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1000字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1000字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是一本由江上渔者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一):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故宫

故宫作为明清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象征,即便没有参观过也至少在电视或资料中看过.记得小时候我妈不想我周末疯玩除了带我去北京的自然博物馆就是去故宫了.按她老人家的话,没事多去去博物馆总比瞎疯跑强(虽然我在博物馆也没少疯跑).当看到其他博主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就理所当然的拿起来读了.

书里基本上把故宫的里里外外讲了一遍,每一个章节各有侧重.从一开始的建筑,礼仪;再到中段的皇室起居,再到书后半部的宫人官宦,王朝八卦,文物迁徙;到最后故宫博物院的由来..看完以后收获还是挺多的.又对小时候记忆中模糊的故宫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同于其他专业书籍的晦涩,这本书的文字读起来还挺轻松的.每天睡前读一会基本上一两周也就看完了.挺有上学的时候课后看”闲书”的感觉.

其实怎么界定”闲书”呢?真的只有对自己专业有帮助的书才有用才能读吗?当然不是.过于专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光会局限眼界,而且很容易疲劳.为什么不在下班后拿起一本这样的书看看我们自己的建筑,学学自己的文化呢?保不齐下次去故宫能再跟太太多白话几句呢?(虽然我在她那已经没什么可信度了)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二):有趣儿的故宫

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喜欢看古装的电视剧,因为从这里或多或少的能寻找到一些历史的影迹。特别是故宫,做为一座拥有了整整六百年历史的宫殿,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从它的建成开始,就开启了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跟故宫有关的《这个故宫很有趣》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江上渔者。 了解它的历史就得知道它的构造,作者在这本书中首先从故宫的宫殿整体布局开始介绍,为大家深扒传说中故宫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原因,还有《还珠格格》中几位主角所呆的漱芳斋,宫廷戏中经常听到的“午门斩首”中的“午门”,小说中常说的“四九城”等等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作者在为我们呈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将这些内容统统体现在了故宫“趣”字上。好奇心是人人有之的,作者就狠狠的抓住了我们对故宫的好奇心。他总是为在开篇之前点出我们非常好奇的东西,然后再慢慢的在正文中为我们一一揭开。大有一种不看下去就不会知道答案,越看下去越有兴趣之感。除此之外,在这本书中,你还会看到大量的故宫实景照片,真正的体现出了故宫宫殿的巍峨,气势磅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从另外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本书也紧遵循历史,作者时不时引经据典,穿插其中,俨然一本明清历史大百科,让我们从中见证了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 而我寻找这本书的“趣”,代着一种“八卦之心”来看这本书的。看了那么多的古装戏,咱就是来打破这砂锅,跟着作者一起“汹汹燃烧”着这“八卦之心”的。哈哈哈(容我大笑三声)!!!我好奇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好奇“独臂神尼姑”、好奇苏麻喇姑、好奇乾隆皇帝的出生……不过,在作者这个导火索燃烧到最烈之下,也证实了很多带着“虚构”色彩的戏剧,果然电视不可信,可信得还得是看有历史意义的书籍,就比如这一本书。 回到本书中,作者将内容划分为八个板块。宫殿,礼仪,养身,修身,服装,甚至包括里面的人,八卦等等内容都能找到。无论是像我一样寻着趣味而来的,还是对明清历史的学者们,都可以将这本书收之看之。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三):漱芳斋真的存在吗?

