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读后感1000字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读后感1000字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是一本由胡德夫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读后感(一):涨知识了,跟随音乐家走进民谣历史,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音乐

民谣就是民歌,就是带着旋律去讲故事,因此民谣不需要复杂的乐器和高超的技巧,只需要情感真挚,故事真实,是一种最简单的音乐形式。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独有的民谣歌曲。我是听着《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风吹麦浪》《当你老了》等歌曲被感动着、被催促着长大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民谣形式,又有了新的民谣歌曲,又将感动动着另外一批即将长大的孩子们。《一个人的北京》《南山南》《北方女王》,等等,它们一样的好听,一样的朗朗上口,一样表现着真情实感,一样的让广大的听众们去聆听、去模仿。

但我们在听着这些好听歌曲的同时,是否对于它们要多一些了解呢?民谣一定是最早的音乐形式,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我们情感的音乐形式,在世界的历史上也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诗经》、欧洲吟游诗人的作品都属于民谣。

如果对于民谣有着深沉爱的朋友,想了解民谣的过去。想听更多更好听的民谣歌曲,那么跟随着音乐人胡德夫,走进他的音乐世界,进他的音乐科普世界,走进他的《音乐通识课: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走进世界民谣的发展历程之中,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里,胡德夫介绍了从欧洲中世纪有记录的民谣开始,带我们走进各民族、各时期、各地区的民谣世界之中。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民谣都有着独特的特色,也有着代表性的歌曲。作为音乐人的胡德夫也能用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把这些民谣介绍给我们读者,让我们也走进另外的音乐世界。

我们最为熟悉的一定是美国当代民谣和日本歌曲。那么这里就有着杰森·姆拉兹的《我属于你》、乔什·里特的《亲爱的》,有布雷克·谢尔顿,有泰勒·斯威夫特。而日本民谣歌曲有千昌夫的《北国之春》、美空云雀的《悲伤的酒》,等等。胡德夫给每一首民谣歌曲、民谣演唱者都做了具体介绍,更是给出来具体的民谣歌曲清单,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寻来仔细聆听,更能了解世界民谣的全面状态。

介绍民谣当然不能少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谣,前面所提到的我国民谣歌曲,也都是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内容。

胡德夫从台湾最早的民谣开始讲起,一直到大陆今天的民谣歌手发展及不断茁壮成长的道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我国民谣的最完整路线。其中代表性的人物也就包括作者在内的第一代民谣人胡德夫、李双泽,他们的跟随者齐豫、蔡琴、罗大佑,到大陆的民谣兴起时的老狼、朴树、水木年华等等,一直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民谣人不断的在自己的领域努力着,把好听的民谣歌曲带给我们。

跟随着胡德夫的《音乐通识课》走进民谣的世界,走进音乐的世界,走进美好视听的世界。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读后感(二):听一首民谣,回忆一段往事

2006年,当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作和最佳年度歌曲颁给了一位满头银发、身形矮壮的歌者时,内地的听众才第一次听说了“胡德夫”这个名字。这位的卑南族歌者,在台湾有着传奇般的声名和事迹,然而他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个人专辑《匆匆》,是在他出道30多年之后,也就是2005年才录制完成的。那一年,他56岁了。

胡德夫被称为“原住民民谣之父”,曾经唱响了台湾第一手创作民谣《美丽的稻穗》,在1973年举办过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在纪念台湾民歌运动30周年的时候,台湾乐界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音乐会,罗大佑开场,胡德夫压轴,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异议。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个唱民谣的歌手,可以击败那么多流行歌手,成为乐坛上的常青树?原因很简单:民谣是一道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的永恒之光。

如果要说出当下社会最典型的几个特征,“娱乐至死”恐怕能排前五名。正如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的文化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处理事务,尤其是重要事务。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越来越难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浮躁。没有人会认真读一本书,没有人能静下心听一首纯音乐,相反,人们越来越喜欢狂欢,把音乐声调到最大,以此来抵抗精神方面的空虚。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越是在嘈杂过后,我们越感到无聊和孤独。

