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的读后感大全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是一本由楊定一 / Jan Martel / 陳夢怡著作,天下生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500,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读后感(一):听心的声音

看到这本书纯属偶然,没想到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最深入的科学饮食书籍。过去曾读过《谷物革命》,当时对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饮食观点感到十分吃惊。我们中国人一向提倡的精白面主食居然被全盘否定了,也让人很难接受。周围人都觉得,不吃饭那吃什么。在这本书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饮食的优缺点,哪怕是纯肉饮食、纯素饮食,也不可避免对身体有不同程度影响。

全书主要是几个部分:1、戒糖,包括精白面和甜味食品;2、断食,包括入睡时间在内的每天12小时以上禁食,以至于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断食日。3、阳光的积极。4、运动的积极。5、睡眠的积极。6、意识和全身心的投入内在,对食物的选择是跟随意识、内心的反映。

所以,虽然是关于饮食和疗愈的书籍,但有许多形而上的观点,以及充满爱和关照的地方不经意地流露在文字中。既是科学的,也是宇宙的,唯心的,全面的。

值得参考。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读后感(二):今天,你减肥了吗?

今天,你减肥了吗?

在这个食物过盛的年代,保持饥饿成了一大难事,保持身体“清瘦”也成了一大难题。因此,现代人不是在减肥,就是在减肥的路上。

遇见这本书,恰好是我又一次启动减肥的阶段,同时又是很迷茫的时刻。不知道大家是否像我一样,减肥之前的准备工作总是做很多,尤其思想上的准备,想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然后身体能“听话”地按部就班,并且总抱着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比如:7天瘦10斤!15天瘦20斤!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非常多的心理压力,反而是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但是在经过什么蔬菜减肥法、蛋白质减肥法、低碳饮食、低脂饮食以及生酮饮食等等五花八门的尝试之后,这一次,我希望跟着“知识”,系统地长期地来一次彻底地改变。知识就是力量,同样减肥也是一门学问。

减肥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种沉浸式地生活习惯,是一辈子都要去学习和实践的事情。

需要说明地是,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减肥的方法指南,而是基于食物营养学的知识,全面改变我们的饮食、运动和情绪等种种生活习惯,重塑我们的身体,恢复生命本省具有且毫不费力的正常运作,让其有能力疗愈我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核心亮点,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世上没有完美的标准的饮食和健康的建议,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尝试,负责人地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找到最适合的饮食、运动等健康方式。同样,在我看来,减肥不是当下时尚潮流的口号,对于现代各处充满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美食诱惑”,减肥是一项克己自律的生物大工程,它涉及身心灵等多方面的调适。

因此,这本书不是在谈减肥,而是启发我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只是其中一部分,减肥也只是健康生活顺带的一种积极效果。“一个人从心出发,一个心境的转变,自然会带他找到相应的调整,而且是毫不费力。”所以书里不仅提到了饮食营养,还涉及运动以及情绪管理等,触及我们生活与身体的不同层面,来享受饮食所带来的加持。

既然是谈饮食营养学,书中必然离不开讨论食物的营养元素、身体的能量转化、代谢等基础又专业的知识。作者杨定一本身也是一名医学博士,因此这些知识也更具说服力;同时他提出的各种疗愈的方法,也是他亲自实践得出的经验。从专业的知识结构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作者都有涉及。比如吃过多加工食品,会导致饥饿素增加,瘦素下降,从而人陷入了“越吃越想吃、越吃越饿”的饮食“成瘾”的恶性循环中。

所谓上瘾,作者指出就是我们追求快乐的神经回路被锁定,让快乐只剩下少数的几种可能。

过度加工食品中包含的精制糖和精致淀粉,便是让我们饮食上瘾的罪魁祸首。作者提倡我们多吃天然食物,淀粉和糖过多的饮食会引发局部的胰岛素阻抗。不断摄入糖和淀粉,会导致胰岛素过高,从而阻断大脑接收瘦素“已经吃饱了”的讯号。这里面还涉及错误的低脂饮食——将不饱和植物油取代饱和脂肪,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基于这样的科学知识,作者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无糖”饮食的行动方案。

