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隐身的天才读后感精选

隐身的天才读后感精选

《隐身的天才》是一本由[法] 阿利克斯·帕雷 / [法]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8,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身的天才》读后感(一):世界名著里如果缺少了多雷,就缺少了灵魂

《隐身的天才》是一部向艺术天才多雷致敬的鸿篇巨制,对于这样兼具艺术性和文学性于一身的巨著,单手托举是不行的,我怕你拿不动,因为它太厚重了!所以,你一定要双手捧起它,并满怀虔敬的欣赏之。 ———————— 伟大的插画家多雷总是站在诸多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身后,而他的插画也静静地躺在文学名著作品的某一页里。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多雷确实很低调,“隐身的天才”这个称谓正契合他的性格特点和他所从事的事业。 . 这部多雷作品精选集从其上万张绘画作品中选取400余幅精美插图,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多雷的插画艺术成就。为了完.美呈现多雷插画带给读者的视觉震撼,中信不吝重金将此书打造成一件图书界的巨无霸。此书,足以致敬多雷,多雷若在天有知,也会被感动吧

《隐身的天才》读后感(二):20张图也无法展现它内页插画的优美

“月光皎洁,照耀得如同白昼。” “红色的夜幕下,他的身影在远传山脊上若隐若现。” “尽管在地 狱为王,但仍不负远大志向,宁愿在地 狱当政,也不在天堂供职。”

临摹书内手绘插图

古斯塔夫·多雷是一位画家、雕刻和雕塑家。他的插画细腻精美,空间感十足。随着版画材质及技术的进步,古斯塔夫·多雷的技巧也随之升 级,光影、立体、层次感,所有的艺术特质都得到淋 漓尽致的展现。

多雷的画作总是充满神 奇古怪的元素,精 灵、黑冷的森林、仙境般的城 堡、骑士、幽灵以及奇妙的生物……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33岁的时候,多雷曾打趣自己说“也就画了十万副画吧!”可以想象,他的一生之中创作了多么庞大的艺术作品数目。

书中从版画的发展和多雷的艺术作品两部分 分别叙述。 石版画,以油性材料在石板上绘画,制作出来的版画线条简单,黑白分明。 刻蚀版画需要在铜版上面涂蜡,以刻针绘画,再将铜版侵入腐蚀液中。这种版画阴影效果更加明显,具有层次感。 木刻版画,在横截木板上面雕刻图案,线条更加细腻,明暗突出,立体效果ji强。

多雷为许多名著——但丁《神曲》,弥尔顿《失乐园》,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以及《小红帽》《穿靴子的猫》《灰姑娘》《蓝胡子》等童话故事绘制了插画。画面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细腻,令故事中的人物跃然纸上。

书中选取多雷大量知 名画作,加上名著里的台词,就像是展开了一副会动的神 秘画卷,传说中的人物全都活了过来,演绎着他们的人生…… 本书采用180度平摊的大开本,更容易欣赏画作。

《隐身的天才》古斯塔夫·多雷杰作精 选集 作者: [法] 阿利克斯·帕雷 / [法]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中信·无 界

《隐身的天才》读后感(三):艺术家选择在画里让我们看见什么,但我们又在何处看见“他”呢?

这是一部画集,这又不仅仅是一部画集。古斯塔夫多雷选择在画里让我们看见什么,但我们又在何处看见“他”呢。 纵观他的一生,有诸多成就带来的头衔,如版画家、插画家、漫画家、油画家等等,甚至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仍旧有着他的“表达”,从艺术家方向的,抑或工艺师,为了自我,还是服务于大众。二者并非割裂,而是一直在趋于融合,这虽局限于领域,但仍开阔于内心,让我们可以更近距离的观察,天才的作品。

针对于艺术品的越发惊艳,艺术家的一生似乎也要被“非凡”所禁锢,越多的传奇性越能提升其作品的名气,诚然作者履历丰富有助于他的创作,却并不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条件,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自由的,你既可以原地踏步,也可以漫游于天际,看不到,不能评价,总想由客观看到他的不同,但很可惜,不是每个艺术家都会疯。

在书的开头部分,虽然篇幅有限(一般史料更偏向于传奇性和主控性的纪录与传播,对大众保持距离),我们仍能看到一个人,他可以被描述的“生平”,然后,就是大量的作品,来呈现他不可以被描述的“成就”。所以,在暗地里,如他喜欢的阴影中,我们也要善于去发现,黑处有什么?

不刻意复述其作品的发展脉络,仅在这里想看到“他”在哪里。从版画中,我们看到了工艺的变革导致了作品的衍变,同时也会因为成熟度的提高,作品外部的“象”和作品内部的“想”都在进阶。几乎同时,他在诸多领域相互作用,逐渐把1+1大于2的多元性发扬,身为插画师所接触的各种大部头作品,我相信是对他的人生有益的,就如他开篇列出的书单,既能看出他的倾向,又给出一种普及,虽然未完成者较多,但并不会否定他目的的崇高,以及这条路的荣光。

所以在插画中,我们似乎回到了书里的某一页,在你陷入文学穷其想象的同时,有人拿出一份参考,尽管不能脱离其主观色彩,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应当充分的为大众化作了考量,却又不去做一种媚俗,而是在一定基础上提升,尽管我们看到的仍是故事里的风景,或人,但借由一种构图,外加各种巧思和设计,这成为撬动文本核心的一件利器。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却无法否定他的这一种可能性,甚至很多时候,是优于大部分的读者的,所以也便获取了大部分的观众。但很可惜,仍是大部分的观众在翻到这一页的时候,只会驻足2-3秒,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下一段剧情中,不能说这是对插画者的不公,但似乎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

有办法改变吗?有的!就是把插画,做到极致,像,或,就是一幅幅艺术品。这个时候,总会有人上了心,知道了画非画也,在小说里,《巨人传》里的巨人究竟有多大,在诗歌里,《神曲》里的地狱究竟有多惨,在寓言里,《吹牛大王历险记》口中的经历究竟有多奇,在圣经、战争纪事、游记里等等,我们看到了世界应该有或不该有的样子,并陷入一种思考中,对过去的一种凝练,渐成对当下的一种判断,以达成所期的未来。

漫画更方便于传播,更容易实现即时的效果,也是多雷最初的闪光时刻,16岁的起点,慢慢成为了一个传奇。而自然的,油画更善于穿越时空,不仅是其保存性使然,也更依赖于在色彩的伴奏下,各种曼妙的音符如何舞蹈,这导演,这编剧,都是他,但是在演出时,他退居幕后。

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他了,他的半身肖像,或者他躺在沙发上的样子。但是在创作时,仍是那幅画作,在聚光灯下,作者本人,已悄然离开。

这本书的精致无需多言,在排版上除了强调舒适性外,也把多雷和其他人的交互性(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合作者)在页内呈现,我们看到了两个侧列的交融。很多画的标注,都集中在某一页,而不是每一页,这样就更多了保持了“纯净”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沉浸到一副画里,并慢慢进入一个世界。 这本书当然也不是可以阅读“完”的书,就像展览馆里的画,需要不同时间的凝视。所以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下的随机页码的翻起,就像极了一种注定。你可能仍无法读到解决之法,但也许你能找到新的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