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漫画读后感精选

中国漫画读后感精选

《中国漫画》是一本由《讽刺与幽默(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漫画》读后感(一):回忆世界的小旅行

小时候就是从报纸上的漫画开始爱上看报纸的。从不认识几个字到认识越来越多字,从有漫画的版面到几乎所有版面。曾经一度的愿望是,报纸上的漫画能一次看个够。 打开《中国漫画》的一瞬间,报纸特有的油墨味铺面而来,又勾起了小时候的这个幼稚幻想。 瞬间,我好像又成为了那个“我”,那个“我”会看完今天报纸上的漫画仍觉意犹未尽,又翻出了昨天的、前天的、大前天的,最后还把外公的老年杂志也翻出来了。不过这回,那个“我”只需要一页一页翻下去,唯一缺点是害我差点忘了睡觉。 触摸着类似于报纸的手感,熟悉的感觉如此真切,真切到当年的担心也一并袭来——油墨会弄脏手指,染黑衣袖。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似是从梦中醒来,漫画中的意味依旧隽永,过去的日子已被时光掩盖。 今夕何夕?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期待每日报纸的到来,也不清楚今天有没有人被今天报纸上的小漫画触动。

《中国漫画》读后感(二):中国漫画

想到中国漫画我想到的都是学生时代所看过的《斗罗大陆》,《哑舍》,《斗破苍穹》这一类,讽刺漫画只在各大杂志的边边角角看到过一些,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翻开这本书。

翻看完整本书,也就是刚刚,我去百度了一下漫画的含义,百度说“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书中有很多几十年前的漫画所讽刺的内容还在我的知识盲区中,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百度搜索当时年带的事件来推测着,不过这样也刚好就当是绘画者给我们留出了想象的空间。

《中国漫画》是由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主编的一本书。收录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近70年的漫画作品,作品时间跨度较大,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情况。

2006年华君武的作品“建议学生书包加四轮“和1987年袁国镇的”话童年“都体现了学生的压力,话童年中老爷爷说说自己小的时候背柴火,小男孩说现在自己背书包,既可看出时代变化,学习成了孩子的主要”工作“又在类比”书包“和”柴火“重量上可能是差不多,而”建议学生书包加四轮“这一漫画又真实又夸张,两个学生小小的身板鉴赏背着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书包,虽然漫画看似夸张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学生背的书包也差不多大小,现在的市场上也真的有带轮子的书包了,我记得我初中时候期末复习时的书包差不多十五斤,当时我觉得沉特意用体重秤称了一下。

再来看两幅漫画2000年陈学军的“训“和1989年孟石初的一篇漫画,两篇作品都体现了小孩子的不同,因为不同或是遭到老师的批评,或是进入学校后都改造成一个模子出来的。可能当时的教育理念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统一的格式化的并不会根据每一个学生性格的不同去分别指导,只是按照一个水平或者一个模式往学生身上套(我不太了解,只是根据漫画感受到的,勿喷)。

本书的封面上是吴兴宏的“观后感”,看到这篇漫画我先是注意到了“好多张脸”接着是那三个大字“焦裕禄”。焦裕禄我是知道的一个经常出现在演讲稿里的精神,但是我没有看过这个电影,那这个漫画和这个电影有什么关系呢?再看到书的内页中这个漫画的中心有一个红了脸的人,他周围的人都是面无表情,难道只有一个人看懂了影片?可能这个漫画的意义是,讽刺当时人们的思想层次很少有能理解电影内容的?这个先告一段落,等我了解了解当时历史,或者搜一下作者信息的哈!

看这本书,有一种看文化宣传手册的感觉,看目录这本书的排序应该是按漫画名字的首字母排的,如果可以按年带排版或者按内容排版就更好了。

《中国漫画》读后感(三):避雷!不要买!不如去孔夫子淘旧报纸

千万别买!垃圾排版,一张图印三遍,还切构图、敷衍抠图、强行塞空白线,可怕的是每隔三页都有一张图印三遍,居然卖这么贵!为了凑一本真是费尽心机水,气死了!从小订报纸看讽刺与幽默的老读者失望至极,这可真是“讽刺与幽默”,仿佛在逗我,好后悔没先看带图书评只看了简介就买了,给这本书写推广软文的良心不会痛吗!真是白瞎了这些漫画,哎!!

