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指南读后感锦集

人间指南读后感锦集

《人间指南》是一本由(英) 朱利安·巴吉尼 / (英) 安东尼娅·麦卡洛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指南》读后感(一):一本书解答人生中的小问号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的问号?”

人生中我们时常会被各种情绪左右,被各种琐事困扰,而这本《人间指南》则是浓缩了100多位哲学家的观点,为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人生中的各个问题,在这本书中没有排名,而是按照首字母来排序。每个问题下的见解都来自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还会附上专业的参考文献。

我时常感到焦虑,书中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如下观点:

“我们有自由,也有责任选择我们所做的事情,正是这种对未来和各种可能性的认识造成了焦虑。”

“或许,我们的目标不是消除焦虑,而是正确地焦虑。”

这本书当然不会对千变万化的人生给予明确的解答。这本指南并不是说明书,倒更像一本工具书,给我们汇集前人普遍的经验,给读者另一种可能性,让我们跳出局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明晰的思考,从而豁然开朗,走出自己的道路。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放在床边,困扰之时拿来翻阅一下,在对应的问题下看看前人的解答,说不定内心的死结也就不知不觉慢慢解开了。

《人间指南》读后感(二):人生行为的哲学解答

《人间指南》是一本书特别好的哲学读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而这本书则很好地解决了人生的很多问题,了解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这本书的作者是研究哲学颇深的朱利安·巴吉尼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安东尼娅·麦卡洛。

《人间指南》这本书是以辞典的方式,让我们很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条目和哲学知识,也是作为哲学普及的书籍,书中涉及所有的人生难题:成就、心理健康、焦虑、不确定性、悲观主义等,共二百多个条目的问题,都一一做出了哲学的解读,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读起来通俗易懂,完全可以作为一本人生解惑的指南书。

每个人都想清楚地了解人生的行为和思想,因为如果没有准确的行为准则,人的各种抉择就会陷入一种险境之中。当然,这种冒险未必能够带来明显的困境,但是,时间匆匆而过,人生一去便再也无法回头。哲学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在何方,引导我们如何探索未知的世界及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和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每个人都想清楚地了解人生的行为和思想,因为如果没有准确的行为准则,人的各种抉择就会陷入一种险境之中。当然,这种冒险未必能够带来明显的困境,但是,时间匆匆而过,人生一去便再也无法回头。哲学家们经常在做一些判断,尤其是涉及价值方面的判断,如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等,但是却未必知道这些判断的标准是谁定的,对于错?于是哲学就要致力于设定判准的工作。

我们人类应该如何生活?若不先辨明人生的方向,又怎能认定人生的正当生活方式。并且,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万物恒在变化之中,那么这一切终究要消失幻灭,或者,它有一个来源与归宿,可以使变化生灭得到合理的说明。哲学是人生的指导思想,它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在何方,引导我们如何探索未知的世界及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和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读《人间指南》这本书就会觉得哲学问题其实也不难,哲学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指导思想。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黑夜,给迷途的我们指引出一条罗马大道。这本书就是如此神奇!它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指导人生,改造世界,所以我觉得,哲学是必读的书。学点哲学、了解点哲学,能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少犯点错误,从而更好的导演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篇章。

《人间指南》读后感(三):从哲学的角度解决人生大部分问题

《人间指南》是一本书特别好的哲学读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而这本书则很好地解决了人生的很多问题,了解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这本书的作者是研究哲学颇深的朱利安·巴吉尼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安东尼娅·麦卡洛。

《人间指南》这本书是以辞典的方式,让我们很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条目和哲学知识,也是作为哲学普及的书籍,书中涉及所有的人生难题:成就、心理健康、焦虑、不确定性、悲观主义等,共二百多个条目的问题,都一一做出了哲学的解读,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读起来通俗易懂,完全可以作为一本人生解惑的指南书。

如果我们有说明书,生活是不是就会好过些?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问应该如何生活?哲学家们也都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本书作者——哲学科普家朱利安·巴吉尼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哲学顾问安东尼娅·麦卡洛,从包括丧亲之痛、运气、自由意志和人际关系在内的众多主题中,引导读者了解有史以来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从斯多葛学派到萨特,将呈现上百位哲学家的思想精华。书中100多位哲学家为你解答人生可能遇到的208个问题,以字母顺序罗列出各种问题,可以清楚地找到困扰你的问题,然后它摘录了不同人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让你发现不论是谁对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困惑的理所当然,如果能从中汲取你想要的答案,那无疑是达到了他们“给苍蝇指明飞出瓶子的路”的目的。一本好书会向你传递正面价值,能引导你产生思考并对自身有所反思。这本书就是这样,在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我也产生了更多积极向上的能量,尝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接纳它、正视它,一步步去构建更美好的人生。这本书是先哲跨越了几个世界与我们的一个对话,是他们的智慧结晶集合,而且它并没有按照学派、哲学家名字、抽象概念等排列结构,它是基于生活境遇来进行编写,这也是编著者的一个小心思。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不会想要去寻找所谓哲学的道义责任、辩证关系、人生道理等。尽管这些对我很有帮助,但是在我的生活出现问题的这一刻,我急于寻求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指引或者直接是答案。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智慧和理性,《人间指南》一书以辞典的形式,分条缕析地告诉我们面对一件事,诸多先贤智者的声音,从这些深出浅出的智慧中可以分辩出最适合当下,最适合自己的主张。若是能让我们更从容更通透,那便是成长,且无限接近智慧和理性。

我喜欢这种直给的方式。

《人间指南》读后感(四):《人间指南》——生存迷宫的灵感导航工具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认为自己整天像陀螺一样旋转,深陷于忙碌,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听一首歌,更没有时间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意义。偶尔你可能会觉得极度无聊,身心都被一种强烈的空虚感吞噬,灵魂也被撕破。你相信吗?你不是一个人被这些问题困扰。尽管人世间有太多不一样的人,但他们却一样被内心或外在困扰,让你感到困扰的每一个问题,无一不在困扰着或困扰过别人。其实困扰着人们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

