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裁缝读后感精选

大裁缝读后感精选

《大裁缝》是一本由禹风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裁缝》读后感(一):百年旧上海的工笔画卷(三)

从中日及俄日战争史看《大裁缝》

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对峙和交战,《大裁缝》对其中几次战争的描绘并非只是应景之笔,而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所有的中日交战都落在上海滩这特殊的弹丸之地。

首先小说中的大买办王小虬以传讲上海滩发财秘笈的方式提及中日甲午海战:当年日本击沉清政府运兵船高升号,而高升号是由英国人驾驶的英国商船。日本向日不落帝国外交致歉,并私下达成了协议。日方答应尊重英国在上海的利益,保证不将上海卷入中日交战范围。

《大裁缝》一直试图重述上海的历史身份:作为多国在华利益兑现的地点,哪怕中日战争不断以各种形式激化,上海始终会得到列强尽最大努力的保护。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七年的淞沪会战,其血腥战火基本都没能越过苏州河进入河南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保存了上海的财富和城市功能。而这一切并不只是中国军队及人民抗争的结果,更是列强间协调利益的表现。

小说的主人公们勘破世情,没有天真的误会。他们紧随时代漩流,或忠于理想或依附于可依附的势力,最后百祥夫妻随英国大班移民伦敦,逃离了战火中的祖国;新吾夫妻则走向延安。小说人物设计尊重历史真实和真实人性,展示理性之美。

《大裁缝》拥有独立的历史观察点和独立史观的另一证据是对俄日战争的简短却富有深意的描写。

小说简写了俄日战争的经过,既为书中的哈尔滨故事铺设时代背景,又暗与之后白俄裁缝对斯大林的独特解析形成呼应,构建一个历史思考角度:日本民族的侵略性源自极端的岛国不安。历史上忽必烈和高丽差点得逞的入侵始终是日本的噩梦,日本企图在中国东北和台湾建立起北边和南边的境外屏障,使日本列岛获得安全感……

复盘历史,又引发了对“西安事变”史实的相关推理:来自斯大林的力量是否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这筹谋的目的是否是加速中日全面交战而让斯大林获得安全无虞的东线呢?

《大裁缝》的故事自成一体,但小说推进中不断有历史疑团暗暗浮现,对读者而言兼有言史之趣……

《大裁缝》读后感(二):百年旧上海的工笔画卷(一)

禹风别具一格以《大裁缝》白描租界往事

浙江人是旧上海租界华人人口主流,鼎盛时期单单宁波人就占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华人人口的四分之一。

浙江青山绵延,地少人多,自古为重商之域。上海自开埠,由英商在租界泥涂上筑造欧式房屋,渐次发展出欧式城廓、市政中心及商业娱乐街,承载了广袤旧中国通过扬子江同世界进行国际贸易的重任。万国商贾云集,五洲商品荟萃,成就出上海滩华人的江浙财团。浙江财团由宁波人领衔,民国中后期尤对上海经济乃至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大裁缝》以文学界前所未有的视角描写浙江人从乡野走向开埠码头、深度介入上海历史变迁的“百年旧事”。

从清末奉化人到日本列岛谋生学艺或进上海滩历练眼光当洋买办肇始,小说将上海史之初的英军侵华、太平天国、小刀会起义、小刀会阴差阳错导致上海洋商及土地承租人获准以工部局体系自治、及沪上华洋杂居等历史事件娓娓叙来;又从五四运动另辟新线,讲述第三代宁波洋装裁缝在上海滩发洋财致富、接受西式教育、体会工部局现代管理、受苏俄共产主义者影响、经验五卅事件、北伐战争、蒋介石清党及西安事变等时代大事,最终不可避免与全民族一起置身血与火的时代:面对九一八事变与淞沪抗战,卢沟桥事变与淞沪会战,在战争中求生存;上海孤岛时期直至公共租界最后沦陷,洋装业者目睹英国人黯然离去,租界时代落幕,华人生意陷入被日寇盘剥和剥夺的绝境……