有了营养学的知识基础,再配合运动和情绪调节,则进入了作者真正提倡的核心概念:饮食疗愈。所谓饮食疗愈是让我们的身体能拥有一定的空间,可以随时自主地修复和成长,让身体在健康的运作下保持平衡,从而能心灵也能够收获稳定与充实。

如上述所讲,提到减肥,我们总有完备的计划,还没开始行动,我们的心态已经处于紧绷的状态,这反而增加了减肥和调整生活习惯的难度。身体是非常聪敏的一台智能机器,如果我们过于严格控制热量,运动过度,反而对身体造成过大压力,并且使身体对食物对热量过于敏感,启动了饥荒警告,反而想吃更多,或者吃少了造成心情沮丧。因此,饮食的疗愈,首要条件便是向内专注、身心放松。这些离不开我们对自己的鼓励和灵活的调整,我们不必逼迫自己一定要严格执行什么,而是感受身体和情绪,让身体活动与轻松愉快的感受联结在一起。

现代人压力大,通常会将释放压力与获得快乐途径局限在饮食上,而我们需要善用压力,丰富我们愉悦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适度运动、缓慢呼吸、保证睡眠、感受阳光以及尝试断食等多种方式让身心寻找到平静的安放之处,获得愉悦。其中,作者详尽讨论了断食的益处,改变我们对断食的恐慌性错误概念。很多人会误以为断食就是节食,节食造成身体虚弱,有的甚至暴食,这些后果让人对“断食”望而生畏。事实上,断食使让身体自身懂得采用脂肪代谢路径来获取能量,让身体进入修复模式。但是,一想到断食,十几个小时不吃东西,对于以前零食不断的人,或者淀粉和糖上瘾的人来说,一下子彻底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肯定很难,而且还会有饿到发晕或手抖的恐慌,这样反而给自己增加了压力,与我们调节身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所有的一切调整和改变的重点都是自己能不能适应,我们要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是要毫不费力地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把健康变成一种挑战和压力,我们要善待自己,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专注呼吸,不要随时和自己对抗,人的意志是有弹性的,不要随时拉得太紧。

疗愈的真谛,是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身心平衡的方式,能够灵活地调整生活,不被饮食和物质绑住,能从“非吃不可”的制约中解脱,想吃就吃,不饿时不吃,负担消失,人才能变得轻盈和活泼起来。生命也因而变得自由、丰盈和充满希望,我们也更能时时刻刻体验真实的当下。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读后感(三):也许你所认为的“健康饮食”其实是一个误区

我家有一位亲戚,身高175CM左右,体重60KG左右,看起来就是瘦个子。平时饮食、作息都规律,每天晚饭后都出来散步一小时左右。

看他的体型标准,生活规律,应该大家都会觉得他是属于很健康的,至少没有所谓的三高之类的问题吧。事实却完全相反,他不仅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脂肪肝还尿酸高。连续几年的体检结果都不如意。

家里人想不明白,他也很苦恼,明明自己都已很注意饮食和多运动了,平时肥肉都不敢多吃一块,海鲜也很少吃,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直到最近,我读了杨定一博士的这本《疗愈的饮食与断食》,终于知道问题所在。

这位亲戚的饮食是我们常识中的“健康饮食”,实际上却是个误区。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现代营养学推广的低脂饮食原来正是慢性病体质的罪魁祸首之一。

随着现代化成为主流,世界越来越习惯追随西方文化,包括接受美国的饮食建议。大多数人都看到过饱和脂肪导致心脏病的新闻报导、影片和讲座,也会彼此劝告不要吃太油,对脂肪的回避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

看到“脂肪”两个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健康,吃了会长胖,似乎已成了“胖”的代名词。

那些贴着低脂肪或是0脂肪标签的食物,就真的是健康的,是对人最好的吗?

