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且居且读的读后感大全

且居且读的读后感大全

《且居且读》是一本由艾俊川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且居且读》读后感(一):学术境界是第一秒杀力

有些刚入门的硕士博士,一上来就啃一个无意义的题目,多少年都尝试不到学术的甜头。

有些教授,一辈子处于低质量汇编的水平,拾人牙慧,毫无发明。

最看不过一个小题目,烂东西,非要一万字起步的论述。

艾先生这种举重若轻看似不费力,实则是学术的最高境界。

大概可以和钱大昕算是一个路数吧,高人只能仰望。

《且居且读》读后感(二):且读且行,古籍离我们并不遥远

阅读一本古籍,可能是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梦想,但是竖版、繁体字、古籍的珍贵与不易得犹如河流将我们与古籍分隔两岸。而《且居且读》犹如一叶扁舟,将我们渡向看上去飘渺实则并不遥远的彼岸。

《且居且读》的作者艾俊川是古籍爱好者,师从古典文献专业的他聊起古籍信手拈来,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古籍的美在何处,也可破解一些有关古籍的谜团:《红楼梦》最早印刷的程甲本为何距离它不远还另有程乙本?为何同为程甲本还存在没有完全一样的现象?这可能与活字印刷有关。程甲本与程乙本在印刷时间上相距七十天,后者是在前者有所修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排印出版,现在所流布的《红楼梦》版本多以这两版为底稿;而印刷一部八十万字《红楼梦》的两个版本所需活字在十万个左右,而雕版的话成本会大大增加,对于民间印刷来说是很难收回成本的,活字是既经济又使用的选择;而程甲本的字体歧异问题则要回到那个年代去看--活字印刷需要一边排版,一边刷印,一边拆板,发现错字时版已经拆掉无法修改,因此只能印一张勘误表供读者剪下贴改错字用也有读者自己发现错字写在纸上后贴改的,不一而足。这种错误是时代背景下难以避免的,也是程甲本、程乙本流传至今除古籍外具有文物价值的原因之一:无误印刷的书籍千篇一律,各不相同的版本才称得上“千里挑一”。

除了《红楼梦》因为一百二十回本中能确定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且后文散佚结局不可考外,四大名著其三也同样由于流传多个版本导致内容有些许不同,能寻得的部分为流行本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注解。我读《水浒传》时时长跳过方腊一节,无他,一百单八将在征王庆、讨田虎时都全员得归,只遇到方腊时伤的伤,离国的离国,更有鲁智深坐化、卢俊义落水等等深受大家喜爱的英雄落幕,因此略过不看。而除了我们在国内看到的通行本,在欧洲的多家博物馆中保存着《水浒传》繁本的残叶,笔者在欧洲时参加拍卖购得23页残叶,经过比对印刷年代与内容,基本可以推断现在在欧洲可以找到的残叶为同一本繁本。而增加了王庆、田虎征讨情节的繁本在情节、故事性上都更加丰富,对于各路英雄在齐聚梁上接受招安后宋江、卢俊义、吴用领导下为朝廷消灭其他匪患的决心与行动力上有了更假体现(或者说在经历前期多股势力或心甘情愿上梁山或被“逼上梁山”后,紧接着就与方腊硬碰硬打了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读者觉得意犹未尽,前期的热血豪情紧接着兄弟四散、被赐毒酒的悲凉,实在是“冰火两重天”)。作为普通读者可能对于古籍的流传与情节的增删不甚了解,但通过阅读一本入门书,应该会更激起对阅读的热爱。

《且居且读》读后感(三):且读且学

且读且学

本书是艾俊川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合集,文章包括文史考证札记、研究心得体会、藏书经历漫谈,内容涉及版本目录、藏书校勘、文字训诂、辨伪考据,既是一本文史知识的趣味读本,又是 一则学习古籍版本鉴定的实用手册。

对古文我们略有了解,但是对古籍甚至古籍的鉴别,一般人都比较陌生。那么如何鉴定古籍版本?程甲本《红楼梦》为何各不相同?如何“海淘”获取“异书”......本书从真实的读书生活经验出发,在闲读中尝试解决所遇问题;同时,向读者介绍别具一格的E考据方法,分享从实践中得来的E考据经验,为文史爱好者开拓便捷可行的研究路径,可谓是一本文史考证的入门之书。

在读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很多专业术语不懂,版本目录、藏书校勘、文字训诂、辨伪考据......但是不影响对作者通过研究古籍探究历史的欣赏。通过本书我们了解伪造的剽窃者“李时珍”,老成人“汤显祖”;曹操能称为“魏武王”

本书有趣实用。既是一本增加文史知识的趣味读本,又是一本学习古籍版本鉴定的实用手册;书里考证扎实,收录多篇文史考据札记,从实证入手,史料翔实,考据扎实,富于学术价值;文章论证富于新意,采用E考据方法,展示E考据成果,分享E考据心得,带领读者入门考据,走进文史;本书比较轻松好读:文字清新,笔调轻松,行文生动,深入浅出,富有雅趣,可读性强。

《且居且读》所收之文多为作者平日闲读中尝试解决所遇问题的产物,它们从真实的读书生活经验得来,以简明清新的文字生动地记录了作者漫漫求索的心路历程。说到版本问题,就绕不开《红楼梦》这本传奇充满谜团的书。“红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尤其是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版本问题,作者通过古籍排版、换字、拆板、印刷、勘误等方面的查证,甲本和乙本的内容有偏差是古代印刷的装订环节形成的,与印刷无关,也并不存在“印版交错”的可能性。