禹风不落俗套地讲解历史,直陈人性弱点,亦不遗漏个性光辉,塑造出“宁波大裁缝”堂兄弟俩。兄弟俩一个利用“上海小开”身份掩护身边的抗日力量,另一个火热地投身革命与抗日,试图袭击日寇在上海的胜战仪式,后逃离日占上海,到昆明为“飞虎队”服务。

他将讲求经济实利的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如何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曲折故事演绎得真实动人,符合人性的真实选择,仿佛禁受过时光的淬炼……

《大裁缝》的显著特点是故事人物被准确巧妙地镶嵌进时代的严密框架,他们的文学生命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演绎却不外溢,将文学与历史有趣且富有启发地结合到一起,令读者兴趣盎然。颇有美国小说《阿甘正传》演绎美国历史事件的那种功力及趣味。

《大裁缝》读后感(三):一套西服与百年租界

八十年 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一瞬 但对一个家族来说 却是几代人的时光 1860年到1945年 中国屈辱的历史大家应该都深刻铭记着 而在这个时间段里 一个做外国人生意的洋装店铺 一个“大裁缝”家族 又是怎样在时代长河里浮浮沉沉呢

故事由双线叙事开启 1860年 茄生跟随舅舅走出罂粟满地的奉化老家 怀着隐秘的家族传承 辗转宁波 上海 横滨 成长为第一代宁波洋装裁缝 1919年 乔家裁缝第三代乔新吾和乔百祥兄弟俩一个在北 一个在南 虽血脉同源 脚下的道路却正通往无人知晓的分叉 而命运似乎早已在注定之处埋伏着行踪

上海滩 众生万象 外国大班 买办 洋装裁缝 美国洋妓 革命者 日本记者 侵略者 相遇在同一舞台 这是冒险家的乐园 也是爱国者的据点 帷幕拉开 一场好戏就在你我眼前上演 一口气读完以后 我佩服于禹风老师驾驭故事的能力 时局的动乱与惊险里 依然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内心活动安置的恰到好处 细腻入微 同宗兄弟既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守护 也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 无关对错 只一个眼神 尽在不言中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作者写上海滩上的外国人 冷静又克制 对战争中的侵略者 他毫不吝啬自己深深的恨意 他们“活在另一个时空里 一个平行演绎的时空 却实实在在伸出喙来猛啄中国人的血肉 把四万万中国人当脂膏” 而对于一些仅仅随波逐流在时代里的普通外国民众 却留有一丝温柔 羞辱与荣耀 身份与混同 时运与停滞 贸易与争战 兴旺与死亡 乔百祥觉得 这一切对立景象之间 无非只差一套精工裁剪 能陪着人抛头露面的好西装 洋装生意 是这本书的线索 也是乔氏家族世世代代的“本” 浮浮沉沉之中也从未放弃过

根系在土里努力扎根 传承就永远不会停止

《大裁缝》读后感(四):十里洋场上海滩

“羞辱与荣耀,身份与混同,时运与停滞,贸易与战争,兴旺与死亡……乔百祥觉得:这一切对立景象之间,无非只差一套精工裁剪、能陪着人抛头露面的好西服。”

——节选自《大裁缝》

每一段家族史的兴衰都见证着历史的走向,我们无法穿越时空感受那曾经的悲凉与沧桑,可一代代的家族传承不仅见证参与了过往的一切,更让我们在秋风萧瑟感受不一样的喜怒哀乐。新锐作家禹风的历史长篇小说《大裁缝》带我们重回过去,感受那一段孤独隐秘的刀尖之舞,见证三代洋装裁缝家族的发展史。

众生,有众生相。而身处历史漩涡的人们,他们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是抗争还是随波逐流,这一切似乎都已经不在重要。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上海滩是冒险者的乐园,而本书《大裁缝》则是讲述了宁波乔家三代人在上海滩创业的故事,三代人见证了百年上海滩的兴衰,故事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抗战胜利前夕上海滩的故事。本书时间跨度一个世纪,作者搜集了大量近代史,以及上海租界史料写就。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大势也可以感受小人物的悲欢。

