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君王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罗马君王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罗马君王传》是一本由[古罗马] 埃利乌斯·斯巴提亚努斯 等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6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君王传》读后感(一):羅馬帝國的帝王本紀

感謝譯者的簽名本

《羅馬君王傳》(Historia Augusta or scriptores Historiae Augustae),是一部爭議性頗大的古代史料。其內容主要講述從Hadrian 開始到 Carinus 為止的歷代羅馬皇帝(包括僭主、企圖篡位者)的個人傳記,是一部模仿著名的《羅馬十二帝王傳》的作品。本書乍看之下,似乎是極為重要的史料,但事實上,對史學家來說,卻是相當棘手的。因為它從作者身分,到成書年代,及內容可信度,無一不存在爭議。

一般據信本書是由六位作者分別撰寫,成書於四世紀末左右。但這些年來,經過學者考證,逐漸認為《羅馬君王傳》實出自同一人之手。而且書中內容錯誤極多,甚至有些虛構的橋段,讓許多研究者對其內容都持保留態度。著名史家吉朋就曾表示對本書的嫌惡,但卻又不得不引用的無奈。畢竟現存關於三、四世紀的史料不多,且許多都有殘缺,史家要且看且珍惜。

而這次,浙江大學出版社將本書列入其“西方傳記經典”之中,實屬英文不佳,又不通拉丁文的讀者之幸。譯者謝品巍之前就翻譯過同屬古史料的《羅馬新史》、《羅馬國史大綱》及《論迫害者之死》,都是成功的譯著。本書以 Loeb 叢書的拉英對照為底本,參看其他版本研究而成,從注釋上可以看出譯者花了不少心血。

其實,如果看過《羅馬十二帝王傳》,或讀過中國傳統史書中的本紀,應該對本書的文風寫法,甚至說“套路”並不會太陌生。《羅馬君王傳》是要獻給後來的戴克理先、君士坦丁,其中的“春秋筆法”自不待言,以馬可‧奧勒留及康茂德父子為例,前者被誇上青天,後者就被評:不如沒生下的好。這種史觀現在雖早已被研究者評為“過時”,但我們還是可以深思其背後的意義。至於裡面充斥著各種異相,後見之明,讀者就見怪不怪吧。

三世紀我最感興趣的有兩人,一個是帕爾米拉的女主 Zenobia,從本書中可以看出吉朋的故事也是從這引用過來的。另外一位是伊利里亞諸帝中的Aurelian,在他手中基本完成了帝國的再統一,而且展開不少改革,書中亦給予極高的讚譽,但他最後卻落得被禁衛軍刺殺的下場,是個值得深思的謎題。而本書作者倒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欠缺仁慈。他認為Aurelian太過嚴苛,在蘿蔔跟鞭子之間掌握的失當,以至於屬下害怕犯錯,人人自危,最後誤信了偽書而先下手為強,將他刺殺。(如果這段史實可信)而我認為這個評論基本不錯,大家仔細觀察,舉凡任何一位成功的君王、掌權者,必然都是極善待身邊的人,因為他們清楚知道,這些人才是最有機會下手傷害自己的。Aurelian在這方面顯然失敗了。或許作者最後評論:“比起帝王,他更像位將軍”,才是中肯之論。說到此處,我腦海中不禁想起了後唐莊宗來。

前陣子,著名遊戲Total War:Rome 2出了一款大型DLC,即以Aurelian為主角,有興趣的可以去試試看這段羅馬帝國的“三分天下”時代。

最後,還是得感謝譯者的辛苦耕耘,把這部實屬冷門的作品譯介成中文,讓筆者有幸能看到這種一級史料。此外,謝先生也重新根據拉丁文翻譯了《羅馬十二帝王傳》,同屬本系列中,即將出版,非常令人期待!!!