这个时候,安安静静的民谣歌曲就逐渐显露出它的优势。从上个世纪的《小芳》《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到最近几年流行的《当你老了》《奇妙能力歌》《董小姐》等等,民谣慰藉了成千上万孤独者的灵魂,安抚了我们的浮躁,填补了我们的精神空虚。

流行音乐体系中的民谣音乐,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至今已经几十年。这种音乐类型进入中国后,先是在台湾地区流行了起来,又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大陆观众的视野。台湾民谣不仅影响了大陆流行音乐,更冲击了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在内的流行音乐市场。现如今,民谣的听众越来越多,那些并不张扬的歌声,那些娓娓道来的叙述,总是能轻易触动人们心中某处柔软的地方,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惨淡的人间真相。

那么,世界上的民谣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呢?在《民谣通识课》这本书里,胡德夫梳理了民谣的发展史,他把民谣分为中古民谣、左翼民谣、城市民谣、乡村民谣、校园民谣、新民谣及其他类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虽然民谣的主题在不断更新,民谣的类型也一直有着新的变化,但民谣始终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比如我们熟知的爱尔兰民谣,每一首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或许是一段缠绵的爱情,或许是一段神话的演绎,或许是残酷战争的记录,又或许是对英雄史诗的赞颂。

胡德夫列举了几首经典的爱尔兰民谣。就拿爱尔兰民谣中的经典之作《丹尼少年》来说吧,它是根据当地流传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来的。1910年,作词家、作家、律师弗雷德里克·韦瑟利为这首小调填词后,《丹尼少年》渐渐成为爱尔兰非正式的国歌。《丹尼少年》这首歌讲述了一对父子的离别。父亲告诉即将从军的儿子,等儿子凯旋之时,自己可能已经长眠故土,就像夏天的离开、花儿的凋谢。台湾作家李敖十分喜爱这首古老的爱尔兰民谣,还曾为这首歌翻译了中文版的歌词:“当风笛呼唤,幽谷成排,当夏日已尽,玫瑰难怀。你,你天涯远引,而我,我在此长埋。”这首歌描绘出悲怆而深厚的父子情,曲调悠扬又带着离别的悲伤。

再比如《经柳园而下》这首民谣。众所周知,爱尔兰是著名的文学之都,诗人叶芝就来自爱尔兰。这首经典的爱尔兰民谣《经柳园而下》就出自叶芝的同名诗歌。叶芝曾在自己的手稿中记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郊外的村庄里,叶芝偶然听到一个老农妇哼唱的三行旧歌词;他觉得很好听便上前询问,但年迈的老妇已经无法记全歌词,于是叶芝动笔重新改写了这首诗。《经柳园而下》沿袭叶芝早年细腻而浪漫的诗歌风格。这首歌回忆了曾经的邂逅,在淡淡的忧伤中写出对旧日恋人的深情眷恋。时光飞逝,多年之后再次回到故乡,徒留无奈和感伤。

再比如,提到上世纪在外国非常流行的俄罗斯民谣,胡德夫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套车》来说吧——“冰雪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当看到这段歌词,可能很多人都会自动在脑海中想起那动人的旋律。

提到这首歌,胡德夫这样写道:20世纪初,这首歌开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那时候俄罗斯的交通尚不发达,再加上俄罗斯地域辽阔,马车就成为重要的出行工具。这首歌就以乘客的角度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车夫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季,车夫沿着伏尔加河赶着车,一路奔驰却一路哀叹忧伤。乘客便关切地问车夫为何而忧愁,原来是一位财主要强行买走车夫心爱的姑娘,车夫感到万般不舍却又只能由她去,因此哀叹忧伤。

《三套车》的曲调深沉而又带着回旋美,既有扑面而来的哀伤,又让人感受到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放之气,就像俄罗斯的广阔大地一样,深邃宽广。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冬日的伏尔加河仿佛就出现在眼前。飞驰的马车,忧伤的车夫,那些在旅途中诉说的故事也都变得生动起来。

