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是一本由[英]詹姆斯·戴森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9.9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一):《发明》读后感

曾以为戴森公司只生产吹风机、干手器和吸尘器,但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戴森曾涉猎过且在那么多的领域努力和探索着——农业,汽车,甚至教育。而这背后一直在支撑戴森本人以及戴森公司不断挑战的是他的冒险精神、创造力以及不安于现状的心。我们现在的教育打压了我们太多的创造力,在孩童时期就束缚我们的想象力,压抑我们的天性,告诉我们非黑即白,一切都有正确答案,似乎只有考更高的分数和考进更好的学校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我们努力地趋同着,为了不被淘汰而拼命着,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是什么,进而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了不喜欢的工作,然后苟且地过这一生。很难说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该怎么调整自己,或是说我们是否有可能为了改变这样固有的教育方式而做出一丝改变。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太难和事不关己就选择避而远之,变得盲目和麻痹。真的很欣赏戴森身上所具有的品质,他的无所畏惧和坚持不懈是我们大多数的人身上所缺少的,与此同时他又不会沉溺于自己的成就,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功?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二):创造者的成功之路

你以为的发明是潇洒的灵光一现,其实更可能是灰头土脸的失败堆出来的;

吹风机,气旋吸尘器,空气净化风扇,你是不是也用过戴森的产品?

这本书讲述了他的创新成功之路,50多年的发明人生,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学到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

天真的想法比经验更重要;

永远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荣誉上;

只要打开正确的大门,加上热情,天赋就能闪闪发光。

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科技创新人士、工程师、设计师,教育者,还是坚持追梦的普通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通过制造东西来学习和通过课本知识学习一样重要,真切的体验是强大的老师。

不断改进,永远不要因为一款产品销量很好,而满足。很多时候倾听客户说什么可能比看报道宣传更重要,再伟大的营销活动也很难取代伟大的产品,

戴森一直致力于用更少的资源,制造性能更高、经久耐用的机器。

发明是人类的当务之急,为了生存,公司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变得越来越好。没有比满足现状更危险的事情了。

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多一点创造,多一点价值,让发明也能够为你带来成果,带来财富。

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三):想要了解作者看到的世界

一开始,以为这本书是为了销售汽车而写的。从作者小时候开始,和车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被记录在了梳理。直到大概第八章,才得知他们取消了汽车的量产计划。是有点可惜的。又开始有点疑惑, 那为何介绍了这么多关于车的内容呢?然后我猜想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是有汽车销售计划的。占据了作者大量的注意力,汽车与吸尘器几乎有一样的比重了。但是我觉得珍贵的事,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写的。这就与乔布斯传不同了。通过作者自己的眼睛,反而不是为了了解戴森这位发明家,而是透过他的眼睛,看他成长以来所关注的事。

他见过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工程师,发明家。他总是对新发明充满了热情。对学校也充满了好感。而对政治,往往是感受受挫的。同时,也通过这本书能看到他所关注的几个领域。包括:流体动力学,新技术电池,软件,新马达技术,涡轮机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电子,机器人,空气动力学等等。

戴森也介绍了他自己开始的大学对于发明的重视,他会介绍一些他认为有趣的发明。当然,大多数都是和汽车有关的。包括车前灯的辅助照亮,山地自行车,凯夫拉碳钎维,特斯拉线圈,测地线圆顶,计算机程序,记忆泡沫,爱迪生,可塑胶水苏格鲁,挡风气玻璃雨刮器,工程师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魔术贴,拉链,智能叉车。我相信如果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这些知识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毕竟来自于伟大的创业者的眼光。

