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旧时色》读后感锦集

《旧时色》读后感锦集

《旧时色》是一本由曲音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简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旧时色》读后感(一):《旧时色》| 人间好色彩。

如果世界上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少了很多美吧!

之前我很喜欢一个佳能打印机的广告,广告用时尚的模特、配合鲜亮的颜色,让佳能打印机“色彩”这一价值表现出来,提出了“你好色彩”的广告语,莫名其妙地,我就觉得佳能打印机一定很好,你看颜色竟然有着作用。那个时候,总被那些明亮、强烈的色彩吸引,而现在,不知道我们的文化自信真的更强了,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弘扬了,如今,传统颜色更加让人着迷。

无论是以前的《大明宫词》、还是前两年的《清平乐》、《大宋宫词》等,中国传统颜色一直是“中国美”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可这些中国传统颜色到底是怎么回事,知道的人也许并不多吧!

《旧时色》是一本全面梳理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演变脉络的书,作者把“白”、“赤”、“红”、“橙”、“黄”、“绿”、“青”、“紫”、“黑”、“金”十个颜色的“前世今生”说的清清楚楚,这些“旧时色”也不仅仅是好看而已。

颜色,怎么产生的?以前我从来没仔细想过,总觉得就是化学材料印染的,看过这书后,我才想起来,化学材料之前还有“天然染料”。什么赭石、苏芳、蓝草……这些我读得出来并不认识的东西就印染出了那独居韵味的中国旧时色。当然,还有一些印染手法上的技巧,将颜色的千变万化一一展示出来。比如“青”,说起“青”大家最先想到的莫过于“天青色”,其实,中国传统的“青”色,不仅仅这一个,还有什么“宋代汝窑青色开片盘”、“清代的孔雀蓝”等。这些变化像中国历史的车辙一样,一点一点地展现出历史的变化,有趣的很。

在历史上,颜色从来不是颜色,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的表现。比如,汉代开始,红色与仕途相关,帝王穿黄衣、官员的紫衣……以至于,颜色的使用在封建社会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这些非常“不合理”的“规矩”,让我们从“颜色”这个角度去看封建社会。

看到这,你也许会觉得,这都是历史的东西,和潮流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你把清代金胎珊瑚云龙福寿纹桃式盒和爱马仕橙对比看一下。所谓“潮流”,其实就是经久不衰的历史。路要往前走,可未来的路是从走过的路里生出来的,不是吗?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颜色印染的知识,我不是学美术、材料专业的,这里就不“卖弄”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儿们可以看看,想必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旧时色》读后感(二):旧时色中的中式浪漫与诗意

《道德经》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所谓“五色”,即先秦中国形成的“五色”体系,包括青、赤、黄、白、黑。这五色被称为“正色”,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五方”等又有对应关系,仿佛这些色彩中也蕴含着宇宙的玄妙。譬如赤对应火,指示南方。在此之外,这五种“正色”调和又生“间色”,譬如“青”与“黄”的过渡产生“绿”,由此形成了繁复的色彩体系。这一色彩体系在数千年时光中又经历了不断传承演变,甚至远播海外。作为时代风尚的重要体现,古人诗文中也常描摹种种色彩,如“燕帷湘绮被,赵带流黄裾”“柳色披衫金缕凤”“春山如黛草入烟”等语。但几经流转,古人视为寻常的许多色彩,其真容如今已不可知,以致我们今天在古籍中读到这些“旧时色”时,有如雾里看花。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和中国式审美的复归,这些传统色彩也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曲音博士是中日传统色彩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及古代绘画史,她的《旧时色》一书就以“色”为媒,通过对这些色彩的探寻,带领读者亲近传统。

色彩史首先是一部工艺史。古人染色,无不取自自然,所用原料不同,直接影响了色彩的呈现效果。以“红色”而言,古人初用茜草,因为茜草素水溶性较差,必须进行充分发酵后使用,其染出的颜色是较暗的赤色。汉魏之时,原产于埃及的红花传入中原,其主要依靠花青素染色,因其含有大量黄色素,红花必须发酵后经反复水洗“去黄”,才能一展“真红”,根据染色方法不同,红花可以染出真红、莲红、桃红等诸多颜色。到唐代,石榴花、蜀葵花等植物也被用于染红,更加丰富了红色的色域。书中对许多颜色进行了仔细考证,以还原其面貌。如唐宋诗文中多有“云碧袖,退红裙”“莺黄衫子退红裙”“退红衣焙熏香冷”等语,此色颇受仕女喜爱,那何谓“退红”呢?据书中介绍,为了追求更为细腻的色泽,古人颇费心思,将红花经过多次洗晒,利用红色素在碱性溶液中马上溶解而褪色的原理,形成浅淡的“退红”色,这一独特印花工艺显示出古人的匠心巧思。

