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的读后感大全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的读后感大全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是一本由[美]约瑟夫·M.威廉姆斯(Joseph M.Williams)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页数:4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读后感(一):想成为观点清晰合理并富有说服力的知识输出者呢?来学习《论证的艺术》吧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通过语言给我们带来激动人心的力量片段,都是极为相似的,都有着“论证”这一高级技巧在内。 《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就有“诸葛亮舌战群儒”,还被搬上了语文课本。葛亮之所以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完胜,就是因为他的每一段话都是运用了论证的技巧,都主张、理由、证据、反馈、应对自洽。

而在现实生活中,演讲是最能给人激动人心力量的,那些最出名的演讲,无论是丘吉尔的《至暗时刻》,还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也都有着论证这一方法在其中起作用。 那么我们呢?为什么我们说话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我们的文章没有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观点没有人接受?那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认证的力量。

想要成为和那些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一样的专业者,这部由美国专业教授约瑟夫·M.威廉姆斯和格雷戈里·G.克罗姆合著的专业书籍《论证的艺术》一定能够帮到我们。

这是一本教材级的专业书籍,知识密度极为庞大,因此对于我们的阅读也就会造成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才能让我们对于其中的内容有着详细的了解,才能把其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内涵,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对于这类著作,浅尝辄止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把它放在案头,把它当作一本教材来阅读,这才是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书中也有着相应的实践练习,就是帮助我们在练习中,把其中的技巧应用于实处,应用于我们的说话,应用于我们的写作。

“论证”对于我们来说无非是两种用途:要么说服别人按照我们说的去想或者去做;要么让自己决定该怎么去想或怎么去做。也就是一个说服别人和说服过自己的过程。说服别人,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说服自己呢?这就是让我们更清晰自己想要什么的过程。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当局者迷”的情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给孩子们填报志愿,这就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并不断说服自己的过程。 当然《论证的艺术》又不是如此简简单单的内容,他更关注于我们在写作中的作用,更多用于书面表达,这也是从事文字工作者最为重要的。

论证的五个环节看似极为简单,主张、理由、证据、结论和重述,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而让我们的观点更值得推敲。但在具体实施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细节需要处理,而怎样完善论证的细节,怎样让论证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这才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 比如,主张是偏重于实践还是概念,希望主张能够被介绍到什么程度?是完全要说服对方,还是给对方一定的启发;理由和论据是主张的支撑部分,理由怎样才能更充分,证据怎样更值得推敲?对于相反的观点,我们还需要进行批判性思维,找到相应的回应,等等,这些都是论证重要一部分,都需要仔细学习。

《论证的艺术》是一部融汇批判性思维、论证的技能、写作方法为一书的入门读物,不难阅读,但内涵丰富,如果对于这本书能够充分掌握,一定会让我们成为观点清晰合理并富有说服力的观点输出者。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读后感(二):《论证的艺术》:论证能做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论证?

最近画简笔画同时读书,所以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阅读过的书籍,欢迎交流~

如果你也想将写作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证的技能整合起来,从而写出清晰、合理、有说服力的论点,但在具体行动时又感觉无从下手,那阅读《论证的艺术》这本书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证的艺术》封面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瑟夫·M. 威廉姆斯和格雷戈里·G. 科洛姆,合著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为读者们在学术论证、论辩、批判性思维发展等方面提供帮助,无论是有相关需求,或仅仅是感兴趣,阅读《论证的艺术》都能有所收获。

当然作为一本专业性相对较强的书籍,阅读时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有一些需要看完解释才能明白的专业词汇、列举案例背景主要是国外有些遥远、理论理解有一定难度等等,此时建议:

THE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读书相关的原创文章/视频/简笔画。

关注我,一同踏上万卷书的旅程。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读后感(三):写作高手,都掌握了这样的逻辑思维方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领导让你写个总结汇报,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会写作的同事们都升职加薪了,唯有你还在原地踏步。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许多人不得不在家待业,会写作的人在互联网上写写文章就能赚到生活费,而不会写作的人只能天天在家躺平,哀叹疫情怎么还不过去?

