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100字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100字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是一本由孙犁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一):动荡岁月里的记录

儿时总听爷爷提起自己小时候的艰难,吃不饱肚子睡不安稳觉,朝不保夕,胆战心惊,而后看到很多的影视作品,讲述动荡岁月里一些有志之士克服种种物质困难而带领人们获得胜利,百年后岁月里的动荡少了,人们都奔赴着好日子,而今再跟随作者孙犁回望过去百年里的种种磨难,深感人的一生艰难太多,人生的选择透露着人的韧性,我们或许比自己原想的更坚强。

中学毕业后的孙犁先是在父亲的安排下在学校里当会计而后又去高小二年级教国文,之后战事吃紧,简单收拾就去延安了,因为文笔好,孙犁就成了记录员,且时常发表文章。记录的前提是要了解群众,在各个村寨里往返,同当地人交流逐渐多了起来。第三辑-乡里旧闻,收录了11个故事。

漫长冬季过后,粮食告紧,好在万物复苏,野菜的选择性很多,黄须菜,扫帚苗,麦苗,榆叶和榆钱,柳芽,杨花,孩子们帮忙采摘,填饱肚子。即便味道不好,也顾不得了。

乡里的人,有头中数弹而面目全非的村长,有农活精但又傲慢的凤池叔,专门帮人埋小孩的干巴,美丽而没了娘的小杏依附着他人过活,为了活命把女儿送去教会的菜虎,几千字写就一人的一生,都是向着美好的日子奔去,但又都是坎坷和心酸。总以为余华写《活着》,富贵的日子一路坎坷,心里难受,但是现在读完这11个故事,富贵的人生就是中国百年前数万万普通老百姓的一生,艰难地活着。

活也要活得有个样,小书绫早早干农活,为自己选好了夫婿,起早贪黑地劳作,只为房子住的更舒服,日子过得更舒坦;妞儿学纺织,做衣服,把家里仅剩的几块布缝成袜子送给孙犁,助他们打仗,直到儿女成双,成熟后的妞儿还一直喜欢学习新事物;妻子是家中老小,从不事农活,在孙犁常年在外,家中无粮时,也开始春耕秋收,日夜纺织,天未亮就去城里赶着卖纺织好的布,一双秀手变得粗壮。

人这一生呀,持续的努力,会让人有个奔头,而努力后是否有机遇实现人生跃迁,则是不可测了。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二):《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心中所想,落笔成章

是否时常有风吹过我们的心头,吹走心中的烦闷,带来清新与自然,这样的风是温柔的,是动人的。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是作家孙犁的散文集,包含芸斋梦余、远的怀念、乡里旧闻、文林谈屑、耕堂读书记、耕堂书衣目录等七个部分,当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回忆儿时和故乡,回忆故旧,去谈论创作和读书感悟的时候,我们也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字中的平淡美好。

“人的一生,真正的欢乐,在于童年”。为什么?因为那是我们一生之中最为无忧无虑的时光吧,而这样的时光也最珍贵啊。鲁迅先生最喜爱的是百草园,我想这是因为那里收藏着他的童年的欢乐啊,作者笔下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那是与昆虫有关记忆,捉可以喂鸡的虫子、捉可以煎着吃的蝉的幼虫,这样的快乐经常和衣食紧密相连,而困苦中快乐是那样的难忘和难能可贵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验的增加,随着喜怒哀乐交织于心,有些话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心头,比如忘却。于是我们也会想,我们到底应该记得什么,又应该忘了什么呢?其实我们心中可能早有答案,那些困扰我们的,那就纠缠我们的,那些苦难的过往,那些心底的伤痛,或许都应该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一一抛却吧。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排除一些干扰,集中一点精神”,人生的路很长,我们总该学会轻装上阵,然后去做那些够值得我们去付出心力的事情。 作家与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呢?我想每一位作家都写书,也都爱书。他们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又将自己的感悟倾注于笔端,所以他们与书之间就结下了如此紧密的联结。作者爱书,又与别人有所不同,而这点不同又让人心生感动,这本书中有一个特殊的章节,那就是“书衣文录”,而这个章节就源于作者自少年时就养成的惜书爱书的习惯。作者给每一本书上包上书皮,并在书皮上随手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的随笔充满着真情实感,这样的随笔更记录着作者的深刻思考。

