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尚至死读后感摘抄

时尚至死读后感摘抄

《时尚至死》是一本由梦亦非著作,26.00元出版的2012-12图书,本书定价:17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尚至死》读后感(一):最近唯一看完的一本书

好久没有完整的看一本书了 那天下午在书店看到 花了一下午左右 看完了 觉得受益匪浅啊 喜欢时尚 喜欢奢侈品的人可以看一下啊 里面作者有意无意普及了很多时尚知识 又批判了很多我们平时觉得不错的奢侈品品牌 可能会让你错愕 “我最喜欢的牌子 竟然给说成这样” 那如果你想回嘴作者 就想看完这本书吧!

《时尚至死》读后感(二):生活还能再干瘪么

我也是,懂得即是不是自己的菜,但要有想法有说法,还是坚持把这么一本作品看完了。

专业吐槽,专业腹黑这年代见了不少,立场不同,有的电波一致,看起来爽快淋漓;有的即时毫无认同感,但至少也得佩服此人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功课做好了。

此书,功课做好了,引入的信息量是片段是的圈中时事;但唯一觉得蹊跷的是作者的角度究竟是什么,或者这书,服务对象,受众群体是谁来的?

如果是已然时尚圈中人,那么这些大牌的罗列也好,历史的阐述也好,新闻的推广也好,对时尚圈中人便不存在特别的意义,至少不会为此去买本书来瞧瞧。

但如果是对圈外人,所谓大众群体,此书的角度又让我觉得有点笑意。至少我辛辛苦苦读到最后,看出来一些反反复复在中此起彼伏嘞个不停的观点,无非是,芸芸众生,即是你不懂奢侈品的文化底蕴,不能享受奢侈品的真谛,你的追逐也好,选择也好,都很傻很天真。

如:p83页满好笑的一句“不是所有贵的东西都叫奢侈品,记住,更重要的是文化传统与设计”

这类话反复提及,让我觉得作者真是迂腐啊,他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去说教,还觉得自己是在表态,表态自己的层次,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底蕴。

关键是,如此这般,此人就显得多少有点悬空,即是高人一等,哪有真正在某个level上的大家会觉得人民大众不懂不会不理解奢侈品是很遗憾的事情或者说是很看不惯这样。人家早就明白大众有大众的取舍,人家的任何阶段追逐商品或者艺术,都是与其身份和所处的阶层和年龄阶段相符的。正如一个人最多在三十代的时候对自己的十代二十代一笑了之,而不会真的去追究或不齿过去的自己哇。

那么就说,作者还没到那个level,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说教是在变相的表现自己而已,是一种深深的自负;但这样的自负显得如此高调而不自知,当看到某页,作者说自己买爱马仕的丝巾是为了表达--

“文化上对女友神秘的喜爱”

说真的,我喷了。那瞬间我就直接把此书划分到烂书的范围了。只在那一瞬间。

但同时我真心儿觉得颇有意味,觉得如此ky的话语说不定偶看下去还能捕捉上好几个作为偶无聊日常的茶余饭后,便还是兴致勃勃的看着了。

现在想来,受众不明定位的书籍给我们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吐槽人士看看或者也不错。

生活还能再干瘪么。

《时尚至死》读后感(三):时尚与思想的错位

这绝对是一件错位之事,当然,是否愚蠢之事,则有待讨论,这件事就是:在时尚领域做批评。

这件错位之事我已干了整整十年……想想就让人汗颜:对一个不可能让其有分毫改变的领域自言自语批评了十年,或者是偏执狂?或者是话痨?这十年来的时尚批评专栏,结集出了好几本书,最近的一本是《时尚至死——时尚背后的玄秘》,时尚背后还能有什么玄秘?这是一个表象即本质的领域,不可能有什么玄秘,如果说有,那就是:从美学、哲学、社学、经济学角度来解读时尚现象。

在时尚资讯领域,几乎是不存在批评的。从国外的时装杂志,到国内的时尚报刊,几乎都是潮流报道、单品推荐、人物采访,硬广告兼软广告,打开来左一页是软广告在卖萌(那些新品总是要标上品牌名与单价,好像是早就扔进历史的回收站中的商品邮购目录),右一页是硬广告显摆(我将试着将某著名时装杂志的硬广告页撕掉,结果轻掉了二分之一)。海量图片将人淹没,如果想在里面找一点纯文字,只有明星专访或偶尔设计师介绍——也摆脱不了广告的嫌疑。为何时尚杂志变成了广告?道理很简单:单靠发行是赚不了钱的,并且还要贴钱,必须要做海量广告才能赢利。那么谁是杂志的真正主人?答案是:品牌。品牌既然是杂志的金主或潜在金主,杂志自然要维护品牌的利益与潜在利益,批评性的文字绝不能上版面。时尚是什么?是名利场?时尚杂志是什么?是名利场的招贴,只能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批评嘛?名利场是不需要的。所以全球大名鼎鼎的苏茜·孟克斯(Suzy Menkes)女士,其被四处转载的时装评论专栏,也多是秀场艺术观感,亦有些软广告性质,谈不上什么批评的。

只有我极度错位,非要扯上时尚来做文本细读式的批评,将社会历史批评与新批评结合在一起,对时尚现象作追踪溯源式的解读与批评、嘲讽,这种批评方式在《时尚至死》一书中更是达到某种极致。批评的前提是相信批评可以拯救某些烂摊子,至少是缓和局势的恶化,但事实上时尚只听从经济的意见与耳光,绝不听闻批评的声音,所以批评对时尚来说是绝对无效的——这就是我所说错位的意思。但幸好我还有一些不需要看时尚大牌眼光行事的大众媒体,它们允许我在版面上做时尚批评,也有几家不反对批评声音的时尚媒体,所以才有了《时尚至死》这本书,这样批评性质的书,不说绝无,但似乎也是仅有了。

大凡以思想为乐趣的人,多喜欢思考时尚,因为时尚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艺术、潮流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拉斯·史文德森写有《时尚的哲学》、凡勃伦写有《有闲阶级论》、乔安娜·恩特维斯特尔写有《时髦的身体》,更著名的罗兰·巴特写有《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一本超级枯燥难读的书,但巴特用它来整理自己的时尚思想,这才书才是真的“时尚至死”——读不死你!这些都是名著,是理论性的好书,但是,与时尚现象紧扣起来的书,目前唯一的,似乎还是《时尚至死》?

对一个浮华的领域作清苦状的思考与批判,这种错位带来的快感,也算是某种补偿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