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女性主义全球史读后感锦集

女性主义全球史读后感锦集

《女性主义全球史》是一本由[英]露西·德拉普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性主义全球史》读后感(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近一年来,上野千鹤子以及李银河的书风靡一时,到处都听到有关女性主义的讨论。

没有诸位前辈的发声以及努力,我们女性的境况可想而知。所以看到这本《女性主义全球史》我是很热切的。我想了解前辈女性们经过了多少努力又是怎样的努力才能使我们这些后辈享有一张自己的书桌,可以坐在这里书写,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多少女人没有这样的条件,不知道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

这本书没有阐释女性主义是什么,没有去定义平权主义,女权主义等等概念,她主要从八个方面记叙全世界范围内250年来纷繁复杂的女性主义发展历史。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种族、阶级、地域的女性站在不同的立场,主张不同,以各种手段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也纠结不清。

女性主义一词表达的意义一直也在演变,也一直在争议。看现在网络上各种有关女性主义说法就可以得知。但主要聚焦于女性权利,选举权,同工同酬权,生育权等等。

女性主义的产生开始于女性的梦想,在被压迫被限制的时候梦想可以和男人一样工作,可以自由的来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女性的生存压力一直存在。作者列举了印度以及智利以及英国西班牙美国的黑人白人妇女们的声音,她们如何为梦想发声的,如何反抗父权制,特别是日本的妇女的抗争。在某个群内在讨论上野千鹤子的书,有男人说你们学欧美也就罢了,怎么还学起日本来?!日本的女性觉醒甚早,艰难也甚。

作者从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几个切入点来论述女性主义的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诉求,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妇女的诉求,一边读一边感叹,前辈们有的挣扎在贫困线上有的还被捕做牢,实在太勇敢了,谢谢前辈。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国的妇女解放前辈何殷震,扬州人,约1884至约1920年,《天义》(本书译作《自然公正》百度为《天义》)期刊编辑,从理论上说明妇女经历的结构性不平等,殷就是她母亲的姓,她在出嫁后跟随丈夫到日本学习。她争取男女平等,享受平等对待同等教育权,可惜在1919年丈夫去世后不知所踪。太应该记得这位先驱者了。

这本书作者虽然说想从几个方面来谈女性主义历史的演变以及错踪复杂的立场诉求,但是读下来还是觉得凌乱,只剩下个大概印象,也许是因为我半途中出门一趟歇下重拾有些吃力。

总之还是希望姐妹们一读,打开眼界,看看前辈们的努力,记住女性前辈也记住为之努力的男性前辈,并继续努力。

《女性主义全球史》读后感(二):从女性主义权益方面探索过去斗争的详细历史,总结过去,继往开来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女性主义依然是一个极大的概念。怎样把女性从被过去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怎样让她们成为被社会公平对待的一份子,一直有着很多人在这一领域不断的努力着,虽然艰难,但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至少在现代社会,公然歧视女性的行为必然受到谴责,女性的很多权利也都得到了保障,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可也依然有很多方面还需要持续提升,女性主义之路,任重而道远。

那么我们就需要从过去女性所争取平等与自由之路的历史之中去探索女性都在哪些方面进行着抗争,而在现在或者未来,这些方面的抗争是否又有着更多提升的空间。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当下,是为了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 露西·德拉普,英国历史学家,研究方向为英国现代史和性别史,出版了多部关于女性主义的著作,而她的这样一本《女性主义全球史》这是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探索着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主义所走过的道路,帮我们梳理女性主义过去的点点滴滴。

虽然这本书被命名为《女性主义全球史》,但作者并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也并不是按照一个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顺序,给我们解读着过去。作者更着重聚焦于女性主义抗争的具体层面,对于女教性主义抗争的权益进行着分析,是一部有着探索深度的著作。

所以说这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它是探索女性主义运动复杂性以及根源性的著作。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主义斗争的一个个细节,从小到服装穿搭的抗争到大到选举权、思想自由的斗争,在这本书中无所不包,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那些斗士们所之出的努力。