《且居且读》既是一本增加文史知识的趣味读本,又是一本学习版本鉴定的实用手册,它不仅为专业的研究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还向非专业的文史爱好者传授了便捷可靠、可操作性强的文史研究方法,带领读者走进文史,走进考证。比如曹操能不能称作“魏武王”?一文中通过考察石碑、出土文物等补全史料,梳理文献等证实曹操可以被称为“魏武王”。

本书一大特点是书页在内侧,不知是不是沿用了古籍的印刷传统?也有一个小遗憾:作者有很多古籍收藏,缺少图片展示,让广大读者一睹失传的古籍真容。

期待作者能出版一本印刷史,系统地讲解印刷的变迁和改革。

《且居且读》读后感(四):人生数载,唯有书籍不该被辜负

我的大学老师常说:"开卷有益,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总能让人有些收获,即便是网络小说,也并非全部都是糟粕,读书是一件值得终生坚持的事情。"书籍一直好像都和学生/孩子联系在一起,但其实成年人更需要在书籍中寻找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且居且读》是一本带有考据性质的札记,主要收录了作者艾俊川在阅读过程中对古籍版本,目录,校勘,文字,训诂,辨伪以及收藏等知识,方便爱书之人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古籍,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书籍在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变化。

我猜作者应该热衷于收藏古籍,所以对古籍的研究才会如此深刻。对于古籍版本鉴定的两条路线,通过一张纸片鉴定书籍版本,中国出版史上的铜版传说,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古籍的了解与热爱。

在阅读《且居且读》之前,我一直以为书籍最大的价值就是书本的内容,忽略了书籍背后那些辛勤工作的出版社编辑们。以《红楼梦》为例最初的程甲版与程乙版印制及其复杂,全书采用木活字版印书,纵然相比于雕刻版已经提高了效率,依旧需要制备十万枚活字,工作量极其巨大。留存至今的程甲版本,拍卖价格已经达到了200万。

书籍的制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古籍不同于其他古董,纸张本身就不易保存,古籍中所记录的文字更是蕴含着历史的积淀与韵味,古籍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不得不感慨作者对古籍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对印刷方式还是鉴定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大多数内容都已经再版了,古籍内容的阅读性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更多价值就体现在了出版上,古籍因为印刷方式比价繁琐,并没有现代这么容易纠正,往往在印刷内容出错后也无法立刻改正,只能在书籍的最后附赠勘误表,方便读者自己纠正错误。

即便是制作工艺不太成熟的古代,书籍依旧能够大量的流通,可见人们对文学阅读从古至今都是有需要的,读书是一件无论多复杂都被人们坚持的事情。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的便捷高效,短视频,快餐文学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即便如此,出版行业也没有走到末路,书籍还在被社会所需要,出版社的编辑们依旧为一本好书的出版努力着。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好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能够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书籍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能够填充我们的生活。世界如此之大,如果你因为经济,时间等原因不能亲子去了解这个世界,那么书籍也许能够弥补你的遗憾。人生数十载,唯有书籍不可辜负。

《且居且读》读后感(五):隐藏于文字与图像之中的真相-读《且居且读》

什么是藏书家?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藏书家?拥有多少书、什么样的书才是藏书家?一般认为,有一定量书籍收藏的人好像可以称为藏书家。按照网络定义,藏书家其实是指收藏数量具有一定规模、文献价值较高、具有阅读、研究、保存的中外书籍的人。在这个定义之中,“文献价值较高”和“研究”一般是大家忽略的部分。但其实这应该是藏书家真正的标签。

艾俊川,自谦为“古籍与文史爱好者”,其实是一个拥有上述两个标签的民间藏书家。虽然本职不是古籍研究,但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还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艾俊川投入了很多精力研究古籍与文史,在古籍鉴定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努力去发现隐藏于古籍文字与图像之中的真相。他在活字印刷上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所著的《文中象外》已经一书难求。

《且居且读》是艾俊川的第二本书,是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文章合集。本书包括了作者近年来在版本鉴定、古籍印刷、内容校勘、文字训诂、辨伪考据上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心得和体会,也为读者展示了古籍版本鉴定的难与易,以及古籍校勘的重要性。

现存的古籍都是真正原始的版本吗?在印刷出版的过程中,这些古籍可能会出现什么的情况,它们能反映真实的历史吗?《且居且读》通过对具体课题研究入手,以翔实确证的史料为基础,一步步为读者展示了鉴定、考据、校勘的详细步骤,从学术上对相关文史资料、古籍版本、内容校勘等进行了仔细的考据和分析,积极挖掘隐藏于文字与图像之中的真相。然而,这些考据分析的内容丰富有趣,没有枯燥的教导,完全能够引起普通读者对文史古籍研究的兴趣。

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快更便捷的开展考据和校勘工作?“E考据”是艾俊川提出的新考据方法,也是《且居且读》的特色之一。《浅谈E考据》和《谁是金德舆的老师?》等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清晰简明的展示作者如何开展E考据,在进行E考据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收获和成果,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E考据,为读者开拓了一条便捷可行的文史考据之路。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绍E考据的过程中,作者没有任何烦琐开展E考据和过分夸大E考据的倾向,而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引用资料的准确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