色彩史还是一部文化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与诗文、习俗、工艺、美术等密不可分,不同色彩有不同场景和文化意蕴。唐代因“大唐土德,尚黄”之说,黄色渐成皇室专属,柘黄成为黄色系中的正位,从此为帝王所专用。唐宋时,紫色成高官显贵专属,所谓“三品以上紫”。这一喜好甚至传播到了日本,影响了平安时代日本宫廷的审美,《源氏物语》中就有许多与“紫”有关的情节和描述。如果说满朝朱紫象征着富贵权势,青绿则体现了文人的“山水之乐”。古代中国山水常用“青绿”色,虎年春晚出圈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以妙曼舞姿展现了《千里江山图》的画境,这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叠合,绘制的别具一格的梦幻山水。

重现旧时色彩并非易事,实际上,文献中的“玄”“纁”“缁”等色究竟是何模样,至今仍不得知。书中在典籍、诗文、实物中引证寻觅,力图再现诸多传统色彩的原貌。譬如“缥”色,书中引《说文》中解为:“缥,帛青白色也”,继而举出2019年正仓院展出过的缥地大唐花文锦,其实物类似湖蓝色,这使得我们对缥色有了更直观认识。唐代以后,“缥”的使用次数相对变少,逐渐为“月白”“青缥”等色名所取代,此后又有“天水碧”等名。而据明清两代服饰中的“月白”看,色相基本也是淡蓝色,与“缥”如出一辙。如书中所言,“对这一古老色彩最本真面貌的追寻仍在继续,也许这就是旧时色无穷的魅力”。配以书中精美实物插图,作者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古老而富有诗意的色彩的意境之美。此外,书中每章最后一篇还以“时尚”为题,探讨了与色彩有关的妆容、器物、衣着等生活风尚,将“旧时色”与“新风尚”串联了起来。

通过书中讲述,种种古老的颜色不再仅仅是一个色名,而是在对古代审美及其流变的展现中变得鲜活,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式审美的古韵今风。

《旧时色》读后感(三):清雅有韵一探究竟,旧时色彩下的传统审美与浪漫

翻开中国的历史,关于色彩这一块,古朴、厚重、森严、韵味深远、耐考究、审美经典等等诸多词汇都随之涌动而来,那种熨贴心灵之上的服帖舒适感,让整本书都散发着赞叹的书香气。翻开书页,走进旧时文人雅士日光及月色下的风雅气息扑面而来,无需再来一曲“阳春白雪”,一本《旧时色》和一盏清茶足以将传统风尚延续和展开,一脉文心自来。

古画像是静谧色彩交织的故事

器物的烧制是色彩浴火蜕变的重生

服饰的色彩让花纹灵动鲜活赋予吉祥意义

妆容的用色着调增添美人无双美色的风云雅致姿态

大概只有中国传统色才可以将中式审美和浪漫融合,讲究天地人间的自然相契。落日的余晖,茫茫的寒林,花冠上的羽,冷月映照的竹,暮色渐深时的檐……单单是字眼下流淌而出的韵味就已经美不胜收,如果这些色彩都有对应的真实视觉映入眼帘,那种冲击又将是怎么的美感!每一种自然的绝色,都有它对应的色谱,全面梳理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演变脉络,请参看这本《旧时色》。

本书书香气浓厚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书中古色古香的彩色插图,视觉上比较美观直接,今人读本书最大的一个冲击点大概就是可以不由自主的感受到旧时色与新风尚结合的惊艳感,这种超越结合又创新的审美,在古今之间一点也不突兀。