事实是,当疫情过去后,世界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那些偷偷在用功的人,总会悄悄惊艳全世界。

事实证明,写作能力将越来越重要,它将会是二十一世纪脑力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或许你会说,写作人人都会,但却不一定写得好,这需要天份!其实,这是一种认知误区。

在中国,90%的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写作好的人是天生的,他们才思如泉涌,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而实际上,写作高手也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毫无章法,他们知道好的文章就是让读者有共鸣感。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需要完成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因为这样的文章才会被读者认同。

《论证的艺术》就是一本帮助我们能够写出清晰、合理和富有说服力的观点,学会寻找问题、建立分析框架和解决问题作为论证核心的书。

本书作者之一是芝加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约瑟夫·M·威廉姆斯,他也是先锋写作项目的创始人。另一名作者是格雷戈里·G·科洛姆,是弗吉尼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俩人共同在芝加哥大学联合讲授高级写作课程,指导过成千上万名学者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著作等等。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真是欣喜万分!原来,掌握了这套论证思维模型,不仅能够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

真有这么神奇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证的艺术》吧:

畅销书作家乔希·贝诺夫拥有超过30年的商业写作经验。在他看来,所有的商务写作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影响你的读者。

读者无论是看公关新闻稿,还是杂志文章又或是阅读分析报告,都想从中找到对他来说有价值的观点。

所以,商务文章的写作原则就是:读者的时间永远比你的宝贵,如果他们在阅读后没有任何变化,你就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作者说,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没有考虑读者的观点,就很有可能显得像一个自以为是、狭隘的思考者,那样便会陷入到我们常说的“自嗨”当中。

此时,我们需要运用论证五要素来构建论证的核心,有时候,仅凭五要素中的三个问题就能够说服读者:

你的“主张”是什么?

你的主张建立在什么“理由”上?

你的理由是以什么为“证据”?

若有些读者的思维特别缜密的话,仅用上面三问来说服他们就会变得有些困难。这时候,我们需要为我们的论证核心再增加一个层面——承认和回应。

当我们能够承认和回应我们的观点和读者之间有不同时,就会显得具有合作精神,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展开讨论和辩论。

为了承认读者的观点,我们首先得提前设想,读者有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人会是一种战斗状态,还击一切反对的声音;而作者主张我们多听听读者不一样的声音,这样会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还能拓宽自己的眼界。

许多人担心,承认了对方就否定了自己,这会破坏我们的论证。而事实恰恰相反,开放的心态会帮助我们不断打破认知边界。

作者说,人类思考最常见的缺陷是:我们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只寻找支持它们的证据,而本能地忽视与之矛盾的证据;或是扭曲自己的发现,直到它支持我们的立场。

这并非我们故意而为之,只是潜意识里的信念让人不知不觉就这么做了。

正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认知偏差,我们就更需要主动寻找与自己相悖的观点并加以研究,直到弄清楚为什么有人会相信它们,我们就可以弥补这种偏差。

国外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区分事实和观点,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例如:左图:冰激凌非常美味。(观点)

右图:冰激凌通常是用奶制品制作而成。(事实)

批判性思维建立得越早,就越早能够站在事实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越全面。

不过,无论怎么样努力,我们都还是会存在认知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在国内,因为从小没有接受过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把观点与事实混淆不清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许多人把父母的观点当事实,把老师的观点当事实,还在代代相传。

一些观点深深烙进了脑海,一蹦出来就会把它当成事实来对待。所以我们不仅自己要进行批判性思考,还必须预见到读者也会受认知偏差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聚焦到理性思考的质量上来,防范推理过程中因认知偏差产生的障碍。

首先,我们不能用根据代替证据。“根据”就是我们的“观点”,比如我们发表了一篇文章,身边的朋友都在为我们鼓掌,根据这些赞美声,我们就会误认为得到了许多的支持。

而实际上,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的数据来看,并没有多少人进行了互动。

那么,这些数据就是事实,事实是我们的文章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受欢迎。“证据”就是“点赞、评论、转发”的真实数据。

其次,我们不能随性地收集证据。若仅仅针对某一个主题去收集数据,并不能客观地收集到合适的证据。

比如,客家人做了一个调查,出海前拜了妈祖的人都平安回来了,以此作为“证据”,证明“拜妈祖能够保平安”的论点。

而实际上,没有平安回来的人,大部分也拜了妈祖,他们只是无法提出反驳了而已。

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否定的证据,一旦认为自己有了一个可靠的主张时,便要停下来想一想,有什么证据可以否定它?

最后,我们要客观阐释证据。无论收集到的是什么证据,哪怕相互矛盾,我们都不要否定它。同时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时刻保持谦逊,这样,将更有助于我们给读者呈现一种客观的论点。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作者说,我们进行论证,是为了解决两类问题:实践性问题和概念性问题。这两类问题都有相同的结构:

问题=失稳状态+代价/后果

对于实践性问题,答案始终要指向某种形式的不快乐、痛苦、损失、苦恼等某些我们想要逃避的东西;而对于概念性问题,我们的答案始终指向另一知识上的差距或认识上的缺失。

学会了运用批判思维客观地看待问题时,现在,我们就要了解如何围绕解决问题,建立思维模型,如何写出我们的论证内容了。

作者将论证的内容归纳到以下的五个要素里,只要用好这五个要素进行写作,人人都可以写出精彩的好文章。

一,主张。主张有两重含义,一是主张某事是如此这般;二是请读者花些时间思考并给予回馈。

层次分明的问题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所以,无论我们断言的主张侧重于实践还是概念,都必须依靠推理、以证据为基础、以根据为担保,展开支持观点的论证。

