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注意力危机》的读后感大全

《注意力危机》的读后感大全

《注意力危机》是一本由约翰·海利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342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注意力危机》读后感(一):挺好看的一本书

这是本很不错的的书,刚开始想读它是因为它的书名所以就加入了书架,后来看到推荐序言是曾奇峰老师写的我就更加有兴趣了。

整本书写的是关于影响损害我们的注意力有那些因素,并给出了几个办法,但是这几个办法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条件可以实现。

看完后要说有什么改变也没有什么,之前怎样还是怎样,不过起码可以了解自身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自己的原因,不要给自己增加压力焦虑。有时自己会责怪自己为何如此的无用,生活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关注的仅仅是个人的原因,家人也是如此认为的,认为一个人就应该如同植物一样在这时开花那时结果,可是人毕竟不是植物也是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书中着重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塑造,看了之后心里也更加释然一点。推荐

《注意力危机》读后感(二):书摘

俄勒冈大学的迈克尔·波斯纳(Michael Posner)教授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在专注于某件事时被打扰,你平均需要23分钟才能回到和前面相同的专注状态。 人类在快速地吸收信息方面有一个极限值,而试图突破这一限制则会破坏大脑的理解能力。 慢速可以培养注意力,而加速却会破坏它。 如果你连续保持清醒18个小时,也就是说,你早上6点醒来,直到午夜才去睡觉,那么,当一天结束时,你的大脑反应相当于血液中含有0.05%的酒精。她说:“如果再过3个小时还不睡,那就等同于法律上的醉酒了。 如果你读了很多小说,你就能在抛开书本后真正地理解其他人。也许读小说就是做同理心的体操, “创造力不是(你创造出的)你大脑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它是已经存在的两件事之间的新关联。” 要想以正常的方式付出注意力,你必须感到安全。

当人们工作时间减少时,他们的专注力也大大提高了。

这种不断保持待命的工作方式,对人们的健康和工作能力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因此,他提出了一项重大改革。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断开链接的权利”。

每当你尝试放下手机时,屏幕后都会有上千名工程师试图让你再次拿起它;每当你尝试放弃加工食品时,都会有一个团队的专业营销人员让你破防,你不得不回到原地。

父母承受的压力越小,对婴儿的回应就会越多,婴儿就变得更有安全感。

科学证据表明:在儿童发育的三个主要领域,游戏都对儿童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个领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里,你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个领域是社交纽带,在这里,你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和社交。第三个领域是活力,在这里,你学习如何体验快乐和愉悦。

如果想要孩子成为可以自己做决定并能集中注意力的成年人,那么,他们在整个童年时期就需要体验越来越多的自由和独立。

生活开始于舒适区的边缘。

让孩子们玩耍,让成年人找到心流状态,多阅读书籍,找到你想关注的有意义的活动,有足够的思维漫游的空间感知自己的生活,做运动,有适当的睡眠,吃有营养的、能使大脑发育健全的食物,使自己有安全感。而且,你还需要让你的注意力远离下面这些因素,因为它们会使你的注意力萎缩或者遭到破坏:过快的速度,过于频繁的切换,过多的刺激,让你上钩的侵略性的技术,压力、疲惫以及会让你发胖的含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还有被污染的空气。

《注意力危机》读后感(三):寻回注意力之旅

阅读这本《注意力危机》,一方面是因为我向来对学习、专注这种话题十分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感到了自身存在的注意力危机。书读的越来越少,短视频和短推文看的越来越多,甚至没有专注力去认真打一会游戏。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令我倍感焦虑。

作者和我观察到了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屏幕,而那些需要用很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却一直处于自由落体状态。“我们的文明已经被隔靴搔痒的粉末所覆盖,我们花时间去刺激、抽打、扭曲我们的心灵,却无法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作者尝试了三个月的极端“数码排毒”体验,又用了三年时间去采访世界上顶尖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和互联网技术专家,总结出了12个影响注意力的原因:生活加速、心流受阻、身心疲惫、深度阅读崩溃、思维漫游停滞、高科技操控、冷酷的乐观主义、高度警觉状态、饮食、环境污染、多动症的错误应对、对儿童身心的禁锢。

如何重回深度思考?通过阅读本书,我总结了几条也许对自己有用的方法。

1.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完全不对电子产品上瘾。电子产品也许不会对我们的注意力造成损害,但是人们设计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和电脑网站的方式,使电子产品如魔术一样操纵人们,而人们不知道这些正在发生,甚至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自由选择。谷歌、脸书等软件希望你花更长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身上,因为它们依靠浏览时间收获广告费。通过一些心理学技巧,互联网让人更易上瘾,如朋友之间通过每天签到,获得一条长达两百天、三百天的条纹(友谊火苗),又如阿扎设计的“无限滚动”,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没有下一页,你没有停下来思考“我是否要继续看下去”的权利,只能跟着网站的节奏,永远没有看完内容的时候。

2.动用一些手段,减少信息洪流对自己的干扰。人的思考是非常单一的,一次并不能处理多个任务。事实上只是我们在事情之间来回切换,没有意识到切换而已。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切换会通过“转换成本效应”“搞砸效应”和“创造力枯竭”这三种方式降低我们的专注能力(甚至还有第四种 “记忆力减退效应”)。如果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切换,我们的思考速度会变慢,会犯更多错误,创造力会降低,对所做的事情记得更少了。面对一直滴滴滴响的手机,我选择关静音,并且把容易上瘾的app通知关掉,不重要的微信群屏蔽掉,一回家尽量把手机拿的远远的(这一条目前还没有实现),减少信息对自己的干扰。(“预先承诺”这种方式好像也有用,以后可以试试)

3.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什么都不做。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心流”和“思维漫游”的重要性。在心流的状态下,自我消解,时间停滞,使人变得更强大、更深邃、更沉静。找到自己所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心流源,比如读书、画画、写东西、吹笛子,用这些积极的事情代替消极的事情。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任思绪遨游。原来高中的时候喜欢和朋友在操场上散步,有时聊些什么,有时什么也不聊,天空、云彩、操场和操场上的假草已经足够填补我们的心灵。作者写到,思维漫游让人慢慢地理解世界,开拓思路,在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提升想象力。除此之外,我认为,思维漫游本身就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幸福时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