希望有一天能过去英国看一看,他眼中的那些地方。看书也会对英国产生兴趣。比如皇家艺术学院,工厂,农庄等等。还有对万博汇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有了改观。发现其实各个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发明创造环境,都是有所限制的。而他的成功,也是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们在抱怨环境的时候,应该更多的从自己出发,从内驱力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方案,而不是急于求成,因为一时无法取得金钱回报而放弃。毕竟,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种学习,心怀目标,拥有乐观,热爱创造。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值得过的。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四):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最近在阅读湛卢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一开始拿到这本厚厚的《发明》,还挺让我意外的。看书名我以为这是戴森的个人自传。抱着这个想法读完前两章,着实有点无聊。穿插讲了很多戴森之外的事情,包括好多位同行或者领导者的故事,加上外国人名就像天上的云,看着像再看又不像,肉肉研究在看,已经翻篇了。

读到第三章《海上卡车》和第四章《球轮手推车》才让我感受到所谓戴森精神。如果是放在设计上,就是精益求精,而在更广泛的视角来讲,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Frank的台词:

>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清楚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清楚,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难了。

而在周国平的《当你学会独处》中的描述,真正的孤独是珍贵的,这种珍贵可以属于任何人,但绝不属于大众。

而所谓正确的事情,大多都是明确的,就比如学习、读书、锻炼身体等等。大多数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可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坚持做下去,正确的果实只属于小部分人。

回到工作,刚入行两年的时候,当时自动化测试甚是流行,各种框架突入眼帘,兼职五花八门,颇有百花齐放的盛景。那会儿Python也是方兴未艾势头良好,Java依然稳如泰山不漏颓势。真是不知道从哪开始,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浪子后头太难。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跟行情前辈请教。

后来在某乎看到阿里大佬对小弟的指导:如果你专注一个方向,不断学习进步,3 ~ 5年你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8 ~ 10年你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我决定选择接口测试作为突破方向,Java作为突破点,然后到了现在,感觉路是走对了。图中也是克服了诸多困难。也很感谢指导过我的各路神仙,庆幸有一群乐于交流的同行。

如果大家对**如何正确地做事**不妨读一读《轻松主义》和《福格行为模型》这两本书,有机会我也会给大家分享。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读后感(五):戴森的创意你学不会

创意是教不出来的

像学功夫。天天看师傅练拳深读武功秘籍也无法悟出一招一式,只会按照书本的介绍做做样子,照着师傅的动作比划比划。真刀真枪时刻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这就是詹姆斯戴森说的:死板教育。为了成绩抱着书本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只会考成绩,创意……ta学不会。

我最喜欢书中针对教育的一章。乍看一下又臭又长,从介绍了自己创办戴森大学的初衷,再到英国政府多么不靠谱,最后又说了自己如何排除困难,将英国这片“没创意”的土壤施肥的过程。

年轻人都有一个发明的脑子,可是死板的教育让他们丢了他。而詹姆斯为何没丢?这是我看本章时思考的问题。

书中控诉了英国教育部的死板与不靠谱的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国的影子。英国的大学都是校考难度颇高,尤其是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他们拔高了学校的生育,充实了学府的荷包,看似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水平。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内卷吗?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分数,让他们抱着书本啃,直到考上家长认为好的学校为止,学校也积极配合家长将考题设计的越来越难,孩子的书本随着眼镜一起越来越厚,孩子家长得到了自尊与吹牛P的资本,学校赚了名声和钱双赢啊!可是这都是用孩子的创意脑换来的。

毕业于也属院校的詹姆斯深刻地认识到本国创意人的缺失。他在书中无数次感叹英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对于现在的英国人安于现状求稳的心态表示唾弃。或许稳定可以不犯错,但是不犯错怎么会进步呢?于是他创办了戴森大学一所可以免学费的设计大学。

回望中国同样死板的高考,却被GJ牢牢控制着。无论谁建立学校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无论在怎么减负,再怎么要求补习也没用,因为高考就在那里学业它减不了!若詹姆斯先生生在中国也会绝望吧。书本确实能给予知识,但不能教授创意。只有将自己的灵魂浸入混乱之中才有创意。创意并非“尤里卡时刻”而是通过失败和不断尝试找到的。或许这是一幅画,一篇文章,或者是设计草图。它迸发出大脑不是因为突然来了灵感,而是累计的失败们将这个成功的作品从大脑里挤了出来。

