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精选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精选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是一本由深圳一石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20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一):= =

這本書在貝塔翻閲了……但是個人認爲還是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更豐富翔實一些……火候尚欠……加油吧……

P.S.孔老夫子曾經教導自己的兒子去讀詩經,説是至少可以識得鳥獸花草之名……可見詩經果真老少咸宜……

P.S.P.S.沒記錯的話潘富俊還著有唐詩楚辭的植物鑑賞圖鑒……感興趣的趕緊飃吧……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二):图片配的太差了

封面和题目都蛮吸引人,又是独立包装,于是买下才能看。拆开,读序言,OK还行,一一看下去,唉,这写的是些唯美的东西,配的图却.....像我的参考书《植物志》,几乎找不到一张写意的照片,这个审美真是让人汗颜!如果是按植物志这样也行的,再学术一点,也会不错。最后我又点点失望了,再看下去,就有拼凑的感觉了,我被一个美好的名字和优雅的封面吸引,但却进了一个岁言碎语插图集。 不过,作者的创意还是不错的,引的《诗经》里面的几首诗都是极有意境,寥寥几句,写意非凡。下次可以拿这些植物写药典,嘻嘻~~ 玩笑。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三):封面设计很美,内容有点......

诗经,美人,草木。都是我喜欢的。刚好封面设计也不错。多方面综合因素促成我买了这本书。

虽然这本书写的比较浅/散/以及让人遗憾的配图,但还是要感谢....

周末零零散散读了一些,目前看完2/3的样子,感觉,只能说还行。最大好处就是温习生字,再一次感受诗经里那一些清新美妙的文字。

萱草,麦子,益母草,白茅,艾蒿,车前子,茯苓,蒲草……几乎是童年回忆的一部分。大人在田间耕种,小孩子就在地头玩耍。抓石子,逮蚂蚱,跟着秋天的蒲公英在田埂上漫天疯跑....

孔子说:“我总不能像匏瓜一样整天挂着只知道吃饭喝水,什么事也不做吧。”

另:书的配图实在太粗糙,不知道是出版社美术编辑的成果,还是作者本人意愿。但就图片质量来看跟诗经,美人,实在无法购成联想,就算要回归真实,也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实在没图您来找我我给您义务提供也没问题~~~哎~遗憾~

贴一段书封底上的

在东门,

我初见你,

你夹在人群里,

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

在黄昏的溪边,

我又见你,

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

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

三月三的上巳节,

众人注目的舞台上,

我看着你,

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

你,是我的惊雷。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四):万物有灵,人亦有情

少年时读《论语》,听到圣人这样教育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很是发了半天呆。因为觉得前两条读《诗》的意义容易理解,最后一条听起来却十分奇怪,前者分量太重,后者分量似乎太轻。好比老师这么教育你:同学,你不能不读马克思选集,读了以后不但能建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还能认识很多字……

慢慢的才明白过来,名物都非虚设。玉在上古是重要礼器,字典中与玉相关的有二百余字,而今天一般人知道的大抵只是直到清初仍然不视为“玉”的翡翠。“珩、璜、琚、瑀、冲牙”这类名词与我们的生活已然十分遥远。然而如果你对它们的形制有了认知,读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女曰鸡鸣》时,就能想象腰畔佩了叮叮当当这一串东西多么有趣,而“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又蕴藏着怎样渺邈情思。马在古代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读懂了“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你才能感受征夫宛转的悲喜,读懂了“我马虺隤”“我马玄黄”我马瘏矣”,你才能明了旅人层叠的哀伤。

孔子那么郑重其事的告诫弟子,实乃因为那些鸟兽草木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试图去了解那些无名诗人的生活与情感,试图更深的潜入《诗》的世界,就得设法去了解那些听来有些陌生的词汇。

