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精管理读后感摘抄

《三精管理》是一本由宋志平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精管理》读后感(一):每一项都发力才能形成闭环

如果之前读,不一定很有感觉,但目前跑了几个企业,读起来觉得很务实。

只是觉得真正落地的时候会很难,需要股东能非常持续的支持,需要班子也能同心,需要关键岗位得心应手。

认知很重要,落地更彻底。

看重效益和压缩成本,都是相辅相成的。

务实比啥都重要,事情不怕小,一定要搞清楚状况。个体和公司也很像,把自己经营好,也相当于经营公司了。关键还是务实,把每个环节该发挥的作用,以必要的形式发挥出来。以积极的形式运转,总之不去拼是很难做到想要的状态,你需要找到心流的时候,然后持续的发力。

《三精管理》读后感(二):《三精管理》:聚焦企业经营管理三要点

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点是什么?是业务创新、员工激励,还是组织治理?都很重要,但如何系统清晰的将这些理顺,真正解决企业成长中的各类问题,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支撑。 《三精管理》是宋志先生扎根企业40余年、潜心提炼的一套企业经营管理的工法“三精十二化”。一精,组织精健化,从股权、治理、管控、激励等角度入手,打造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精细化是失去企业管理的各个端口、全过程和全方位精细化,对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尤为适用。经营精益化则要求企业形成“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的逻辑,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佳实践共享是一种普适化、自主化的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为方便您的阅读,我已将全书生成1张读书卡片。将书读薄,将知识内化,希望对你有帮助,阅读愉快!

《三精管理》读后感(三):管理是一种选择的‘技术’

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可能在于‘现实管理中,如何对未来的方向做出决策’,这个问题上。

近期,有很多社媒流出大型企业出现裁员的报道,尤其在当下这种‘百年不遇的变革’中,管理者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裁员来节流也是众多手段之一,但是这也透露出了一个信号,为什么不能开展足够的新业务来弥补收益上的不足?

正因为收益不足,是因为太多条探索中的业务线对主业利润的影响,通过裁员手段来砍去没利润,或者利润低的业务线。

但是当时为什么又要开展这条业务?

说到这,就难免要提及管理决策的难题:企业遇到增长瓶颈,该如何突破?

在宋志平老师的书中的第11章节:市场细分化,这里讲了生产型企业三条业务发展曲线:

1、对基础业务进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

2、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用创新技术打造新的盈利支撑点。

3、发展新业态,积极探索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紧跟着,强调了企业转型不是转产转行,不要盲目投入。非常有可能用5年建立起的新业务线,需要再通过5年时间去剥离,这不仅对企业盈利模式还是对企业信心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其中,在书中列举了沃尔沃汽车,这家公司曾认为全球汽车业的增长率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雄心,所以用充裕的现金储备拓展了石油勘探、食品制造、生物科技和休闲用品等和汽车毫不相关的业务领域。结果公司偏离的汽车这一核心业务,而后又画了十年时间去剥离这些毫不相关的业务。最终,汽车业务竞争不过丰田、奔驰等公司。先后被福特和吉利公司收购。

万万没有想到,简单而朴素的画,颠覆了我以前对产业的认知。总认为企业经营到了一定阶段都需要变革,当我理解的变革就是换行业,从没想过对原有行业再进行细分。

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转型呢?

书中给出了四个细分方向:地理区域细分、品牌定位细分、产品品种细分、特殊客群细分。

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得到利润增长。能在市场上最终留下来的,一定是能坚持的企业。

书中还有更多关于企业管理的精要问题和操作方法,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本企业管理的操作手册,而不是玄而虚的方向指南。

身在高管的朋友和企业家朋友值得一看,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标大企业,更有借鉴意义。

《三精管理》读后感(四):对标“三精管理”

这两年接触的都是美日的经管书籍,偶然拿到一本国内企业家编写的经管书籍,读后把感受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三精管理》是宋志平编写的,他曾做过多家国企的董事长,三精管理主要体现为,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他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系统优化。其实这些东西我们在工作中都是有所体会的,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我们都知道,公司治理是企业规范化运行的基础,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是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企业的内部机制一定要兼顾股东、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

