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精选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精选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是一本由蒙曼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一):红颜无须叹

在“隔离”时开始看蒙曼的这本新书,正式解除的今天看完了。算是相遇的乐趣,将来再想起,也是难得的记忆。

太平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有着两位皇帝父母,三个皇帝哥哥,这样奇特的身份古往今来也只此一人。

历史对女性的着墨总是更少,即便一生的政治经历波诡云谲,对李唐的朝代走向也起到了正向的作用,但她仍然连名字都未留下,太平也只是她代母亲尽孝时的“道号”。

“失败者”的故事未尝不精彩,太平一生参与了五场政变,时而作为发起者,有时又作为被攻略者。但她终究输给了同样极具政治手段的侄子李隆基。和她的母亲相比,太平继承了武则天的谋略和手段,但她输在没有强大的社会支持。即便“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她掌握和依赖的也只有最高层的力量。数颗人头落地,太平的地位在一瞬间岌岌可危,可见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民心所向才能真正坐稳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武则天去世后的这个红妆时代,太平和上官婉儿,一个是极富政治手段的野心家,一个是聪敏机慧的内宰相,在史书未着墨之处联手,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二):一个被迫成长的公主

之前看蒙曼的《武则天》意见挺大,倒是这本《太平公主》我觉得还不错。

虽然文风依然是我很不喜欢的调侃体,一点都不严肃,但是这本略好一点,稍微有点出处,也有蒙曼对其它史学家考证提出的质疑。

当然本书最珍贵的是太平公主的文学作品比较少,相关书籍也少,这本书就有了价值。不过,最后连太平公主叫什么都没有考证出来……这让我很失望……虽然给的理由是唐朝对女性不重视。我就不信了,不重视你们怎么知道武则天叫啥的………肯定蛛丝马迹里有的……考察肯定不严谨。这么个知名公主能没名字吗?

而同时这本书虽然写的算全的,我觉得还有个瑕疵,蒙曼可能真的是历史学家,真正的文科生,对于政工可能没有涉足过,这体现不论其文风还是对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描写太平公主的很多政治事件上,我个人觉得其分析与我想的相左,并不一致。同时,这导致了按照其推测,对其很多行为包括母女之间的一些互动,都无法很好的自圆其说。

最后要是想了解太平公主,这本书算可以一读吧。看完后,至少可以了解对一个女人来说,怎么做到超越儿女私情走向社会的,虽然对于太平来说,她是被逼的………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三):为啥短评写不下呢!

应该是讲稿整理(吧?),行文有点口语化,对事件的解读也倾向于符合逻辑且简明扼要的方向来做,和《武则天》的风格差不多,当做科普书读一读还是蛮不错的。

不过,毕竟是大陆研究武周史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蒙曼老师对史料的综述能力不必多说,无论是已考的史实还是部分所谓的野史都是信手拈来,书的文学性也不太弱,但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的一些史学观点:一,中国古代的女性政治家的斗争同女权主义毫无关系,依然是封建社会里父权性质的斗争。(波伏瓦:女性从古至今从未获得过统治地位,即便是母系社会。)二,在现实政治斗争中,哪怕是格外强调的道统的中国封建王朝,法统和政治家的个人实力相比,依然是实力更重要。

另外,关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我觉得上官墓志铭里的一句话提点得好: 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无论是过去了的光华灿烂,还是历史缝隙里的八卦流言,俱已是尘埃落定之往事,不必苦苦追问。不过,她俩的确气度不凡(上官《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太平:千年万岁,椒花颂声。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应制诗和墓志铭都写这么好!怎么随便一写就是狮子大开口!(bushi))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美强惨组合。

上官最了得的是斡旋的能力,太平则是远见和卓识(很多人对上官的政治素质有质疑,认为她属于典型的墙头草,能力不高。对此我只能说,骑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技能……绝大多数只能媚上,比如崔湜。当墙头草和政治斡旋并不是一回事……况且,政治手段反映出的就是生存方式,除了个性之外,影响一个人的政治手段最大的因素还是来自于童年与阶级,对于太平而言,权力斗争相当于是某种分内之事,对于武则天或者韦皇后而言,权力斗争属于野心的满足,但对于上官而言,的确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点我基本赞同蒙曼老师。)她们在政治上属于相当match的组合,因此联盟被打破也是历史的必然,即便没有李隆基的出现,她们同道而行也绝不可能长久。抛开历史背景不说,政治家们天生就会成为敌人。无论是青梅青梅,还是分道扬镳,她们的所有决定里,政治选择必定多过于个人选择,而这才是我觉得比任何事都令人感到伤心的地方:在权力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她们作为政治角色的理智、冷酷、狂热和野心,就是没有看到“人”。所以,这是我特别喜欢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和上官婉儿墓志铭的原因,尤其是上官文集序言里 “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诸,倏来忽往,物在人亡。” 一句,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想到了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写出来的那种当时只道是寻常。

所有名垂青史的人,他们通过历史活着,但于历史之中的“在场”,永远只能是一种切片式的、符号式的在场。只有曾经的作品,会让人相信有一点点真心,哪怕是只有电光石火般的一瞬间,就足够了。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读后感(四):她是大唐的公主,也代表着女性的果敢与尖锐

从来没有哪个时期,有如此多的女性同时投身于,激烈复杂的政治角逐!哪怕是煌煌如大唐一般武功煊赫的时代,武则天一代女皇的风姿也震铄古今,还有一群她的影子们。

作者蒙曼老师是我们所熟知的学者,那么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十分严格的史料分析,也不是特殊的人物传记,应该是在所知史实的藩篱下,谈谈太平公主的故事。语言上是谈话模式,但是各种史家文化和典故也是信手拈来,历史不是故意严苛,只是我们对于胜利者口中的历史,都是捧着在手里,当然蒙曼老师笔下的太平公主十分精彩,精彩在那个时代有这样几位女性还能在男人堆里斡旋,精彩在太平公主的传奇不在于输赢,精彩在我们后人眼里名字都模糊的太平公主还在生生不息。

蒙曼老师作为研究武周史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对史料的熟知不必多说,排除掉本书的文学,也在展示一些史学观点:“中国古代的女性政治家的斗争同女权主义毫无关系,依然是封建社会里父权性质的斗争。波伏瓦女性从古至今从未获得过统治地位,即便是母系社会。二,在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中,政治家的个人实力依然是无比重要。”

不要刻意去探究太平公主为什么失败,诸如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权倾朝野是必然的。

又如韦皇后,武则天的儿媳,她把自己当作第二个武则天。还有安乐公主,武则天的孙女,立志要成为“皇太女”。上官婉儿,武则天时代的“女宰相”,也是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宰相。

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的女儿,她有天然的政治触感,虽然她只负责武则天的个人事务,但是也深受其影响巨大。但是在大唐的乱象纷呈中,政变像喝水一样轻松,走而挺险的人络绎不绝,她身上流着李氏大唐的血脉,也沾染着武则天一脉的开天辟地。不缺少女性的谨慎,但也困于女性的大局观。唐隆政变之后,她显出了政治上的天生缺陷,一是身为女性的弱势,因为没有人希望有第二个武则天,太平公主权势虽大却也受困于权势。

被后人称为“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印象最深的是称量天下诗人。起祖父是上官仪,唐玄宗时宰相张说评上官婉儿“一日万机,两朝专美。”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后唐时期的吕温评其“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上官婉儿的《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读这本书只是想了解天平公主其人,转折而传奇的一生。而故事里的大唐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国度,诗篇华彩碧空邀月,把诗篇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剑与诗酒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也少不了动人的颜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