在《音乐通识课》这本书里,胡德夫还讲述了北欧民谣、英国民谣、美国乡村民谣等世界各地的民谣,并且还讲述了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李健、周云鹏、李志等世界各地民谣歌手的成就与代表作,可以说包含了民谣的方方面面。喜欢民谣的歌迷可以通过这一本书,了解关于民谣的历史与特征,更加理解关于民谣的一切。

读完这本书后,第一件事,便是找一个安静的下午打开音乐app,播放几首旋律简单、没有烟火气的民谣,一把吉他加上一位诗人的喃喃自语,仿佛诉说着成长、青春,和那个人的故事。

《音乐通识课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读后感(三):看了这本书,让你了解世界民谣的前世今生

2017年2月,在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来自台湾的67岁老人胡德夫自弹自唱了一首《匆匆》。

在钢琴的伴奏声中,满头白发的胡德夫放声高歌:“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沙哑醇厚的嗓音充满了苍劲感,简单直白的歌词仿佛穿越了时光在和曾经的自己对话,听得人神情动容、不胜唏嘘。《匆匆》的惊艳亮相,让场内外众多音乐爱好者从此记住了胡德夫的名字。

胡德夫演奏《匆匆》

胡德夫,是台湾原住民民歌手,被尊为“台湾民谣教父”。40多年前他与李双泽、杨弦发起“台湾民谣运动”,在西方舶来音乐的包围和喧嚣之中,硬生生为本土民谣闯出一条新生之路,影响了包括罗大佑在内的一大批台湾民谣歌手。

民谣的历史悠久,比如中国的《诗经》,以及11世纪吟游诗人在欧洲大陆上边走边唱的作品,都是早期的民谣形式。民谣是从民间而来,不同地区的民谣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另外,民谣歌手们随着社会变革不断地进行创作和革新,让民谣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和分支。民谣可分为中古民谣、左翼民谣、城市民谣、乡村民谣、校园民谣、新民谣等多种类型。但不管民谣来自哪里、属于何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这部书里,胡德夫按地域的不同将民谣做了简单的分类,然后再逐一加以介绍。胡德夫认为:无论人身居何处,都离不开音乐的陪伴。民谣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音乐,是带着旋律去讲故事,它不需要复杂的乐器和高超的技巧,只需要情感真挚、故事真实。

胡德夫先从欧洲的中古民谣讲起,提到了带有爱情美好与忧伤故事的《绿袖子》、有战地阴影的《斯卡布罗集市》和哀怨缠绵的《乔迪》。熟悉这三首民谣的人很多,尤其是《斯卡布罗集市》,我在中学时代第一次听到它就非常喜欢,如今几十年过去,它依然是我喜爱的歌曲之一。

2018年,在一次午休时,我偶尔用手机播放了一首凯尔特民谣。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在清丽的风笛和悠扬的竖琴伴奏下,深邃悠远、纯净空灵并带有乡野芬芳的旋律,还是穿过耳膜一下子击中我的心,让我从此对凯尔特民谣对了一分关注,时不时会找出来回味一下。胡德夫讲述了凯尔特民谣的特色,凯尔特民谣内涵深厚,记录了他们民族怆然的历史,有着质朴、真挚的情感倾诉和表达。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无疑就是俄罗斯民谣了,《三套车》、《小路》、《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有苏联经典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插曲《寻找》等等,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唱一二。如今,在珠江边的大榕树下还常聚着三五一群的大爷大妈,感情充沛地放声高歌,让俄罗斯民谣豪迈、磅礴的气势随着珠水流淌。