《罗马君王传》读后感(二):【转】尹宁:论《诸奥古斯都传》的写作特点

《诸奥古斯都传》(Historia Augusta,又译《罗马君王传》)是一部由六位作者署名撰写的元首传记集,记载了从哈德良至卡鲁斯之间所有元首、僭主及有可能承袭元首职位的恺撒的传记。该传记集取材广泛,采取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既具有罗马史学"求真"的特点,又有通过伪造文献、摘录大量奇闻逸事来弥补史料不足的缺陷,且带有明显的命运决定论倾向。然而,瑕不掩瑜,尽管该传记集在写作方面存在诸多缺点,但仍不失为一部研究公元二、三世纪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罗马君王传》读后感(三):古罗马史家视野里的君王之“德”

谈论君主之“德”,我们必会想起马基雅维利。“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的好些?”这个观点其实并非马基雅维利的首创,而是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马基雅维利对古代历史传统尤其是古罗马史学的恢复与修正。

我们首先要明了,罗马帝王传记是一种独特的写作体裁。罗马史专家宋立宏曾指出:“罗马帝国的所有文献是贵族写给贵族看的,下层人民不具备阅读它们的能力、闲暇或品味。”古典历史学家的使命就是为帝王将相立传。因为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和塔西佗的杰出贡献,奥古斯都、卡里古拉、尼禄等罗马帝国前期皇帝的事迹彰显世人,随着后塔西佗时代史家的式微,帝国中后期的君王传记难续前期的风采。

仅此而言,《罗马君王传》就体现了作品在史学打捞方面的价值。这部著作包括三十篇传记,大致记叙2世纪初期哈德良统治至3世纪末伊利里亚王朝终结,经元老院正式确认的冠以“奥古斯都”或“恺撒”称号的正统帝王,以及自立为王或仅凭军队拥立称王的僭主的事迹。作者署名为生活在戴克里先至君士坦丁时代(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的六位历史学家:埃利乌斯·斯巴提亚努斯、尤利乌斯·卡庇托利努斯、武尔卡奇乌斯·加利卡努斯、埃利乌斯·拉普里狄乌斯、特莱贝利乌斯·波利奥、弗拉维乌斯·沃庇斯库斯·叙拉库西乌斯。

文章合集的风格与水准,往往参差不齐。该书也不例外,或者过于戏剧化,或者朴素平和,或擅长谈吐对话,或注重材料罗列,当然,作为差不多同时代的历史作家,现在由于后人有意识的搜集而放置一处,他们身上的共性便也在这种集中的过程里得以突出。这六人都生活在罗马城,且大都在朝中出任高官之外,其他的信息则无人知晓,由此我们至少能得出一点,即作者与政治的关联非常紧密。生活于罗马经历大幅动荡之后的一段相对稳定的中兴时期,他们撰史目的是为帝王训诫,道德评判和说教意味浓厚。那么,他们积极参与对个人的评判,对君主的品德大加指摘,这种惯例形成的原因大概也出于此吧。

塔西佗曾说过:“历史的功能就在于,它们让美德不至于在沉默中被人遗忘,而那些应对恶言恶行负责的人会受到它们的威胁,担心自己会在后人的眼中留下耻辱。”《罗马君王传》的作者们写法各有特色,基本目标却都遵循了塔西佗的教导。作家们还继承了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撒路斯提乌斯(另两位是李维和塔西佗)的警句式写法,运用简练句式(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微博)概括陈述,同时他们也像撒路斯提乌斯一样着力描绘君王的品德。

“马基雅维利式”主题,假如我们想避免时代错乱,可以说是诡辩学派的主题,所谓“强权即公理”的主张如此明显。帝王传记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他们如何崛起,最终登上统治巅峰的过程。这个过程除了以血铺就,“道德”也很重要。道德塑造了君王的形象,吸引从众的追随。什么是古罗马式的道德呢?谈谈“慷慨”。这是古罗马领袖们必须具备的美德。他们必须为支持者、罗马市民,尤其是士兵,发放大量现金。比如,传记里提到迪丢斯·尤利安允诺给士兵们每人两万五千塞斯退斯,可实际上竟给了三万;而康茂德的“罪名”之一就是“将每一件战利品都收入自己的腰包”。正如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以居鲁士、恺撒、亚历山大为例所主张的,古代君主如果带军队出征,依靠掳掠、勒索、敲诈和使用别人的财物,这种慷他人之慨的做法,不但无损君主的名声,反而使他声誉鹊起。

