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经典读后感有感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经典读后感有感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是一本由未来事务管理局 / 刘茜 / 昼温 / 刘天一 / 提沙 / 赵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一):总有一颗星球会有奇迹

在地球之外,有没有别的生命?如果有,为什么我们始终没收到讯息?费米悖论从提出开始,引来无数人竞相研究。在物理学家史蒂芬·韦伯于2002出版的《地外文明在哪儿?》一书中,列举了费米佯谬的50种解决方案,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宇宙中不存在别的文明。二、外星文明是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但它们迄今为止还无法和我们接触。三、外星文明已经来到地球,只是我们不知道。

这么着迷的问题,自然也引起科幻界的注意。科幻圈内关于地外文明的畅想从未停止,《与拉玛相会》《路边野餐》《接触》《星之继承者》等,无不是经典之作。在未来局最新短篇集《另一颗星球不存在》中,收录了多篇关于地外文明的故事,引领读者摆脱地心引力,去浩瀚的宇宙中寻找知音。

这部作品的开头是十分惊艳的。第一篇作品《另一颗星球上有生命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刘茜为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地外生命的存在性,并用如诗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宇宙的瑰丽。

读这篇的时候我想到了《银河边缘:002》同名作品《冰冻星球》,在那篇作品中,作者通过简化计算得出人要冷冻起来旅行到未来的成功率低到发指,但人类的创造依然义无反顾,这使得人类创造出许多不可能的奇迹。

这两篇作品传达出一个信息:谈科幻必须先讲科学,学会敬畏科学,才会在科幻的路上走得更远。

而这本短篇集,也让人见到了国内科幻的初步觉醒。比如吴季老师的《月球雨海旅店的故事》,其实是他之前的两本长篇《月球旅店》《月球峰会》的一部分,对月球旅店的选址进行了严肃讨论。当下国内科幻圈过于浮躁,喜欢抓住一个点去无限抨击,可以说,吴季老师是近些年来第一个从未来学角度创作的作者。

也有作者在思考科幻中国化的问题,刘天一在《有狐》中,从诗经《有狐》获得灵感,将唯美的神话与蒸汽朋克相结合,写成一篇柔情百转的科幻作品。

房泽宇的《繁衍宇宙》则对地外生命形态脑洞大开。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全宇宙的人都说中国话?这本是《十万个冷笑话》中的一句吐槽,用来形容科幻作者思维受限于地球生命形态再合适不过。

《繁衍宇宙》中,一口气列举了数种外星生命的形态,包括“滴水穿石”这种奇葩存在。在科幻史上,即使是长篇也鲜有如此密集展示文明形态的作品,詹姆斯·冈恩老头的《超验》三部曲展示了十几种文明形态,虽然没超出地球生命的蓝本,但已经被惊为天人。而《繁衍宇宙》只能算是个小品趣文,但展示了国内科幻创作突破想象极限的野心。

在这本短篇集中,也收录了国外的几篇作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肯·沃顿的《地下之上》,作品从木卫二的环境开始构思,通过专业的演绎推理来构建生命形态,再通过木卫二生命的视角营造陌生化氛围,中间重力异常的现象紧紧抓住人的眼球。

这一篇安排在《繁衍宇宙》之后显然是别有用意,两者对比,可以看出国内科幻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内核上严重不足。我一向认为,顶尖的科幻一定要有足够硬的科学内核,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从作者自身的专业性来入手,肯·沃顿天体物理学教授的身份是个极好的证明。国内的科幻要达到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二):《另一颗星球不存在》-给你一张去往另一颗星球的船票

宇宙究竟是什么,我们探索了那么久也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我们只知道生命从宇宙起点爆发开始,随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小小的细胞逐渐演变成了地球上的人类,可是除了人类就没有其他的智慧生物了吗。人类虽然暂时没有在科技的领域探查到实际意义上的外星人,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宇宙这么大哦,也许在宇宙的某处角落存在着另一个地球,而在那可星球之上或许会存在着同样的智慧生命。

虽然我们没有真实地找到其他的质疑生命,但是我们通过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很多科幻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见到了各种想象中的另一颗星球。在《有狐》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当古风修仙小说碰撞上科幻小说竟然可以这般奇妙。长生不老、不受伤害的仙人其实也应当是另一种外星人了,故事中的仙人一心求死,遇到了一只三尾狐狸,起初他以为这只小狐狸是可以修炼出人形的妖怪,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意料。

