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精选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精选

《现代欧洲200年》是一本由[英]大卫·S.梅森著作,58.00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一):现代欧洲200年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蜿蜒前行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一直处在进步之中。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事情的出现会让人感觉到好像历史的走向被搞反了。 最近我读了《现代欧洲200年》这本书,这本书重点讲述了现代欧洲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影响较大的一些重要人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这些时期的很多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包括文化等等。曾经人们有一个朴素的认识,任何精良的秩序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它需要有一个天才的设计者。 18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威廉·佩里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钟表匠比喻”:你在荒山野岭中突然看到一块手表,看到它精美的花纹、精良的结构,你会立刻判断它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背后必定存在一个设计者(也就是钟表匠)。 在经济方面,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具有举重若轻的历史地位,就像一个钟表匠一样,提出了非常多极有分量的论断,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亚当·斯密论述了个人利益如何推动共同利益的达成。通过放任个人贪婪与财富积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让整个社会受益,他的思想可由一句看似相互矛盾的格言予以诠释,即“个人之私心积为社会之公德”。 所谓看不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简单点理解,市场会通过自己的调控作用来使得产品价格达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正因为有这种原理,可以更多的鼓励人们去自由贸易。 在生物进化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人是达尔文,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而进化的发生机制就是我们大都熟悉的自然选择的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也会影响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与其他物种相比,其实人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进化,这并不意味着人就一定始终是最高级的生物。 不过后来又有很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说法,某些人把达尔文的理论无端地扩散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把优胜劣汰的生物学规律放在人际关系之间,造成了一系列悲惨的事件。实际上这种行为这种思想是极不正确的,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有比较良好的关系,共同发展进步的。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现代欧洲近些年的发展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开拓我们的视野。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二):人类巨大变革进程之欧洲近代二百年——并没有那么完美

每每谈到中国近代史变革中,无数人鄙夷国内最多的便是中国现今出现的种种问题看着这不如欧美,那不如欧美。带着极强的爱国情绪,索性去看看他们眼中的欧美近代化是如何实现的,是不是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是也如他人眼中的盛空幻景般美好。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巴特勒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大卫•S.梅森新书《现代欧洲200年》一书中便详细介绍了1789——1989两百年间欧洲那些重要历史转折点的国家发展情况。

这里面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为何选在1789和1989这个时间段,惯常理解都是选择英国推动近代化开始,但此处谈及现代化那法国最先开始的启蒙运动,以及那场著名的Revolution便正好是起点了,节点1989自是那个超级大国倒塌之时,欧洲现代化进入新的历程之中。

人类变革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推翻制度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是其发展的根源动力,这点与马克思所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稍稍有所不同,这种变革是直接自上而下重新再建立的。长期压迫民众的制度终将被民众抛弃,新的思潮一旦成型,必将吞噬旧有制度。启蒙运动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哲学家们的观点长期影响下,在与最新科学成果相结合的基础上便迅速发展成为了启蒙文化运动,制度的现代化进程拉开了序幕。

经济层面亚当·斯密一句“看不见的手”让市场开始发挥其最大效能,追逐利益的民众再也无法忍受在生活各个方面被包围被管辖的限制了,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新的制度产生,渴望获得最重要的人权与人民主权,现代化的价值观理念能够植根民众的内心,于是欧洲精神的现代化也开始了。但这个过程毫无争议地沾上了血腥气味,无数人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生命代价,尤其是这股力量扩散到整个欧洲之时,只有保守的英国和俄国没有受到影响。

其余所有国家在完成近代化转型中前后曲折经历数十年,当你试图对一个旧有存活上百年的制度体系连根拔起之时,所要付出的代价必将是个体所无法承受的。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也恰好反映出民众对社会发展的不满,新的变革方式也蕴藏其中。有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一边忙着祖国统一,一边还得面对国内各种思潮的动荡,各种扩张主义,民族主义依旧在撕扯着发展中的国家们,国内危机丛生。

一旦危机无法国内解决,便直接开始进行殖民统治,对外侵略或者发动世界级的战争,这不就是两百年来欧洲发展最直观的价值观吗?他们完成国内的统一,有一定力量基础之后,立马就开始弱小的国家,亚非拉美哪一个不是受害者,因此近两百年的欧洲史进程最清晰的感受便是国要强,民要富,全民一心抵御外敌。不欺负他人,也不能被欺负。这才是现代化的真正目的,只是今日问题滋生,许多人利欲熏心,盲目听信迟早是自食恶果的。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三):利大于弊的欧洲近代200年

一直保持对历史类的书籍阅读,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很重要。毕竟以史为鉴,其实抛出一些主观,从客观来说,现代欧洲这两百年可算是轰轰烈烈,由主从事渔猎、商盗文明转换到了现代文明,工业革命之后迈出了欧洲的一大步,乃至人类的一大步。从这方面,我们不得不说领先在前。所以阅读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我还是优先觉得欧洲史比较精彩,不过古代史确实还是我国比较精彩。