人的一生是个大大的题目,有很多人竭尽全力想要写出宏伟的文章,可生活又往往也是有许多小事组成的,所以那些小文章更它独特的韵味啊。心中所想,落笔成章,方显人生真味。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三):大道至简,极境至臻

在利益至上、效率为王的时代,你是否也想在浮躁的生活中寻得一丝内心的宁静?阅读就是不错地选择。读小说,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想象力,学习作者塑造人物、谋篇布局、描写环境的技巧,还能从中积累内涵、提升文笔。读散文,则可丰富你的情感世界,荡涤你的内心。这两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都是极为丰富的。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散文精选——《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可以让你两者兼得,说是散文集,其实也涵盖了孙犁先生的部分短篇小说作品,内容清新而又饱满,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知道孙犁先生还是通过他的小说《荷花淀》和《白洋淀纪事》,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善良和理想的人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刻画人物时,详略得当,特点突出,描写自然景物时,如同水墨画,轻描淡写间便点缀出诗意的景色,即使残酷的战争场面,也能以诗一般的方式呈现。《时常有风吹过的心头》中所精选的作品,则全方位体现了孙犁先生生活简朴、不慕荣华的优秀品格。

《菜花》中,他描写自己对头年冬季贮藏的大白菜根部发出的黄白色菜花喜爱至极,认为它虽然小而平凡,但亭亭玉立、淡雅清静,同样是很美的景观,于是精心养在水盆,摆在案头,他以赞美的眼光审视菜花,赋予菜花平凡的美和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质,对父亲看似简单的过往,寥寥几句,与菜花看似相互关系不大,实则想通过父亲像菜花一样普通而艰辛的一生,歌颂平凡的人,歌颂平凡的人生。他文末写道:“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母亲的记忆》同样没有长篇大论,却通过平实的叙述和点滴的追忆,表达了与母亲间那滚烫的亲情,同样让我们为之动容。

在《黄鹂》中,他的文字充满深情:“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燕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放在现在来看,这传达的是匠人精神,坚持做好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也体现了一个人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

在《贾平凹散文集序》中,他称赞贾平凹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辛苦耕耘的农民,也提醒作家: “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在我看来,这适用于我们所有人。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四):读着孙犁的散文集,重新认识一个小说家之外的老人家、散文家孙犁

知道孙犁都是通过他的小说,《荷花淀》《白洋淀纪事》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小说。而这些作品都是创作于解放前,在我的认知里,孙犁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家,而对于他本人,对于他其他的作品,知之甚少。 直到我看到了这一本孙犁的散文集《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着这些创作于七八十年代的散文作品,让我对于孙犁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不但认识这样一位有波折经历的作家,也重新认识了他的作品。 这本散文集包含了七个部分,《芸斋梦余》是关于孙犁的回忆录,是一种记录具体生活场景的散文,而在这里,我们也走进了孙犁的真实生活状态,了解到了他人生的态度,知道了他对于过去以及过去的人的回忆。这是一个老年人对于自己前半生的总结,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有着无限感慨,但又极为平淡随和。这是一个纯洁的心灵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生活的态度。

其中有一篇《吃粥有感》,就是作者从喝一碗棒子面粥而想到了战争岁月,想到了过去生活的那种艰辛,想到了那种艰辛下的战友情,这就是归于平淡之后的温馨。 第二集是《远的怀念》,这是对于他的亲朋好友的纪念文章。友情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对一个已经走入了人生后半段的人来说,这种友情很多变成了悼念的文章。可是它们沉淀于记忆中,必须要迸发出来,也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而这就是孙犁的情感表述,我们读着这样的文章也会被这种情感深深打动。