企业在社会中生存是靠管理实现的,企业发展则是要靠治理来实现。管理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其要素是质量、服务、价格,管理更注重细节;治理是以防范风险、提升公司价值为目的,其要素是绩效和公司价值,是把控方向性的考虑。公司领导人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会在治理上下功夫,不能简单地将治理看成限制管理层、控制股东的权利,而要看到它会让公司更规范且稳健地发展,在关键时刻还能保护我们。

我们都知道董事会建设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董事会决策层引入思想积极股东,有利于让董事会真正发挥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谚语中“鱼从头烂”的情况。在企业管理中,那些坐在办公室做出的决定,我深表怀疑,对于见物见人,不纸上谈兵,好坏情况都要知道做法,我也深有体会。

我们多数人都懂得,企业不仅要考虑股东利益,还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客户、供应商等,尤其是员工,员工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要实现企业所有者、员工和整个社会的共赢。企业要留住员工,特别是有技术能力的员工。华为的成功有两点很关键,就是企业家精神和“财散人聚”的机制。

在企业内部,我们都知道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谁能破解机制的难题,谁能有好的机制,谁就能发展的快、发展得好。一般而言,企业要注重两件事:一是精神和文化,二是物质和机制。书中谈到浙江南方水泥在卓越降本活动中提出的“一分钱不嫌少,一万元不嫌多”,二十多年来“一分钱”思想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成本节约。这样自然涉及到公司管理精细化,企业增节降工作法。做企业,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早晨睁开眼睛就想业务和工作的事,半夜醒来还是想业务和工作的事。我们需要能持之以恒甚至有些“一根筋”精神。敬业精神是我一直推崇的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干部,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融入企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忙的蜜蜂是没有悲哀的时间”,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经常就是这样过来的,人要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乐观、不断进取。我们要用好制度,抓好关键点,不出大纰漏、不失控。在企业宏观和微观上,管控是一整套体系,降成本、增效益、控风险都包含在其中。企业的绩效我们要用数字体现,好多少差多少我们一目了然,要了解企业的现状就必须了解企业有关的KPI数字。

企业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充分竞争的领域,仅仅依靠一两位优秀领导人的经验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学习也是不够的,我们整个团队都需要参与培训和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对标交流互动,使组织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能有新思想和新行动的萌芽,实现不断进取、自我更新、整体提高的目标。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也是一个大家互相提高的不错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事项,宋老师给我们汇总出了“三精管理”。在读书时我还感受到,北新建材的国企文化比较突出,方法原样照搬照抄也不适合私企,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看你对于内容怎样取舍了。

《三精管理》读后感(五):《三精管理》,一本大型央国企的管理指南书

一、前言

今天介绍宋志平的一本书——《三精管理》,宋志平的履历大家可以自行查找,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少有的“央企明星企业家”,央企的领导一般水平都是很高的,不过出来分享的比较少,毕竟大部分都忙到脚跟不沾地,宋志平比较特殊,这本书也有挺多干货,很多内容也适用于当下的大型央国企,所以和大家聊聊。 二、概述及正文

宋志平认为,好的企业应该做好三精管理,核心是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细化。当然,以我读后感受,首先,这个三精管理是一种简略,实际中的企业管理肯定更加复杂,比如领导力、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一系列事情在这本书中都没谈,但这种简略更显水平,因为说复杂很容,说简单更需要水平;其次,这个三精管理应该更适用于大型央国企,尤其中央企业,因为我在央企和民企都干过,所以感受非常明显,里面的很多东西完全贴合大型央企,但对于民企则不完全适用;最后,三精管理给了我们一个认识问题全新的框架,里面很多细节也很有意思,建议大家去看原文。好吧,以上是整本书的核心观点,下面我们展开聊。

三、组织精健化

先看组织精健化,组织是企业的骨架,解决的是企业的整体价值问题,这里宋志平主要谈了三个方面:

第一是治理规范化,这个规范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明确组织的终极目标是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与功能,这个之前的文章我也聊过,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导致企业基业长青,不过在中国,尤其是央国企,这一点特别明显;一层是建立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个东西是老生常谈,什么三会,不过核心还是一个高明的董事会及牛人聚集的董事会,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二是职能层级化,这里宋志平讲了一个观点,企业的各层级必须有自己的定位,大致可分为:总部必须是决策高手,区域总部则是市场能手,项目机构必须是成本杀手,而专业业务平台(如专业公司)必须是坚定地走专业化路线,这一点对于基建投融资的央企来说,大家是不是感受特别深?此外,这些层级还要有机融合,以避免谷仓效应,方式则是通过认知、制度与文化(具体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原文)。