似乎不含有脂肪的食物就是健康的,就像很多人认为素食就是健康的,吃肉就是不好的一样。

我们却很容易忽略掉一个问题,没有了脂肪这个介质的添加,那食物的口感怎么提起来呢?不外乎就是加糖,还有各种食品添加剂。

还有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因为减少了脂肪的摄入,就必须吃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面包等精制淀粉主食来满足每天的热量需求。

就如我家的那位亲戚,他的饮食很健康,为什么还会那些慢性病的问题存在呢?就是因为他的糖摄入过多了,每餐必须保底两碗米饭。他说,没有米饭的话,吃再多的菜都是感觉肚子空空的。

正好有句俗话所说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那为什么说,摄入过多的糖和淀粉类食品都是不健康的呢?

我们来看看杨博士的说法。

在《疗愈的饮食与断食》这本书里,杨定一博士就为脂肪正名了,告诉我们,其实健康饮食要除掉的不是脂肪,而应该是糖和高温榨取的植物油。

这里的糖包括精制的粮食,特别是精制的糖。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写着“0糖”的食物吃起来还是甜的呢?

这是因为,这里的”0糖”只是指没有添加蔗糖,而是添加了果糖。

1966年有人将玉米转化成糖浆,甜度比蔗糖高得多,而且不易结晶、不影响食品的口感。容易加工且便宜的高果糖玉米糖浆,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食品业的口感改造武器,来应对低脂饮食的风潮。

采用这种糖浆对食品生产者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果糖不太刺激“胰岛素”和“肠泌素”,也不会弱化“饥饿素”的作用。这些都是调控能量代谢和食欲的内分泌。

关于“胰岛素”“肠泌素”“饥饿素”这些的作用,杨博士在本书中有很详细的讲解。

不只食品,许多酱料也采用高果糖玉米糖浆。除了甜味,糖经过梅纳反应带来的焦味和香气,更有利于强化口感。许多人爱吃的番茄酱、烤肉酱,都少不了这个味道。

大家大概都想不到,就连给小婴儿喝的配方奶粉,都含有这种高果糖玉米糖浆。

我们要了解的重点在于:果糖绕过了人体透过这些内分泌调控饥饿感的机制,自然让人觉得还能继续吃,于是吃得更多。

除了用糖来克服口感的障碍,食品工业还有另一个法宝:植物油。毕竟专家也建议用植物不饱和油来取代动物性脂肪,一方面能保持油脂的口感,又避开大众对动物性饱和脂肪的嫌恶。更后来最重要的是:符合成分标识的规范。

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家煮菜用的都是猪油,后来听说动物油属于饱和脂肪,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后来大家都改用花生油、玉米油来替代了。

在我们的认知里,已经默认了棉籽油、大豆油、芥花油、葵花油、玉米油这类植物油更健康。但读了这本书后,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甚至想马上把家里的这些油倒厕所里去了。

之前,我们只知道这些植物油是经过高温榨取出来的,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过程是如何操作的。

杨博士在书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其实从这类种籽提炼油的过程,和重工业从原油提炼各种油品的程序可说是没两样。想想,如果你拿一粒黄豆或玉米往石头上摩擦,是擦不出什么油的痕迹的。这类谷物种籽的油量本来就不高,得透过高温高压合并有机溶剂萃取的提炼程序,才能把里头的油给浓缩出来。这种提炼过程很容易产生意外的化学物质,吃下去会造出代谢的负担。

20世纪70年代,这种工业提炼的植物油大量进入饮食,就如下图所示,添加量甚至比原本动物性饱和脂肪的用量还多。在这之前,这类植物油只用来点油灯或制作肥皂、蜡烛,并不是饮食的一环。但现代人不但吃,而且还会以为这种植物油更健康。

(加工食品中添加的油)

大家读完这段话后,是不是也有种冲动想把家里的“健康油”马上换掉呢?

而这个只是健康饮食调整的“冰山一角”。当你读过《疗愈的饮食与断食》这本书后,还会有许许多的改变,并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因为在这本书里,杨定一博士不仅指出了我们日常中的很多饮食误区,还给出了许多的合理建议。不想说它是一本科学饮食指南,但从中确实能收获许多有关饮食的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