第一页就把我气晕了

重要的图放三遍?

又来

以为隔几页再放就看不出来?

全部都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切图加框

这直接油漆桶填充,我笑了

每一页都加空白填充排版

不会排版怎么当的编辑??

《中国漫画》读后感(四):避雷!不要买!不如去孔夫子淘旧报纸

千万别买!垃圾排版,一张图印三遍,还切构图、敷衍抠图、强行塞空白线,可怕的是每隔三页都有一张图印三遍,居然卖这么贵!为了凑一本真是费尽心机水,气死了!从小订报纸看讽刺与幽默的老读者失望至极,这可真是“讽刺与幽默”,仿佛在逗我,好后悔没先看带图书评只看了简介就买了,给这种书写推广软文良心不会痛吗!真是白瞎了这些漫画,哎!!

第一页就把我气晕了

重要的图放三遍?

又来

以为隔几页再放就看不出来?

全部都是这种自以为是的切图加框

这直接油漆桶填充,我笑了

每一页都加空白填充排版

不会排版怎么当的编辑??

《中国漫画》读后感(五):漫画之光:照出光明与阴暗

《中国漫画》是由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主编的一本书。正如副标题所示,通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近70年的漫画作品,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社会万象及人间百态,进而重现了中国在这七十年代的进步与变化。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时事或者生活,形式上可以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或者影射,通过一幅或多幅组合的方式,取得讽刺或者歌颂的效果。漫画直观的特性给予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形成深刻印象。

从内容上来,本书选取的作品时间跨度大,呈现内容丰富,绘画手法多样,通过作品本身的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发展历程中文化的蓬勃发展与辉煌时代。作者群体广泛,既有华君武、丁聪等耳熟能详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有新时代涌现的年轻画家。漫画作品反映的内容来看,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历史固疾。

如1987年的作品《扯皮魔图》和2021年的作品《还差两枚章》,均体现了某些行政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流程繁杂和互相推诿,给人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一对比说明了近40年来这一现象广泛存在。当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服务部门的意识也在提高,当前已经有各类规章办法出台,在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办事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如这幅封面漫画《观后感》。初次接触有些不知所云,这么多人中为什么只有一个人脸红了?《焦裕禄》这部电影为什么让人脸红呢?查阅了创作背景才了解到,九十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种现象,体力劳动的收入远远高于脑力劳动的收入,“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站讲台的不如站柜台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焦裕禄故事影片的播放是的人们认识到知识分子群体的默默奉献与无私付出,影片看完后有一个人脸红,有一个人能够有反思的心情,便说明影片没有白放。而这幅漫画,正式通过这种散场后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了反思脑体倒挂的新思考,漫画直白的画面印发了耐人寻味的思考。

有一副虽然发表于1980年,但如今看来却毅然令人感慨万千的《讽刺文艺》。结合现在的限流、xx词,以及各类审查措施,不由唏嘘万千,几十年了,有些东西却怎么都没变。

还有这幅名为《片面》的作品。不怀好意之人营造出青年人不给老年人让座的现象,却屏蔽了画面外青年人的残疾双腿。我们现如今的诸多媒体和键盘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有了解时间全貌就给予抨击带歪节奏,令当事人陷入巨大的困扰之中,而自己却置身事外。为什么不能客观看待事情,冷静发表观点?社会风气的浮躁成为对道德伦理的巨大考验,而由此造成的悲剧数不胜数。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展览馆的作品墙前慢慢走过,看时代的变迁。官僚主义的人物写实,弄虚作假的新闻摆拍,不堪重负的家庭作业,孤独神伤的年老父母,互联网发达时代的盲人摸象。。。。。。这些内容如此亲切以至于引起观者巨大的共鸣,又如此的犀利令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思考与反省。《中国漫画》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再次发现,也是对社会及人性的深刻反省,他如一束光,照亮的历史和前程,也映射出了光鲜亮丽表面后的阴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