不管是河南卫视的近期很火的各种晚会,还是中央台的国粹等传统文化文创节目,都将古典的色彩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形式多样历史感充足,但是细品之下,书作为传播的一种媒介,拿在手永久的每一页上书满墨香文字的知识,似乎更易于个人阅卷时的满足,也易于私人珍藏,历久弥新的书香气的气质也会逐渐聚于胸中丘壑。这也许是很多人依然在这个五彩斑斓的文化传播形式中,依然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吧。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有在传统中创新的,书目很醒目点题,用十种颜色来对应传统和当今的时尚元素点,清新易懂,入门没有级别。内容上也贯穿整个书目展开,又从古画、器物、服饰、妆容上具体以朝代为代表丰满知识体系,比较完整,并且已经有所脉络的归纳,便于阅读学习。

举个例子。

比如在讲白色的时候,从瓷器颜色入手,展示出汉代、南北朝、唐代、明代、清代白色器物用料的知识,讲述了白的轻重用色及朝代惯用手法。并过渡到绘画上,也谈及了中式审美的一个重要节点:留白。也讲了一点点绘画技巧,更有插图(宋代)马远的《雪景四段卷》、(宋代)夏圭的《烟岫林居图》等,来详述留白的意境及色彩的妙用。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空”并不是不着边际或者故作神秘的玄学,切实是全局意识体现、及克制利己的理性精神的思考,视觉广阔。

一本有内容的书,已经值得一读了,况且《旧时色》还有点深度。

《旧时色》读后感(四):旧时风物《旧时色》

旧时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每当我念起这些诗,那缤纷色彩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犹如一幅幅浸染着大自然色彩的国画,透着光彩、鲜亮、沉静、绚烂,美得不可方物令人沉醉。而当你想要描绘什么是色彩,如何判定具体的色彩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古画

锦衣

青铜器

前几天在看《大话中国艺术史》,书中有很多古代艺术品的图片,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讲到周代贵族用的青铜器并不是我们现在眼见的铜绿色,而是“满屋子、满桌子的金色餐具,整个大殿上都是金光闪闪的”,还有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那长达12米的桑蚕丝画布上厚重的石青石绿给人的浓烈的色彩冲击感,热烈而明快!旧时色,给了我们无限的向往和想象。

千里江山图

《旧时色—中国传统色彩风尚》是一部关于中国经典传统色彩的产生、传承和流行风尚的著作,作者曲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的艺术学院,她是中日传统色彩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及古代绘画史。本书讲述了白、赤、黄、青、紫等十个色系的渊源流別,“月白”“素缟”“茜红”“秋香”等经典用色的承载方式,“留白”“点翠”“纁染”等精妙绝伦的工艺细节,文图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色彩的瑰丽多姿以及中国古时斑斓精巧的生活细节和审美态度,是一本难得的艺术美学佳作。 旧时风物旧时色。在当今古风诗意再度流行时,“中华风雅书系”第一本的《旧时色》是具有时代新意的传统文化研究作品,别具一格。

旧时风物

旧时色

《旧时色》读后感(五):旧时风物《旧时色》

旧时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每当我念起这些诗,那缤纷色彩在脑海里自然而然浮现出来,犹如一幅幅浸染着大自然色彩的国画,透着光彩、鲜亮、沉静、绚烂,美得不可方物令人沉醉。而当你想要描绘什么是色彩,如何判定具体的色彩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古画

锦衣

青铜器

前几天在看《大话中国艺术史》,书中有很多古代艺术品的图片,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讲到周代贵族用的青铜器并不是我们现在眼见的铜绿色,而是“满屋子、满桌子的金色餐具,整个大殿上都是金光闪闪的”,还有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那长达12米的桑蚕丝画布上厚重的石青石绿给人的浓烈的色彩冲击感,热烈而明快!旧时色,给了我们无限的向往和想象。

千里江山图

《旧时色—中国传统色彩风尚》是一部关于中国经典传统色彩的产生、传承和流行风尚的著作,作者曲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的艺术学院,她是中日传统色彩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色彩及古代绘画史。本书讲述了白、赤、黄、青、紫等十个色系的渊源流別,“月白”“素缟”“茜红”“秋香”等经典用色的承载方式,“留白”“点翠”“纁染”等精妙绝伦的工艺细节,文图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古典色彩的瑰丽多姿以及中国古时斑斓精巧的生活细节和审美态度,是一本难得的艺术美学佳作。 旧时风物旧时色。在当今古风诗意再度流行时,“中华风雅书系”第一本的《旧时色》是具有时代新意的传统文化研究作品,别具一格。

旧时风物

旧时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