在古风奇幻的氛围中,不时从狐狸少女的口中蹦出一些高科技的词汇,原来在她们的世界需要抓获仙人,通过焚烧他们的金丹来给予世界能量。仙人寻死之时因为自己死不了,他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直到他得知小狐狸尾了自己身亡,他开启了宇宙循环。因为因果循环就如同潮水涨落,在涨落之间的细微差池也许就可以更改过去的命运轮回。

可是对于狐狸少女而言,她所选择的道路便是为了让宇宙之中的众人,余生都可以温暖地活着,而不是用一次次无谓的循环换自己回来。纵然我们经历的这个结局不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我们又如何得知怎样的结局会是最好的结局。我们只能漫无目的地前行,即便能够循环往复,我们也不一定能够完成最完美的结局。

宇宙是那么宽广,生活在宇宙之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宇宙的孤独,我们在寻觅宇宙的奥秘的同时,也在探寻是否还有适宜人类生活的星球。在《地球毁灭后》一文之中,作者借助了假想的地球毁灭后探索了人类是否可以居住在母亲啊发现的星球之上。太阳并不能一直如同现如今一般持续稳定,总有一天能量会消耗殆尽,而目前我们发现的雨地球比较相似的活性并不能成为我们的居住之地。

我们在探寻宇宙的过程中,也是在探寻生命的奥秘,因为孤独所以我们想要寻找更多的同类。即便可能不存在另一个星球,但是我们依旧在努力寻找,即便机会只有万分之一,我们也不曾放弃,这才是宇宙想要教会我们的吧。岁月那么漫长,在前进的途中,我们总会明悟生命的意义何在,即便我们现在不知为何而活,我们只需慢慢等待慢慢寻找。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三):登上这艘飞船,带你去另一颗星球

不得不说,未来局出书的质量确实是越来越好了。本来这本集子的名字“另一颗星球不存在”对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了,但实际上里面收集的16篇无论是小说或是趣文本身都有着更独特的吸引力。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

这本书做到了。书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篇趣文都将一个独一无二的星球、世界,或是宇宙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十三篇小说《星海言灯》《有狐》《投影》《冰期里的春天》《繁衍宇宙》《地球倒影》《文明墓碑》《白色星球》《死者星球》《长跃号》《动物星球》《地下之上》《太空船票》每一篇都构建了一个有趣的世界,在这些世界里,我能拥有一些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体验。

三篇科幻趣文《另一颗星球上有生命吗?》《月球雨海旅店的故事》《地球毁灭后》也都能带来很不错的阅读体验。

《星海言灯》从语言学的角度设想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未来世界。

这篇故事里的许多桥段都能引发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同时这些桥段也为后面的情节作了铺垫。另外这篇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很巧妙,将现在发生的事情与回忆穿插进行。两条时间线的逐步交织慢慢将整个故事构建出来,将人类的矛盾与姐妹二人的情感纠葛交缠在一起,读起来很有意思。

《有狐》是一篇充满修仙文感觉的科幻故事。这些年,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尝试并不少,但大多数都并不出彩,要么是在一篇科幻里硬塞一些仙侠元素,要么就是单纯地给修仙文批了一层科幻地外衣。科幻和仙侠似乎水火不相容一样,但这篇《有狐》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除了独特的仙侠元素外,《有狐》这篇故事本身也是十分优秀的。故事中有爱恨情仇,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也有对宇宙未知的探索……这些使得故事丰富而感人。

这篇故事中无论是独特的环境描写还是一些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片段都为其添色不少。

为了防止透露过多情节而影响阅读体验,便仅以以上俩篇为引,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故事不够出彩。有趣的故事加上哲学升华的《投影》、如名字一样给人带来希望与温暖的《冰期里的春天》、纪录片口吻的《繁衍宇宙》……每一篇故事都给我带来了十分独特的阅读体验。

正如我的标题所说,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张星际旅行船票,让我登上了宇宙飞船,带我去到不同的星球,见证不同的故事,体会不同的感动。

无论是在一天的工作之后抑或是枯燥的学习之余,这本书都能把你的大脑从疲倦的身体中带到另一个星球去度假,《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这本书值得一读。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四):风格多样的科幻“异世界”描绘