二,理由和证据。理由和证据这两个要素都是用来支撑主张的,理由和证据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区分清楚。

比如(主张)让孩子上学时喝一杯牛奶能够长高(问题),(理由)是牛奶里含钙,(证据)是对应一些喝了牛奶升高的数据。

证据还分为直接证据和证据报告,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谋杀案审判中,直接证据可能是一只沾满鲜血的手套,而证据报告则是将所有证据收集整理之后的综合材料,这份材料更具有说服力。

三,承认和回应。这两者合为一个要素,我们需要尊重读者在论证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读者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使读者更愿意参与进来,对我们的作品提出宝贵的建议。

四,为主张和理由提供根据。“根据”和“证据”又有什么区别呢?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根据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性条件,一部分是推断出的结论。

比如因为冬天路面湿滑(一般性条件),所以你需要四轮驱动汽车。(推断出结论)

有了证据不是可以“铁证如山”了,为什么还需要这些根据呢?

那是因为读者或许没有专业知识,看不懂专业的证据,那么,我们就需要用根据来推理出观点来让读者认同和接受。

如此严谨的论证五要素,便是以理服人的五步论证法。书中还有更多更详细的解说和练习,只要反复操练,便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果能将这样的思维模型,运用到每一篇文章中,用心与读者互动,为读者解决问题,还愁我们的文章不受欢迎吗?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话:“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若没有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又怎么可能对这个世界有清晰的认知能力?若没有清晰的认知能力,又怎么写得出“有理有据”的好文章呢?

《论证的艺术》教会我们将批判性思维和论证的技能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迅速看清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能够学会写作,还能够掌握思考、表达的技能。

这样的技能,将会使我们比普通人更具洞察力、更具说服力,我们将因此而获得更幸福的人生!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读后感(四):《论证的艺术》:如何成为别人眼里理性且深思熟虑的人

《天道》里的丁元英,在众人眼里就是理性且深思熟虑的人,大家之所以会这么认为,不得不说他有理性的辩证思维,善用论证的艺术。

剧中有个经典的桥段,死刑犯王明阳,有着自己的逻辑,视死如归,让审理的人很头痛,而芮小丹用丁元英教她的一段话,就从心理上彻底的征服了王明阳,让他放弃了自己的坚持,这就是论证的魅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学习建筑的大学生说:“如果我去当建筑工程师,我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做好了,论证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和客户争论。”

论证就只是争论才用吗?不,论证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建筑师在进行工程作业时,不得不进行所有论证,一个建筑师在参与芝加哥桥梁修复时就进行了不下20次的论证,其中书面形式的论证纸张就有将近5厘米!

论证不只是为了说服别人,它更是一种理性的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工具,广泛而深入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一个人的思维。

《论证的艺术》由美国先锋写作项目创始人、芝加哥大学语言文学教授约瑟夫和弗吉尼亚大学语言文学教授格雷戈里共同撰写,是一本融批判性思维、论证的技能、写作方法于一书的入门读物。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

9.0

[美]约瑟夫·M.威廉姆斯(Joseph M.Williams) [美]格雷戈里·G.科洛姆(Gregory G. Colomb) / 2022 / 人民邮电出版社

这本书将带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论证、怎么用论证去解决问题、高效科学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一、什么是真正的论证

什么是论证呢?

和别人辩论,说服别人?与对方谈判,赢得利益?并不是。

“论证”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系,和“银”是一个词根,本意是:清晰的东西往往也闪闪发光,所以论证是帮助我们用辩证地、批判性地思考,去分析问题,使之更加清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批判”一词则来源于希腊语“批评家”一词,本意是:分开或决定。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帮助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判断一个想法,在此同时,把人为附加在这个想法上的东西(诸如感觉、希望和自我利益)分离开。

论证的标准

要想让一段话成为论证,就要符合两个标准:

1、形式:论证=主张+理由+论据。这三者构成了论证的核心。

2、参与者:参与者有不同意见,只有提供充足理由,他才会接受主张。(如果参与者持有相同意见,就不是论证而是解释了)。

论证的三种力量

逻辑:理性的推理,诉诸读者的逻辑,以支持主张,运用的是逻辑的力量。

情感:论证不单纯是理性的论证,也有情绪的力量,比如我们会用读者的怜悯、愤怒、恐惧等情绪来支持主张。

人格:有时我们的主张不需要去说服,读者只是被人格打动,这里的人格是一种值得信赖、思想开放的人格。

简单来说,论证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考中:说服别人按我们说的去想或去做;让自己决定该怎么想或是怎么做。

