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的读后感大全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是一本由岡田尊司著作,聯合文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 NTD,页数:2017-5-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读后感(一):没关系,没问题~

如果不是读这本书,可能对这类人群的行为充斥着不理解。虽然在讲解逃避型依恋障碍的情况,但却神奇对自己有内省的作用,既包括自身某些细微的逃避型依恋,也包括如何和这类特质的人相处。在保持好自身独立的同时,给予对方足够的个人空间,通过保持同理心的态度去共同耕耘相同兴趣的部分,是作者一直强调形成安全堡垒的关键吧?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读后感(二):别非得往自己身上套

“依恋”这个主题,我还没看过什么书,所以没有参考标准。但是,感觉这个作者写的是二手信息。为啥我心里没标准,还这么给评价呢?

首先,每个主题都写的比较浅。仅凭“逃避型”这个字面,就大概能猜到面对不同议题,这类人会怎么处理。尤其第一章把字面拆解得比较明白了,但是作者还是坚持用五个篇章来描述。越看越像星座书。就是你已知星座特性,不过是在不同主题和场景下套用,还以此当作星座特性的印证。看短评里,相当比例的评价都类似是“啊,这就是我”,还真当星座书了?

关于如何应对、如何改变的实践篇幅只有两个篇章,还一大半都是案例。而且作者在用“事后诸葛亮”的视角编写这些案例。在已知此人所有历史经历后,编排出带有前因后果的故事推演情节。

比较有趣的观点是第三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影响了人类在生物学上的依恋机制,导致“逃避型”人口数量急速增长,可能带来影响人类未来的质变。可惜,这章也没深入下去。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读后感(三):逃避:愛才是開啟黑暗的鑰匙

看完我不知道該開心終於知道為什麼會有霸凌為什麼會有傷害為什麼會有小到對個體大到對社會無盡的冷漠,還是無奈,可憐,同情,害怕這樣的群體。

比衝動,情緒化更可怕的,是沒有情緒。就像沒有痛感,你就不知道自己受傷,不知何時遇到危險就加速了死亡,但你至少可以看到傷口,看到鮮血,你會害怕。但情緒的傷口被包住了,就便麻木認為別人也不會痛了。

書中提到,逃避型家庭的孩子,更大機率成為校園的霸凌者。我幼稚園的時候,雖不至於被霸凌,但也屬於那個弱小者。班上有一個大孩子,每天只在欺負別人,具體做了什麼我記不得,但是我只有害怕。有一次出於防護自己,我手上拿著剪刀,他要攻擊我的時候,被戳傷了手掌。我記得,他沒有哭。

而當這些逃避型依戀的孩子成為了大人(不是逃避型人格),他們也依舊看不到自己傷害別人,你越是想要和他探討,他越憤怒。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我之所以給這本書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他幾乎每一個章節,都解析了逃避型的傾向,而他提出的每一條都符合我重度逃避的前男友。包括一些新的關於這個類型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原因,比如媒體。

我的前男友是一位離不開電視的人,他連廣告都無法捨棄,。在我們旅行的時候,他一回飯店就是看電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說自己最後看五分鐘,變成了三小時。他跟我的解釋是,電視是他與台灣最重要的連結,因為他長期生活在香港,看不到台灣的節目。他的電視著迷程度可以是,因為看電視導致每一天的退房延遲,因為看電視,凌晨才睡覺,因為看電視,眼睛裡看不到別人的存在。他曾提到他姐姐的孩子比他更誇張地愛電視,很容易理解,逃避型家庭的孩子,也會有一樣的狀況。

