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空与随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星空与随想经典读后感有感

《星空与随想》是一本由张浅潜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空与随想》读后感(一):《星月与随想》书评

在浅姐发的第1条宣传朋友圈时,我就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包含了浅姐20多年来“游吟者”般的精神体验,展现了一幅女性情感的细腻画卷,还有她如何接触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故事,以及她对欣赏的艺术家的观点…… 岁月让浅潜的面容多了几分沧桑,可她的心却还像20多岁,与黑暗斗争,与不公反抗,在欲望和矛盾中挣扎,在孤独和寂寞中徘徊,在冷漠与温暖中选择,在黑暗中也依然向往着希望。她心中有一团“火焰”,她将“不朽”,而那重复交叠的“星月之河”,是她一生的向往。她虽然不玩朋克,但她的精神却像一个真朋克;她虽然不全是摇滚,但她的意志却一直在滚动,如一颗滚石…… 名人曾说: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性格有些怪的人,反而是世界珍贵的财富。周云篷评价她为:“就算世界上所有河都向东流,也请允许有一条倒淌河。”这本书崔健、老狼、汪峰和许知远联名推荐,包含了68篇随笔和108幅画

《星空与随想》读后感(二):在星空下漫游

因为加入了音乐会的群聊,我应该算是很早拿到这本书的,当初看到消息时第一时间就在网易云下单,拿到书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封面便是张浅潜的签名。那些晚上,每天睡觉前都会读这本书,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一大半,竟然有一种舍不得读太快的珍惜。

知道张浅潜是18岁大三那年,偶然发现了她的歌,当时内心是哇的一声的,这个音乐人唱的歌太不一样了。还记得当初听到《倒淌河》感受到的那种随性,《罐头》里面的实验与张扬,《张浅潜的阳台》里描述的男人,仿佛历历在目....后来网上搜张浅潜,看到一段很老的采访,在自己的房间里,她留着爆炸头,弹着吉他唱着歌,讲述自己追寻音乐和艺术一路上的感受,谈到自己的爱情。那时候的她,虽然看似贫穷,却有着对未来洋溢着希望的活力。正是在看完那段访谈之后,我确定了,她将是我的女神,是我未来人生道路上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啊!

说回到书,曾经读过她的《迷人的迷》,里面的片段,仿佛狂想曲一般让人捉摸不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语言天赋,是给我的最大感受。再到将近十年后读到这本《星空与随想》,我才知道,她的内心,不仅仅是感性丰富的,更加重要的是,她对于音乐和艺术有着那种愚公移山般的坚定理想。里面提到她对音乐的许多感悟,人生历程中的体验,爱情的随想。读着这本书,让人感觉仿佛在星空下漫步般美好。

所以,谢谢张浅潜,在我的青春成长路上如夜空中星一样的存在,让我感受到无以言状的美,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坚定的认知。

《星空与随想》读后感(三):音乐之外,真理与自由。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录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她通过文字、绘画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然而,在所有的表达方式里,她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她认为音乐能直接、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音乐本身又能激起她内心世界的涟漪,给她无穷的灵感。在演奏过程中,表演者与听众共同沉浸在听觉盛宴中,他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完成了交流,每个人都默契地甩掉包袱,享受其中。

然而,音乐不是凭着热爱就能完成的一项个人艺术。作者在书中写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孤独的个体转变为在舞台上与大家并肩作战的歌者,自己的创作习惯又是如何从最开始的孤立创作到慢慢接纳、吸收他人的优点,并从中获取灵感。我认为作者在音乐上是有野心的,她有将一生奉献给音乐的毅力与决心,她从不封闭自己,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流派。随着娱乐公司的发展,作者认为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工具,用来统一大众的口味,为了迎合消费者,艺术成了商业经营者兜售自家产品的战场,于是很少出现能打动人心的音乐。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作者内心是有遗憾的。虽然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会产生动人的音乐,但它仍然打击了很多音乐爱好者,并抑制了很多好作品的出现。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我是有困惑的。音乐也好,艺术也罢,作者也已追随过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那些美好的仗明明已经打完了,她为何还能保持高浓度的热情与战斗欲?她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看完全篇,我有了一点答案,我认为作者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她要追求的几乎是一个“理想人格”——君子的品格、悲悯的情怀、一个摆脱世俗物欲的纯粹追求真理的人。她知行合一,无限靠近那个“纯粹的自我”。正如她所说的:“我的一生就是这样充满激情地把自己奉献给了真理。在我那些值得回忆的过去的日子里,这样的激情被我以爱情的名义珍藏、念叨,当我老朽或者死去时,我也不会后悔我度过了这样一种人生。”人世间,有太多取巧、轻松的方式度过此生,可是她没有。所以,我信她这一生都会平静又热烈地一直追求她想要的真理与自由。

最后,想说的是,作者在书中写了“对艺术的偏见在于,只要涉及身体的、女性的表达,就像一些女作家的创作那样,就被视为代表女知识分子的立场。”希望有一天,无论什么行业,女性说出的话语不被贴上“女性声音”的标签,她同样代表“人”的声音。

《星空与随想》读后感(四):摇滚音乐人张浅潜:我希望一切能以音乐的形式存在

一切与音乐有关的,都让我即使这么憋屈也要去找寻丢失和埋葬已久的自我。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让人找到最自由的生命状态和难以复制的生活方式,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活动都无法取代的幸福。