然而在今日,啃朱熹的诗集注,对很多人来说是痛苦的。有一本能让人闲时翻翻,把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和美丽的诗联系在一起的书,是很不错的。不过《〈诗经〉里的植物》一书,并非严肃的考据——这方面的工作早有人做过。所谓“六经注我”,它是一本带着比较强的主观色彩的,自作者眼睛里看去的花花草草,和它们构建的灵动世界。

《〈诗经〉里的植物》让我怦然动心的不止于此。《黍》一则里,作者引了旁人的一句话“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幼年时,颇信万物有灵。上学路上见玉兰开放,行人拿着长竹竿,整枝敲下,取走花苞,落得满地花叶狼藉,每回经过,总会胸口一滞,暗想树若有灵,不知道该怎样痛苦落泪!人而为人,怎么能如此无情?直至今日,仍不喜欢折花插瓶。只是年纪渐长,那类痴想自然淡了很多。如今听作者带着一种珍爱的口吻,娓娓谈论着那些植物,仿佛在絮絮诉说着伴侣的多情。他的联想很绵长,有时候远远的飘了出去,仿佛与那首诗文字已不相干。你的感受可以和他不同,却无法不被他的感受轻轻叩动。《匏瓜》一则,是我比较喜欢的,他把那个“可怜的”匏瓜,远远近近书里书外折腾了个遍,最后送上餐桌,成了道家常素味。他说:“匏瓜在老百姓生活里最有用的地方,还是在深深的秋霜里老熟好后,一破两半,去做水瓢,它在原始祖宗们的泥盆里一直晃荡到今天华北乡下的一些山乡水缸里的水面上,对自己的命运一幅听其所便的样子,着实是让人佩服的紧。”似乎有点自我写照的意思,让人感觉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的心很安静,安静得有点奢侈。

我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那种,林子里生的一概都是“树”,园子里长的一概都是“花”,天上飞的一概都是“鸟”,所以对博物者素来仰慕得紧。要叫我说这本书的好处,也就是回到圣人那里:可以多识草木之名(鸟兽者留待下一位有志者),它还唤醒心里沉睡的对自然的那份温柔情愫:原来,我们曾经和它们那么亲近。

万物有灵,人亦有情。希望再过两千年,人类还有机会,和它们亲近。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读后感(五):有趣的《诗经》读物

才入夏,却已是逼近40度的高温,提前开始了山居的日子。

周末,在明月、清风、蛙声、狗吠的寂静清凉世界中,读《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这是本有趣的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诗经》里61种花草。

城市里长大的人,一般是认不了太多的植物,更别说诗经里那些拗口,却寄托了万般情愫的花花草草。读了,才知道,司空见惯的母猪藤,竟然就是著名的悼亡诗《葛生》中的乌蔹莓.,而田间墙头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是众说纷纭的《甫田》中的莠,如今已是杂草的莠,又竟然是小米的祖宗的祖宗!《伯兮》里的“谖”即文绉绉的萱草即世俗的黄花菜…....

诗经原本就是阡陌田间的民谣,如今却成为许多读书人不借助字典读不懂的天书。时间之神轻而易举就翻手为雅覆手为俗了。当俗和雅、远古和现代在书中不期然而遇时,心里不禁一乐: 诗经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作者时不时地由这些花草而人心世道、而历史哲学地作宏大的文化猜想,显得用力过度而矫情,如果对花草多做些考证,或许会让这本书少些文艺腔,更有可读性。

这本书,原本就是以《诗经里的植物》为题,陆陆续续贴在天涯网站,引起网友的兴趣,好摄的网友提供了相关的图片,使这本雅俗共赏的书直观、好看。五谷不分者而好诗经者,读来或许有更多的乐趣。

也许因为图片是友情赞助的,谈不上美感,立此存照而已,图片的印制质量也差了些。作者当然不敢也不该奢求免费的午餐色香味俱全,可读者是掏了真金白银来文化的。所以,市场的事还是要按市场的规矩办。

掉书袋而故做深沉的跋,于这本轻松的书无疑是条续貂的狗尾。

2008-06-23 09:41:0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