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庄子諵譁读后感锦集

庄子諵譁读后感锦集

《庄子諵譁》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6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諵譁》读后感(一):一生能读懂吗?

读了两遍,第一遍速度很慢,侧重读顺,第二遍稍快,侧重理解,但显然高估了自己,南师讲解很细微独到,不晦涩,不过要消化必须得要深厚的功底,显然我不够,有些书是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来读,才能领会其要义,我想此书就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意境的理解也会发生改变,路漫漫,静候之。

《庄子諵譁》读后感(二):庄子外衣

书,看全本信一半,这是原则。南老讲庄子,儒道释三家都在里面。本书说6篇前后关联,是一个整体。与讲论语的思路一致。庄子的道可学,空不可学。 王霸杂用,外尊儒术,内用黄老。历史的大秘密。 庄子此书不结合时代读,毫无用处。讲道理,道理就太多了。对自己身体,精神的可以感觉到的益处是什么,才有体会。

《庄子諵譁》读后感(三):《庄子諵譁》简评及勘误

学术圈子里的大师、学者是《庄子》中的尧、舜、孔子的话,那么南怀瑾就相当于王骀、老聃者流了。南怀瑾在学术界的理解范围之外,而如果不能怀之、必欲屏之的话,则学术圈子只能是个止于所知的小格局。其实南怀瑾还属于王骀、老聃辈中的入世者,在他背后还有更多王倪、啮缺、蒲衣、许由、支离疏……在他讲课的过程中,偶一现之,却多连个名字都留不下。

这个版本错别字蛮多的,后来我发现上古版也差不多,可能是当初整理录音时的讹误。写在此处,供有心者校订。先录上册:

P90,第二段第一行“硬有声音”,当作“便有声音”

P107,引文第三行“其臣妄不足以相治”,当作“其臣妾”

P185,引文第一行“猿猴然乎战”,当作“然乎哉”

P213,“生命的观念”第二行“无竞这个观念”,当作“无竟”

P250,倒数第二行“沐然为戒”,当作“怵然”

P260,倒数第二行“水远是亮着的”,当作“永远”

P302,引文第二行“入则呜”,当作“入则鸣”

P316,第二段第五行“红中自板”,当作“红中白板”

P318,倒数第二段末行“大富贵。有寿考”中的句号,似作逗号为宜

P328,第三段第四行“故法言日”,当作“故法言曰”

P349,末段两处“娠”,皆当作“蜄”

P367,倒数第三行“颐隐于齐”,当作“颐隐于脐”

《庄子諵譁》读后感(四):读庄子諵譁,再諵譁

看评论说很多地方的解读比较偏个人色彩,我自己倒是喜欢偏个人色彩的部分,南怀瑾老师的角度恰好融合了,儒,道,佛,既可理解不同观点下所罗列的差异对比,也可思考相同观点下所共认的某些智慧。

第一篇逍遥游,将生物分为三个阶段:1.物化(大多数生物因坏境而改变,自始至终都活得比较糊涂,无所事事,在名利场受折磨,等待着生命终结)。2.人化(我个人理解陶渊明是否就在此层,通过修行,不再受物理世界的伤害,游乐人间,雅俗共赏)。3.神化(心能转物,无何有之乡,与佛家的万事皆空有相同之处,追求无我)。

转头第二章讲为什么说无我是真理,因为在有我的段位里,是形而下的,万物不齐,是非,得失,生死,怀有执念。无我的段位里,是形而上的,万物归一,没有分别心也无差别,不过都是意识的兴衰。如何从物化到神化,大概就是修行的过程。修道,修道,道在哪里,以为在高远的地方,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取得真经,实则道或许就在人自己的身上,只是它被埋得深了些。

明白了齐物论的大道理,养生篇开始讲如何做。不烦恼,不痛苦,大道至简,就是不喜不悲,从容,安详,平凡,修炼自己这颗心,化万物为一,没有分别,不会因外界影响而变得苍老。

到了第四篇,修行自己是为了厚积薄发,先出世修内为圣,再出世修外为王。出去做事也要有一颗已经修成的心,自己内心明白事成事败,是都没有圆满的。为人做事但求正直,无愧于心,抱有整年,坚持做对的事情,不玩巧弄拙,不刻薄,不迁怒,世事固然难行,守本分,游戏人间呀。外是对内的考验,而内是一切的出发点。

