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阎连科文集读后感锦集

阎连科文集读后感锦集

《阎连科文集》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007-0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阎连科文集》读后感(一):《阎连科文集》目录(未完)

按照书脊组成的画面从左到右排序。

《生死晶黄》

《情感狱》

《感谢祈祷》

《受活》

《寂寞之舞》

《金莲,你好》

两程故里|寨子沟,乱石盘|玉娇,玉娇|家诗|从军行|老屋|鸟孩诞生|行色匆忙|金莲,你好

《日光流年》

《艺妓芙蓉》

《黑猪毛,白猪毛》

《乡村死亡报告》

黑乌鸦|平平淡淡|乡村死亡报告|耙耧山脉|寻找土地|天宫图|黄金洞|年月日|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

《坚硬如水》

《最后一名女知青》

《阎连科文集》读后感(二):为中华之崛起而写书

近半年是疯狂的半年,一旦进入了阎连科的文字世界,怎么样都无法再走出来。这位河南山区走出来的文学大家以一杆笔当武器对抗全世界。在揭露人性的罪恶、发掘历史苦难的道路上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

阎连科的作品是当代文学最后的脊梁骨。

当代文学不如现代文学是不争的事实,不是水平不够,是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现实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创作。

阎连科在体制内各种打着擦边球,将各种作家避而不谈的领域“黑”了个遍,并不是为了出名哗众取宠,而是良知的作家做到了自己的本分。把那些历史、那些事件都展现给我们。所以我们又看见了“狂人”、又看见了“人吃人”……

将先生的作品基本刷了一遍,一个被逼着去台湾出版以及发表海外翻译本的现实斗士,怎么教人不肃然起敬。总体来说是个水平和知名度完全不对等的人物,早中期的作品触及dang(《为人民服务》)、《坚硬如水》)、大学(《风雅颂》)、军队的黑暗面(《生死晶黄》)越战(《夏日落》)的讽刺,敏感时期对政府的抨击(《受活》、《日光流年》)社会问题(《丁庄梦》),都极为精彩。后期的作品(《日熄》、《炸裂志》)在逐步尝试探究改革开放后的现实问题,不敢太出挑但是明显没有先前作品优秀。

中篇小说的质量发挥极其稳定优异,《年月日》、《斗鸡》、《艺妓芙蓉》、《耙耧天歌》等都是上上作。

由于他的作品都会掺杂着敏感元素,所以我想哪怕有一日先生有幸夺得诺奖还是很怀疑他的作品当局能出版几部。

最后提一嘴个人最爱的《日光流年》,论结构、论文字、论思想、论情节、论艺术性,此书当是当代文学前三的存在…唯一不能稳赢的可能只有《白鹿原》

《阎连科文集》读后感(三):东京九流人物记

鲁公虽然样貌粗鄙丑陋,但却是有头脑的聪明人,逼服程掌柜,骂垮曹门街的杠局,回击茶园的怠慢,借计气死捕快,和处事观念相契合的蒙天网成亲,最后不恋钱财,潇洒离去,很欣赏这种人,有本事,拉的下脸面,活的又豁达,而且从这个小短篇里也看到了阎连科虚构典史的写作功底,甚至带上一点鬼神色彩,有趣有趣。 芙蓉也是那种特别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没有野心,害怕吃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追求即时享乐,喜欢好吃的好穿的好看的,这样活着也无可厚非,只要自己心里敞亮又开心。事业心强勤勉忙碌一辈子,或者得过且过轻松一辈子,都是值得向往的好生活,毕竟日子只要按自己想法来过,就是好的,跟着心走。 斗鸡也是一种有讲究的文化,在过去我们全然不缺工匠精神,任何行业都有精髓要诀和无限弯弯绕绕,学剑三年自以为天下无敌,想去闯荡江湖,沉心学上十年,就寸步难行了,越悟道越觉得艰难,凡事深究起来都是大学问。姥爷忙活一辈子就是为斗鸡,三间金屋输去赢来,和方家折腾许久,最后还是凭借斗鸡再起家业。作为生意人,姥爷是成功的,他聪明懂得钻营,只是我不喜欢这个角色,提前知道政治风向把金屋故意输给方家,寿宴上梦里还是想着使坏,如若他一腔真情,在政治动乱里还是梗着脖子要护着斗鸡,不堪受辱殒了命,我也许会对这个人物唏嘘感慨一番,说来也可笑,我太过偏爱悲情故事。 到李师师这里,叙事开始有《日光流年》的沉重感,她最后为周邦彦殉情,吞簪而死,是动人心弦的高潮,相比历史上扑朔迷离的野史,我更喜欢这个版本,谁能不为情真意切痴心托命的女子感动,只是自古薄命红颜难得专情郎,总是错付,总是辜负,总是唏嘘。周明和季红这段,也是悲情的,到最后你不会讨厌季红,流产后担下一切,父母也遭罪受牵连,她并不是比不上李师师有情有义,只是人很难像年轻时那样满是心力和诚意,书上的十年八年弹指一挥,痴情人苦等,只是现实生活里,多的是凉人热血的琐事。再或者,竭力爱过一个人,战争中生死相许,没能相守,留下千疮百孔的心,决计是再爱不起来了。 淹死在小河里,守着小村,立起的烈士墓碑,是梁柱心里压了许久的石头,有些时候似乎死去比活着更轻松,更畅快,背负着怯懦怕死的名声过一辈子,实在是难熬,想想司马迁,受宫刑还能著传世史书,活着才是更难的事,特别是带着心结,带着屈辱。《故乡的叹息》让我想起第一个遭受日军侵略的村庄,安分良善一辈子的农民,面对叽叽哇哇挥来屠刀的日本鬼子,该是怎样的不解,惶恐,惊慌,支撑前人在黑暗里逐光的,是坚信全新社会的信仰,还是同胞遭戮的愤怒? 《祠堂》是李师师外同样动人的故事,一场信仰的热病逼死多少人,真是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混乱与愚昧,红妹像姥爷一样,聪明会算计,把未来当成生意去审度,下注谨慎,步步为营,追求利益,这样的人大有所在,只是我永远欣赏真情实意的善良人,吴秋霞自杀的时候我特别心痛,这样卑微善良的女子,没有反抗的能力也没有反抗的自觉,甚至糊里糊涂被搅进时代的洪流里死去,末篇的《乡难》,哥嫂与抗日有关的故事千千万万,只是主角名字不同,遇上战争和政治动乱,人命微如草芥,个人在"最坏的"时代里就像置身洪水,逃不掉的。 因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爱上他的叙事风格和感性表达,原先以为这些故事最后会串连起来,期望中的大高潮并没有到来,讲述故事的"我"也未做交待,但还是一次很享受的阅读体验,最喜欢的一篇是《名妓李师师和她的后裔》,诗文里喜欢歌颂真情不渝,但我觉得被现实剥蚀的薄情与麻木也值得理解。在开封上学,又是河南人,碰见一本河南作家写东京的书,读着也太亲切啦,就是好多字可能是过于口语化的方言,百度都查不出来,"晌午错"自己平日里也常用,读来不费劲,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读李碧华时一堆方言都不知道啥意思,外省人读阎连科也许会有点吃力,不过还是觉得作家用口语写作挺好的,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胜事,大家都来看看也好,长见识。

找不到页面去标记,看的是《艺妓芙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