第三是机构精干化,企业发展最优路径是先大(指规模)再强(指核心竞争力)后优(指盈利),但这个过程最大的敌人就是机构臃肿,所以核心就是以人均利润为指标,进行机构精干化,路径则是减少层级(一般3层)、机构(尤其总部机构)与人员(定编定员),但是人少了竞争力可能降低,因此还要辅之以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主要通过数字化管理、管理培训、实践共享等手段)及干部培养(设定干部培养的目标,如宋志平的四精五有,典型的央国企用人导向,民企则不完全适用)。

四、管理精细化

说了组织,再说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解决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的优劣问题,宋志平讲了四个方面: 第一是管理公法化,换句话说就是流程化、标准化,比如宋志平提出的五化(即管理要一体、模式、制度、流程、数字化)、五集中(即营销、采购、财务、投资决策、技术集中),都是管理的流程化与标准化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管理的输出(管理的输出是收并购成功的充分条件,没有管理输出,就很难实现收并购成功)。当然这里宋志平还提到了一点,要让大家重视管理,首先要营造一种人人爱公司、人人爱管理的条件,要以人为资本,这个倒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是成本对标化,主要通过数字化管理、零库存制度、辅导员制、内外对标制等手段,实现成本的节省,其中数字化是基础,其他是手段,这里的辅导员制还是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重点看看原文,一个公司对于具体的产品(或项目),如果没有数字化的成本对标,基本管理都是比较粗放落后的。

第三是质量贯标化,核心是全员质量管理与设定质量标准,不过我感觉宋志平这部分自己也琢磨的不是特别清楚,整体不如其他章节那么逻辑清晰、结构流畅,所以此处就省去了。个人认为,核心还是质量标准与对标竞争问题,有了这两条,剩下的交给勤劳的中国人民就可以了。

第四是财务稳健化,一个强调了全面预算管理,这个经常听,不过实践中落实真的很少,核心应该还是宋志平提的,认识宣贯不够、战略引领不够、动态执行反馈不够,尤其一把手认知不够,这一条就更难;一个是强调了杠杆、现金、两金控制与资金归集,杠杆要适度,现金是核心,两金要控制,一定时期要归集资金,有道理。

五、经营精益化

说完了组织与管理,其核心都是内部,下面说说外部的经营精益化,宋志平讲了四个方面:

第一是业务归核化,即聚焦主业(一般不超过三个),同时对内聚焦人才成长速度(要大于企业发展速度),对外关注商业大小周期,以务实、专业、长期的态度,先做大再做强后做优,实现业务的归核。

第二是创新有效化,宋志平提到创新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在新的历史发展中,科技、高级人力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企业家要聚焦有效的创新(即有目的的,能够为企业社会带来价值的创新,而非无意义的创新,那个创新是科学家干的事儿),并注意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如柯达被数码技术颠覆),核心则在于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资本的加持。

第三是市场细分化,老的市场依然可以不断细分,以贡献稳定增长,而不应盲目过早转移,这个市场细分可分为地理、品牌、产品、客户的细分四个维度,但核心是聚焦客户需求,当然,如果要转型,未来的方向则是向高端化、数字化、低碳化、服务化四大方向转。好吧, 这个低碳化核心对应了中国建材,经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第四是价值最优化,即在普遍的供大于求的新经济环境里,行业要实现从竞争到竞合,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从量本利到价本利,这一点其实在宋志平多年经历的水泥行业特别明显,早在N多年前,水泥行业就产能过剩,所以各家水泥企业(如海螺、中建材)通过某种价格联盟(实质上也蕴含某种价格垄断),实现了行业整体价值的最优,这一点在彩电行业也有印证,但主要适用于技术变化小或技术变化非常大的行业,有些行业则不受此限制。 六、总结

总体而言,《三精管理》是一本管理的好书,尤其对于身在大型央国企的同志,这本书一定可以给你展开一个新的视角。不过企业的管理有诸多复杂之处,尤其国企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如人在事前、德在才先、家文化等,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这样才能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从这一点看,宋志平绝对算得上国企管理的大家,值得大家仔细研究。 好吧, 今天就聊到这里,最近找机会,再和大家聊聊其他管理学书籍。哦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