书中提到一种情况,就是在大学中,很多学生和老师对于教学有着不同的看法,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教授明确而唯一的知识,而老师则认为学生要学习的不是既定事实的唯一,而是学会开放性的提问,学会质疑和探究,这样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拥有论证的能力,也就是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么用论证去解决问题

论证的目的是解决某种问题,而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就要给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定义,去明确问题。

问题分两类:实践性问题和概念性问题

我们面对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类,而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地了解问题是哪一种。

1、实践性问题:需要通过论证来说服别人做出实践性的行动,才能改变状况,解决问题。

问题:大学里的纵酒狂欢已经成为一个健康风险问题。

解决办法: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在迎新周讨论它的危害。

结构:状况——导致——代价(大学生纵酒——导致——健康风险)

动机:消除这一风险

类似这种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无法容忍的有形的危害的,就是实践性问题,这时论证的目的就是希望提出主张,让读者尽快采取行动。

2、概念性问题:这是一种特殊的问题,它的解决办法是要更好地理解它,而不是改变什么。

问题:我们还不理解导致学生纵酒的心理因素。

解决办法:重要因素这一是(年轻人容易)被冒险行为吸引。

结构:条件——后果(心理因素——学生纵酒)

动机: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应对世界上的问题,概念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性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问题,都和论证来支持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张,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对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检验、改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证论要解决的是:实践性问题里的实践代价和概念性问题里的概念后果。

了解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提出主张,展开成功的论证来解决问题,就需要做以下3件事:

1、提供谨慎读者所期待的支持;

2、展示批判性思维的质量,鼓励读者信任你;

3、通过想象读者的问题或不同意见,在论证中回答,从而整合读者的观点。

而展开论证,其实就是个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书面的论证,有时瞬间想到的东西,并不够系统周密,要想清晰而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还是要花点时间诉诸文字。

三、关于写作

写作是书面的论证,所以也遵循论证的三个核心:主张——理由——证据。

写作的过程就是撰写合理的论证,一般有六个过程,既可以是个连续的阶段,也可以是循环的。

思考和讨论

在动笔之前,这一步不可或缺,但也不必要求太严格,俗话说:先完成再完善。一定要开始,才有继续的可能。

电梯故事

如果你还没什么思路,不妨试试讲述你的电梯故事。电梯故事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我要写的是——的问题。

2、我选择这个问题是因为——。

3、我想,解决办法是——(我认为解决办法与——有关)。

4、我认为最好的证据是——

尽力描述每一个要素就好了,然后去向别人讲述你的电梯故事,它会随着你的每一次讲述而变得更好。

想象你的读者

把你的电梯故事讲给你的读者听之前,你也可以先想象你的读者,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读者思维”,你要想象你的读者会有什么想法,提出什么质疑,你又要怎么去回应这些问题和质疑。

要找出读者知道什么、相信什么,推测他们听到论证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阅读和研究

证据是论证的三个核心之一,而证据的来源就是阅读和研究,这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也就是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高效阅读”。

如何进行高效阅读呢?从略读开始,为进一步阅读搭建起框架。

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前先问作者几个问题:

1、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想回答什么问题?(前者是针对实践性问题,后者是概念性问题)

2、针对你的问题,你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答案是什么?

3、你希望我有所思考,还是采取行动?

4、你用什么理由来支持主张?

5、你有什么证据支持理由?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略读,建立框架,再有目标的阅读,这样更能理解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

准备和规划

计划得越多,写起来越快,论证得也越好,根据具体的情况,哪些东西需要写下来,哪些东西可以在脑海中构思,哪些东西根本就没必要想,这完全要靠个人的经验。

从确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着手进行规划,至于需要不需要写大纲,也是因人而异。

起草、修改

起草就是草稿,不要指望能一蹴而就,这就是草似和修改的循环。

协同工作

论证的结束,不是以你完成论证为标识,而在读者回应的时候,有时为了更好的论证,我们可以建立写作小组,这样就可以得到足够多的反馈来验证论证是否合理,帮助完善论证。

写作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辩证的思维和论证对写作而言至关重要。

结语

论证其实就是个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训练我们的理性逻辑思维,明确问题,提出主张,给出理由,并用论据去支持它,以便说服读者,或采取行动,或认同观点。

《论证的艺术》一书,不并概念清晰地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论证,怎么去论证,论证都能什么作用,更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帮我们去理解。

俗话说:“学以致用”,书中还为读者准备了大量的练习:思考题、任务、项目、写作重点、问题范文。让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快地上手,将理论知识落实在实践技能上。

学习论证,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加理性的解决问题,能更好的与人沟通协作,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长远来看,它更是你脱胎换骨的一次机会,它能让你成为别人眼里理性且深思熟虑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