如果不是真正了解這個逃避型,我是不會知道這一切都源自於自卑的。他年輕,學歷不錯,職場得意,家境很好,家人很相愛。事實真是這樣嗎?一點一點的細節浮現在我腦海裡。他時常在我對自己有自信的方面貶低我,說身高163cm的我怎麼會這麼矮,身材沒有很好,說我的攝影作品真的還好,穿衣服沒有品味,千萬不要再穿yohji yamamoto的黑衣服去見他,說我的學校沒有很好(但其實我學歷比他高)。另一方面,在他性功能障礙展現之後,每天問我最多的就是,喜不喜歡他的大香蕉,大蟒蛇,他是不是很厲害之類的。(我知道很無語)。當時的我,天真的以為這是他的自信。

然而再細想,他也曾透露他的真實想法。當他拒絕與我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他說,說不定你和我相處之後是你不愛我。他曾自我揭露說,你不知道胖子都是小雞雞嗎?也曾問我,當我知道他不行時有沒有很失望。與之相處的過程,就是一切真真假假。

從認識他第二個星期我就知道,他是一個奇怪的人。他說洗完澡打給我,就是一去不復返地消失。給我的解釋是要去深圳,來不及了。我當下的想法是,也許有些人就是沒有很在意對不熟的人的承諾吧。這次的原諒,變成了萬劫不復的開始。說吃完飯打給我,結果第二天聯絡我說自己忘了這回事。常常記不得我和他說的事,甚至是我從英國飛去台灣找他,他也記不得具體幾號,常常用自己太忙,很累,工作很辛苦來搪塞。而我發現他能清楚記得台北哪一家店開到凌晨幾點時,我質問他為什麼不記得我的一切,他說不出任何話來,僵持了2分鐘,他說不要再逼我了。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他當下是真的腦袋一片空白,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即使真的想說什麼,也是說不出來的。

我是一個不擅長問問題的人,這是我們能走下去很重要一個原因。因為逃避型不擅長自我揭露,也對別人的問題過於防衛,他的生活就是一個秘密。當我問他拖延症,不守時的狀況是否從以前就開始,他的表情明顯感到迴避,但還是對我說,高中時期,所有人說好是7點聚會,通知他是6點,這樣他才會和大家同時到。於是我沒有繼續問。他常常提到自己的姐姐,而我問到他妹妹現在在做什麼,他又出現了一樣迴避的神情,只說她在工作。我也沒有繼續問下去。他說和前女友的事是他們之間的事,不能告訴我。他的朋友和我沒有交集,不能讓我認識。總之有無數敏感的區域是他不想揭露的,那是因為我對他來講,安全堡壘還不夠堅固。

當我回英國的當天,他很快把我送去安檢,卻在機場打電話給我,說自己對我有多不好,在我跨越一萬公里去找他的時候,他卻消失了那麼多天。他哭了。他許諾了未來要一起去更多的地方。可是,在我回英國的一個星期之後,他永遠消失了。app未讀,未刪除,電話未封鎖,卻永遠沒人接聽。我偶然認識了他大學時期好友,他問我他消失了多久,我說,一個月。他說正常,不用擔心。我當下無法理解他說的一個月不聯繫正常是我對時間的理解有出入還是他是他的同謀。他接下來說的話,我想我更認識我前男友在生活的交際圈中是怎樣的人設。他說: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幹什麼,大家也不好意思問。原來他的逃避不僅在依戀狀態中,人際關係同樣受到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強調自己朋友極多,而事實是,與誰都無法親近,真正的朋友,恐怕是沒有吧。

兩個月之後,偶然的機會我聯絡到了他。我沒有說是哪位朋友,但我把那位朋友的話告訴了他。他非常驚訝,表示怎麼可能。他否定了全部,並聲稱一定是和他不熟。我突然想起他消失的前幾天,我對他說,為什麼你都不告訴我你的生活,為什麼你從來沒有跟我分享過負面的情緒。這大概就是他會從愛變成恨的一個轉折點。想要從恨再轉變成愛,幾乎是不可能。