《乡里旧闻》就是家乡的那些人和事儿,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它们也就代表了一群人真实的状况,作家的责任就是把他们刻画并描绘给我们,让我们也认识这样一群淳朴的人。 《文林谈屑》是孙犁对于文坛现状的一些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很多人会把它们与鲁迅的杂文来相比较,这也是孙犁表现出锋芒的一面。孙犁尖锐的讽刺在文坛中掀起拨乱反正的疾风。

任何一个作家都离不开书,都不能不谈到作品,这本书中也就有了《耕堂读书记》,这里的文章也就和我这篇文章一样是关于读书的点滴心得体会。而《谈美》,更多是他人文章的评价或者序言之类,也是孙犁表达观点的另一种方式。 孙犁的散文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读着他的这些散文,那种淡雅清香扑面而来。而编者给这本书名定为《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也是极为贴切的,这既是孙俪对于他过往人生的体会,也同样是我们阅读它散文的真切感受。

《时常有风吹过我心头》读后感(五):白洋淀的荷花又要开了吧

我对孙犁大抵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许是一种与之同乡的骄傲吧,所以每每看他的书,都觉得特别有亲切感。

这本书是卫建民先生选编的一本孙犁先生的散文集,孙犁先生的一生经历过战争、也经历过时局的动荡,但他扎根于人民,即使是写作也大多是写的身边的人与事。他是有一些孤僻的,但不论是处于人生的低潮期还是地位显赫时,他永远保持着人格的独立。

“对于这样一个时代而言,适当的孤僻,是一种防腐剂。”

本书编者将书中的内容分为了七辑,足以见他的细致用心之处,尤其是当我仔细读完了这本书的序之后,我对本书的编者也抱有了尊敬之心,他真的非常非常了解孙犁先生,不论是生平事迹还是创作范围抑或是孙犁本人的性格与为人。

而在这七辑之中,编者主要编选的是孙犁先生在1976年之后的作品,也就是后期孙犁的作品,这其中有孙犁先生发表在报刊上的关于文学界的评论文章,有孙犁先生对他儿时乡村生活的回忆,也有孙犁先生早年时期与其朋友的通信。

令人欣喜的是在第3辑《乡里旧闻》中有一篇散文的名字,就叫《保定旧事》,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整个保定的街道,都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那时谁也没想过,这个城府为什么这样荒凉,这样破旧,这样萧条。”

如果我能隔着时空与您对话的话,我想告诉您,现在的保定建设的很好啦,你在书里写的那座“灰色的,没有声音的,城南的那座曹锟花园”后来被改成了保定市动物园,我家旧房就在那附近,不过动物园马上也要搬走啦~曹锟的花园还是有点小,所以动物园又往南搬了,快到满城了,而曹锟的花园估计会重新修建一下吧。

保定再也不是那座“没有几个有人的,窒息了的城市”。可惜您没能见到。

而看孙犁先生关于保定的城市回忆,却让我有了一种无限的沧桑感,时过境迁时移世异,在这片相同的土地上,在这短短的不到百年之间,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吗?

当然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些孙犁先生关于读书的笔记,《庄子》那篇让我很惊喜,因为最近刚好也在读跟《庄子》有关的书,孙犁先生就认为像庄子这样的书就是现实主义的,而庄子之所以夸张,正是为了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细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孙犁先生还有专门谈美的文章,以前我只关注到了他的散文与文学作品,却没有注意过他还谈过艺术与哲学,真的是太可惜了。

“艺术的美,是生活的再现。因此,生活是美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美。”

“哲学是艺术的思想基础,指导力量。凡艺术家,都有他自己根深蒂固的哲学思想,作为他表现社会,展示人生的基础。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或作家的人生哲学。”

孙黎先生谈美的这一辑真的是我的意外收获,令我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对孙犁先生的喜爱与崇拜更多了几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