一切内卷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特点,永远关注别人的行为,这点创意人士正相反,因为创意来自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电动车就是个好例子,制造电动车的难度让詹姆斯戴森这种完美主义者犯了难,原型车都做出来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最后竹篮打水,因为量产化就不能依靠自己而得依靠供应商与供应链,这是个庞大且复杂的工序。虽然他花钱了好千万英镑,好几年的时间,而且最后一分没挣,他失败了吗?大多数国人会认为他失败了,因为没有回报的努力就是一种失败。可是在发明人的眼里,制造发明的过程才是一种回报。就像之前他发明球轮手推车时发现了真空电机一样,手推车失败了,但他得到了更有用的启发,为他开启了新的大门。

之前我看iPhone4的发布会,乔布斯说iPhone4是他们(Apple)的new baby,或许我认为这是一种亲切的比喻,但看完本书后我有了新的理解,我能理解为什么詹姆斯对待自己的作品这么珍贵,当他的产品所有权被他人抢走时,他对此毫无应对策略只能时候发毒誓自己的公司永不上市,面对他人偷取他的产品外形与技术时,他戴上法律拳套重拳出击将那些混蛋们绳之以法。发明专利法到底有多重要母庸质疑,因为有了专利法人才会放心地去创造而不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打无限的官司。

所以发明是危险的,所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与无形的猎物搏斗,等你放到猎物后那群豺狼会一拥而上吃掉你的努力成果。例如Apple造出了AirPods系列,结果随便哪个小厂都在产这种磁吸式独立耳塞耳机。在中国聪明的大脑们聚在一起研究如何让其他人点击广告,更快速地让顾客买单,制定那些合规却不合理的规定从而拒绝顾客退款……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发明新产品上,颠覆已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发明风险太大,还不如把这点脑力用在增加提成上。他们视产品不是孩子,而是一种可以立刻变现的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创意呢?就像我之前说的,创意需要用失败去挤。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实践与失败后的思考。可是实践哪有抄袭容易啊!赚钱多开心,谁喜欢失败啊?创新难搞是因为我们固有观念的遏止。把自己推进危险之中才能发展创新,可喜欢冒险的人有多少?大多数人就像詹姆斯先生说的一样,公司上市后赶紧把公司卖了早早退休。而他没有,因为他不上市。相比之下马斯克年轻时做了zip2,最后卖掉公司后他也没“退休”而是做了全球第二的移动支付平台X.com(第一是PayPal,这方面Alipay和WeChatPay就是俩弟弟),当他再次成功后又卖掉了X拿到了巨额现金后又又创业搞了SpaceX,随着火箭多次失败深陷经济困境时又又又收了特斯拉。詹姆斯和马斯克的区别是一个是注重发明的英国绅士,一个则是善于开疆拓土的星际牛仔。相同点俩人都有着同样的好胜心,同样的进取且不服输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绝不退缩且长大后依然做着小时候想做的事。他们在创业路上拼荆斩棘也是在儿时梦想之路上尽情奔跑。

所以,为什么创意学不会?因为你本来就会,只是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教唆,旁人的指指点点让你墨守成规成为nobody。

书的内容很多,开始我还以为是戴森的创业遭遇史跟其他名人传记差不多,可看到一半才发现居然还夹带私货。尤其是产品介绍部分,给人一种他在为戴森打广告的感觉。【你为什么不来戴森官网和微信商城看一看呢?】这话一出下方就应该有个二维码一键关注才对。以上我只讲了关于【教育】章节里的几点,有必要还是应该细细品读一下各大名人传记。尤其是这本《发明》,鸡汤虽然有但不多,因为作者实在是太理性务实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读名人传记最最重要的目的是“与他的暂时思想同步”。暂时像大佬一样思考,我们才会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些对我们来说的艰难险阻在别人眼里只是一马平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