故宫从修建以来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庞大的建筑群背后,倾注了太多太多人的心血,在时光流转中朝代更迭,关于故宫的故事,人们也从正剧和小说中读到了不少。 漱芳斋真的存在吗? 记得《还珠格格》刚刚播出的时候,就获得了很多人喜爱,电视剧里面两个性格不同的格格,给观众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漱芳斋,那么,漱芳斋是真实存在的吗?  虽然电视剧里面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漱芳斋确实真实存在的,他就在紫郡城里边,漱芳斋具体的位置在哪呢? 在紫禁城皇宫内廷西二长街北侧,过百子门,斜对过处为重华宫,始建于明代。此宫在明代刚建成时,原是乾西五所的第二所,清乾隆时期,升为宫级别,而位于此宫东侧的第一所也被改成为“漱芳斋”。 跟电视剧里边漱芳斋是公主们居住的地方不同,这座漱芳斋是一座工字形殿,有前、后两座厅堂,中间有穿堂连接。漱芳斋是紫禁城内的一座中型戏台,坐北朝南,每面四柱,中间稍宽,作为台口。台的上方,设有天井附以重檐歇山顶,构造精巧,天花板彩饰华丽。 乾隆晚年时常常着急,词臣与戏台风雅酬唱,戏多为十几分钟一台的折子戏,内容大多是歌颂帝王功德,盛世升平的清唱小戏。 传说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间房,为什么会有半间房? 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是木制结构,由梁、柱等大木件组合成骨架,有的大建筑需要几十根立柱,面积达上千平米。嗯,四个柱子之间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地面以上的立体空间,称之为一间,也就是所谓的“四柱一间”。 根据这个标准,文渊阁的半间实际上是一间,而非半间,只是房间比较小,从而形成一种错觉。 另外,文渊阁是清朝乾隆时期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不是明代所建。 紫禁城的营建和修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972年,经考古学家们的调查,并以四住一间的标准进行统计,故宫大小宫殿、堂、楼、斋、阁等共有8707间。  午门真的是斩首的地方吗? “推出午门斩首”,在电视剧里面,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所以,在人们的印象里,我们是处之罪犯的行刑的场地,但是经过学者们的考证,“午门外斩首”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那我们是不是将犯人斩首的地方呢?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是黄昏的南门,也就是说紫禁城的正门。五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 这五个门洞各有用途, 中门平常为皇帝专用,此外,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带宣布,电视结束后,也可从中门出宫。 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 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 两侧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此外,五门还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的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到重大战争大军,胜利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进献俘虏的“献俘礼”。由此看来,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所,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刑场,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在《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还介绍了紫禁城的建造体现了哪些风水上的理念?为什么将北京叫做“四九城”?宫殿顶上的“小动物”是装饰品吗?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分别住的是谁?皇帝御用的玉玺只有一个吗?皇室成员的划归如何体现“亲疏远近”?为什么紫禁城里的乌鸦被称为神鸟?宫妃们穿的“高底鞋”到底有多高?皇上御赐的“黄马褂”何时何地都可以穿吗?皇帝真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吗?为什么皇室贵族也要下地种田?清宫中谁最喜欢照相?第一个亲眼见到狮子的是哪位皇帝? 作者通过资料汇集,史海钩沉,将那些沉淀于宫内实体上不言语的一砖一瓦院墙角落,一草一木文献记载和坊间传说的一个又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呈现在作者面前,竭力去展示被宫墙隔开的往事。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四):《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故宫的那些“为什么

一直想去北京看看故宫,正好这本书让我提前领略了一下故宫的风景。

翻开扉页,第一感觉便是本书非常的精美,非常有质感。

既有美丽的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又有史料的解读,相关渊源的探究,

全书一边解说故宫里的房间和实物,一边探究故宫曾经的主人们生活的历史往事和故事。

应该说,本书基本做到了钩沉史料、纵观横览,探究巍峨建筑的玄妙,解读宫墙围禁的是非,解开朝代更替兴衰的终极密码。

但是全书还是以讲故事为主,毕竟作者江上渔者是“故事”人, 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著名出版人、影视策划人,

当然了,关于故宫本身介绍,也没有像导游那样千篇一律得重复那些众人已知的东西,而是探究那些背后的有趣味的至少。比如讲述,太和殿始建于永乐元年,原名奉天殿,奉天是根据儒家的天命论说,皇帝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民的,所以称为天子,因为古代的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售永昌”的8个字,明代嘉靖朝重建时,改名为皇极殿,表达了无限统治的愿望,清代又改名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亦在以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为和合,太和元气长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

还有故宫里出现过廷杖,明朝创造了一个同时廷杖人数最多的记录,正德年间明武宗同时廷杖过107位大臣,时隔不久家嘉靖就打破了这个纪录,同时廷杖124人,其中16人当场死亡,廷杖制度到底是封建集权制度下的产物,是封建皇帝巩固统治满足自己虚荣心及同治欲的表现。

很多人以为午门是“斩首”的地方,其实,在当时的封建观念下杀人是被认为是凶事,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让这种不祥的杀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宫殿的,所以自古以来杀人之地不仅不在皇宫大内的门口,而且一般要远在城外,在人多热闹的街市。清代北京城行刑的地方,藏在宣武门外,菜市口,杀人砍头之所以选择菜市口这样人多的地方,是因为封建统治者既要用屠刀来维护自己的专制权威,更要借此恐吓人民。

所以,本书犹如一本知识盛宴,乐享无穷又回味无穷,真是绝伦精彩!