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呢?这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医生探究。因为一个问题会有多个不同的认识角度,而每一种不同的认识或者看法,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英国作家朱利安·巴吉尼与安东尼娅·麦克洛所著的《人间指南》——面对每一件可能发生事情的哲学解答,通过书中生动的故事作为思想实验场景,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为人们提供多种哲学选择的可能性。

虽然书的标题是人间指南,但是翻阅后可知这本书不是一套说明书,诚如书中序言所写“传统的说明书会告诉你产品如何运行及运行不当时如何修复。……但人类生活不存在一种线性、基于规则的算法。”书中100多位哲学家为你解答人生可能遇到的208个问题,以字母顺序罗列出各种问题,可以清楚地找到困扰你的问题,然后它摘录了不同人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让你发现不论是谁对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困惑的理所当然,如果能从中汲取你想要的答案,那无疑是达到了他们“给苍蝇指明飞出瓶子的路”的目的。

生活中没有人能一直有时间或者精力教会你做人,我们要的是自主学习与自我成长。回到本文开头,当我们被无聊困扰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认识无聊。什么是无聊?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需要改变正在做的事情,或努力去寻找让我们变得沉闷的原因。人认为“无聊是罪恶之源”,有人将其描述为“除了自我的单调乏味外别无他物”。

叔本华说,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他悲观地认为,极度无聊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必然结果,对他来说,生活就是不断地追求那些我们认为可以消除不满并使人快乐的事情,而一旦达到目标,人就会被无聊征服。但是罗素却认为,幸福的生活需要忍受一定程度的无聊,他《幸福之路》中写道,“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

当你愤怒、焦虑或者陷入与他人的争论时,不妨翻一翻《人间指南》,它不一定能帮你指出一条明路,但可以让你看到这世上有很多条路,你所处的这条路并不一定就是“死路”,跳出自己的小世界,不让自己一直陷于困境。矛盾的心理人人都有,既然平淡无奇的日常不可避免,我们应该腾出些许空间,更深入地思索活着的意义。甘地说“我不想要我的房子四面高墙,窗户密不透风。我希望大地上所有的文明之风能够自由吹拂。而我也不会被任何一种狂风刮得站不住脚。”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不要禁锢自己,试着四处汲取养分,让自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人间指南》读后感(五):爱智慧爱理性,听智者的声音

同样是解答人生疑惑方面的书,这本《人间指南》编排很特别,按字母顺序以词条的方式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关键词,小篇章的形式一一解答。解答中说道理,引述古今中外的哲学先贤理论,同时还有许多注解。这种形式很新颖,内容讲述既不过于厚重,也不过于抽象,相反简洁明快,易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我们生活之中遇到问题,并不会去思考某位哲学家,思想家讲述的大道理或者各种深奥理论,而是凭借过往生活经验,直接的间接的,来自父辈,书本,影视、生活方方面面影响的汇总。同样,同一个问题,古往今天的哲学家思想家们看法也并不相同,于是这种词条的形式其实也是给一个辩论题,让他们针对此问题作一次别开生面的大汇演。

哲学,本意是爱智慧,从诞生之时起就与生活密切相关。如今的人们因为其他,处理不好生活诸事,于是也有了诸多烦恼,万事有因有果。阅读《人间指南》其实也是让我们从生活中抽身而出,让我们与自己远离一点,旁观一点,看清自己痛苦和烦的源头。阅读这类书籍,虽然常有一时的治愈按摩之效,但是若不能借此改变我们固有思维,固有的行为习惯,其实收效并不大,因为痛苦一时也可逃避,烦恼一时可以放下,但问题根源其实还没有解决,他们会择时卷土重来,——此时的我们不过是在自己的沼泽里又再轮回一次。

《人间指南》一书提出了许多的观点,也将历史上诸多有洞察力有影响力的哲学观点广泛地传达给我们。这么多观点,其实我们也不必全盘接受,这也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最好的办法是择其从之,若能基于此,形成自己的自圆其说,并能将之化之生活之中,这才是真正能解决我们痛苦烦恼的好办法。

哲学能让我们变得更理性。比如亲人离丧,如黑暗降临,如何看待死亡?英剧作家克里斯托弗·布洛克认为“只有死亡和税收必然发生”,这样的表述比富兰克林早了73年。哲学能够让我们理性看待死亡,如苏格拉底完全接受了死亡,死前镇定自若,他对死亡的主张是因为人有真我,灵魂不朽,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提倡哲学家们应该乐于接受死亡。接受死亡,则是让灵魂从躯体解脱前获得安宁。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主张我们更爱惜当下的生活。而蒙田则更豁达,“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那就别管了,大自然会在适当的时候明确地告诉你该如何做”。反正,既来之,则安之,不必过于忧虑。

亚里士多德透悉人们对死亡背后的恐惧的原因是因为害怕失去生命中的美好。死亡不可避免,不如像可克·奥勒留那样,“死亡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是自然所需要的。就像青年和老年,成长和成熟......生命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一样,我们的消逝也没有什么不同。”家里的老人们说,死亡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就像大风拂山岗,能看透但不必过于哀伤。所以,接受有限的生命,认识生与死的分离,更好的活在当下——这便是生活的智慧和理性精神。

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智慧和理性,《人间指南》一书以辞典的形式,分条缕析地告诉我们面对一件事,诸多先贤智者的声音,从这些深出浅出的智慧中可以分辩出最适合当下,最适合自己的主张。若是能让我们更从容更通透,那便是成长,且无限接近智慧和理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