但有时候女性主义的斗争也会面临着走向偏颇、误入歧途的风险,这时也就需要一些纠正的措施,这反而更能探索出女性主义对自由的认识。 比如,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伊斯兰教地区的妇女不能以面部示人这一行为。这曾经是女性主义斗争的前沿阵地,要求妇女解放的斗士们极力宣扬要废除这一习俗。但也有一些女性主义者们,特别是信仰着伊斯兰教的女性,更聚焦于女性得到的权利,而认为不应该迷恋于这样一个面纱所代表的意义。

面纱始终只是一个象征符号,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习俗,与女性主义的自由精神并不相悖。可是在一些国家却以“解放妇女”为由,禁止戴面纱的行为,甚至出现骚扰戴面纱女性的行为,这就有一些矫枉过正,而且更是与女性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但这就是在女性主义斗争的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而且还是发生在欧洲这样以自由标榜的国家。可见对于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女性主义?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其他方面,女性主义的斗争又有哪些呢? 在这本书中,包含着对于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等领域女性主义活动的探索,带我们走进过去女性主义更多的历史探索之中,发掘着这些历史真实的内涵,让我们了解女性主义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继往开来。

《女性主义全球史》读后感(三):女性主义文化的“多棱镜”与“万花筒”

时至今日,女性主义的范畴已经如此之广,以至于不再仅仅关联着现代社会的女性权益,而是触及、交叉甚至涵盖了身份政治、社会治理、历史书写、制度理想等一切社会科学命题。不仅如此,“女性主义”这一描述自身也开始具有复杂而多元的组成,它在表述中容纳了“新女性身份”“妇女觉醒”“妇女解放”等跨越上百年的不同时期的见解和主张,形成一种“在矛盾中统一”的女性主义联盟。

有人或迷惑,或苦恼,或愤怒于众多以女性主义为名的观点或做法,认为它们为女性主义艰难而长远的变革过程增加了困扰,或是杂糅了沙子,但可曾想过,这正是千千万万前辈们所曾憧憬的、女性主义的宏大声量: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女性主义亦然。推动女性主义目标的实现,最终受益者将不只是女性。无论在现实生活中它所表现的是晦涩的理论、严谨的学术语言,还是对于个人利益的或直接或间接的争取,对于现实现象的不满以及对实际变革的推动,如此之多的形形色色都可以女性主义冠之以旗帜,我们也需要这样的词语,足以容纳一切,形成利益的同盟,而这同盟的成员终有一日会是全人类。

也许走得太久,常常会淡忘了同行的伙伴和行李。英国历史学家露西·德拉普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从而有了《女性主义全球史》这部著作。它讨论的并非是女性主义的某一种理论或见解,而更像是在总结和清点这样几个命题:

放眼于全球,女性主义拥有哪些呈现方式?

女性主义要解决的是谁的问题?谁可以成为女性主义的一部分?

女性主义的发展已经涉及到哪些方面,形成何等庞大的架构?

由于立论太过庞大,而且涉及的是“理论之论”,因而露西·德拉普采用了“拼贴式女性主义”的概念,思想片段的拼贴、图景与图景的闪现,蔚然形成了覆盖全球且超越了时空的联结,从而达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碰撞、杂合与对话,让多元的思想得以黏合,而这也正是女性主义同盟的另一种形成的形式。

乌托邦:她之国与性缘政治

从幻想达成新型别秩序的夏尔·傅立叶,到写就乌托邦作品《她的国》的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有志于改变性别在社会结构中不公正现象的思想家和社会家们都曾设想以改变、重组甚至抛弃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联以实现妇女的身心自由。这些设想在二十世纪后伴随着政治的变革而变得多元,并且结合了更多的制度理想。这些理想有着相似的目标(女性权利)和一致的工具(妇女劳动),却并不能彼此调和。性缘政治的想象就此延续,并在碰撞中前行推进。

她的国

7.2

(美)夏洛特·吉尔曼 / 2014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安身立命:性别差异与父权制

