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经典读后感有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经典读后感有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是一本由67.70元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读后感(一):郭锐教授的书评

2017年1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一书,是孙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批准号:08&ZD051)的延伸性课题和拓展性研究。

当今世界各国边疆呈现超地缘态势,树立“新边疆观”是当务之急。该书创见性地在国家战略范畴中界定边疆内涵,提出“大边疆”是源于制定边疆战略的国家在规模和实力上达到大国的衡量标准。书中认为国家战略与大边疆战略的产生受国家决策层、智库、中层官吏、民众四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提出边疆在大国政治中究竟是利益划界、主权边界还是地理分界的有意义命题。该书研究层次站位很高,把边疆研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不同语境中对边疆研究进行阐释。据此,该书发展性、规范化地提出了自有的“边疆”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借鉴自然科学成果,以“概念集”为边疆研究的前提,把边疆研究内容归拢于国家战略研究下,无疑是重大理论创新。

该书明确了中国大边疆战略的构成要素,即“中国大边疆战略在国家战略之下,包括地理边疆的整固与战略边疆的打造两部分,地理边疆的整固可分为主次边疆带、前出边疆带、陆疆、海疆、空疆、外空疆,而战略边疆的打造则包括周边、远边与多边三个层面。”这对从“大边疆”、“新边疆”、“战略边疆”等新视域,审视、运筹和推进新时代中国边疆战略,既有重大理论创建性,又切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读后感(二):孙宏年研究员的书评

孙勇教授主编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近 70 万字的学术著作,在借鉴、汲取中外学术成果基础上,从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探讨当代中国的 “大边疆战略”,“以新的时代坐标、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回应了国内外各界对中国边疆战略问题的关切。笔者认为,《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 以下简称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 是我国学术界研究新时代中国边疆战略研究的最新力作,反映出当代中国学人胸怀家国、志在筹边、力谋久远的新探索、新思考。孙勇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是当前我国边疆研究的重要团队之一,他们共同撰写了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正因为近半个世纪在边疆地区的生活、工 作,孙教授对西藏稳定发展问题有着较深的体会和自己的学术见解,对边疆稳固、发展、繁荣相关问题进行长期的思考,又努力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破题”、“解题”。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 《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西藏经济社会若干问题探讨———高山拾贝者的足迹》《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等多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 与这些成果一样,都是 “边疆人”研究边疆问题的学术成果,有所不同的是: 这部专著汇聚了更多 “边疆人”的智慧,副主编王春焕研究员是 20 世纪 80 年代进藏的大学生,至今仍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陈朴、杨亚波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他们都是 21 世纪之初进藏的年轻 “边疆人”,今天已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朱今春、贾一飞是朝气勃勃的 “新生代边疆人”,是边疆研究的后起之秀。因此,《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学术团队不仅 “读万卷书”,而且在青藏高原上 “行万里路”,是一个中青年结合、充满活力的边疆研究团队。

孙勇教授等专家较为清晰地阐明 “大边疆”及相关概念,虽然有些认识可能仅仅是该学术团队的一家之言,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他们宽广的学术视野、长远的战略眼光值得肯定,不仅有其学术上的创新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非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读后感(三):吴楚克教授的书评

从边疆到边疆问题再到边疆研究,似乎是当下一股新的学术热点,只要挂上“边疆”二字好像就能热闹起来,这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畸形现象。反而像孙勇教授这样在西藏工作一辈子,对边疆有深切体会的学者,完成这样一个与国与民都大有裨益的研究课题却需要个人赞助,出版费还要自己补贴,足见其拳拳报国之心。恐怕这就是该书的首要特点与最大成就。

该书的第二个特点是“大边疆”。为什么要用“大”边疆呢?一是如今的边疆非同以往,是远远超出“边疆”原本含义的概念;二是该研究是从边疆的客观形态到主观形态的全面分析研究,谓之“大”。该书的第三章“国家战略与边疆战略的哲思”,在如此篇幅中增加了哲学思考,应该说这在国内的同类研究中十分少见,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创见。没有哲学分析,让多数研究国家战略和边疆战略的课题显得单薄,缺少逻辑的力量。该书将哲学思考单列一章并贯穿全书,是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国内学术思潮前沿的课题研究已开始注意体现这一趋势,孙勇教授深入独到地把哲学思考运用到国家边疆战略研究中,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该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研究了“国家边疆兴衰的历史机率”。这是一般历史研究的线路,找出以往中国历史上边疆发展的规律性,指出在历史兴衰过程中,兴与衰的机会概率。作者认为“历史的经验反复表明,大国崛起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但大国衰败却带有较大的必然性,其原因往往在于国家的意志力衰败。”(252页)关键是作者没有停留在预测性的推理阶段,而是专门形成一节“中国未来国家大边疆战略的形成机率预判”,认为“从新边疆理论的角度看,全球互联网的网络空间是人类社会新的一种疆域,借助互联网的科技承载力量,有头脑的决策层早就开始在这个领域布局。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之间的博弈已经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展开,很多互联网网络的‘边疆’映射出地理边疆的介入与反介入、整固与反整固、压制与反压制。各大国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通过在互联网上所占有的位置、所控制的‘大数据’份额,显示出各自的软实力,有的进而跨国盗窃情报、攻击门户网络、挑战他国主权”。(263页)显然,这样的探索具有创新价值和操作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