由美国民谣歌手海蒂·韦斯特创作的《500英里》是美国乡村音乐的经典代表,这首民谣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它的歌曲主题来自乡间的日常劳动生活,歌词叙事性强,有一种平凡人的温暖与感动。在一些茶铺咖啡馆,还经常能听到它的旋律在耳边响起,让人想起旧时的情怀。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谣的黄金时代。动荡不安、飘荡着战争阴影的社会背景,让此时的美国民谣带有抗争色彩,民谣音乐人还掀起了“民谣复兴”运动风暴,宣扬民主、反对战争、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世界民谣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鲍勃·迪伦就是这场民谣运动的领袖。

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唱歌的人”的鲍勃·迪伦,于2016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奖的音乐人,他让民谣的歌词有了更多的文学性,表达的意义也更加丰富。鲍勃·迪伦在获奖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中写道:“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男子汉?一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带着冷静的思考,以疑问的口气提出对战争的抗议、对和平的呼唤,在今天,这首歌依然有现实意义。

鲍勃·迪伦渴望自由,渴望遵循内心的感受,不断地在他的音乐世界中寻求突破和变革,他从传统民谣中突破而出,转向了民谣摇滚,他创作的《像一颗滚石》成为民谣摇滚的经典作品,他在歌词中写道:“独自一人无依无靠,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完全没有人知道你,就像一颗滚动的石头”,歌词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迷茫,他们没有归属感,像一颗滚动的石头茫然前行。美国著名的音乐杂志《滚石》对这首歌作出评价:“从来没有一首流行歌曲,能够像它那样深刻地改变那个时代的商业体系与艺术观念。”鲍勃·迪伦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辉煌之后,鲍勃·迪伦转身又唱起了乡村民谣,写甜腻的情歌。兜兜转转,当年岁渐长,心境变得平和,他又回到了内心向往的温情。而在胡德夫看来,年过古稀的鲍勃·迪伦依然是当年那个桀骜的天才少年,他勇敢表达、只做自己,由此成为时代里真正的先锋。

对生活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日本民谣《北国之春》、朝鲜民谣《卖花姑娘》、印度尼西亚民谣《星星索》等都曾对国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最深远的影响莫过于台湾民谣,齐豫的《橄榄树》、李建复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梁宏志与蔡琴合作的《恰似你的温柔》、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和《童年》……。这些台湾民谣像温暖的春风一样刮过国内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飘荡在乡园田野,风靡在校园、饭店、咖啡馆,人们带着微笑哼唱,毫不在乎自己唱的是否走调。这些深入人心的民谣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

时光进入了九十年代,本土原创的校园民谣风靡一时,老狼的《同桌的你》《青春无悔》、郁冬的《露天电影院》、朴树的《那些花儿》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但就像花儿一样,一朝繁华过后,就陷入沉寂,水木年华成为校园民谣时代最后的辉煌,幸好还有个从中走出的李健。

李健窝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里读书、听曲、弹琴、写歌,过着清苦却充实的日子,然后在沉淀中突然爆发,他带来了自己创作的《风吹麦浪》、《传奇》、《异乡人》等一系列歌曲,在2016年拿下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大奖,李健自此走入音乐圈,成为其中ZUI响亮的名字。李健的歌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手机里循环播放,但能刻在脑子里的,唯有《风吹麦浪》和《贝加尔湖畔》,《风吹麦浪》里大段轻柔的哼唱,让人回想起曾经的美好和快乐,《贝加尔湖畔》带有俄罗斯悠扬轻灵的曲风,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将全部身心沉浸其中,享受片刻安宁。

胡德夫提到的新民谣接触不多,只零星听过赵照的《当你老了》、赵雷的《成都》、马頔的《南山南》,而让我能单曲循环的只有陈鸿宇的几首民谣《理想三旬》、《一如年少模样》、《途中》,其实不是这几首民谣的歌词有多么打动人,而是他的声音和音乐的旋律入脑入心。

我坦承自己是一个乐盲,也不是谁的粉丝,听音乐听歌也比较随性,从不喜欢追根究底,在我这里只有一个标准,动心了就是好曲,动情了就是好歌,但是,读完手中的这本《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却让我改变了以往的观点,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去深入了解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