之前读过未来局同系列的选集《时间》和《未来人》,第三辑《猫》虽然刚出就买了,但至今还没有开封(笑)。这本《另一颗星球》倒没有太拖延,到手后就立刻慢慢读完了。

和前两辑相比,这本在设计上变化很大,有了勒口,正文字体换成了宋体。从主观上来看,这样设计,阅读感受确实更舒服些。还有在目录上,这本大幅度缩减了杂谈类文章的数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小说。对于市场现状来说,这的确也是更合适的选择。

这本书的主题是“另一颗星球”,所收文章也多聚焦于我们宇宙中的那些“异世界”。

小说部分风格非常多样化,有传统“硬核”叙事的《地下之上》《长跃号》等,有偏向描写“异世界”环境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冰期里的春天》《太空船票》《地球倒影》等,有描述某种异样环境人类交流难题的《星海言灯》《白色星球》等,也有重述中国传统神话设定的《有狐》《投影》等。可谓是各放异彩,令人惊艳。

国内作家中,昼温的《星海言灯》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篇小说文句优美、故事流畅,表现的主题又发人深省。这篇小说的切入点是语言,但其实和我们现在经常被提到的一个问题很相似,就是现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事实是,科技迅猛向前,人类个体却被拖动得不知所措。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将人与人之间逐渐填满了隔阂,甚至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也割裂成了“陌生的物种”。这篇小说的设想则更加疯狂,作者将舞台放到了宇宙,指出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人类一旦走出太空,将迅速分化为无数个互相无法理解的族群。在这里星际间各处的人类简直成了一个个陌生的物种,思维的壁障逐渐积累,究竟还是爆发了大型战争。但即使如此灰暗的现实下作者也没有放弃光明的希望,昼温是满怀着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写作的,她并没有因此对人类丧失了信心,而是留下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结局。作者对文字的处理非常出色,这也让这个结局比单纯的悲剧要更高一个层次。

提沙的《投影》也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小说里设计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世界观,但在具体细节呈现上却用的是一种中国传统化的叙事。在这篇小说设定中出现了许多本土化的名词,如“仙人”、“天师”“神州”等,甚至里面的书籍起名也都非常讲究,如《洞玄道藏》《生灵典录》《天庭上使秘考》《穗庐笔记》等,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味。但是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皮”,小说的内核却是作者重新营造的另一种新的东西,是属于全新的科幻幻想的,而非是和“皮”一样的中国传统叙事的。提沙在这里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这套“皮”其实可以套用到任何一种奇异的科幻设定当中。这套传统化的叙事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已经相当完善了,而对于生活在这种叙事中的我们,显然对其的接受度要比那些西方那些舶来的陌生事物要多得多。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把科幻这一种比较前卫和流行的艺术的内核,同中国传统叙事的壳子结合起来,显然是诞生了一种新的、独特而又绮丽的表现风格。提沙的这种探索很值得注意。

在国外作家部分里,《地下之上》是一篇非常传统的“硬科幻”故事。肯·沃顿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讲了一个被冰壳包裹的星球里面的水生文明探索世界的故事。小说完全异化了我们(人类)的日常体验,在故事里人物所说的“下面”其实是我们认为的上,他们说的“重力”其实是浮力,这个文明是利用浮力倒挂在冰层上的。开头主角爬向高处,引起了恐高症,在我们的视角其实是在深海向上仰望。

说完小说,再看杂谈部分。这本书杂谈比较少,只有三篇,但也各具特色。三篇的主题分别是“寻找地外生命”、“如何在月球盖一家旅店”、“地球末日时人类如何生存”,都很有趣味,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吴季那篇讲述月球旅馆设计的文章。吴季本人就是位科学家,身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等职务。这篇文章所讲述也正是和他本职工作相近的内容,多方面的加成下,让这篇文章显得极其严谨可信。而这篇文章虽然硬核,但却不枯燥。吴季在这里摘下了本职工作时严肃的帽子,化身成了一位导游细心讲述,生怕读者不理解他所说的每一个细节。阅读这篇文章时,科学细节的严谨与宇宙奇观的壮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颤的美,觉得人类在未来或许真的应该按文章所说的那种方案在月球盖一座旅馆。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五):风格多样的科幻“异世界”描绘