第五篇讲,要出世做事情,如何坚守底线,就是要做一个有德行,有定力的人,心如止水,不悲喜怒哀乐,爱憎悲欢做困,没了世俗的小情,才能找到大情。清净无为,没有杂念,不被看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左右,坚持做对的事情,完成目标。

修内有道,修外成事,慢慢有点大宗师的影子了,第六篇讲的便是大宗师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总结了前面的东西。

了解万物无常,不拥有,不失去,不耍滑头,不算计,不狂妄,不计得失,现在,过去,未来,悲,喜,一切皆空——齐物论

精神无杂念,入世守正道,坚持底线——养生篇+德充符

道法自然,自有它的运行逻辑,不勉强,不抗拒,无为。该做就做,做完不想

第七章的应帝王,说实话我没有怎么懂,好像在讲调心,游心,心境淡泊,但是好像有只是如此,留一点无知给下次再读吧。

《庄子諵譁》读后感(五):逍遥游

十年梅迹踏红尘 为忆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 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 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 野花啼鸟一般春

物理世界对他没有伤害,因为他心能转物。

关于神化,他提出来三个原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算道德到达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在历史上,从幕后出来拨乱反正的,都是这一类的隐士。等到天下安定了,就找不到他们,都溜掉了,所以称为高士隐士。这也就是庄子所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予无所用天下为!”真正有道之士,何必要出来干什么天下事呢!你回去吧!就是这样一句话。实际上我们人生,做一辈子人,都没有为自己生活,都在做厨师,都是煮给别人吃的。做父母是煮给儿女吃;做儿女啊,也是煮给人家吃,都是厨师。所以必须要解脱了世俗的枷锁,才可以不为名所累,然后可以做到“圣人无名”。

好的政治社会安定,人们不晓得那个当厨师一样的领导人,是多么辛苦做出来的。所以古人有两句诗说:“洛阳三月花似锦,多少工夫织得成。”宋朝首都有一度在洛阳,洛阳三月的时候百花似锦,整个变成了花都了,但要多少工夫才能组织起来啊!

在道家的观念中,整个的天地宇宙,是时空形成变化的一个大锅炉,我们在这个变化的锅炉里,不过是一个被化、受化的小分子而已。我们只是宇宙万化中,掉下来最小一点点的所化之物。大到宇宙,小至微生物,最初与永恒起能化作用的是谁呢?要把握那个能化的,把那个东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遥了。不然我们始终还是被化的,我们做不了变化之主,做不了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也就是超过了万物变化的范围以外。

第一,他明白告诉你,水要深厚,像大海一样,才可以容下大鱼、大船在里头走。如果没有深海一样的容量,那个小坑坑装一杯水,浮一个小芥子,那是小孩子眼里的伟大,如果把那个杯子再放上去,就走不动了。一切都是容量大小的问题。

你的学问,你的能力、才智都要去养成,那就是你的风。风力愈大,愈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往下面一看,就是所谓的驰骋天下,天下万物都在你的下面,非常渺小。那个时候,你已经不觉得自己伟大了,没有伟大可讲了。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否则那是消耗的消,发抖的摇,消耗完了,只好发抖了。庄子所谓的逍遥,是真逍遥,读了《庄子》这本书,自己的胸襟就会高飞扩大。

我们活了七八十年,认为自己颇为伟大。其实那些几秒钟生命的也是活了一辈子,也很快活。这个感受的境界,各人不同,每个生命都不同。老子不晓得活了多少岁,因为每一个时代他都出现,每一个时代都变一个姓氏。我们现在所讲的老子,是周朝时的名字。他实际上的寿命,就无人知道了。

“虽然,犹有未树也。”这里庄子的文章又转了一个气势,这类人还没有找到人生生命的真价值,他还没有建树,还没有建立一个东西;换句话说,还没有得道呢!

所有中国做皇帝的帝王之学,军事学、谋略学、作战的谋略、做人的谋略,都是受《外篇》、《杂篇》的影响。历代大政治家,创业的人物,甚至如曹操等一班人,明显看得出,都受了《外篇》的影响。《外篇》影响了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是所有一切谋略学的鼻祖。除此之外,它对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上的启发,也非常巨大。

因为逍遥,才可以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能够解脱,才能够得游戏三昧,才敢在人生境界里游戏。如果人生不得解脱,这个人生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能够逍遥呢?一个人没有远见,没有见解,如想成功一个事业,或者完成一个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不被物质世界所限制,如果不被人生痛苦环境所困惑,则人就可以超越,就能够升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