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1000字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1000字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是一本由许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一):第18页

近期被熟人安利,买了这套书,共三本,但看到第19页时很惊讶,为什么女红后面附的是日本的绘画《针侍事》,在下面的介绍中,开篇便是:“作为大首绘的创始人……”没有丝毫介绍这是日本文化,或者区别对待日本文化的意识,怎么说呢?让人觉得很不寻常。中国的女工图没有吗?还是作者是个日本人?我有些疑惑,然后把三套书都拆开看了一下,里面插入很多的日本文化嵌入,比如100个成语中介绍冰清玉润的时候,后面配的图是日本绘画《竹林气妍》,三更半夜配的是日本绘画《青楼十二时》,十恶不赦配的是日本绘画《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个》,我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一本讲中国古代生活史的书要强行加入那么多日本元素,难道中国找不出一幅关于十恶不赦的绘画?我突然想到近期的教材事件,突然就毛骨悚然了。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二):我们常说的俗语原来是这样由来的

这本书是继《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之后,许晖“100词”系列的第三部作品。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很多俗语从千百年前流传至今,这里包含了多少世俗智慧。虽然俗语看似没有成语那样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但俗语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让“它”更有了些许烟火气。

本书从四个角度来归纳了这100个俗语,这四部分分别是:登堂入室、走街串巷、鞠躬尽瘁、观之宇内。其中“登堂入室”和“走街串巷”介绍的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俗语,“鞠躬尽瘁”和“观之宇内”更像是常识性的俗语。

看完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这些俗语的由来,更加知道这些俗语适用于哪些场合来说,不了解意思就用俗语的话,只能是贻笑大方。就跟成语用错意思是一个道理的。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古书的感觉,裸脊锁线装订让书可以完全平摊开,这种装帧提升书了的复古感和文艺感,让这本书的内涵与设计相得益彰,十分有观赏性。

俗语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历史的积淀更加需要传承。我认为这本书也很适合给孩子们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总说的俗语是怎么一回事,也会让他们了解到古代社会史。如果觉得常规的历史书太正统、“枯燥”的话,这本书也是一本非常适合学习历史的哦~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三):藏在俗语里的“清明上河图”:人间烟火中的俗与雅

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部分。每一句俗语都是经过千百年口口相传、才流传至今。每句俗语之中都蕴藏着人生的思考;浓缩着生活的智慧。

读罢《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俗语的背后更有深意。一旦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俗语的另一个时空。那些为我们所熟知的字词,在古代有的沉淀着浓厚的历史、有的隐藏着生动的故事、有的反映着世人的心态、有的描述着远去的习俗。

一、沧海桑田,多数俗语今是昨非。

“宇宙”现在指的是时间空间的总称,而原来指的是房子的屋檐和栋梁。

“下榻”现在指的是住宿,在古代则真是要把床放下来用的意思,因为平时床是悬挂起来的。

“素面朝天”现在指的是不施粉黛的天生容颜,而在古代指的是朝见天子。

二、身逢千载,有些俗语亘古永恒。

当有人说“打喷嚏是有人想你了”,多数人以为这是现代人的调侃。但实际上却不过是两千多年的旧账重翻。《诗经.国风.终风》中已有“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这样的诗句。作为当时的流行歌词,意思就是,你是不是也在想我,如果你在想我,我就会打喷嚏。

三、流传百世,笑谈俗语槽点满满

提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代有一丈夫纳妾,妻子写了一首诗表达心扉,“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与茶”。可见该主妇一肚子不满,但又不好明说抱怨,只好发发牢骚。不知道你注意没有,诗句中当家七件事少了“醋”,原来醋都让她自己吃了。

四、历经千年,曲解俗语惭愧连连

“光棍”现在的意思是单身汉。但提到起源,才知道这是“以讹传讹”。真正的来源是《礼记.王制》中的一句,“老而无妻者谓之矜”。“矜”的意思是戈矛的柄,矛的柄很长,直立在地上。引申为人老后无人为伴,只有一根手杖可以扶着。其后又历经通假字“鲧”,“梼杌(断木)”进一步引申,俗化而来。

除了对俗语的解释外,这本书还收录了馆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的上百幅中国传世名画和多幅浮世绘作品,不啻为一场视觉盛宴。通过名画的解析,让我们对传统绘画的了解和俗语的运用同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俗语与名画,这种俗与雅的碰撞、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反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四):有趣又涨知识的历史书!俗语溯源,古风!好爱!

俗语,很俗,但却很有趣!特地道!本书追溯俗语的源头历史,寻访如今或已鲜为人知的古代社会生活。并配有100幅高清古画,把下里巴人的俗语和阳春白雪融合在一起,雅俗共赏。

比如,你知道这些吗?

“三八”为什么是骂人话?

“月老”为什么是媒人的代称?

“马桶”为什么用马来命名?

“光棍”为何比喻单身汉?

“红口白牙”为何比喻说瞎话?

……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作者:许晖

这本书就是通过溯源100个俗语,将古代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描画出来,柴米油盐,花前月下,茶余饭后,街谈巷语,一一呈现。

“五毒”,竟然是良药;

“白日见鬼”原来是指清水衙门;

“门外汉”竟然是嘲讽苏东坡的;

“新郎”原本是指新科进士。

……

是不是既有趣,又特别涨知识啊!关键是还有100幅古画,太稀罕了!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100个日常俗语,走街串巷,登堂入室,行走江湖,俯仰天地,收集了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智慧。

如果想涨知识,想了解古代社会蕞大众的生活,想在社交中为自己增彩,强推这本哦!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读后感(五):收集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智慧!

俗语,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长起来。在千百年口口相传的常言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茶余饭后的街谈市语里,又流动着多少世俗智慧、人间冷暖?它们如何饱受时间的揉、捏、捶、打,辗转至今,仍然喷薄着粗放的生命力?

我们日常中聊天交流时,常常会在话语中用到许多生动活泼的俗语,这些俗语我们一听便能知道什么意思。用俗语或诗句来代替自己想说的话,不仅显得生动形象,而且会显得很有文采或幽默。

但是这些俗语,真的就是我们理解的那些含义吗?

翻看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那些日常听到的俗语原来竟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些意思。下面选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俗语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尽可夫 本来不是形容女人生活作风不检点。

这个词语当今是用来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当自己的丈夫看待,但是在古代这个词却是浸透了浓浓的亲情。

“人尽可夫”一词最早出处是《左传.恒公十五年》——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胥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

自己的丈夫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她的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是从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可比性,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

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

“人尽可夫”的典故原本是充满了腥风血雨的,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们对这个词语理解的变化,后来这个词语也就成了用来贬低一些不守妇道的女子首选之词了,也许这个成语和典故没有任何问题,出问题的是人们的理解和封建社会对女人的束缚!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赞的地方就是,除了对俗语的解释外,这本书还收录了馆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的上百幅中国传世名画和多幅浮世绘作品,不啻为一场视觉盛宴。通过名画的解析,让我们对传统绘画的了解和俗语的运用同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