之前读过未来局同系列的选集《时间》和《未来人》,第三辑《猫》虽然刚出就买了,但至今还没有开封(笑)。这本《另一颗星球》倒没有太拖延,到手后就立刻慢慢读完了。

和前两辑相比,这本在设计上变化很大,有了勒口,正文字体换成了宋体。从主观上来看,这样设计,阅读感受确实更舒服些。还有在目录上,这本大幅度缩减了杂谈类文章的数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小说。对于市场现状来说,这的确也是更合适的选择。

这本书的主题是“另一颗星球”,所收文章也多聚焦于我们宇宙中的那些“异世界”。

小说部分风格非常多样化,有传统“硬核”叙事的《地下之上》《长跃号》等,有偏向描写“异世界”环境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冰期里的春天》《太空船票》《地球倒影》等,有描述某种异样环境人类交流难题的《星海言灯》《白色星球》等,也有重述中国传统神话设定的《有狐》《投影》等。可谓是各放异彩,令人惊艳。

国内作家中,昼温的《星海言灯》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篇小说文句优美、故事流畅,表现的主题又发人深省。这篇小说的切入点是语言,但其实和我们现在经常被提到的一个问题很相似,就是现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事实是,科技迅猛向前,人类个体却被拖动得不知所措。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将人与人之间逐渐填满了隔阂,甚至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也割裂成了“陌生的物种”。这篇小说的设想则更加疯狂,作者将舞台放到了宇宙,指出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人类一旦走出太空,将迅速分化为无数个互相无法理解的族群。在这里星际间各处的人类简直成了一个个陌生的物种,思维的壁障逐渐积累,究竟还是爆发了大型战争。但即使如此灰暗的现实下作者也没有放弃光明的希望,昼温是满怀着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写作的,她并没有因此对人类丧失了信心,而是留下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结局。作者对文字的处理非常出色,这也让这个结局比单纯的悲剧要更高一个层次。

提沙的《投影》也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小说里设计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世界观,但在具体细节呈现上却用的是一种中国传统化的叙事。在这篇小说设定中出现了许多本土化的名词,如“仙人”、“天师”“神州”等,甚至里面的书籍起名也都非常讲究,如《洞玄道藏》《生灵典录》《天庭上使秘考》《穗庐笔记》等,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味。但是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皮”,小说的内核却是作者重新营造的另一种新的东西,是属于全新的科幻幻想的,而非是和“皮”一样的中国传统叙事的。提沙在这里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这套“皮”其实可以套用到任何一种奇异的科幻设定当中。这套传统化的叙事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已经相当完善了,而对于生活在这种叙事中的我们,显然对其的接受度要比那些西方那些舶来的陌生事物要多得多。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把科幻这一种比较前卫和流行的艺术的内核,同中国传统叙事的壳子结合起来,显然是诞生了一种新的、独特而又绮丽的表现风格。提沙的这种探索很值得注意。

在国外作家部分里,《地下之上》是一篇非常传统的“硬科幻”故事。肯·沃顿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讲了一个被冰壳包裹的星球里面的水生文明探索世界的故事。小说完全异化了我们(人类)的日常体验,在故事里人物所说的“下面”其实是我们认为的上,他们说的“重力”其实是浮力,这个文明是利用浮力倒挂在冰层上的。开头主角爬向高处,引起了恐高症,在我们的视角其实是在深海向上仰望。

说完小说,再看杂谈部分。这本书杂谈比较少,只有三篇,但也各具特色。三篇的主题分别是“寻找地外生命”、“如何在月球盖一家旅店”、“地球末日时人类如何生存”,都很有趣味,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吴季那篇讲述月球旅馆设计的文章。吴季本人就是位科学家,身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等职务。这篇文章所讲述也正是和他本职工作相近的内容,多方面的加成下,让这篇文章显得极其严谨可信。而这篇文章虽然硬核,但却不枯燥。吴季在这里摘下了本职工作时严肃的帽子,化身成了一位导游细心讲述,生怕读者不理解他所说的每一个细节。阅读这篇文章时,科学细节的严谨与宇宙奇观的壮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颤的美,觉得人类在未来或许真的应该按文章所说的那种方案在月球盖一座旅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