更加色彩斑斓的是女性主义的思想以及思想投射到现实中的空间争夺。女性面临的被迫缺席、资源匮乏和空间局限,这也是因何伍尔夫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女性们因何要走进校园与职场,争取行业领域与实体空间。被以“弱势”为名,以保护的名义而继续侵占和挤压女性的空间值得每个人的警惕。

从市场,商场,宗教空间,到收容所,养老院,住宅,女性持续地以血肉之躯争取作为“人”的权利。我们的先辈们在与各种变革中群体的联合协作而拥有影响力,也赢得了改变和革新,但已夺取的空间的据守是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正如澳大利亚社会学家雷温·W.康奈尔(Raewyn W. Connell)所言,让男性意识到自身的危机从而终结父权制是异想天开的,因为比起女性遭遇的压迫和遭受的创伤,比起男性在父权制下享受的特权,它们还不值一提:

一间自己的房间

9.3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 2019 / 商务印书馆

圣杯与剑

8.7

理安·艾斯勒 (Riane Eisler) / 2009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她身,他者与他物

从物质文化的符号表达到视觉形象的争夺自主权,物质文化是文化中流动性强而渗透性高的组成部分,女性主义的出版和文化实体的生产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声量和潜力,这也是19到20世纪女性主义者开始着力参与出版业的原因之一。女性从印刷工人这一创造传播的角色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内容的制造者和主导者需要经历的过程同时也是争夺话语权的过程——正如读者手中的这本书的出现,背后所凝结的是女性主义的不懈搏击。

巴黎女同性恋沙龙

比起文化的实体化物品而言,更加敏感的是女性自我身体的重新夺权。面纱,卫生棉条,窥器以及女性的每一件衣物背后都承载着艰难的挣脱束缚的过程,正如法国作家乔治·桑曾因穿男装而饱受争议,女性的身体被视为文化和主张的阵地,这也是一种注视下的不平等局面。因此更难怪埃尔西·克卢斯·帕森斯以直观的排比形容女性主义时曾这样写道:

制造消费者

8.3

[法]安东尼·加卢佐 / 2022 / 广东人民出版社

爱与愤怒:被绑架的情感

爱被视为女性的特长能力。然而这一能力却常常被利用成为矮化、简化、利用和束缚女性的工具。家庭的层面上,父权制以“爱”的名义将女性捆绑在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之中,而在社会层面,具备阶级属性的单身女性和妻子、母亲的身份界定之间存在着其社会与政治存在方面的巨大鸿沟。这种双向合力的绑架让女性的自身发展之路被局限得越来越狭窄和艰难。与此同时,激烈的情感表达几乎成为一种特殊而珍贵的权力,愤怒被污名化,于是抗议等形式成为一种鲜明的意见表达。激进是一种态度。

好不愤怒

8.6

[美国] 丽贝卡·特雷斯特 / 2022 / 新星出版社

为女权辩护

8.8

[英]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 2016 / 中信出版社

作者露西·德拉普并没有提供一种持续两百年女权运动的历史,而是在向外拓展一种历史书写的范围,寻找新的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主义全球史》,实际是一本关于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多维度的文化史书写。而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承载体,也不仅仅是那些直观阐述理论的书籍,还包括了其他主义的相互启发,社会环境的表现,女性面临的抽象或具象的“空间”问题,女性主义的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女性的服装和时尚、从而延展到女性的身体政治,女性的和女性主义的情感,抗议方式甚至围绕“听”的维度……凡此种种,实际上是一种更开阔的视角重新回视女性主义的来路,从而检点和思考其去路与方向。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本书即使在讨论形形色色的理论和表达,依然显得那么浪漫、多元和充满活力。但也因此缺乏话题的展开,整体呈现出一种概述的走马观花感。但无论如何,作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它既是拼贴的图景,也是最终汇成春雷的不同频率、不同音色和声调的音波——就像露西·德拉普在正文最后一章“歌声”中所以无线电波比喻和期待的那样:

(2023.04.1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