给了我们还原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历史细节和真相,让人大饱眼福,

甚至连皇族的牙齿保健都有介绍。清代宫廷防治牙齿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据档案记载,自雍正朝至光绪朝,每朝都有防治牙病,保护牙齿的独特方法。

文史知识极其丰富。

本书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来介绍当那故宫里面的景物,而是解密我们揭示故宫背后的一系列的的相关众多的历史细节。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对故宫本身的介绍还不够充实,不够全面。

所以读者仅仅阅读本书,只能了解一些“真相”,对故宫应该还是很模糊的。还是得亲自看看为好。

总的来说,本书图文并茂,算是非常不错的读物。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读后感(五):六百岁的紫禁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播、故宫文创产品的出圈,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将古老厚重的皇家宫殿巧妙地与寻常百姓连接在一起,广受各方好评的同时,也激起广大群众对故宫的兴趣与好奇。六百年前,这个庄重宏大的建筑群是怎样建起来的?等级森严的封建帝王家,有着怎样的礼制规矩?皇帝毕竟也是肉体凡胎,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怎样的?你所欲知的关于故宫的大事小事,在《这个故宫很有趣儿》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作者从宏观着手,首先向我们介绍故宫的物质主体—建筑的相关知识。因为《甄嬛传》《延禧攻略》等清宫剧的火爆,很多到故宫的游客对宫殿的名字十分熟悉,但历史毕竟不是电视剧,红墙黄瓦间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不是宫斗剧所能表达的。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古代中国注重等级与礼法,清朝统治者虽非汉族,在讲究皇家礼制上与前朝并无二致。

紫禁城沿着中轴线为核心的建筑群,暗含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政治文明。为皇帝服务的一切事宜当然都是不容小觑的,从主要几个大殿的命名到宫殿里的一块砖,都大有来头。治国思想是儒家的,宫殿命名的来源却是道家的《易经》。

在《这个故宫很有趣儿》中,作者在第一章向我们科普了关于故宫建筑的几个方面,虽然此前也知道故宫的繁杂丰富,但了解这些知识之后还是为古代皇帝的处所深深震惊了,更敬佩和同情这项庞大工程背后的每一个渺小又伟大的参与者,这富丽堂皇,却与他们无关。

虽在拥有全国最奢华的住房这方面可以做到独一无二,但九五至尊的皇帝毕竟也是肉体凡胎,也要与庶民一样每日吃喝,也会生病。即便在那个物质极不丰富的时代,皇帝吃的御膳也是丰富多样的。《这个故宫很有趣儿》里记述,“溥仪的份例菜肉每天22斤”,实在想不出他一个人怎么一天吃22斤菜肉的,大概是御膳房的厨师只选取最精华的食材吧。除了吃喝要严格筛选最优的,皇帝在那时就有营养养生的保健品了。乾隆皇帝活到了米寿,不知是否跟各种御用保健品有关。

当然,御医除了为皇帝配制延年益寿的药方外,更多的日常工作是为皇室及百官诊疗。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经常有御医因治病结果不尽如人意而获罪的,历史上也确有这样的事。《这个故宫很有趣儿》中提到了同治帝和光绪帝驾崩后相关御医受到处分的事,虽后来仍恢复原职,经历这一遭也够这些御医担惊受怕的。这些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鲜为人知,他们被湮没在大历史中,而那些创造大历史的人物,也是离不开这些谨小慎微的御医的。

从帝王的日常生活到维持故宫运转的基层工作人员百态,《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涉及故宫的方方面面,一篇篇轻松易懂的文章带我们看到故宫除了庄重森严之外的另一面。从皇帝的家到百姓的博物院,故宫走过的路,也是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命运的缩影。将历史以这样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故宫,也可以很有趣儿。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