现代欧洲的两百年,飞速的进程,繁复多个国家的关系,其实检索起来非常的困难。但这本书将历史上所有的重要节点全都拉出来按照时间线排序讲诉,让我比较喜欢这一点,不过也许是因为篇幅或者工作量的原因,所有的叙述并没有非常深。这本书很适合当做一本简史观看或者当做欧洲历史重大事件检索是非常好的,对于我这种最近在重新回顾欧洲历史的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本书从目录就表述的非常详细,不用担心有过多复杂看不明白的章节。作为入门的欧洲历史书是绰绰有余,同时我觉得这本书也很适合作为中学生的历史入门书,毕竟能够快速阅览其中。 这本书通篇比较客观,没有过多的赘述,他叙述的历史真的只是在记录,记录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像一台摄像机,尽力还原其中的真实。以详细的时间轴作为铺垫,记录这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也从中可窥探到世界时如何被影响着一同变化。譬如我们耳濡目染的工业革命。 从蒸汽被发现到机械纺车的出现到珍妮织布机的使用,最后乃至蒸汽发动机的投入使用,不断地将人类推向前方,一直到我们熟悉的工业化时代。在这时,曾被嘲弄的钢铁巨人与我们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工业化加快了我们的社会进程,使得大量劳动力被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去创造以及发明新的事物,不断地推进未来的变化。

总体来说,欧洲的这两百年间,虽然有侵略(那是商盗文明的遗留),但是对于推动科技这一方面来说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毕竟生产是第一劳动力。启蒙运动的萌芽推动着人们的意识觉醒,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想要向前,就要以史为鉴,释放自己的大脑,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四):近代欧洲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二百年是短暂的,但短暂的二百年却可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政权的更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总是伴随着战争和颠沛流离。对于我们似乎很熟悉自己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也让我们懂得如今的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而这也是一百年的变化,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彻底走向了新世界,也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之上,尤其是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在我们之外的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国家也正在发生在不断的变化,每天的新闻中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

《现代欧洲200年》为我们讲述欧洲的现代史,这是欧洲史的入门读物,全方面为我们展现了现代幽州的重大事件,也让我们更清晰的理顺那段历史。作者从1789年写起,直到1989年结束,这二百年年发生的重大革命事件和整个欧洲发展的走向。文化、社会、思想、政治和经济,在历史的必然因素下又有着怎样的改变。这本书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两百年欧洲的历史。

说起欧洲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会是法国,它是浪漫之都,似乎在那里总会有浪漫的事情发生,然而在过去的两百年间,它的政治变革也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变革,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让整个欧洲的正局发生了变化,它是法国君主制的旧制度的终结,让整个欧洲开启了新的篇章。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多数的国家都是君主制国家,是传统的阶级统治,新文化的启蒙让人们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想,最这一方面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有的认知吧,我们也是从这样的社会走过来的。然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也让不同的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机遇和选择。法国的文化运动掀起了很大的狂潮,也咱造就了很多至今也被人们称赞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也被人们所传颂。

法国是整个欧洲发展的导火索,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也在将法国的历史,或者说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法国所发生的一切直接影响着整个欧洲的发展进程。在法国的大革命中,女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期间女性的人权宣言被提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进步。

《在现代欧洲200年》一书中,法国是很大的一部分,但却不是全部,他们被法国大革命中波及,却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欧洲的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对于殖民地的控制,那个时候若是再给它一点时间,恐怕这个世界就真的是他们的了,索性还有一部分人进行了反抗,让世界走向平衡。

《现代欧洲200年》是一段欧洲的历史,却也是一段世界的历史,他们的走向影响着世界板块的布局。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它是轰轰烈烈的,也是屈辱的。

虽然知道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但因为是邻国,总觉得应该是亚洲的。现在看来欧洲确实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

《现代欧洲200年》读后感(五):欧美大学欧洲史入门读物

“欧美大学欧洲史入门读物”是书封上的推介语,倒不算夸张。“大卫·S.梅森(David S.Mason)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巴特勒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梅森教授著有六本关于欧洲政治和历史的书,最近的一本书是《美国世纪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merican Century)。除了国际、欧洲和俄罗斯政治课程外,他还教授和协调巴特勒全球研究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中包括一个现代欧洲的课程。”

另一方面从书本身的内容来看,确实是入门欧洲史很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不知是原作者的语言风格抑或译者风格,总之文本中几乎没有长句子,文风也是奔着简洁明了去的,很友好。而且在此基础上没有牺牲内容质量,改有的点都提到,且作者搭建的框架完整。

以我个人最喜欢的“冷战”这部分为例,作者是以二战尾声1945年2月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的雅尔塔会面起笔,到南斯拉夫解体终笔。

其间涵括:联合国建立的起因是雅尔塔会面三巨头聊出来的;以及对战后德国态度的分歧,美国赞同帮扶它走上正常国家道路,以免重蹈一战覆辙,而苏联想的是趁它病要它命,以及由此而来的二个大国的第一波分歧;战略思想上的分歧导致了实际措施的出现,东德西德划分完毕;经济政策的对垒——“马歇尔计划”和“经济互助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的对阵;以及其实最为严重的美苏之间的“核竞备”。

除了冷战,作者还把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形成、“非殖民化”(decolonization)进程以及欧洲新秩序的建立,三条脉络合一来进行分析。我个人看书过程中,感觉decolonization用“退殖民化”来形容更合适些,那些欧洲新国家独立时间的渐次出现,仿佛一幅殖民地和新世界此消彼长的变化的地图。清晰可见。

当然一本书肯定也有遗憾的地方。比如这段“对苏联而言,东欧的土地在战略上比西方重要得多。这些国家大多与苏联接壤,历史上,这一地区曾是众多军队入侵俄国和苏联的主要途径,包括1812年的拿破仑、1919—1920年的波兰人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人。”这一部分只提到了别国对俄苏的进犯,但是类似苏联对芬兰的攻打这种就全程隐去,就算不是立场偏颇,起码在对地缘政治的解读上不算完整。

此外也有存疑的内容,“有鉴于此,杜鲁门向西柏林300万居民空投了物资。柏林空投(Berlin airlift)持续了近一年,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在西柏林,莫斯科最终解除封锁。”

但瑕不掩瑜,入门良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