贝姨。首先选择贝姨作为故事核心是好的,因为她并不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是有争论的。贝姨长期隐忍和被歧视导致的报复变态是说得通的。奥丹丝偷走贝姨的心上人,这件事是很让我生气的。贝姨在20年前拒绝了五门亲事就代表她现在的心上人可以被偷走嘛?奥丹丝和于洛男爵一直忽略贝姨是可以爱人的这一点,让我心生厌恶。

最后我觉得,贝姨不应该努力去拆散他们一家,像于洛男爵和男爵夫人这种一个浪一个忍的绝配,就应该尊重祝福锁死。

最后,第56章蜜月对艺术的影响,值得拖延症患者全文背诵。我已经抄下来了。

《贝姨》读后感(四):《贝姨》

说实话,《贝姨》并没有给我很大的触动。故事发展的大致轨迹与一些国外的小说很类似,并不算新奇。至于译者在序中写到的“象征性意义”,也许需要对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才有较深刻的体会。 但《贝姨》中的人物塑造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单一人物身上拥有矛盾而复杂的特质、而不同人物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例如,于洛夫人和奥丹丝小姐母女二人,都对各自的丈夫怀有圣洁而崇高的爱,但在遭遇丈夫的背叛时,于洛夫人的选择是默默忍受、时刻期待丈夫的“回头”,而奥丹丝的选择是绝不妥协,毫无犹豫地搬离原来的家。我想,这并非是奥丹丝“不够包容”,正相反,这实际上体现了奥丹丝的决绝与勇敢。而于洛夫人的“默默忍受”除了能反映出她“圣洁”、理想的爱情观,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男爵夫人”这样的社会角色期待对其行为处事产生的影响——这一点从于洛夫人默许女儿做出与自己截然不同的选择可看出。此外,歌女若塞花和玛拉弗太太两人,虽然同样做着以“色”换取“金钱”的事,但在面对圣洁得同天使般的于洛太太,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前者非常尊重而后者却不以为然。而贝姨作为中心角色,虽不是直接地以她为视角展开叙述,她却在故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的“复仇”大计成功将玛拉弗太太推上上流社会的舞台,揭开了奢靡社会中风流情欲场的序幕,她本人的“全知全能全参与”也使得她主观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她人为地在玛拉弗太太与于洛男爵、克勒维尔、万赛斯拉斯之间牵线搭桥,极度加速了于洛男爵一家的惨剧。同时,她一面给玛拉弗太太出主意,一面在阿德丽娜面前谴责玛拉弗太太是不折不扣的“荡妇”,这样截然不同的两面性也让这个人物更加得丰满。

除此之外,《贝姨》对人物的塑造有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将人物的特质放大到民族中描绘。无论是圣洁的男爵夫人阿德丽娜、勇敢却不稳定的“艺术家”万赛斯拉斯,还是从小市民一跃成为不同上流人士的“宠儿”的玛拉弗太太、心思缜密一心复仇的贝姨,在巴尔扎克的笔下,都是每个人物所对应的民族衍生出的产物,不失趣味。

《贝姨》读后感(五):复杂的人复杂的生活

在揭示金钱的腐朽、批判虚荣与虚伪外,还看到了一个复杂的主题——嫉妒。可以说整篇小说都依靠人性中这一因素推动,克勒维尔和于洛的嫉妒引出来了若赛花和瓦莱莉,纵使如瓦莱莉般长袖善舞在巴西人原始的嫉妒与愤怒下也立即相形见绌,以一堆臭肉的形式向世人发出警幻与忏悔的信号,一如红楼中的贾瑞,这样看来贾瑞还算是高尚。而这一报仇之壮举依旧依靠小美人对若赛花拥有的拉斐尔和珍珠的嫉妒才得以完成,维克托朗雇的那位女巫老太太,不过是深谙人性的奥秘摆了,并且借此发家,在看来是永无止境的交易中获利。而贝姨对阿德丽娜的嫉妒步步加深并贯穿始终,在其精心策划的报仇之幕下,一出出好戏上演。 男人间的嫉妒——情妇是一种财富 从克勒维尔与于洛的较量中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克勒维尔为报这“夺宝之恨”绞尽脑汁,明里斗富般地送钱、买房、买家具,暗里搅黄对手之女的婚事、预谋引诱对手之妻,最后借助恶之花瓦莱莉大仇得报,情妇是一种财富,她抬高拥有者的身价,收获他人的艳羡,她的美貌不仅拥有欣赏价值还带来社会效应,最重要的是她彰显着拥有者的财富,作为当时社会的通行证这才是最为要紧的,因此情妇被夺这一事件让克勒维尔耿耿于怀了大半生,终于,随着于洛债台高筑,他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女人间的嫉妒——幻想中的被剥夺感

我们都知道嫉妒的对象不会遥不可及往往是周围的人,同一个圈层的人。恰如早年的贝姨和阿德丽娜,美貌为阿德丽娜带来了种种优势,从童年时免除劳作再到后来的婚姻,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贝姨的被剥夺感也越来越强,其报复心也逐渐扩大。总是会有些人固守非此即彼的逻辑,认为他人获得了什么自己就一定有所损失,表面上看是得失心太重,而我认为这是太过关注自我,从而形成的一种自我局限,于是幻想不幸,幻想恶人的欺凌,软弱者示之以泪,刚强者回之以拳,于是生命开始沉溺、萎缩、作茧自缚,一如贝姨一生的苦心算计与经营,若将其精力用于别的事物上必将攻无不克。然而,贝姨又绝不止于此,她太复杂了,她话中几分是算计几分是真心根本无法分辨,巴尔扎克真是会折磨读者,往往在一番推心置腹之后安排一阵得逞的奸笑,好像时刻在提醒你,贝姨可不是什么扁平角色,然而推心置腹又并未掺假,人性的复杂正在其中。维克托朗的杀手不愧是女巫般的存在,对立又并存的真理被她一眼看穿“我总是在正直中看到虚伪的品质!”真情中有算计,正直中有虚伪,相信很多读者对阿德丽娜的圣母情怀和瓦莱莉的游刃有余印象颇深,甚至感到“显夫人之良善而似伪,状情妇之诡谲而近妖”,于是作者不得不在其人物结局上添上一笔补色,好打破这对立的神话,正如安排阿德丽娜降服若赛花一节,不至于让这个美人褪了色。想起曹雪芹“十里街”“仁清巷”的隐喻,人情中有势利,势利中有人情,伟大的作家用不同的语言传达同一真相。

今天本来不是很开心,但是写些东西后感觉好多了。

2022.07.15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