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100字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100字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是一本由李长之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0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一):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遗志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那时担当太史令,父亲病重之后,司马迁顶了这个缺,可是司马迁是个朴重的人,在李陵败于匈奴后,他替李陵说情,认为李陵已经为了大汉付出良多,为此却招来汉武帝的反感,他一直认为李陵背叛,汉武帝偏听偏信,杀了李陵的家人,把司马迁也判了宫刑,可是被判宫刑的司马迁是有妻子的。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二):人物传记

更多的是对人物传记的描写有了更多心得,尤其是从人物的背景描写方面,作者联想了很多,可是最后都会汇总到中心人物司马迁身上,对司马迁后来写《史记》埋下较多伏笔。

更多的是对人物传记的描写有了更多心得,尤其是从人物的背景描写方面,作者联想了很多,可是最后都会汇总到中心人物司马迁身上,对司马迁后来写《史记》埋下较多伏笔。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三):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契合

司马迁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我至今仍难以判断,我乐于认为他是史学家,但我不得不承认他有着文学家的精神灵感。

读了很多版本的史学史,太严肃的介绍,使司马迁变得陌生。而李长之先生作为文学家对司马迁的理解,那真正是生命化的交流。在李先生的笔下,我也通过他理解着司马迁,感受着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与他的精神,那么切近生命的真实。恍惚中,司马迁就活跃在我自己的生命里,我真心崇拜他的浪漫与激情。

或许,司马迁真正的人格,作为史学家永远无法理解。而只有文学家的思维才能够与他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他深层次的精神契合。

这本书使我不可抑止地微笑,我甚至有时候按捺不住自己随之迸发出的情感。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司马迁,在汉武帝的英雄时代里,熠熠闪光。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四):文人写书就需要代入感

在三水中学实习,得语文科组长出差,有幸能讲《报任安书》。

但只给两节课时间,于是字词句不能祥讲,只能从司马迁的交友之道、价值观与生死观等方面来探讨。

看了《清明》这个视频中朱军与于丹的对话,知道了李长之先生的这本书。于是从华师图书馆借来读,发现其风格真是感情丰沛,主观性强。写司马迁仿佛在写自己。作为学术作品虽说有失严谨,但作为文学作品来读,是很感人的,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字。

明后两天就要自己挑战录播课,希望能留下一个美好的课堂,一些片段的记录以供回忆。

以下摘抄:

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一种浪漫精神之最露骨的表现。

司马迁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

是聪明智慧,是才能,是不平庸,或不安于平庸,或意识到自己不平庸的。尤其为他所深深礼赞的,则是一种冲破规律,傲睨万物,而又遭遇不幸,产生悲壮的戏剧性的人物。够得上资格的,就是项羽和李广。

后来一部《水浒传》也无非是写一种寂寞之感而已。你想,平白地一百单八个好汉,还不是都像阮氏兄弟一样,只要把一腔热血卖与识货的的么?原因是太寂寞了!司马迁写这些人物,更是由于自己的寂寞,不过来消遣自己,正如施耐庵写一百单八人也是来消遣自己而已!

司马迁似乎并没有到晚年,他是圆满地在精壮的青春中结束他的生命的,汉武帝在精神上也始终是最富有活力,最后还不失为一个大政治家的手腕,最后还在奏那求仙漫游的尾声,也何尝有晚年?——这时是浪漫的大时代,他们都是浪漫精神的象征,浪漫精神原是只有青春,而无所谓衰老!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读后感(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之中,我总是不自觉地将作者的评论与我所阅读的五册《史记》两相对照, 有时觉得惺惺相惜,有时有如当头棒喝。

全书围绕“浪漫的自由主义者”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系统的讲解了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心路历程”,阐明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终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在风格和人格之上的原因。无一不切中肯綮。不得不说,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李长之先生对于司马迁思想的形成过程讲解得最为透彻,而我也不禁得为他的独到见解而折服。

我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传统士人的共同人格究竟来自何方。

毫无疑问,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模特(之所以是“模特”而不是“模板”,是因为后世知识分子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模特原型进行了富于个性化的雕琢,并非生搬硬套而知千篇一律)但究竟他们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大多数学者都在说儒家决定论,道家决定论,还有人比较新颖的提出,中国文人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完全凝聚于庄子的一篇《逍遥游》之中。这些说法无疑都是有道理的,有的甚至开创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新境界。然而这样的论断却总给人一种片面化的主观感受,解释了这一层面的问题却无法顾及另一层面。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却为这一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李长之先生认为,司马迁是自然主义的内在品格和浪漫气质的统一。就此言之,司马迁是先秦诸子思想浸润而生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儒家的文化传承,道家的自然主义,法家的政治追求,甚至还有兵家的谋略,墨家的风格,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实际上我们无法严格地圈定司马迁的风格到底改归属于哪一家。

司马迁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身上的许多人格与风格实际上就是古代知识分子人格与风格的缩影。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生很难说是只受一家思想的影响:早少年时期,他们致力于求学,接受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的文化传承;当他终有所成,登堂入室,追求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这是就有求于法家的治国思想;当他们受到贬谪,遭到挫折或者只是不满官场而自我放逐之时,他们又成为追求自然主义的道家。司马迁是个人思想上的多家融合,而这里说的是传统知识分子在人生道路上的多家融合。他们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上说明了,我们知识分子的人格绝对不是哪一种思想学说所能决定得了的,甚至先秦诸子思想的杂糅也只是一个基本塑造,还有很多细节等待着更古老或者更年轻的东西去雕琢。非黑即白的思想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就像司马迁成为第二个孔子的家学传统没有束缚他内在属于道家的自然主义精神,本质上的浪漫情怀,加上古典气质让他的个人魅力和学术成就得以勃发一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追求“君子”这一完美人格的过程中没有局限于一家之说。他们都在追求内在本心和文化传承的统一。这也便是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