张浅潜新书《星空与随想》中这句话格外的吸引我,她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成功找寻与生活过程中便诞生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语句在这本随想集中随处可见,我想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十分喜欢这样的随想集。它不受文体、思维、字数的种种限制,想到了便写下来,这种随心抒发的文字往往给我这种身心俱疲的孩子以温暖慰藉,原来世间最舒服的文字正是在最舒服的状态下诞生,它每一句话都可以戳中你。你不用为这本书准备一次小说般的长途旅行(手中的《镜中》迟迟没看完,就是没有力气),不用担心在公交地铁上能不能看,不用想着说会不会进入到这本书要求的状态中去,就直接随手翻,翻到哪页便可以感受到这位著名音乐人独特而丰富的人生感悟。

她喜欢的音乐是那种即兴的,再高贵或者花费再多的艺术都不如创作者最初的即兴表达来的圆满。正是这种随性的创作方式也使得她没有太多作品留下,都在那天地间的吟唱中消散了。好在心情的表达,文字的书写能够随手记录下来。

于是生活如同灵感的节拍随意撞击着你的灵魂,热爱这一切的张浅潜能够闻到玫瑰的芳香,花朵在经历炼狱般的洗礼之后,人生也在被改写,改写的人生是流离与失意的。但这位率真、自由、懂得享受生活的女孩儿怎会轻易放弃这份芬芳,她会借着芳香配合着琴音走向灵魂深处。她会尽情地陶醉在其中,感受中生命带给自己的美好,用音乐连接我和世界。音乐带给的幻想充满了她整个生活,带给她对生命的向往。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一个音乐人对音乐最原始的热爱,更加明显地体会到音乐与自己融为一体,我是音乐的现实化身,或者说作者在长久音乐的浸润下所追求的一切都是音乐本身。而以音乐的方式活着便是一种充满着无限生命力的生活,用这种方式我们不用在乎太多浮沉,在乎人的复杂,就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音乐。

但这并不是说她活得跟天仙一样,不社交。她会在喜欢的音乐里找朋友,她的朋友观圈子观也是符合我内心追求的。她说无数人在想象中想成为和窦唯、张楚、何勇一样的人,倒不如证明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斗士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越加有希望,在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就能得到胜利的成果。这样的大局观落实下的社交理念令我折服,从基本的音乐社交能够启迪人向上前进,不断努力,争做时代的斗士,心中理想的斗士,最终的成果也将令我们欣喜,令国家民族、幸福。

《星空与随想》读后感(五):一只不安分的鸟儿在阴郁不祥的天空下掠过

“我要在胸腔装满子弹,我的生活的需要改变”,“我在城市周围装满了炸弹,我围着它转我的脑子就是导火线”,“情况是太复杂了,可现实又怎么残酷了”。

第一次被张浅潜的音乐震撼到是听《孤胆英雄之土豆呼叫红薯篇》这首歌,那是迷迷糊糊的热天午后打盹的时刻,也是感到压抑的时刻,这首歌让我了无睡意。现在翻看她的随笔集和画集《星空与随想》,她还是那么直接了当,非常自我与坦诚。(而与歌者相对比的是听者、读者的变化。)

单就文字而言,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是很高,它被有意识地分成七个部分,这些部分之中有许多重合的地方。它的文字部分像是杂感、日记、感悟的集合。但这些文字就像张浅潜的歌一样,充满着率性但同时又异常地坚定的气质。而统摄起这些散碎文字的,是张浅潜对艺术的追求,对精神性的渴望。

这些文字中,张浅潜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同爱情的追求,同对在路上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互相理解的合作伙伴的追求是一体的。孤独是她的自我定义,而孤独又同时影响这些追求,使她的孤独更加明显。但她并不是追求曲高和寡,在这些文字里,我们能看到她追求的音乐是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的音乐,同时又不失自我的。

在《即兴的艺术》一文中,她写到“我不知把多少好听的旋律都撒在了回家的楼梯口、乘坐的电梯里,还有那街上飞驰而过的夜车上了。”也许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吧,我们的大脑常常想到许多奇妙的东西,但总是一转眼就忘记,来不及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一旦可以地去记录下来,却发现完全变了样。张浅潜能够把这些东西抓住,她是一个行动者。她说与其羡慕那些艺术英雄,不如自己也去行动,进入那个行列。这是一个行动着的灵魂,践行着她的理想与理念。

我又回过头去听了那张《灵魂出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一直印象在音乐方面张浅潜是一个很特别的的民谣音乐人,当我重新听《灵魂出窍》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没有听过这张专辑。《火焰》开始一会,低沉的电子振荡使我感觉心都在往下沉,同时又在跟着一起震颤,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甚至会喘不过气来。到了女声开始,更像是在召唤听众一起坠入黑暗。《另一种情感》却又让我回到了过去对张浅潜的印象,在悲观、抑郁的底色之上把自己的矛盾铺陈。

整张专辑几乎就在这种可以说是前卫和普通之间摇摆,时不时出现的怪异音效,像炸弹一样直接的歌词与漫不经心的想象,无不表现出一只不完美、不安分的鸟儿正在阴郁、不祥的天空下四处掠过。而这些感觉也同样在这本书中被印证,她的文字、音乐、画作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