预兆是君王传记的重要内容。这个现象是东、西方古代史的共同特征。华胥履巨人迹而生伏羲,简狄食玄鸟卵而生殷契,姜原践巨人迹而得后稷,到了汉代还有刘邦斩白蛇而成真龙的传说。罗马君王们同样自带异象,要么梦见咬着母狼的乳头,要么星象轨迹突然移转,要么格外懂事早慧,虽然不像中国那样直接定义为“天子”,在传说里他们都不是凡人。那些后来功成名就的好的君王,都是祥瑞吉兆,暴君和僭主们正好相反。这种预设的“天命说”,给这部史学作品带上了野史稗闻的色彩,很多过于渲染的细节都让人觉得难以信任,但我们可以合理地认同,口述、神话和传说与历史之间存在实质的关联。历史写作在起初是一门文学技艺,即使它的追求目标应当是真实,不实的说法却一直在进入历史的领域,我们现在要求细加区分,而早期的这种杂糅并不受到排斥,本身就构成了历史书写的一种方式。

君主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公众人物。这意味着,私领域的道德禁令对他们并不适用。君主们必须要接受史家的口诛笔伐,但是,撰史者真的能保证公正吗?世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仔细想想,太史公的爱憎好恶那么明显,真的能算“实录”吗?这也是《罗马君王传》的特点。历史的功能在于教导美德与惩罚邪恶,这是罗马人历史写作的宗旨,主要通过激励人心与令人羞耻的例证来呈现。其中不乏过分夸张的描述。正如商纣王成了中国式暴君的符号,所有他做过的、没做过的,极尽人类想象力的残酷罪孽,都被安在了纣王的身上;在这部《罗马君王传》里,康茂德就成了这样的角色。那些罪行之细致、之详尽、之匪夷所思,恰恰说明了,无论哪个人在自己的一生里,都干不了那么多的事儿甚至不可能想出那么多事儿。

在爱德华·吉本撰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里,康茂德同样表现为被彻底丑化的人物。以至于在我所读的商务印书馆2013年的中文译本里,第四章《康茂德的统治》最后附录了一段话,指出吉本受到了古罗马那些思想保守的人发出的怨言的影响。康茂德具有非罗马的观点,并对传统的自由观念进行挑战,他改变了古罗马过于中央集权的格局,超越旧的各民族的礼拜方式,这使得他的反对者视他为邪妄异端。对于康茂德的评价,自待商榷。不过,这种“三人成虎”式的叙述,并非个例。《罗马君王传》处处可见这类事例。要知道,甚至这些文章没有面世之前,这种情况就很普遍了。恺撒就受困于据说对手制造的同性恋流言。利用私德不端、伦理失纲来攻击政敌,是罗马政治的普遍做法。

历史就是一杆武器。君主之德,是这杆武器的靶子。古罗马的历史写作传统,自有其政治智慧和道德根源,马基雅维利也只不过是让它再次闪现。作为“当代史”的《罗马君王传》,相比“后世之明”类的史学作品,我所体会的阅读感受,有很大不同。

延伸阅读:

罗马十二帝王传

8.1

[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 2000 / 商务印书馆

君主论

8.7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 1985 / 商务印书馆

罗马帝国衰亡史(上册)

8.6

[英] 爱德华·吉本 / 2002 / 商务印书馆

哈佛百年经典第10卷:古希腊罗马名人传

评价人数不足

普鲁塔克 / 2013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马与耶路撒冷

8.3

宋立宏 / 2015 / 浙江大学出版社

罗马人的故事(礼品装,全15册)

9.1

盐野七生 / 2013 / 中信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