由於自己沒有像別人一樣能切身體會到愛與痛,但他們擅長總結如何虛偽地表達自己,從而化解麻煩與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和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對不起。諷刺的是,我和他的聊天紀錄,留下的語音,只有一句他說,對不起。然而這個對不起,從沒有經過反省。他知道只要道歉你就沒事了,只要說愛你,你就會開心,只要給你承諾,你大腦就已經浮現了和他一起幸福的畫面,他根本不需要做什麼。他說,但連他自己都無法確定愛這件事。我知道承認別人甚至沒有愛過你這一點,很傷人。可是傷人的不是他沒有愛過你,是你沒有愛過你自己。

我曾經因為他的消失,聯絡了警察。因為個資法,警察沒有告訴我他的信息,只告訴我他是安全的。當我告訴他這一切的時候,他立刻說,我會弄死他。我說為什麼?他說,查我資料,傷害我。我反問,可是你沒有想到你不說一句話消失兩個月不是傷害我嗎?他說,我騙你錢了?我騙你身體了?我回答,心理的創傷更無法修復吧。他不發一言。

其實我曾經想主動分手也是因為極度的自私導致對他的幻滅,沒想到先被他搶先一步了。他無法接受女生比他工資高,認為傷自尊。又要求女方在家庭生活中拿錢和他共同養家。我極度不悅。在旅行時,因為他一直拖沓,沒有吃早餐,我說我餓了,他卻覺得很煩,直到我因為低血糖差點從機車上摔下來。不管多早回飯店,他都會看電視看到半夜,我提醒他,有任何聲音與光亮我都無法睡著。可是他卻說,反正我們明天可以睡到11點,你3點睡也夠八小時了。甚至,就連第二天我5點要起床搭飛機,他在凌晨1點說要出門買水,抽菸,回來還是繼續看電視。我的身體,心靈都很疲憊,更無法想像與他生活的樣子,我開始像他一樣想要逃走。更確切地說,我也麻木了。

回英國之後,我無法提起對戀愛的興趣。他讓我到了之後給他發訊息,我發現他並沒有回覆反而鬆了一口氣。寫到這裡,我才發現我愛的不是他,我愛的也是我自己,那個恐懼被丟下的分身,只想為了證明自己被愛著,這樣而已。

即使無法依戀人類,他們會將依戀轉移到其他的地方。最好的依賴,就是煙。重度煙癮,就是為了緩解壓力。作為一個胖子來說,食物也是依賴。我自己就是一個binge eating患者,我非常清楚什麼狀況下我會犯病。而他和我旅行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從第一天未抽一根煙,到最後抽了10支,從和我兩個人吃飯吃不完打包帶回家,到覺得沒吃飽,一個人半夜跑出去買宵夜。我理解他的越親密,越窒息。

通過此本書的測試,我的鑑定為安全焦慮型,大部分時候穩定,但焦慮也是影響我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分析之前短暫且失敗的戀愛中得知,此前的我其實大部分是焦慮型,硬生生被這次的戀愛調整為安全型。一開始我非常痛苦,在他不聯絡我的幾天中,我會哭,但我從不透露自己的焦慮。或許對常人來說,幾天聯絡一次就已經夠詭異了,可是更詭異的是他的逃避,可能是五天,十天。他用非常多看似是客觀因素造成的斷聯當作藉口。一個月之內,手機掉水裡,和同事借了黑白手機,沒辦法聯絡你。我和朋友去宜蘭玩,手機忘了帶。朋友叫我打球我忘了。但真相難道不是為了逃避這個目的而故意造成了這些事實嗎?後來即使他不聯絡我的幾天,我也能充滿被愛的確信,去過每一天。直到這一切的假象突然崩塌。

失敗的戀愛經歷,才讓我去尋找這一切的真相。如果沒有他的出現,也許我永遠無法了解那個矛盾的自己,沒有辦法主動去解鎖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鎖。

不需要原諒,誰也沒有虧欠。不需要道歉,我更應該感謝。

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 Therefore it is.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