1860年,乔家茄生随着舅舅走出了奉天到达了外面的世界,他一路磕磕绊绊的走过了宁波、上海、长滨,在大势的选择下最终成为了第一代宁波洋装裁缝。当然历史的进程依然在继续随着茄生在宁波有了自己的裁缝铺子,乔家注定在这乱世随波逐流。1919年,乔家的第三代乔新吾和乔百祥兄弟分道扬镳,理念信仰的不同导致两兄弟各自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一个悲上一个南下,两兄弟的选择重要吗,或许不重要。但现下来看,他们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际遇和经历。他们所追求的仿佛突然间南辕北辙,而彼此的命运仿佛早已在岔路口埋伏着行踪。

百年前的租界上海是十里洋场,那里灯红酒绿,表面的歌舞升平掩盖不了水下的波涛汹涌。然而身处上海的乔百祥在这里如鱼得水,他一方面把自己的家族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一方面又长袖善舞和外国达官显贵交好,上海是名利场同时也是角斗场,在此地的人们都被大势所裹挟。外国大班、洋装裁缝、市民、买办、革命者……他们都是那个大时代的缩影。

在禹风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乔家的变迁,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与脉络,当个人命运被大势所裹挟,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某个人的头上的时候无异于是一场灭顶之灾。而在军阀混战,解放之前上海的乱象让众多的人无能为力。沧桑岁月中的家国变迁,乔家三代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最后全部融入了那个时代。

乔百祥说过,这一切对立景象之间,无非只差一套精工裁剪、能陪着人抛头露面的好西服。当所有的一切复归平静留给人们的只有物是人非。

《大裁缝》读后感(五):大裁缝:从一个行业体会一段历史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大裁缝给我们展现了1860年到1943年时期上海租界的众生百态,主要以乔家三代人为主线,以白描为主这一点也很具有特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而在此时期作品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的丰富令人琢磨。

故事开头的茄生给我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茄生的父亲是一个吸食鸦片的人,但是本身家庭情况就不是很好没有钱去买鸦片,所以茄生家就种鸦片来吸。这其实反应了当时清朝末期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鸦片使得当时一代中国人深受其害,林则徐勇敢的站了出来,结果两次鸦片战争直接把清政府给打趴下了。农民本来是以种植为生,结果吸了鸦片的农民不得不把自己原来种庄稼的地改为种鸦片,那人民生活如此清政府不差就怪了。

还有一个就是茄生是靠着自己的手艺跟着麦牧师才得以出人头地,靠着麦牧师才得以出国日本横滨。麦牧师是中国人吗?不是,他是一个外国人。清朝末期想要学东西已经不能再局限于清朝内部了,如果只是一味的待在故土接触不到新思想,那只有一步步的堕落下去。只有那些出过国见过世面的人才能在新社会中变得更强。

书中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汀康,首先他的身份是一个一战老兵,当时中国也派遣了许多中国人去参加一战去对抗德国。参加完一战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牛了,按理来说回国后应该会有很好的待遇之类的,毕竟算是英雄人物。结果看看汀康,他过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凭借着自己参加过一战的经验在上海得了一个巡捕的职位,他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专门跑去英国和香港寻找后面去香港因为经费问题还拉下脸去借钱,最后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行为看起来确实很傻,但是在后面却让人肃然起敬。看着他在监督工人工作时很死板很严格,但是当面对日本人时一点都没有胆怯最后被五个人拿刺刀捅,然后进了医院后本来还有生还的机会,却自行放弃了机会,用英语破口大骂日本鬼子“小个子们,你们会死在中国的,就跟我一个样”。人物形象瞬间蹭蹭的往上涨。

他在面对日本人时,一直心里想着这里是英国的地方容不得日本人撒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觉得他算是时代的弃儿,悲剧英雄,他最后保护了中国工人,但是对英国抱有希望这一点已经过时了,感觉有在讽刺当时的民国对于帝国主义还抱有想法这一点。

乔家人不仅仅只是拥有着裁缝技艺,他们还拥有精明的头脑和好人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生意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空有手艺也是白搭,有这些东西才能在大变革的时代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作为历史小说这本书能够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并让我们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借鉴,做人还是一定要学会变通会创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